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在湖北孝感農村,一聲女嬰的啼哭聲劃破了夜的寧靜,也宣告了這個家庭第四個孩子的到來,但空氣中絲毫沒有迎接新生命到來的喜悅。
畢竟在重男輕女的農村,每個家庭渴望的都是一個能傳宗接代的兒子,但這個家庭的願望卻次次落空。就像所有家庭一樣,一面喊著活不起,一面又為了傳宗接代,拼死生娃。
窮,就成為了這個家庭遺棄第四個女嬰的藉口,這個誕生還沒有多久的女嬰,還沒有感受到母親溫暖的懷抱,就被遺棄在寒冷的冬夜。
幸運的是,黑夜並沒有把這個女嬰吞噬,寒冷的冬夜裡,一對夫妻出現,成為了這個女嬰的天使。這對夫妻是祁春蘭和她的丈夫肖崇明,他們婚後雖然一直努力,但還是沒能如願迎來屬於他們的愛情結晶。
這個女嬰的出現,帶給了這個家庭希望,他們給她取名晶晶,並視若己出,儘可能給給她更好的生活。自從有了女兒的肖崇明開始更加充滿幹勁,開始起早貪黑地努力工作,而晶晶也比較爭氣,從小學到大學,再到讀研讀博,一路優秀,28歲那年博士畢業,成為了父母的驕傲。
父母的愛護,絲毫沒有讓晶晶察覺到自己非父母親生。迎接這個家庭的本應該是幸福和喜樂,但沒想到,晶晶爸爸突然被下崗,晶晶媽媽也被查出患有癌症,時日無多,兩人不願拖累晶晶,在晶晶媽媽彌留之際,他們選擇將晶晶的身世和盤託出。
而晶晶的親生父母此時也聞訊趕來,想要認回晶晶,以前經濟條件不好,他們無奈只能放棄晶晶,心中滿是愧疚,如今經濟狀況好了,他們想要彌補晶晶。
但是經過一番思考,晶晶還是選擇了含辛茹苦養育她的養父,拒絕了親生父母的請求。這世界都是人心換人心,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晶晶背上行囊,帶上養父,一同踏上了工作的地方。
窮,成了多少家庭拋棄孩子的藉口。其實所謂的窮,只不過是冠冕堂皇的藉口,家人不就要患難與共嗎?即使是最後因為窮被餓死,難道好過被遺棄死時被凍死。
人在希望就在,與其把希望寄託給天意,不如把希望握在自己手中,只要有雙手,就有希望。
之前網上有一段話,很是深刻,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像晶晶一樣的孩子,在出生時就被遺棄,多年後,事業有成後親生父母就想認回。
在這些孩子中,晶晶算是比較幸運的,她遇到了一雙對她真心真意付出的父母,但又有多少人能幸運如晶晶呢?
又有多少家長曾經想過,被遺棄的孩子在被遺棄的期間可能會遇到的危險和不測,有沒有想過孩子即使有幸被別人收養,但收養過後可能會受到的委屈,可能想過沒傘的孩子需要努力奔跑,孩子是付出了比常人多幾倍的努力才有的現在?
電視劇《以家人之名》剛剛落幕,而劇中的子秋讓我久久意不能平。當年賀子秋爸爸明知賀子秋的存在,而對其不聞不問,而賀梅為了養子秋,南下深圳,尋找機會,留下子秋一人在老家。
年幼的他,在老家上山砍草,下地幹活,著實讓人心疼。老家人的冷嘲熱諷,讓年幼的子秋早早明白人世冷暖,眾人都對他講,他媽媽不會回來了,不知子秋心中是何滋味。
後來李海潮心疼他,把他帶回城裡收養。年幼的子秋,終於有了一個家,他是多麼努力地想要留在這個家,他懂事地深夜洗衣服,在麵館擦桌子,為李海潮按摩,不跟尖尖搶東西,他的懂事,讓人心疼。當李阿姨對他說,李海潮不要他的時候,他滿含淚水地望向李海潮,那種脆弱,那種敏感,讓人心碎。
俗話常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但這句話其實是在道德綁架,是你媽你爸,你就該原諒嗎?難道生而不養,就沒有罪過嗎?一句「當年你把窮,所有人都看不起我」就能輕易撫平孩子所受過的創傷嗎?
真愛孩子的父母不會讓孩子在兩難之間做出抉擇,與其強行認回孩子,不如就當成親人相處,有能力就多多彌補孩子,沒有能力就盼個孩子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