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健全衛生法學高等教育體系

2020-12-14 每日甘肅

健全衛生法學高等教育體系

蔣 瑋

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這場大考,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但也暴露出我國公共衛生領域法治建設、應急管理方面的一些問題和不足。建立、健全衛生法學高等教育體系,培養和儲備衛生法治專門人才已是當務之急,對提升我國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水平、完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機制、營造和諧穩定社會局面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衛生法治人才短缺問題突出

2003年以來,我國陸續頒布了《傳染病防治法》《突發事件應對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標誌著我國公共衛生與突發事件處置法律法規框架體系的初步建立。但必須思考的是,如何運用法治思維正確地落實這些法律規範,尤其是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突發時期,如何體現法律法規的權威、規範作用,使法律法規成為社會公眾的行為自覺,如何協調、化解好群體健康權與個人正當權利之間的矛盾,維護社會大局穩定,是亟須研究解決的現實問題。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一些地方出現的部分工作人員執法不當、檢測過程中簡單粗暴、不當限制必要的人員流動等現象,都是法治理念不牢固、思維方式不理性、沒有協調和處理好上述矛盾的直接表現。究其根本原因,是我國公共衛生管理領域兼具衛生與法律專業素養的複合專門人才的短缺。

二、健全我省衛生法學高等教育體系的構想

在法學的學科體系中,衛生法是一個較晚出現的學科。在我國,蔡維生先生於1987年較早提出了建立衛生法學的設想,而衛生法學專業高等教育始於1996年。截至目前,全國有數十所高等院校相繼開展了衛生法學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但目前我省的衛生法學高等教育尚未真正起步。

一是依託課程建設、學科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開展衛生法學專業本科、碩士研究生教育。目前我省的醫學專門院校已經為醫學專業本科生開設了《衛生法》或《醫事法》課程,下一步可以考慮在法學專門院校為法科本科生開設《衛生法》專業選修課程,為法科研究生開設《公共衛生法》《醫事法》等專業方向課程。可積極探索開設衛生法律實踐類課程,組織教師編撰符合衛生法學教學規律和本校學生學習實際的應用型教材。

在學科建設方面,通過法學和醫學下的相關二級學科協作,從法學和醫學雙向視角並行切入,結合我省的省情、社情開展專門性研究:在醫事法領域,研究醫療糾紛解決機制和器官移植等法律理論難題;在公共衛生法領域,研究預防和減少疾病等公共衛生領域各類主體之間的法律關係及相關法律規範的實際運作。此外,對我省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機制的運行開展對策性研究,為政府決策提供可靠依據和智力支持。

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鼓勵法學專任教師進行學科交叉性研究,鼓勵青年教師攻讀衛生法學博士學位,努力建設年齡、學歷、職稱結構布局合理、富有活力和潛力的教學科研團隊,撰寫、出版一批高質量的衛生法學學術論著,廣泛開展對外學術交流,積極參與我省地方性衛生立法,擔任各地各級衛生行政管理部門的「智囊」,有條件地開展對外普法宣傳教育、公益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

在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層次提升方面,鼓勵具備一定條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申辦衛生法學專業碩士點,為加強我省專業學位碩士點建設、培養複合型法學專業碩士人才進行有益嘗試。

二是建立健全法學與醫學專門院校之間的人才聯合培養機制。在法學和醫學專門院校之間、綜合性院校的法學院與醫學院之間可以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共享教學、科研資源,整合各自優勢,實現功能集約。通過跨院校選課學分互認、選派交換生、互派專業教師合作教學、共建衛生法學術研究基地和專業碩士點,培養兼具法學與醫學專業素養的複合型專門人才。

三是建立健全高校、科研院所與衛生實務部門之間的法治人才協同培養機制。發揮高校、科研院所與衛生實務部門各自在人才培養中的優勢,建立雙向、互動的各層次人才培養機制。在衛生實務部門,定期舉行在職人員年度繼續教育和新入職人員崗前培訓,圍繞最新衛生立法及重大熱點、難點問題不定期舉辦專題講座,不斷提升工作人員的法治理論素養,為衛生實務部門儲備充足的法治人才。在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衛生法學實習、實訓基地,定期選派本科生、研究生進行社會實踐,培養在校生的實務操作技能,實現人才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基本目標。建立高校、科研院所與衛生實務部門互派青年學者和管理人才掛職、交流機制,為高校、科研院所和衛生實務部門培養高層次、複合型專門管理人才。

(作者單位:甘肅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

相關焦點

  • 林東茂教授丨法學不是科學,因為法學問題的答案「客觀不可驗證」
    歷任屏東縣警察局巡官,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系講師、副教授,法律系教授兼系主任,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教授兼代所長,警察專科學校、東海大學法律系及法律學研究所、國防管理學院法律系、東吳大學法律系、中正大學法律系、政治大學法律系兼任教授,高普考、警察特考、司法特考典試委員及閱卷委員。
  • 「法學匯」刑事訴訟法學:新時代的理論發展與制度創新
    ■ 展望2021年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應立足於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立足於全面依法治國和建設法治國家需要,繼續深化刑事程序法基礎理論研究,強化司法改革配套機制研究,繼續加強刑事訴訟法貫徹實施研究,加強刑事司法新興領域研究,為健全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刑事程序法治體系固本強基,建言獻策。
  • 「健全公共衛生體系 提升全民健康素養」座談會在京舉行
    12月19日,由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主辦的「健全公共衛生體系 提升全民健康素養」座談會在京舉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全球公共衛生中心主任董小平表示,必須從戰略上做好公共衛生研究,並且常抓不懈。據悉,本次座談會旨在深入貫徹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分析探討我國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醫防結合以及居民健康素養等存在的短板,並針對痛點和難點問題建言獻策、凝聚共識。
  • 「健全公共衛生體系 提升全民健康素養」座談會在京召開
    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網站消息,12月19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23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22例,本土病例1例。疫情沒有平息,「大考」仍在繼續。疫情暴露出我國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醫防結合、居民健康素養等方面存在明顯短板——體系建設重視程度不夠、投入不足、基礎設施薄弱、人才隊伍匱乏、醫防不協同等等。
  • 《當代中國行政法》新書出版 全面呈現行政法學理論體系
    中新網北京6月14日電 14日,由人民出版社主辦、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和中國政法大學法治政府研究院協辦的法治政府建設高端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上,被譽為「當代中國行政法學的百科全書」的《當代中國行政法》新版八卷本正式出版。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體系叢書」編撰方案第二次專家座談會...
    6月7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體系叢書」編撰方案第二次專家座談會在中國法學會召開。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張蘇軍表示,中國法學會黨組十分重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體系叢書」的編撰工作,兩次黨組會專門研究相關內容。
  • 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解讀⑧|建立健全新時代「雙有」理論體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我國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建立健全新時代「雙有」理論體系,具有重大的理論創新和實踐意義。新時代「雙有」理論體系的科學內涵(一)「雙有」理論體系的基本內涵新時代「雙有」理論體系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實現「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辯證統一。
  • 莆田市領導深入基層調研 健全公共衛生體系增進群眾健康福祉
    8月24日,市長李建輝帶領市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先後深入涵江區、荔城區,調研基層衛生健康體系建設工作。副市長胡國防、市政協副主席張亦兵一同參加。  李建輝首先來到涵江區疾控中心,實地察看核酸檢測實驗室建設、流調隊伍配置等;走進荔城區西天尾鎮北大村衛生所,察看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建設;前往西天尾鎮衛生院,了解醫改分級診療、聯合病房試點工作及疫情防控情況。
  • 【乾貨】日本法學院校推薦!
    日本法學院校推薦 畢業生就業前景十分光明,甚至超過了重視理論研究的東大和京大,半數以上的學生選擇了繼續深造或者成為公務員,和其他學校的法學部想比,更多的校友成為了法官和日本法律體系的公務員。 東京大學:東京大學是日本最有名的一所大學,法學政治學研究科涵蓋法學所有的專業方向,在籍教授、副教授人數多達80人,可見東京大學的法學專業之強大。
  • 陳愛娥:法體系的意義與功能 ——借鏡德國法學理論而為說明
    針對後者,本文指出,歐洲法制史不同時期對法體系存在不同的理解,其中德意志學說彙編學的體系是近代法學史上第一次出現的,取向現行有效之實證法的法學。在此階段,關於法學的整個體系,首先是以「理論」與「實務」的劃分取代了「實體法」與「程序法」的劃分,而直到1790年,現代「私法」與「公法」的劃分才得以貫徹。在私法領域,在與古老羅馬法學階梯的體系、較新的自然法體系相競爭下,發展出尤其是由薩維尼所完成之德意志學說彙編學(deutschePandektistik)的體系,此即歐洲法體系的第三種型態。
  • 【專業解讀】衛生法學:培養法學、醫學、管理學等多學科融合的複合型人才
    專業特色南方醫科大學衛生法學是一門將法學和醫學等專業知識融為一體的綜合性、交叉性學科。該法學(衛生法學)專業致力於培養系統掌握法學基礎知識、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以及較強的法律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並深入了解醫學、衛生管理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實現法學、醫學、管理學等多學科融合的複合型人才。
  • 馮象 | 為什麼法學需要文史哲?
    實際上,官方和民間的學科分類都已將法學列為「社會科學」。這樣劃分是有些道理的,因為法學的方法的確在向社會科學靠攏,經常借用社會學、人類學、政治學、經濟學等等的理論。形成這一趨勢的原因很複雜,或許和大學的「表格化」管理、消費社會的膨脹有關。也跟現代/西方式法律的保守性格有關。此外,法律是「地方性知識」(吉爾茲語),不能提供分析自身的方法。
  • 英國高等教育的體系如何設置
    今天,小英就帶大家了解一下英國高等教育的體系設置,打算去英國留學的小夥伴要認真看看喲~英國高等教育階段劃分英國的高等教育大致可分為如下三個階段:① 本科階段(BachelorDegree),通常為三年,就讀年齡從19到21歲。
  • 構建高質量發展體系 建設高等教育強國
    學習領會好、貫徹落實好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高等教育戰線的頭等大事,必須準確把握其核心要義,把全會精神切實貫徹落實到高等教育實際工作當中。一、構建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這次全會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標誌著中國教育進入了全面提質創新的新的發展時代。有五大方面我們必須給予應答。
  • 2018法學理論研究盤點|行政法學:關注法治實踐 創新理論研究
    馬懷德◇行政法基礎理論是需要持久關注和深入研究的領域,只有在理清行政法理論體系的基礎上,才能保證行政法學理論與時俱進、推陳出新,並為中國特色行政法治建設提供理論支撐。行政法基礎理論新進展行政法基礎理論是需要持久關注和深入研究的領域,只有在理清行政法理論體系的基礎上,才能保證行政法學理論與時俱進、推陳出新,並為中國特色行政法治建設提供理論支撐。
  • 推動法學理論研究持續深入發展
    原創 張譯心 中國社會科學網法學理論體系是由法學的基礎理論、法學的核心理論、法學方法論等構成的理論體系,是法律和法治實踐經驗的科學化、概念化和理論化。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構建高質量發展體系 建設高等教育強國
    構建高質量發展體系 建設高等教育強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黨支部書記、司長 吳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筆談二、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是這次全會作出的重要判斷。要在新起點上構建高質量發展體系,建設高等教育強國,著力抓好「四個質量」,推動高校樹立質量意識,掀起質量革命,建成質量文化。一是抓根本質量。立德樹人成效是衡量高校工作的根本標準。
  • 「工貿教師」五年貫通專業「高等教育理論與方法」線上培訓
    講述人:語文教研組孫雪梅、許文新本次我們參加的是青島職業技術學院五年制貫通專業「高等教育理論與方法」線上培訓。此次培訓共分為高等教育學、高等教育心理學、大學教學論基礎、現代教學技術導論及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五部分必修課內容。
  • ...防控體制機制 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 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要
    他強調,要充分認識建立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重要意義,圍繞疫情暴露出的問題短板,堅持系統性、前瞻性、應急性原則,按照優化配置、完善功能、分工協作、整體提升的要求,以項目為載體,從體制機制上創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舉措,健全全市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提高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水平,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要。
  • 原田大樹:行政法總論與參照領域理論 | 林美鳳譯
    本文系作者於2013年發表於京都大學法學法學論叢之同名論文收錄,並將其作為『行政法學と主要參照領域』一書之序章,作者引進參照領域理論,觀察行政法總論與各論(參照領域)之動態相互學習過程,並建立主要參照領域,說明該書以租稅法、社會保障法、環境法、都市法為四個主要參照領域之意義,相對於以往僅僅著重於法解釋學,其也重視法的政策及達成法律目的之實現手法,以制度設計論行政法學為其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