小國在大國之間生存,只能靠左右逢源嗎?

2021-01-09 施州阿峰

春秋時期有個叫鄭國的諸侯國不講武德,鄭國雖小,但是它卻把秦國、晉國、楚國這三個大國耍的團團轉,這鄭國左右逢源的外交政策,讓鄭國能在幾個大國的夾縫中生存,也實屬不易。

話說這個鄭國一開始是跟著南方的楚國混的,後面晉文公帶領著晉國軍隊把楚國打敗後,鄭國又馬上投靠了晉國,鄭國與晉國籤訂了盟約。

但是這個鄭國的君主也是夠滑頭的,可能是因為他們旁邊還有個滑國的原因,才讓鄭國人這麼狡猾的,鄭國名義上與晉國籤訂了盟約,暗地裡又找到了楚國,鄭國向楚國訴苦,說什麼自己也是被逼迫的,迫於形勢只能與晉國籤訂盟約。

但是雖然我們鄭國與晉國籤訂了盟約,但是我們心裏面還是站在楚國這一邊的,於是楚國與鄭國又重新籤訂了盟約。

凡事沒有不透風的牆,鄭國又暗地與楚國訂盟的事情讓晉文公知道了,當時晉國勢頭正盛,晉文公哪裡能忍受的了鄭國這個牆頭草。

於是乎晉文公又相邀秦穆公一同討伐鄭國,秦穆公也早有東出之意,正好趁這個機會把秦國的勢力向東擴張,於是秦穆公就親自帶兵與晉國軍隊一同向鄭國開拔而去。

論實力鄭國是打不過晉國跟秦國的,但是鄭國的君主他不去跟秦晉聯軍硬碰硬,鄭國的君主先是派使者前去遊說秦穆公,秦穆公在鄭國辯士燭之武的勸說下,放棄了攻擊鄭國的意圖。

秦穆公與鄭國講和後,立即就帶兵撤退了,並且還派出了三千士兵幫助鄭國防守城池,晉軍一看秦軍竟然瞞著自己與鄭國悄悄的講和,這讓晉國將士非常的氣憤,許多將領都提議去追擊秦軍。

晉文公思考了一番,為了避免晉軍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他不同意去追擊秦軍,並且也派出了人與鄭國和談。

不久後晉國又與鄭國籤訂了盟約,秦穆公聽說後非常的生氣,但是實力有限又沒有辦法,只好選擇裝糊塗。

不久後晉文公就去世了,秦穆公立即就派出了大軍前去攻打鄭國,秦國軍隊還沒有到達鄭國,就被一個在洛邑做生意的商人給騙了回去。

這個人叫玄高,他聽說秦國軍隊要去偷襲鄭國,於是他就花錢僱傭了許多人假扮鄭國使者,並且還帶了大量的物品去犒勞秦軍,秦軍一看自己的行蹤已經暴露了,於是就放棄了攻擊鄭國的企圖。

秦國在撤退回去的時候,順便把滑國給消滅了,這個滑國招誰惹誰了,就這樣為鄭國挨了一槍子。

相關焦點

  • 小國的生存之道,從反美先鋒到牆頭草,菲律賓如何在大國間周旋?
    不少人對此發出感嘆,居然被一個小國給騙了。 雖說國與國之間的合作更加看重的是利益,但其他國家之間的態度轉變至少有個原因或者過渡階段,而菲律賓的態度轉變卻往往令人始料不及,讓世界各國難以對其產生信任。
  • 從納卡地區衝突,看小國、中等國家和大國的生存之道
    而我們將眼光從衝突中抽離出來,站到高加索局勢上,看看小國之間的衝突,區域大國之間的博弈,世界性大國的事件處理。小國之間的衝突,就是指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兩國的衝突就是領土之爭和利益之爭。小國之間的血海深仇會釀成邊境小摩擦,但是他們沒有底氣和能力獨自發動一場大規模戰爭,所以需要在周邊強鄰找支持者,給己方陣營壯士氣。
  • 遠交近攻的歷史透視:大國周邊的小國存活之道!
    很多人都把國家分成大國和小國,但是在一個社會基本秩序得以構建的世界裡,大國和小國之間的差距,在政治問題上,並沒有那麼麼明顯,大國確實可以有很多的撲克牌可以打,但是小國也並不意味著只能忍氣吞聲,尤其是個小國在與自己接壤的大國之間的各種利益糾紛,矛盾分歧之中,小國總是害怕大國侵佔自己的利益
  • 《大國權力轉移》:小國的安全策略及應對思考
    世界是一個大棋局,在這個戰略棋局中,幾個大國是下棋的棋手,多數中小國家是棋盤上的棋子。作為棋手之一,應當高度關注大國之間的分化組合,關注大國力量運用的戰略態勢。同時,還需洞察中小國家維護國家安全的策略,了解小國謀取利益的方法。
  • 靠「大國情結」,印度能成為下一個中國嗎?
    同樣的發展中國家、同樣的人口大國,這個相信輪迴的「精神國度」不一心搞發展,卻總是在後方對中國動手動腳。只靠著「大國情結」就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國嗎?相對優越的基本要素溫飽,是一個國家最基礎的保障。因為印度外交 「左右逢源」,其發展情況也很讓他的大哥們放心,也沒人找他麻煩,南亞次大陸的國家印度又看不上。可能是美國老大哥混久了,也染上了對周邊的國家恃強凌弱的習性,這也使得周邊的很多小國對印度非常不滿,總想把地上的板磚拿在手裡。倒黴鄰居們。
  • 作為小國聯盟,東協憑什麼縱橫大國之間?秘訣或在於獨特的平衡術
    中日之間有很深的歷史糾葛,而且還有釣魚島爭端。因此,由中國主導RCEP談判並非最佳選擇。反之,東協與中日關係都很好,由東協來主導談判,反而能調解中日矛盾。事實上,東協最初只想與中日韓達成自由貿易協定,但日本提出要將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印度拉進來。日本之所以要拉澳新印進來,是為了平衡中國的影響力。
  • 齊前進:大國對小國當扶危濟困為先
    而小國、弱國時常面臨危險和困難,需要大國幫助與保護。大國如何與小國相處?正如老子所說: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也就是大小國家應彼此尊重,大國更要對小國禮下謙讓,扶危濟困。俄羅斯對敘利亞的支持,算是一個例子。敘利亞等中東國家為動蕩之地,安全問題長期沒有解決。政權不穩,極端和恐怖主義層出不窮,國與國之間矛盾衝突尖銳,所以一些中東小國需要大國保護和支持。
  • 俄羅斯在中東樹立的靠得住大國形象,美國對中東小國背信棄義
    而小國、弱國時常面臨危險和困難,需要大國幫助與保護。大國如何與小國相處?正如老子所說: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也就是大小國家應彼此尊重,大國更要對小國禮下謙讓,扶危濟困。俄羅斯對敘利亞的支持,算是一個例子。敘利亞等中東國家為動蕩之地,安全問題長期沒有解決。
  • 「聖母婊」還是「老烏龜」:無懼超級大國的小國,卻連軍隊都沒有
    大多數的國家在中美俄這樣的大國眼裡,都是小國。政治、經濟、文化上的影響力都十分有限。那麼,這些國家想在風雲變幻的國際局勢中生存下去,就必須有自己的一套處世哲學。▼以北約華約為代表,許多小國採取了一邊倒的政策希望尋求大國在政治和軍事上的保護
  • 走出誤區:大國力量小國心態
    筆者以為今日中國與80年代的日本有著驚奇的相似——大國實力,弱(小)國心態(政策)? 筆者20世紀80年代末去日本留學的時候,感到當時日本人身體很大,頭腦很小。那時的我們為什麼去日本留學?因為日本是發達國家,而且是最成功的後發趕超型國家,也是東亞唯一的現代化國家,因此筆者是抱著崇敬的心情去的。想起來,80年代中國的環境就是那樣,有個日本熱,根本沒有把日本看成小國。
  • 女性才是「第一性」,小國也能吞併大國?《道德經》中的博弈秘密
    但是在原始社會,人們的食物主要靠打獵和耕種來獲取,這兩種都是體力活,身強體壯的男性便成了生存資源的主要創造者和生命安全的維護者。這就是舊社會男人支配女人的核心原因。隨著社會的發展,機械代替了人手,把人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男性和女性在腦力分配上勢均力敵,甚至在某些領域女性更勝一籌。
  • 臺灣專家:日本小國心理難見大國視野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雪】雖為一個島國,日本國內生產總值排名全球第三,在經濟上可謂大國。但在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石之瑜看來,日本在政治方面卻懷有小國心態,並用小國心態來判斷他國政策。石之瑜在香港中評社1月15日刊文指出,日本小國心態所形成的原因,一方面是承繼封建文化的傳統,導致對於尊卑排序的極度敏感。
  • 羅馬已成為「過去式」,到底是什麼消磨歐洲小國人民的「大國情懷」?
    就是靠同樣的文化習俗去控制國家的領域,依靠強大的中央,集權而強大的中央集權又依託於軍事力量,文化天命等等因素,因此我們可以統治多個民族,乃是一個國家。但在歐洲家很難認識到這一點,他們的思考則是民族國家的方式,就是一個民族自己統治自己的區域,所以這也導致了歐洲小國人民的大國情懷不顯著。
  • 歐洲存在感最低的小國,不加入西方,也不加入俄羅斯
    【歷史】從世界歷史來看,對於小國的發展來說,那是尤其的困難,因為國力的有限,必然陷入大國之間的博弈和爭鬥之中而難以自拔,而且稍不留神,就會成為大國的犧牲品。尤其是在歐洲,更是如此,歐洲從近代開始,大國雲集,作為小國必須要站隊,不是跟隨西方,就是跟隨俄羅斯,否則難以生存。
  • 亞洲小國一夜之間冒出4艘航母,成為第二航母大國
    說到航母強國,很多人都會想到美國,但如今亞洲一小國憑空冒出4艘航母,一躍成為第二航母大國,就連美國也稱該國隱藏的太深!航母對各國海軍來說無疑是「定海神針」,也是海上力量的核心裝備,正是因為航母可以形成超乎想像的威脅力,足以威脅到小國的安全,因此各國在航母上的投入以及耗費的精力要比其他武器多得多,打造航母已然成為不少國家的主要目標。不過研製航母不僅需要大量的資金,還需要擁有較為先進的技術,兩者缺一不可。
  • 羅馬已成為「過去式」,是什麼扼殺歐洲小國民眾的「大國情懷」?
    奧地利所謂的大國榮耀屬於哈布斯堡,而不屬於哈布斯堡結束後一直為維持獨立地位而苦苦掙扎的奧地利。2、人們都知道,他們對一個大國的感情不感興趣。在古代,大多數人沒有民族意識,大多數想當大國的小國,基本少數所謂的大國,大部分都消失了。
  • 成語「量力而行」之背後:大國與大國明火執仗,小國間明爭暗賽
    齊魯二君聞之悽然,一時之間赧顏無語。鄭莊公是個明白人,哂然一笑:四嶽中太嶽最為功高,其祀不可斷絕。寡人迫於王命,從天子討罪,若利其土地,非義也。既許君之弟在,又有賢大夫可託,當全許國,二位賢侯以為如何?
  • 小國惹大國是什麼結局
    這是法國給象牙海岸最後的教訓嗎?不是的,這是2004年,到了2011年,又出事了,因為選舉,南北再次開戰。這一次叛軍主動發起攻擊。論實力,政府軍是佔優勢的,尤其是有一些很能打戰的賴比瑞亞僱傭兵,這些僱傭兵一天的工錢就是一千五歐元。可是,叛軍一打,僱傭兵沒被敵軍打死,而是被後面的冷槍幹掉了。為什麼呢?
  • 美國為什麼只打一些小國?若是和大國開戰將會如何
    冷戰後,美國只對小國動武,從未對任何一個稍大的國家刀兵相見。為什麼?其實美國也不是沒有嘗試過。二戰後,美國變的更加富有,擁有著資本主義世界一半以上的黃金,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也空前強大,一躍成為了世界的霸主。美國的超級大國角色也讓他們的野心開始膨脹,在攻打朝鮮和越南的戰爭中,美國碰了一鼻子灰。
  • 大國可以擁有核武器,為何小國就不允許研製呢這個才是關鍵原因
    好了廢話小編我也就不多說了,那麼就開始我們今天的話題:大國可以擁有核武器,為何小國就不允許研製呢?這個才是關鍵原因!   但是這也只能想想,據調查顯示,目前世界上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不超過10個,真正被聯合國允許研製的國家卻是只有五常國家,其他國家雖然也有研製的,但是至今為止沒有看到過他們研製的核武器和有確切的證據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