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在中東樹立的靠得住大國形象,美國對中東小國背信棄義

2020-12-17 環球時報評論

大小國家在主權上一律平等,這是《聯合國憲章》等國際法主張的最主要原則。但由於在領土面積、經濟軍事等方面存在差距,現實國家仍有大小、強弱之分。而小國、弱國時常面臨危險和困難,需要大國幫助與保護。大國如何與小國相處?正如老子所說: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也就是大小國家應彼此尊重,大國更要對小國禮下謙讓,扶危濟困。

俄羅斯對敘利亞的支持,算是一個例子。敘利亞等中東國家為動蕩之地,安全問題長期沒有解決。政權不穩,極端和恐怖主義層出不窮,國與國之間矛盾衝突尖銳,所以一些中東小國需要大國保護和支持。冷戰之後影響世界格局的兩場戰爭—海灣戰爭和反恐戰爭都發生在中東地區。8年前「阿拉伯之春」又席捲很多中東國家,突尼西亞、埃及等四個國家領導人被推翻,引發敘利亞、利比亞、伊拉克和葉門四場戰爭。敘利亞處在動蕩漩渦,反對派在美國等支持下與政府軍展開內戰,佔領阿勒頗等重要城市和大片農村。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又趁亂進入敘利亞。到2015年,政府軍控制區域萎縮到全國總面積的三分之一。

2015年9月底,應敘利亞政府請求,普京下令向敘利亞出兵。俄羅斯空軍隨即對敘反對派組織和「伊斯蘭國」目標展開大規模空襲,陸軍和海軍也加入戰鬥。俄羅斯在關鍵時刻向敘利亞伸出援手,主要是為維護兩國長期的盟國關係。早在上世紀冷戰期間,敘利亞就是前蘇聯陣營一員,幫助抗衡美國及其地區盟國,兩國在軍事等領域合作密切。敘利亞是俄羅斯在中東重要盟國,俄羅斯不能放任不管。

俄羅斯在國際政治舞臺上也力挺敘利亞。從2011年敘利亞危機爆發開始,俄羅斯在聯合國安理會共使用12次否決權,打掉西方國家提出關於敘利亞形勢、化學武器、戰場停火等決議草案。俄羅斯表示其否決西方決議的目的,就是要制止西方國家打著「民主、公正」旗號,通過「顏色革命」或軍事手段,來推翻一國合法政府。

俄羅斯為敘利亞撐腰,也收穫了理想的成果。敘利亞把俄羅斯當作主要戰略盟友,除了戰場形勢,俄羅斯在敘利亞政治談判、經濟重建方面也坐上「駕駛員」的位置。敘利亞也知恩圖報,俄羅斯公司拿到敘最賺錢的石油、天然氣和磷酸鹽開採合同。俄羅斯在敘利亞社會中的好感上升,大馬士革集市售賣的旅遊紀念品馬克杯,印著巴沙爾總統和普京總統兩人的頭像等。而且,更重要的是,俄羅斯對敘利亞的援手樹立了講義氣、靠得住的大國形象。不但敘利亞、埃及等傳統盟國重新加強與俄羅斯的關係,連美國的盟國土耳其、沙特、以色列等國,也紛紛尋求俄羅斯幫助。土耳其原本站在反敘利亞一邊,2015年底還伏擊打落俄羅斯一架戰機。但俄羅斯採取懷柔政策,最後將土耳其拉入自己陣營。

與俄羅斯在中東樹立的靠得住大國形象相比,美國對中東小國的作為則顯得前後矛盾,有時甚至背信棄義。埃及和美國是幾十年的戰略盟友,美國向埃及每年提供十多億美元援助,埃及很多軍官都在美國受訓。2011年2月埃及街頭革命達到高潮,要求穆巴拉克總統下臺。美國則打算放棄穆巴拉克,時任總統歐巴馬派遣外交官向其傳遞口信:是的,你一直是我們最忠實的盟友,但你的時代已經結束。美國過河拆橋的做法,讓人想起卡特政府對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的反應。美國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大力扶植伊朗巴列維國王,支持他推進現代化「白色革命」。但美國支持國王的政策很快遇到自相矛盾的瓶頸。一方面,美國支持巴列維國王,在伊朗被認作支持獨裁專制,激起人民的反美以及推翻國王的情緒。另一方面,美國又不能放棄國王,失去伊朗作為美國在中東的重要戰略依託。面對當時伊朗日益高漲的街頭革命,美國無計可施,只能放棄巴列維國王,眼睜睜看著他遠走他鄉。

美國對朋友三心二意的態度,也讓一些中東國家寒心,覺得美國靠不住。加之川普政府最近搞的一系列舉動,包括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戈蘭高地為以色列領土,以及醞釀從敘利亞撤軍,傷害一些中東阿拉伯國家的利益和自尊心。沙特等美國盟國開始「東向」戰略,重視發展與俄羅斯、中國的關係。

當今的國際關係充滿複雜挑戰,大國小國都需要相互幫襯,方可共渡難關。小國弱國更需要大國幫助。大國對小國的相處之道,應是義利並舉,更要以義為先,救人於水火危難之時。只有這樣,雙方關係才能更持久,合作基礎才更穩固。▲(作者是外交官,曾任中國駐敘利亞大使)

相關焦點

  • 齊前進:大國對小國當扶危濟困為先
    而小國、弱國時常面臨危險和困難,需要大國幫助與保護。大國如何與小國相處?正如老子所說: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也就是大小國家應彼此尊重,大國更要對小國禮下謙讓,扶危濟困。俄羅斯對敘利亞的支持,算是一個例子。敘利亞等中東國家為動蕩之地,安全問題長期沒有解決。政權不穩,極端和恐怖主義層出不窮,國與國之間矛盾衝突尖銳,所以一些中東小國需要大國保護和支持。
  • 盤點2015大國博弈:中東成為風暴眼
    導語:相較於去年,今年大國間博弈力度有增無減。其中,中東局勢成為世界大國和地區強國間博弈最為顯著的風暴眼之一。敘利亞危機外溢效應急劇擴大,國際反恐形勢牽動了地緣戰略格局調整。俄羅斯在敘利亞展開積極軍事行動,特別是在戰機遭土耳其擊落後,俄與北約國家間關係愈加複雜化,俄美中東戰略分歧難以彌合。
  • 中東最牛的小國:面積不如海南省大,科技領域卻比肩很多大國
    中東最牛小國:面積不如海南省大,但科技領域與許多大國並駕齊驅。全世界有197個國家和36個地區,我們熟知的國家也許只有那個,如果一個國家想讓全世界都知道的話,經濟力、軍事力、科學技術等全世界都需要關注的地方,今天是小編,介紹一下中東最牛的小國,這個國家在科學技術領域可以和很多大國相比。
  • 圍繞中東地區,從蘇聯到俄羅斯時期,中東政策有哪些變化?
    中東地區是蘇聯南下印度洋和控制地中海的必經區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蘇聯的國家安全。冷戰時期中東是蘇聯和美國博弈的重要戰場。蘇聯解體後,繼承主要衣缽的俄羅斯實力有一定下降,但隨著俄羅斯元氣的逐漸恢復,圍繞中東核問題、特別是伊朗核問題的博弈,成為了俄羅斯施展大國影響力、提高國際威望的舞臺展示。
  • 推動中東小國和平進程,將釋放1400名戰俘
    最近幾日,中東小國葉門局勢可謂是此起彼伏。前幾天,葉門胡塞武裝使用地對空飛彈,擊落了一架沙特聯軍的龍捲風戰鬥機,而且戰鬥機飛向平民區,造成了32名平民的死亡,引發國際社會的高度譴責。但是在衝突之後,和平談判的進程,卻爆發了一個新的突破。
  • 俄羅斯出手了,中東局勢生變,利比亞能否成為第二個敘利亞?
    本來利比亞國民軍就佔領大部分領土,現在又得到俄羅斯的支持,未來利比亞將成為中東大熱點。而哈夫塔爾成不了第二個卡扎菲,能否成第二個巴沙爾? 如果土耳其控制地中海,俄羅斯就很難在地中海有所作為。四是作為進入非洲的跳板。利比亞既是中東國家,也是非洲國家,此地戰略位置很重要,俄羅斯勢力進入利比亞後,就能以此為跳板進入非洲地區。
  • 小國的悲哀:美俄兩國為啥老是揪住敘利亞不放?
    敘利亞這顆"中東的心臟",戰火從未停歇。 如今不論是美國還是俄羅斯,都試圖在中東地區擴大自己的利益。顯然,目前美國已經略勝一籌,像沙特、阿聯、科威特等國都是跟著美國混的,俄羅斯顯然有些吃力。
  • 【會議綜述】「中東形勢暨新時代中國的中東外交」學術研討會綜述
    此次學術研討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當代中東研究」和「大國與中東」課題組、「中東熱點問題」和「大國中東戰略」創新項目組、《西亞非洲》編輯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海灣研究中心聯合舉辦。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餘建華研究員認為中東進入轉型與變革的年代,域外大國和地區大國形成兩大陣營博弈互動。埃及、敘利亞、沙特分別代表的三類國家進入了矛盾期,中東地區形成了沙特、土耳其、伊朗、以色列、埃及五強爭霸的局面。中東秩序進入變革時代,秩序和治理兩個問題更為突出。
  • 執政四年,川普在中東為美國留下了什麼?
    從那時起,美國就一直是石油生產和消費的超級大國,為了應對美國的石油話語權,中東的主要產油國家和委內瑞拉在1960年聯合建立了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 我們在文章《60年過去了,OPEC終結了嗎?》中介紹過,全球石油經濟史就是美國、OPEC和俄羅斯「三國演義」的歷史。
  • 如果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主戰場會是中東嗎?這次美俄齊聲說不是
    對於這個問題,可謂是眾說紛芸,不過從目前的熱點地區來看,中東無疑在人們的眼中排第一位,其實有這樣的想法也是能理解的,畢竟中東地區的戰亂已經幾十年了,雖然只是局部地區的衝突,但是不乏一些域外大國在這裡進行博弈,其中美俄兩國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因為他們的插手,也讓這個地區的戰爭持久不息。就拿敘利亞來說,幾戰已經打了近十年了,仍然沒能實現國家的統一。
  • 同是中東宗教國家,為何沙特是美國盟友,伊朗卻是美國宿敵?
    美國與伊朗當然是宿敵,這幾十年一直這樣。在很多人印象中,沙特和伊朗有著相似的標籤:兩國都是政教合一國家,國內宗教氛圍濃厚;都是石油大國,靠石油就能很土豪。但為什麼沙特和伊朗不共戴天,沙特卻是美國的小弟?有人說,中東就是「三個國家一臺戲」。美、伊、沙三國上演的可是連續劇,一播出就是好幾十年。
  • 地圖看世界;盤點7萬美軍在中東的分布
    美國歷史上就曾使用石油價格武器,嚴重地打擊了另一石油大國俄羅斯的經濟(俄羅斯石油開採成本遠高於中東)(約旦河和死海)3,中東受副熱帶高壓控制,降水少,極度缺乏水資源,爭奪水資源也是該地區的熱點之一、紫色為有美軍存在或與美國籤訂軍事協議的國家藍色為無美軍存在的國家)當下世界的霸權國家,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為了自己的私利和霸權,在中東部署了大量的軍隊,希望通過在中東的軍事存在,持續地對中東各國輻射影響力,進而影響世界。
  • 中國和美國主導2019年軍售,中東異軍突起
    作者: 法新社 編輯: 嗷嗷豬根據12月7日星期一出爐的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報告,全球軍售市場由美國和中國分得主要份額,中東也首次有來自阿聯的一家企業躋身全球25大武器製造商。其中6家美國企業(洛克希德-馬丁,波音,諾斯洛普-格魯門,雷神,通用動力,L3科技)和3家中國企業(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中國北方工業公司)進入「全球10大軍事製造商」,歐洲只有英國宇航系統公司BAE Systems進入前十,排名第七。另外美國軍工業佔據了「全球25大軍事製造商」61%的市場份額,排第二的是中國的15.7%。
  • 王晉:歐巴馬和中東說再見,卻被頻頻打臉
    隨著任期即將「到站」,歐巴馬也開始啟程踏上卸任前的外交「告別之旅」,首站選在了沙烏地阿拉伯,這一訪問也是沿襲了美國總統卸任前謀求政治遺產的傳統。隨後歐巴馬與巴林、科威特、卡達等由沙特主導的海灣國家合作組織成員國領導人舉行峰會。 令人尷尬的是,作為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傳統盟友,以色列的當家人卻選擇在這個時候飛往俄羅斯。
  • 美國唯利是圖,2018年斥巨資拍中東主題「好萊塢大片」
    局勢一直動蕩不安的中東地區,今年依舊是兵戈搶攘!而這一步將美國的戰略目的暴露無遺。5月8日川普宣布退出伊核協議,當初為了達成這個協議,中、美、英、法、德幾個大國費心費力,結果多年心血,就被川普幾條推特、幾筆籤名,毀於一旦。
  • 「美國中東政策前瞻與新時期中國中東外交」研討會舉行
    圖為研討會開幕式現場人民網上海11月23日電 11月22日,「美國中東政策前瞻與新時期中國中東外交」研討會在復旦大學舉行。研討會系首屆復旦中東研究論壇活動之一,由復旦大學中東研究中心(籌)、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主辦,國家社科基金「阿盟的理論建構與實踐路徑研究」課題組協辦,相關議題為中東地區形勢回顧與展望、美國中東政策前瞻、新時期中國中東外交。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馮玉軍,中國中東學會會長、清華大學國際與地區研究院院長楊光等30餘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出席。
  • 美國2架轟炸機飛往中東,俄羅斯態度發生轉變
    當地時間10日,美國軍方證實,當天有2架B-52轟炸機從美國本土飛往中東,在這期間,飛行路線還將覆蓋中東地區的大片區域。並且,這是B-52轟炸機最近一個月內,第二次執行此類任務。至於為什麼向中東派轟炸機,美國給出了2個理由。
  • 國土只有2.57萬平方公裡,三分之二還是沙漠,如何成為中東一霸?
    以色列近年來多次威脅伊朗,對伊朗的軍事基地實行大規模空襲,依仗的就是中東地區無可匹敵的軍事實力。以色列也是中東地區唯一一個發達國家,可實際上,以色列的領土面積不過2.57萬平方公裡,其中沙漠覆蓋率還達到三分之二,這麼一個「小國」,怎麼變成發達國家的呢?以色列到底有多發達?想成為發達國家,並非易事。
  • 軍事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中美俄擠不進前三,第一名是一中東小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率先以戰勝國的優勢植根軍事力量,也是美國軍事全球化的開始,通過歐洲(北約)向外擴散,現在看來,美軍早已實現了軍事全球化,但所有這些都是建立在比其他國家高十倍軍費開支的基礎上的。許多人下意識地認為,像中美俄這樣的世界大國,應該在軍事方面的排名中佔據第一位,但事實並非如此,排名結果令人大吃一驚,美國、俄羅斯和中國都沒有躋身前三,這是怎麼一回事?本來,軍事綜合實力並不代表軍事化程度高,前一種理解簡單易懂,是拼硬實力,誰拳頭硬,誰就領先,但軍事化程度要看的是一國軍事投入佔軍費的比重,以及軍人佔總人口的比重。
  • 全世界最強大的四個小國,美國至今一個都搞不定
    從世界歷史來看,世界歷史雖然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歷史,大國因為國力的強大佔據主導地位,掌控世界命運。但是小國也不都是成為附屬,或者無所作為。而且小國的命運,也不是那麼脆弱,甚至很多還非常強悍。最典型下面這四個國家,堪稱世界最強悍的四個小國,美國至今一個都搞不定,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