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石資本張維:創業板要衝在資本市場改革的最前沿,用好用足深圳...

2020-12-22 證券時報

「創業板改變了中國的融資結構,讓初創企業和中小企業得到了寶貴的直接融資支持,為諸多創新企業提供了寶貴的發展機會」,作為一家老牌投資機構,基石資本見證了創業板的創立、發展,站在創業板成立10周年這一節點,董事長張維作出如是評價。

10年創業板,櫛風沐雨、砥礪前行,創投業如何看待創業板這10年來的成績與不足?在創業板改革提上日程的大背景下,又該如何吐故納新?帶著這些問題,證券時報記者對基石資本董事長張維進行了專訪。

基石資本董事長 張維

回顧過去,10年的時間,創業板湧現了一批業績好並且具有創新能力的公司,但是也出現了一些壞孩子,總的來看,「創業板是成功的」。張維認為,「假以時日,創業板也會培育出自己的谷歌、亞馬遜、蘋果和臉書。」

談及創業板改革,張維認為,近十年來,中國產業體系得到了重大的提升,新經濟的出現必須要與新的資本市場制度相適應。創業板的改革就是要建立適應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資本市場制度,衝在資本市場制度改革的最前沿。

創業板是成功的,邁瑞醫療和溫氏股份體現了創業板的意義

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公司代表齊聚深交所上市大廳敲響登陸創業板的鑼聲,開啟資本市場徵途。

時至今日,創業板公司已經增加至773家,總市值約5.7萬億元,分別約佔整個A股市場的21%和10%。創業板開板以來,上市公司累計通過IPO、增發、配股和可轉債等方式融資超過萬億元,直接融資投向創新創業領域,進一步推動了創新發展。

概括創業板的發展歷程,張維評價,「站在10周年這一歷史節點,創業板是成功的。」

張維認為,創業板很好地實現了自身的戰略定位:作為主板市場的重要補充,創業板自2009年開板以來使得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得以拓寬,有效地為自主創新企業及其他成長型企業提供了發展的活水。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業板自成立以來在支持新經濟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從支持戰略新興產業,到全面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業板持續發揮著資本市場核心和紐帶作用,不斷推動創新經濟向更大範圍、更高層次和更深程度發展。

邁瑞醫療和溫氏股份,是創業板當前市值最高的兩家企業,二者近期的最高市值都突破了2000億。張維認為,這兩家企業正好是創業板意義和價值的體現,「它們是創業板的驕傲」。

作為高新技術企業的代表,邁瑞醫療在2015年從紐交所私有化退市後曾計劃在主板IPO,後因商譽過高不符合主板發審規則而選擇登陸創業板,從中可見創業板對科技企業的支持作用。

近年來,作為典型的研發驅動企業,邁瑞醫療的研發佔比長期維持在10%以上的高位,目前產品和技術能力已在國內器械領域穩居龍頭,並在全球都具備較強競爭力,引領了中國醫療器械企業的崛起。

因此,上市8個月後,邁瑞醫療的市值就問鼎創業板,並在整個A股醫療器械板塊遙遙領先。參加了該創業板史上最大IPO的基石資本,也由此收穫了豐厚的回報,「我們本來想3年賺1倍,現在是3年賺了近3倍。」

而邁瑞醫療之前的創業板「一哥」溫氏股份雖然處在傳統行業,但在管理和文化上卻是現代企業的標杆。

「溫氏用產業網際網路的思維對行業進行整合,在信息技術的採用和商業模式的創新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它創造性地解決了中國養殖業的關鍵問題——質量控制。為了進行質量控制,溫氏創造性地使用了訂單農業。早在1993年,溫氏就建立了信息化的實時監控的管理模式;經過了持續20年的升級換代,如今,溫氏已經團結了5萬多個養殖戶,使養殖戶能夠按照訂單要求,嚴格使用溫氏的原料進行飼養,完全按它的標準化方式進行生產。溫氏不僅能夠對養殖現場的溫度、投放飼料、物料等狀況進行監控,還能對養殖戶的排汙情況進行實時監督。」張維毫不吝嗇對於溫氏股份的讚許,「溫氏擁有巨大的合夥文化創新,提倡共建共享,上市時實際控制人溫氏家族持股佔比不到20%,6700餘名公司員工持有股份,其中很多人最早是養殖戶,現在員工持股計劃更是拓展到了上萬名。通過建立平臺,將5萬多個加盟的家庭農場用網際網路連結在一起,實現集約化管理+分布式作業,一方面實現輕資產,另一方面也解決了責任心的問題。」

合夥文化造就了溫氏的成功,卻也導致其因股東人數超出規定而遲遲未能實現上市計劃,直到後來政策出現轉機,溫氏股份終於成功登陸創業板。

除了邁瑞醫療和溫氏股份,創業板還湧現了一批業績好並且具有創新能力的優秀公司,例如寧德時代、愛爾眼科、匯川技術等,它們共同鑄就了創業板的成功。

10年風雨兼程,這期間,創業板既有狂熱的追捧,也伴隨著質疑聲。對於曾經出現的「三高」、「跟風式、忽悠式」重組等問題,張維認為資本市場所有新生事物都會遇到各種挑戰,這些挑戰境外的市場以及國內其他板塊同樣也曾遇到過,並非創業板單獨出現的。

「即便是納斯達克,它也出現過科技股的泡沫,泡沫破裂之後,剩下的企業中誕生了偉大的公司」,張維預期,「假以時日,創業板也會培育出它的谷歌、亞馬遜、蘋果和臉書。」在張維看來,創業板雖然不是盡善盡美,但必有所處焉。

科創板沒有的,創業板也該嘗試

10年創業板歷經磨礪,為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創新積累的大量的經驗。在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資本市場需要一個更加強大的創業板。

10月20日,在第六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資本市場助力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論壇」上,證監會副主席李超表示,要推進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完善發行上市、併購重組、再融資等基礎制度,進一步增強對創新創業企業的制度包容性。

創業板改革正在提速。對此,張維表示,「真的非常緊迫」。他指出,10年來,創業板規則已經得到了很大的完善,但是發行上市等一些基礎性的制度並沒有太大的突破。相較而言,中國產業體系在這10年間得到了重大的提升,很多目前前沿的產業和其中優秀的公司放在10年前是無法想像的。而新經濟的出現必須要有新的資本市場制度相適應,定位於促進自主創新企業及成長型創業企業發展的創業板,其改革真的非常緊迫。

談及創業板改革,註冊制無疑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從這一方面來看,科創板為創業板積累了不少實踐經驗。自今年7月正式開始後,科創板總體運行平穩,各項機制初顯成效,市場走勢也經歷了充分博弈、震蕩上漲、回歸理性的過程。市場參與各方對註冊制等各項改革措施都給予了很高評價。

對於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張維認為,創業板應該吸收科創板的全部優點,除此以外,創業板還應該將服務上市公司的範圍擴大。目前科創板主要針對科創企業,但是新經濟中還包含了新消費、新服務、新商業模式等類型企業,這些新經濟企業都應該得到資本市場的扶持。「科創板能做的,創業板都應該去做;科創板不能做的,創業板也應該去嘗試。」張維舉例:「比如溫氏這樣的傳統企業,不符合科創板的定位,但是創業板應該支持。」

張維還提到,創業板應該允許創業投資機構上市,以更好地利用直接融資推動創新創業。他表示,研究顯示對於高科技密集型行業的企業和外部融資依賴度高的企業,股權市場的發展能夠促進創新,而信貸市場的發展則會抑制創新。「創業投資機構是直接融資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大幅提高直接融資的效率。應該支持創業投資機構上市,從而提升其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與科創板不同的是,創業板的改革還涉及存量改革的問題。

張維指出,涉及存量問題的制度主要包括再融資、併購重組和退市制度。目前創業板再融資和併購重組規則比主板嚴格,比如再融資對資產負債率有要求等。

對於併購重組,10月18日,證監會發布了《關於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的決定》,要求推進創業板重組上市改革,允許符合國家戰略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資產在創業板重組上市,其他資產不得在創業板重組上市。

對此,張維表示,這是一個市場化的安排,制度提高了容忍度,為質地一般的企業提供了通過資本市場做大做強的途徑,同時可以整合上市公司資源,加快創業板吐故納新,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更寬鬆的再融資和併購重組規則有利於優質資產的裝入,從而提升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敢為天下先,用足用好特區立法權

資本市場的改革有兩個主線,一個是市場化,一個是法治化,市場化的方向現已在註冊制、再融資、併購重組等方面有所體現,法治化進程也應加速推進。

「不成規矩,無以成方圓」,法治化是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基石,是建立健全資本市場制度的「四梁八柱」。創業板的改革同樣需要制度的保駕護航。

對此,張維認為,創業板改革的關鍵在於法治上的突破,而背靠深圳則是創業板的重要優勢。

創業板的改革應該用好用足深圳特區立法權,加快在發行、交易、併購重組、再融資、退市等一系列制度上與國際接軌,提升深圳資本市場的國際化水平。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提到,「在遵循先發和法律、行政法規基本原則前提下,允許深圳立足改革創新實踐需要,根據授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

張維認為,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和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意見為創業板改革帶來東風和廣闊前景。

他建議,深圳政府應該充分利用深交所這一資本市場的重要堡壘,針對資本市場的改革推出一些相應的政策法規,積極推動創業板改革,大膽先行先試,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和設計安排,實現更加嚴格更加有效的法律監管、更加嚴峻的違規處罰、更快的退市制度等。

張維重點提及了退市問題:「A股這麼多年退市公司只有100來家,佔比不足5%,創業板只有欣泰電氣一家。而美股整體退市的比例高達到七成。我國當前的懲罰力度尚顯不足,未能起到足夠的威懾作用。註冊制下,監管重心後移,因此也需要監管升級。嚴格的退市制度是註冊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法治化應該起到存優汰劣的目的。」

「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中的戰略定位要求,都是國際化資本市場建設的基石。具體到創業板改革,就是要建立適應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資本市場制度。從這一層面來看,也意味著創業板應該要衝在整個資本市場改革的最前沿。」

相關焦點

  • 基石資本張維:中國經濟水深魚大 將湧現一批千億市值民營企業
    今年12月,基石資本董事長張維在中國創新資本年會的主題演講中說。張維本次演講的主題是《水深魚大 中國將湧現一批千億市值企業》,他以多位中國企業家的故事開始,分享了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股權投資機會、創業市場現狀的思考。「中國整個經濟的體量是巨大的,孵化了很多新業態,整個中國經濟也從量變到了質變。」
  • 創業板註冊制「承上啟下」 「九字三化」勾勒資本市場改革方向和目標
    劉鶴指出:「要逐步把上市公司的優勝劣汰交給市場,穩步增加長期業績導向的機構投資者,回歸價值投資的重要理念,推動信息充分披露,全面淨化市場生態,建設誠信守法資本市場。同時,更加重視形勢研判和主要關聯因素分析,努力走在市場曲線前面,創造良性發展預期。
  • 基石資本張維:風險資本加速技術創新與變革——從納斯達克的跌宕談起
    泡沫給網絡行業帶來了很多新資本,這必將更快地推動創新」。 網景之後,資本市場接受了新的估值模式,它基於企業長期價值的最大化,而不是短期利潤的最大化。科技企業的商業模式也隨之改變,「快速成長」、無視甚至追求虧損,成為網際網路公司的聖經。
  • 資本市場步入存量市場改革新階段
    創業板註冊制說來就來了。6月12日晚,證監會發布了完成徵求意見的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相關制度規則。深交所則同步發布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相關業務規則及配套安排,共計八項主要業務規則及十八項配套細則、指引和通知。結束自4月27日以來的倒計時,創業板註冊制正式落地。
  • 基石資本的人本邏輯 累計退出回報達到8.43倍
    正是這兩大認知,讓張維團隊的集中投資理念逐漸定格:中國特色的經濟和資本市場環境下,只有稀缺的優秀企業,才能跑贏多變的政策市,穩定實現超越經濟與市場周期的可見收益。「從長期來講,遇到優秀的企業是最重要的。如果一個優秀的企業有足夠的成長性,它就可以對抗資本市場的不確定性。所以,我們抱著這樣一個想法去找最優秀的企業,並且高度看重它們的成長性。」
  • 匯聚資本力量 助推雙循環新格局 2020中國(深圳)風險投資高峰論壇...
    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吳優  作為我國風險投資領域最專業、最高端的年度盛會,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吳優出席論壇並致辭,他表示,深圳經濟特區40周年告訴發展的歷史離不開創新引領  除了以上領導,本屆論壇還邀請了阿聯杜拜國際投資年會AIM總幹事瓦利德·法爾加先生(視頻參加),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新興金融行業黨委專職書記賴群陽,深圳證券交易所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李輝,嘉道私人資本創始人、董事長龔虹嘉,廣東省粵科金融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唐軍,深圳高新投集團黨委副書記、總裁張中華,基石資本董事長張維,深創投副總裁蔣玉才,深圳同創偉業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從審批制到註冊制:改革正改寫資本市場的未來
    破題,必須用市場化思維!面對新的時代命題,註冊制肩負起重構政府和市場關係、探索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監管體系的歷史使命。  溯及註冊制之源,這一概念最早在國外提出。中國境內資本市場對於註冊制的探索,在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已提及。2015年,「實施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被寫進當年的政府工作報告。
  • 史美倫:資本市場創新改革要把握好市場需求與監管要求之間的平衡
    來源:金融界網站深圳先行示範區首屆金融峰會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0年會於2020年12月20日在深圳舉辦。 會議以「雙循環新格局與資本市場新徵程」為主題,廣泛邀請政府與監管部門負責人、專家學者及業界領袖展開高水平的思想交流,分享真知灼見、展望前沿趨勢。
  • 宏觀| 註冊制開啟中國資本市場新時代
    確切地說,自從2019年7月科創板正式開市之後,在創業板推動實施註冊制一事就已經被推上日程。這就是說,創業板註冊制的落地,堪稱是眾望所歸。2019年8月18日出爐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指出,要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研究完善創業板發行上市、再融資和併購重組制度, 創造條件推動註冊制改革。
  • 資本市場改革手冊(2020年版)
    (一)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資本市場正以前所未有的蓬勃朝氣邁向新徵程」。2018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直言「資本市場在金融運行中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2019年9月國務院金融穩定委員會召開第七次專題會議提及「要進一步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增強資本市場的活力、韌性和服務能力,使其真正成為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
  • 民創研究院:創業板註冊制來了,對我國資本市場影響幾何?
    由此可見,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資本市場改革是金融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戰略組成部分,將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推手。三、 創業板註冊制對股票市場將產生怎樣的影響?在經濟轉型升級,特別是當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經濟的背景下,創業板註冊制改革有助於進一步降低科創類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門檻,促進更多的優質企業登陸資本市場,推動優質企業多元化融資,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註冊制以信息披露為核心,A股基礎制度建設將進一步完善。
  • 資本市場三十年系列報導·人物│尚福林:註冊制改革是提升資本市場...
    中國資本市場三十年,尚福林作為證監會主席履職九年。  他曾主導影響深遠的股權分置改革,開啟了全流通的新時代,一句「開弓沒有回頭箭」排除雜音;他擔任證監會主席期間,中小企業板塊正式設立、創業板正式啟動,逐步構建起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戰略框架。
  • 2020深圳資本市場及上市公司競爭力報告:略勝上海一籌
    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一直以敢為人先著稱,1992年初鄧小平南巡講話後,深圳資本的創新勢頭更甚:1992年首創在國際市場直接融資,1993年率先嘗試市場化併購,1994年深交所率先開通證券雙向衛星網…… 如今,深圳已擁有400餘家上市公司,總市值突破15萬億元;深交所交易的股票數量亦突破2000家,總市值接近4萬億美元
  • 中國資本市場光明前景來自改革
    A股上市公司質量提高,資本市場活躍賺錢效應提升,網際網路等新經濟企業不斷上市促使股市格局改善,在各種利好因素吸引下,新增投資者不斷進入股市。事實上,今年以來不僅境內投資者數量快速增加,境外機構資金也呈現持續流入。
  • 環境產業與資本市場的十年愛恨
    暫停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從2009年8月開始,A、B股一路下跌,連續3年成為主要經濟體表現最差市場,而深受金融危機影響的歐美國家股市反而率先走出低迷,股指連創新高。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監管層開展了號稱史上最嚴的IPO公司財務大檢查,以擠幹擬上市公司財務上的「水分」。宏觀形勢如此,卯足了勁要上市的環境公司所能做的也只有等待。
  • 深交所第一屆會計專業諮詢委員會成立,提升資本市場財務信披質量
    【大河財立方消息】據深交所11月19日消息,日前深交所設立會計專業諮詢委員會,進一步凝聚市場智慧,更好發揮各方合力,共同推動提升資本市場財務信息披露質量,為「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註冊制改革保駕護航,保障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和先行示範區綜合授權改革重點任務紮實推進
  • 華興資本首批基石投資人出爐 螞蟻金服、LGT、雪湖資本領銜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胡中彬 經濟觀察網記者從一位消息人士處獲悉,即將在香港上市的華興資本,已經確定了首批基石投資者,其中包括螞蟻金服、LGT(LGT Group Foundation)及雪湖資本(
  • 江瀚:創業板註冊制靴子落地?誰才是中國納斯達克,資本市場路在何方?
    這是中國資本市場的轉折點,也是標誌著繼設立科創板,推進註冊制改革之後,又一次自上而下的大刀闊斧式改革即將拉開大幕。證監會和深交所當晚發布《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管理辦法(試行)》等一系列規則,搭建起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的整體制度框架。 5月22日,萬眾矚目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改革創業板並試點註冊制。
  • 關鍵制度落地是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必然要求
    來源:證券日報朱寶琛證監會日前確立了明年資本市場六方面重點工作,其中第四方面強調,「深化資本市場改革開放,持續加強基礎制度建設」。該項工作內容主要包括,「在註冊制改革、健全退市機制、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完善證券執法體制機制等方面,持續抓好重點改革措施和關鍵制度的落地實施」。
  • 華菁證券投行部負責人:未來兩三年是資本市場發展的黃金時期
    ,過往資本市場的每次重大上漲都離不開政策的推動。9月9日至10日,證監會在京召開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工作座談會,提出了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12個方面重點任務,包括充分發揮科創板的試驗田作用,大力推動上市公司提高質量,補齊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短板,推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進一步加大法治供給等。在朱權煉看來,這是基本制度性的改革,與此前的改革相比還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