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產業與資本市場的十年愛恨

2020-12-25 中國水網

科創板的開啟仿佛為環境產業帶來了十年前創業板開啟時的榮光。

創業板是2009年開板的,第二年環保公司來了;科創板是2019年開板的,三達膜當年成功上市,主打膜製造和膜法水處理,姑且也算環保股吧。

2020年,剛到4月份,已經有5家環境企業上市,其中三家科創板,一家中小板,一家主板。除了主板上市的三峰環境是國企,其他四家都是民企。今年也將是環境企業上市的 一個「大年」?

2010-2020,這十年,資本市場讓環境產業看到了「大錢」,包括創業者個人,看到了前所未有的風景。

環境產業許多的自留地裡,播種的是不一樣的「經濟作物」,水、氣、固廢、噪聲、檢測……賣產品的、賣服務的,搞運營的、做工程的,各有各的門道,但自2010年之後,都有了統一的夢想:上市。主要是IPO,也有少量借殼的。

這十年,軌跡交疊。一些人,成功上市,財富自由;一些人,黯然離場,破產清算;一些企業從雲端墜落,一些企業從平地崛起。 

一些套路紅極一時,轉瞬間成明日黃花;一些不被人看重的種子,卻在牆角默默發芽,一朝綻放光華。

過去十年滄桑沉浮,環境產業與資本市場的愛與恨,終究還是愛更多。 

而過去的那十年也埋著未來十年的線索。

01

2010年2月,此前名不見經傳的萬邦達創業板上市,行業裡還是波瀾不驚。

4月碧水源創業板上市,才真正是大地驚雷。

上市首日,碧水源股價達到156元,高出發行價127%,榮登滬深兩市「第一高價股」寶座,成為了兩市第15隻「百元股」。上市單日公司市值衝至223億,公司創始人文劍平以53.11億元的身價成為當年創業板首富。

從此,「上市」成為行業企業中極被關注的話題。

昨天你還和我平起平坐,今天你就魚躍龍門、身價百倍;昨天我們還一樣為了項目資金苦惱,今天你就金山銀山買買買。試問哪個創業者不想複製碧水源的成功路徑?

同年10月,《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出臺,在這個文件的刺激下,環境企業「上市熱」進一步升級。

上市企業主要為兩類,一類為傳統水務企業,一類為中小環境企業。尤其是後者,由於碧水源和萬邦達被市場熱捧,不少技術性水務、環境企業等引入戰略投資人,紛紛謀劃上市。

2010年,除了汙水處理企業碧水源和萬邦達,在創業板上市的還有三維絲,這家公司是大氣領域的,主營袋式除塵,煙氣脫硝,今年1月改名為中創環保。

另外主營脫硫淨化劑、脫硫催化劑、其他淨化劑的三聚環保,也是和碧水源前後腳上的創業板,後來這兩家公司也常常被資本市場相提並論。

做袋式除塵的科林環保,以及主營固廢和汙泥處理的富春環保,是在中小板上市。

這一年,上市的隊伍中還有兩家國企,不過重資產的它們當然都是主板。在市領導的直接指揮下,重慶水務3月上市。成都的興蓉投資借殼藍星清洗上市,2015年改名興蓉環境。

2010年環境產業與資本市場一見鍾情,2011年,火熱的激情在持續,尤其是創業板,簡直是乾柴烈火:7家IPO環境企業中,5家是創業板。

2011年3月,主營自來水的江南水務主板上市。

同月,主營滲濾液和廚餘垃圾的維爾利、主營大氣汙染防治和環境修復的永清環保、主營環境修復的鐵漢生態創業板上市。

之後,主營工業廢水處理的巴安水務和主營過濾系統的興源環境也在創業板上市了。

另有主營煙氣處理的國電清新上市,該公司2015年更名為清新環境。

創業板。

創業板也叫二板市場,設立於2009年,是為了解決暫時無法在主板上市的創業型企業、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的融資問題,特別設立的板塊。開辦目的是為創新型和成長型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為自主創新型企業提供融資平臺,並為風險投資企業和私募股權投資者建立新的退出機制。與主板和中小板塊比,創業板的門檻更加低,財務審批相對寬鬆,但是證監會很看重創業板企業的成長能力。

中小板。

中小板是區別於滬深主板的一個獨立板塊,設立於2004年,為了滿足多種經濟發展的需要。中小板上市條件與主板類似,但對企業體量的要求較小,當然股票發行的規模也更小。

02

激情的餘韻持續到2012年,這年7月,老牌膜生產企業津膜科技(天津膜天膜)越過創業板的門檻。這一年也僅有這一家環境企業成功上市。

2012年11月16日至2013年12月,我國資本市場第八次暫停IPO。雖然監管層一直沒有明確表態,但事實證明,2013年IPO確實是停擺狀態。

暫停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從2009年8月開始,A、B股一路下跌,連續3年成為主要經濟體表現最差市場,而深受金融危機影響的歐美國家股市反而率先走出低迷,股指連創新高。

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監管層開展了號稱史上最嚴的IPO公司財務大檢查,以擠幹擬上市公司財務上的「水分」。

宏觀形勢如此,卯足了勁要上市的環境公司所能做的也只有等待。

2014年,IPO重啟之後,全年共五家公司成功上市,其中包括一家主營汙水處理的康達環保是港股。

創業板依然是主要歸宿:主營節能環保及清潔能源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天翔環境,主營煙氣淨化的雪浪環境,主營汙水處理的老牌環境企業國禎環保等三家,都是創業板。

而主營環境修復、固廢處理的高能環境卻是在上海主板上市,看來民營、環境科技類企業,也不是不能考慮主板。事實上,自高能環境以後,主板上市的民營環境公司就多了起來。

2015年上市的環境公司有七家,其中雲南水務是港股。

主營水環境治理的環能科技(現中建環能),主營水處理和土壤修復的博世科,主營水處理劑的清水源都是創業板。

主營環衛裝備的龍馬環衛、主營垃圾焚燒發電的偉明環保、主營自來水的綠城水務則是主板。

對了,2015年左右,還有不少覺得近期上市無望的環境公司掛牌新三板。

我國資本市場層次。

成熟的多層次資本市場,應當能夠同時為大、中、小型企業提供融資平臺和股份交易服務,在市場規模上,則體現為「金字塔」結構。我國的資本市場從1990年滬、深兩市開辦至今,已經形成了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三板(含新三板)市場、產權交易市場、股權交易市場等多種股份交易平臺,具備了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雛形。三板(含新三板)市場、產權交易市場、股權交易市場是上海、深圳兩家證券交易所之外的交易市場,亦即我國的場外交易市場。

03

2016年有點怪怪的,和2013年一樣,這一年無一個環境公司上市。但這一年可不是因為IPO暫停。

本來這年的12月,博天環境要上市,但因為一些原因耽擱到了2017年2月。

2017年,被看做是環境企業IPO的「大年」,共有9家公司上市,其中主營自來水的滇池水務和興瀘水務是港股。

主營汙水處理的博天環境、海峽環保、中持股份、聯泰環保,以及主營煙氣處理的德創環保,主營固廢處理的上海環境都是在上海主板上市。這個「大年」,只有主營汙水處理的中環環保是創業板上市。

環境公司眼中的創業板,不再是「非你莫屬」。畢竟,環境產業在成長、成熟,對資本市場的認識也在深入,環境公司認識到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這一年還有一家鑫廣綠環再生資源公司獲得上市通行證,卻因為危廢處理中出了人命,被停止了。

大年之後馬上又迎來了小年。

2018年僅五家環境公司上市,其中三家是港股,包括:主營煙氣治理的博奇環保、主營汙水處理和固廢處理的上海實業環境、銀川汙水處理公司達力環保。

唯有鵬鷂環保端端正正是在創業板上市。主營垃圾焚燒,早前即在港股上市的綠色動力這次在深圳主板上市。

04

2019年,科創板時代來臨。但這一年,科創板有點非主流。

2019年,共有十家環境公司上市,其中四家是港股:主營汙水處理的光大水務、主營垃圾焚燒的維港環保、主營環衛的北控城市資源、主營自來水的台州水務。

主營環保設備的景津環保、主營二次供水產品設備的威派格是在主板上市。

主營環境監測儀器的力合科技,主營水處理藥劑生產的泰和科技是在創業板上市。

只有開篇提到的三達膜,以及主營工業廢氣處理設備和VOCs廢氣處理設備的奧福環保是在科創板上市。

但科創板勢頭已經有了。2020年,主營垃圾滲濾液的萬德斯、主營工業水處理的京源環保、主營水深度處理和汙廢水資源化的金科環境都是科創板上市。主營環衛的僑銀環保、主營垃圾焚燒的三峰環境則是主板上市。

除了已經成功上市的幸運兒,正在努力或徘徊的還有:金達萊、深水海納、海天水務、聖元環保、華騏環保、朗坤環境(港股)、佛山水務(港股)、藍電環保、梅思泰克環境、太和水環境、正和恒基、海灣環境、玉禾田環境、同興環保科技、海諾爾環保、倍傑特、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我猜它要成功了,估計叫南大環規?)、思普潤、海普潤……也許是科創板,也許不是,環境企業對資本市場終究還是心心念念。

科創板。

2019年9月,科創板的設立是我國資本市場一件裡程碑式的大事,是中國資本市場改革、註冊制先行的試驗田。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和新材料四個領域,節能環保也是科創板重點支持的六大領域之一。

05

從創業板對環境產業敞開大門,2010年節能環保產業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環境行業面臨巨大的發展機遇。環境產業與資本市場一開始真是相見恨晚。

環境產業是政策導向產業,市場化程度也還可以,但中小企業佔多數,產業集中度較低,「缺錢」成為繞不過去的一個坎。

2012年左右,接通資本市場的環境企業還是少數,一直差錢的環保產業業界期待資本市場關注。確實也得到了一些關注。

2013年IPO暫停,但這一年環保行業裡併購反而風起雲湧。數據顯示,2011年~2013年,國內環保、汙染監測和治理行業完成的公司併購案達到87例,增長明顯。尤其一些上市企業,如桑德集團、首創股份、先河環保、中電環保等均積極跑馬圈地。

2014年,資本市場對環境產業熱度不減,雖然有投資人提出「環境產業太複雜了」,但還是有資金湧入,大家都準備指著IPO大發一筆。

2015-2016年,環境產業進入資本時代,場外交易市場新三板的開啟給眾多的中小環保企業信心。同時,氣十條、水十條、PPP投融資等陸續出臺的強有力的政策,更讓行業呈現出烈火烹油之勢。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發生環保併購案例上百起,涉及金額近600億元。

已經上市的環保公司備受資本市場青睞,生態保護與環境治理版塊股票價格一路走高。

2016年第四季度,行業都在競猜:碧水源與三聚環保誰將率先達到市值千億元?

2016年以來股價漲勢驚人的三聚環保,曾經於9月9日市值達到633億元,實現了對碧水源的超越,首次成為「中國環保第一股」。但自9月12日至9月30日,三聚環保從55.46元跌到43.60元,又失去了第一的寶座。由於碧水源自9月20日起「籌劃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停牌,市值暫時定格在578.14億元,而三聚環保進入10月以來重拾漲勢,因此市值再次迫近碧水源。

當時還有城投控股、東方園林、重慶水務三家公司市值超過300億。

但現金流的緊張和毛利率的下降是碧水源和三聚環保共同面臨的難題,尤其是PPP項目,讓公司訂單大增的同時,龐大的中標金額對於上市公司的現金流是很大的考驗。

這不單單是碧水源和三聚環保的問題。

2017年12月底到2018年1月初,由於外部政策突變,環保類上市公司特別是龍頭企業有一波急跌,尤其是PPP項目大戶。

2018年度,環境產業上市企業資本估值跌幅接近50%。中國商業環境和資本環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由此引來頭部企業紛紛進入國家隊,整個市場格局變化:2018年-2019年9月,國資入股上市環保民企事件超過20起。

尤其是在當年6月,神霧集團、盛運環保、凱迪生態、東方園林等環保上市民企深陷資本市場危機,引發行業一片唏噓。這個時候,行業在思考:與環境產業發展整體火熱相反的是,環保上市民企為何在資本市場集體遇冷?

站在資本市場角度來看,這傳達出行業已經過了狂飆的階段,市場預期已經有所降低。從環境企業家角度來看,對資本市場的預期一定不能過高,要適應平穩中增長的態勢,回歸到經營企業的本質。正是: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董事長傅濤認為,這可能不是簡單的大跌,而是回歸正常估值,傳統環境產業是從仙界下凡了,這也將成為一種常態。跌回凡間後,環境企業對資本市場可能會有一些新的思考。2019年,企業融資要十分理性,「鯉魚跳龍門」的神話可能就要終結了。傅濤認為,資本收益被弱化,對於行業來講是利好的,讓環境產業終結資本套利的時代,讓企業回歸業務增長的本質,同時也讓企業資本戰略回歸業務戰略的助手。資本戰略永遠是業務戰略的助手。傅濤認為,雖然強調要雙輪驅動,但沒有業務戰略的1,後面加多少個0都是空的。

業務確實是最重要的,從營收角度看,國外大型環保類企業,2017年近4季度,GE group實現營業收入1238億美元,威立雅營收275億美元。營收超過100億美元的還有賽默飛世爾、丹納赫、蘇伊士以及美國固廢管理公司;其中,GE group環保業務比例較小,賽默飛世爾、丹納赫主要是實驗室器材儀器業務為主。相比威立雅、蘇伊士、美國固廢管理等公司業績而言,中國環保公司目前體量相比相差依舊很大。當年營收最高的三聚環保(人民幣238億元)只相當於威立雅營業收入的9%。2018年,行業龍頭首創股份營收破百億。

同時,環境產業也不得不受制於周期,事實面前,認為環保行業為逆經濟周期投資的邏輯已經不攻自破。

尾聲

2018年至今,雖然國內環保類上市公司已超百家,總市值已逾8000億元(也有數據稱2017年底就已超過1.1萬億元人民幣,),但在「去槓桿」背景下,我國環保產業的資金缺口依然巨大,企業對於資金仍是「喊餓」的狀態。

任何一個市場都不可能只漲不跌或者說是只跌不漲,融資是資本市場的功能之一,環境產業與資本市場的愛恨還將持續下去。這十年間,我們見證過了「熱錢無限」、「資本寒冬」,幸好這個行業還沒有到「絕對零度」。

「十年之前,我不認識你,你不屬於我……走過漸漸熟悉的街頭,十年之後,我們還是朋友。」從市盈率來看,大部分環境上市公司的市盈率還是在20以上,今年也已有三家環境公司榮登科創板,說明不光環境產業對資本市場念念不忘,資本市場對環境產業也仍是心存愛意。

世事難料,未來無法預測。

但在與資本市場愛恨交錯的十年裡,環境產業經歷過混沌之初的艱辛,經歷過魚目混珠的繁華,熱錢冷卻了,PPP退潮了,格局打開了。

市盈率。

一般來說,市盈率水平為:

<0 :指該公司盈利為負(因盈利為負,計算市盈率沒有意義,所以一般軟體顯示為「—」) ;

0-13:即價值被低估;

14-20:即正常水平;

21-28:即價值被高估;

28以上:反映股市出現投機性泡沫。市盈率高的股票,其價格與價值的背離程度就越高。

寫到最後,我覺得《口是心非》這首歌比較適合環境企業十年來上市過程中的心態,經典歌曲送給環境企業家,悲歡起落之後,願大佬們自由。

口是心非你深情的承諾,都隨著西風飄渺遠走。(上市吧,讓你名利雙收)

痴人夢話我鍾情的倚託,就像枯萎凋零的花朵。(不上市,沒有百億、千億的夢想,怎麼激勵團隊,怎麼吸引人才,怎麼發展?)

星火燎原我熱情的眼眸,曾點亮最燦爛的天空。(我們計劃201X年上市……實際上可能延後3-4年)

晴天霹靂你絕情的放手,在我最需要你的時候。(啊,IPO暫停了?啊,被終止審查了?啊,股價暴跌了?)

於是愛恨交錯人消瘦,怕是怕這些苦沒來由。(最終上市了還好,怕只怕……)

於是悲歡起落人靜默,等一等這些傷會自由。(財富不自由,心也要自由)

啊啊啊,這首歌太好聽了!單曲循環聽不夠!小朋友們也要聽哦。

曲終彩蛋:

前些天和某投行人士(為了避免給他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就不寫名字了)聊過幾句上市話題,對於一些環境產業人士認為的引入資本、上市等,搞不好就是給資本打工,他反唇相譏:「成功了,贊資本,失敗了,怪資本,我看到的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他又說:套句俗話,資本,讓深刻的人更深刻,讓淺薄的人更淺薄。

當我和另一位上市公司高管(為了避免給他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也不寫名字了)聊天,他是這麼說的:環境企業啊,現在就像跑馬拉松的人,觀眾們都在起勁吶喊:快跑啊,跑到兩小時內啊!他們不知道的是,這些企業雖然還在拼命地跑,但早已經筋疲力盡了。

他們都說得好有道理。各位看官也需心中有數。

編輯:徐冰冰

相關焦點

  • 文化產業:資本的文化與文化的資本
    深圳商報 王建明/圖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這話放在萬達院線身上也許並不合適儘管萬達院線剛度過十周歲生日——2005年1月20日,萬達電影院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作為萬達集團文化產業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萬達院線如今正好十年,但萬達院線似乎「一出生就風華正茂」,自2009年起,萬達院線在票房收入、市場份額、觀影人次上持續五年位居全國第一。
  • 君聯資本王俊峰:未來十年是中國創新藥的黃金十年
    「未來的十年是中國創新藥的黃金十年。這點我很堅信。」近日,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王俊峰接受澎湃新聞的採訪,就中國創新藥的發展和醫療健康領域的發展趨勢及投資邏輯分享了看法。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  王俊峰「未來的十年是中國創新藥的黃金十年。這點我很堅信。」
  • 溫莎資本簡毅:未來十年 科技和國企改最具投資潛力
    然而,過去一年險象環生的外部環境,讓我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去年的「中興事件」,今年的「華為事件」,為大家敲響了警鐘:空談只會誤國,實幹才能興邦;前一段甚囂塵上所謂的網際網路泡沫和資本寒冬,從一定意義上是資本市場的逐步理性所致。
  • 雅瑞資本張瑞君:服務於產業,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營造共贏大環境非常...
    「我們在成立雅瑞資本之前,有十餘年一直在做創業孵化企業的事,孵化的企業包括博創聯動、納恩博機器人、致導科技、智聯科教等,而且在十年以前我們就認為創新創業硬科技首先來源於實驗室Lab,而且認為人工智慧與機器人(ITR,Intelligent Technology and Robotics)是未來一個大市場,所以起了這樣一個很特別的域名:itr-lab.com,一直沒有去改動它。」
  • 遠毅資本數字健康高峰論壇,解讀未來十年醫療產業新機遇
    11 月 27 日, 由遠毅資本主辦的「重構醫健邊界 - 2020 遠·見 數字健康高峰論壇」 在上海圓滿落幕. 峰會從產業、政策、技術、資本等多方分享了醫健產業的數位化協作之道,解讀下個十年數字醫療產業的新趨勢和新機會.
  • 匯通達徐秀賢:未來十年是產業網際網路的黃金十年
    ,也可以說是黃金十年。」匯通達總裁徐秀賢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匯通達將永葆開放屬性,攜手更多的頭部企業構築專注於農村市場的產業網際網路,通過全鏈路數位化賦能,修築城鄉雙向循環的「新商路」。 產業網際網路的關鍵是打通全鏈路降本增效 記者:您為什麼說未來十年是產業網際網路的黃金十年?
  • 娛人製造進入美國資本市場 構建全球化營商環境
    「中國製造」已經成為彼時的理念核心,在深圳寬鬆的創業環境下和文化產業多元化的發展,公司開始全國性的網絡布局,並細化出彩色票務、娛人製造(上海)影業、深圳娛人製造演吧、巨星龍(北京)國際傳媒有限公司以及藝人經紀部等多個業務板塊。
  • 中國環境產業的發展特徵、階段與問題
    環境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逐步向社會資本開放,民營企業規模化地參與到以城市汙水處理廠、垃圾焚燒廠為代表的城市環境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運營中,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從大城市向大中城市迅速擴展,激發了廣大社會資本和民營環境企業內在的擴張動力和發展速度。這一階段為其後中國環境產業的高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成為中國環境產業實際上的轉折點和騰飛的基礎。
  •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劉新華表示營造穩定和諧資本市場發展環境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劉新華表示營造穩定和諧資本市場發展環境   證券時報 記者 於揚  本報訊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劉新華昨日出席第十屆中國金融發展論壇時表示,當前及今後一段時間要從四方面深化改革創新,積極營造穩定和諧的資本市場發展環境
  • 以資本力量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我國文化產業資本運作現狀    資本運作是指利用市場法則,按照資本的自有規律運作或通過資本本身的技巧性運作。它在企業發展過程中能起到槓桿作用,發揮倍增效應。按照文化產業統計新標準,截至2017年年底,滬深股市共有文化上市公司192家,佔滬深股市上市公司總數的5.5%。    第二,營造了引導推進的良好政策環境。文化產業的資本運作,與政策環境導向直接相關。
  • 山行資本創始合伙人徐詩:數位化重構產業的投資機會|WISE2020 新...
    本次大會是WISE大會的第八屆,2020年也是36氪成立的第十年。在新資本分會場,我們邀請到了天使基金、VC/PE、市場化母基金、政府產業投資平臺等各路資本方,匯聚了萬億級的創投資本,以「穿越季候風-金錢湧向哪裡」為主題,聚焦投資策略、探索價值發現、前瞻市場未來。
  • 十大關鍵詞折射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新動向
    工銀瑞信相關負責人認為,鼓勵創新型企業上市融資,有利於改變A股藍籌股企業行業分布不均衡、周期性企業和傳統企業佔比過大的現狀;有利於支持創新強國建設,也為投資人提供了更加便捷透明的退出方式,從而有助於一級市場融資,帶動一級市場的股權投資熱情,為債轉股、產業基金、上市以及非上市股權融資等方式帶來歷史性發展機遇。
  • 青山資本張野:未來十年最大的紅利是審美紅利
    2、 未來十年最大的時代紅利是審美紅利,相信審美的力量。3、當我們企業被資本關注,藉助資本的力量更快向前奔跑的時候,要時不時停下來想一想,在快速奔跑的過程中,我們是不是欠缺了什麼,在中國品牌崛起大背景下,我們創立的到底是什麼樣的品牌、什麼樣的企業,在後世的教科書中我們是正面教材還是反面教材。
  • 眾樂世界獲春光裡產業資本集團1500萬種子輪投資
    投資界(ID:pedaily2012)9月1日消息,春光裡產業資本集團與眾樂世界正式籤署投資協議,眾樂世界獲春光裡產業資本集團1500萬元投資,共同成立北京控股公司,著力打造眾樂世界青島平度樣板工程。樣板工程建成運營後,將在全國推廣落地。
  • 資本賦能「大健康」,醫藥產業投資峰會於珠海橫琴隆重召開
    橫琴醫療健康產業總體呈現出增長速度快,知名大型醫藥企業眾多、新興醫藥類研發機構密集、產業國際化程度高,港澳力量參與積極,實體產業與金融資源緊密對接的突出特點。橫琴加快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建設的同時全力構建促進了醫療健康產業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產業環境。
  • 探母嬰童產業十年,釋新增量時代戰局
    5月27日,《看十年·中國母嬰兒童與家庭經濟產業格局藍皮書(2014-2023)》(以下簡稱《報告》)在北京發布,是迄今為止母嬰兒童產業領域時間變量跨度最長、信息密度最高、立論角度最具突破性的專業性研究報告。該報告由國內首家聚焦母嬰兒童與家庭經濟的創投機構盛景桐創基金聯合青籽科技旗下中國首席親子家庭經濟產業新媒體《親子商業志》、垂直產業智庫青籽研究院共同策撰。
  • 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投資正向這些產業轉化!經濟...
    始終根據市場形勢和經濟增長需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政策穩定。6、 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堅持「建制度、不幹預、零容忍」九字方針,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優化市場結構,強化信息披露和投資者保護。7、 構建多層次銀行機構體系。加快優化大銀行經營發展方式,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深化中小銀行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 鼎暉布局醫療產業十年 策略與產業投資兩路並舉
    醫院是我國醫療產業的核心主體,社會資本對醫院的興趣並不是近期才剛剛開始,除了產業集團的關注外,PE基金中也不乏熱情高漲者,即便政策門檻在不斷降低,但擺在資本面前的,還仍有頗多現實的挑戰。王霖坦言,從那開始,鼎暉便已經非常關注醫療產業,未能投資安貞醫院,但在2004年時投資了慈銘體檢,這成為了鼎暉在醫療產業的第一筆投資。此後因為當時資本市場上市基本停滯,鼎暉在那幾年也放緩了對醫療產業投資的步伐。2008年時,投資了博生醫療,2009年鼎暉開始大規模投資醫院,三年時間內相繼投資了安琪兒醫院、新世紀兒童醫院、康寧精神病醫院、伊美爾醫院等。
  • 提升競爭力 迎接新挑戰 資本市場開放發展漸入佳境
    「中國資本市場將成為開放的市場,並具有一定的國際競爭力」「與中國經濟的國際化程度相適應,中國資本市場將成為一個開放度較高的國際性市場」「更多的國際金融機構將在中國資本市場提供服務,並與本土的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形成良性競爭格局」……  十年前,監管層對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發展作出了上述遠景展望
  • 資深投融資專家:資本市場是沒有硝煙的戰爭|對話創領者
    導言: 「資本市場是沒有硝煙的戰爭,從來都是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這是在採訪巨樹老師(網名)時說的一句話。 從業20年,在會計師事務所從業近十年,深諳財務管理與審計分析之道;後十年轉行加入風投行業,專注資本運作和投融資領域。在他看來,無論在哪個行業、哪個領域,任何階段的經歷,都是對於自身的歷練和不斷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