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生財有道》)在重慶朝天門碼頭,有一家名為「朝天門火鍋」的火鍋店。這是一家有著近百年歷史的老字號火鍋品牌。它現在的經營者叫王普,十多年前開始接手朝天門火鍋。而他之所以從商貿轉型做餐飲,正是看中了「重慶火鍋」和「朝天門火鍋」厚重的歷史。
重慶火鍋起源於清末民初。當時從朝天門到南紀門一帶,有好幾家殺牛場。那時,江邊碼頭上的縴夫,是社會最底層的苦力人群,他們買不起牛肉吃,就把當時達官貴人不要的牛下水撿過來,洗乾淨切成片,放到鍋裡煮,當時成為重慶火鍋的一個雛形。
而重慶火鍋從碼頭的江邊、真正進入室內、進入殿堂,則是1923年。當時,重慶的一對馬氏兄弟將火鍋搬進了室內,以餐廳的形式開始經營火鍋店。1935年,在兩江交匯之處的朝天門碼頭,誕生了以其名字命名的「朝天門」火鍋。
王普經營「朝天門火鍋」,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留重慶火鍋的傳統。保留重慶火鍋的傳統,首先就體現在火鍋底料的炒制工藝。除了火鍋的底料,朝天門火鍋鍋的類型也最大程度地保持了傳統。
朝天門火鍋每天都會吸引大量的食客,本地人大多喜歡濃重的麻辣牛油鍋底,選擇九宮格火鍋,而外地遊客則更多地選擇鴛鴦鍋。厚重的歷史,一次性鍋底,地道的牛油火鍋,朝天門這家一千平米店面的老字號火鍋,每天傍晚都有食客排隊等座。每日的營業額能達到三、四萬,月營業額達到一百多萬。
重慶被稱為中國的火鍋之都,不僅是因為重慶火鍋有著上百年的歷史,更在於重慶火鍋龐大的規模。在重慶市,有大約28000多家火鍋店,在重慶直接或間接從事跟火鍋相關工作的人有兩百多萬人;據不完全統計,在全國範圍內,重慶火鍋店有14萬多家;而多年前創造了吉尼斯世界記錄的「天下第一大火鍋」也在重慶。
這口「天下第一大火鍋」高1.06米,直徑10米,大鍋內由一紅一白兩條魚狀圖案組成太極鴛鴦鍋,火鍋可以容納五十多人一同就餐。這口大鍋的主人叫李德建,重慶火鍋協會的會長,重慶德莊火鍋的創始人。李德建做火鍋生意二十多年,十多年前他之所以買下這口巨大的火鍋,正是基於對重慶火鍋深深的情感。
李德建17年前買下這口大火鍋,花了他五萬元錢,這對於當時的一個小火鍋店老闆來說,可是一筆巨大的數目。當然,這口「天下第一大火鍋」,也給他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多年來,這口大鍋多次出現在重慶的各大美食節上,為熱愛火鍋的重慶老百姓帶來不一樣的吃火鍋體驗,成為重慶火鍋一張靚麗的名片,同時,它也為李德建的德莊火鍋帶來了很大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麻辣是重慶火鍋的DNA,也是重慶火鍋的魂,但是,以前說到辣,沒有一個標準來衡量,而李德建把麻辣進行了一個分級,讓辣有了一個具體的度數。火鍋辣度被標準化、數位化,跟白酒的度數十分相近,讓食客對辣度有了更為直觀的認知,這是李德建經營重慶火鍋的一種創新。李德建將這種被細分的辣度稱為「李氏辣度」,「李氏辣度」在自己的火鍋店裡一經推出,很快就受到顧客的歡迎。
而為了保證重慶火鍋底料的標準化,李德建還專門設立了火鍋底料的生產線,保證了火鍋底料麻辣口味的一致。作為重慶火鍋協會的會長,作為從事重慶火鍋行業二十多年的火鍋從業者,李德建通過工業化、標準化的操作,將重慶火鍋的麻辣味道推向了全國。
每天清晨,重慶市南岸區的一個毛肚批發市場裡,熊興明都會向客人批發毛肚。熊興明做批發毛肚生意三十多年,人稱「熊毛肚」。每天他都會往全國各地批發兩噸左右的毛肚。在這兩噸毛肚中,他會精挑細選、優中選優,選出兩百斤的新鮮毛肚送到自己的火鍋店裡。
熊興明的熊家院子火鍋店開了僅僅四年,但是生意卻一直很火爆。客人來到他的火鍋店裡,主要是吃熊興明精挑細選,百裡挑一挑選出來的血毛肚。
毛肚是百裡挑一的血毛肚,而火鍋鍋底的炒制更是要花一番功夫。一份紅油鍋底,需要經過八個小時精心熬製才能端上餐桌。
和那些身處繁華鬧市區的火鍋店不同,熊興明的火鍋店設在了僻靜的街道旁,地理位置並不佔優勢。前來吃火鍋的人很少有外地遊客,客人幾乎都是重慶本地人。但是,每天晚上,火鍋店的客人都會爆滿,一個晚上會翻幾次臺。只有二十幾張桌子的小小火鍋店,一天的營業額能達到兩、三萬元。
(本文編輯:武新陽)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央視財經頻道《生財有道》2月8日18:55分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