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當局打壓兩岸學術交流 強化兩岸敵意

2020-12-12 環球網

臺灣《旺報》8日發表社評指出,「拉開兩岸的距離,強化對大陸的敵意」,是蔡英文當局上臺以後一直不變的立場與作為。其背後邏輯很簡單:量變的結果可能就是質變,拉大距離與深化敵意可以為「臺獨」分離主義創造條件,,他們以為當臺灣人的身分認同、歷史認同、經濟需要,都與大陸沒有關係時,「臺獨」成功之日也就為時不遠了。

社評指出,在這樣的思維下,蔡英文當局上臺後即強力推動文化「臺獨」、阻礙兩岸交流,更甚以往的是,民進黨當局將從事兩岸交流者都扣上一頂指控,指其為「敵人」的同路人、影響臺灣「安全」、可能會「賣臺」的紅帽子。以往的對象是退役將領、「統派」人士,現在已經擴及到大學教授、中小學校長老師。

在「拔管」過程中,管中閔被大陸的大學掛名兼職,就遭懷疑有違法危害臺灣安全之虞,臺當局「教育部」並下令各大學教授申報是否有在大陸掛名兼課的情形,使得臺灣學界籠罩著一股「麥卡錫主義」。近來「獨」派媒體更製造「恐共」氛圍,他們認為中國大陸的「促統已鋪天覆地來臺,但教育人員失去警覺,國安防線早已失守」,他們擔心中小學校長及學生「一下子就被統過去了」,「中國是有步驟、按計劃來消滅『天然獨』」,因此,「如何守住教育防線,恐是新任『教育部長』吳茂昆的重要任務」。

社評又指出,如果我們是一個正常人,希望這個世界多些和諧、少些衝突,那麼就會相信「交流可以促進了解,互惠可以化解敵意」。由於民進黨當局與深綠媒體在兩岸關係上的核心思維並不正常,因此,他們的言行也就不會與正常人的想法一致。由於核心思維是分離主義,因此,他們拒絕合作、擔心交流、鼓吹敵意,視所有兩岸交流最終都會傷害「國安」。但是他們並沒有告訴人民的是:危害是哪個國?誰的安全?

社評表示,沒說出口的事實是,危害到的,應該是想「獨立建國」的那個「國」,與民進黨這些人未來執政權力與利益的安全吧!民進黨當局以及這些深綠媒體如同井底之蛙看世界,以管窺天,卻覺得已經了解自己所處的天地。蔡英文以為大家看不出,她只是借「中華民國」這個殼上市;她所謂的「維持現狀」並不是以「九二共識」基礎,而是「臺灣已經獨立」的現狀。

到底是誰在危害臺灣的安全?大陸的軍艦與軍機已經把「繞島巡航」作為常態,而且還發行一套七枚「人民空軍繞飛祖國寶島」的「紀念封」,製作用閩南語發音的「巡航寶島」宣傳片。近來已經在臺灣海峽西側進行軍演。蔡英文上任以來已經喪失了三個「邦交國」。在蔡英文執政下,臺灣愈來愈不安全了。

今日臺灣的情景是:蔡英文當局窮盡一切之力,包括打擊社會中堅力量的軍公教人員,抹紅往來兩岸的所有人士,置臺灣安全於不顧、社會和諧於不理,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狹隘的分離主義意識形態、延續可觀的政經利益。一些「臺獨媒體」更是鼓吹仇恨、挑弄兩岸人民情感,深恐兩岸有任何和平發展的可能。

社評又表示,在兩岸情勢日漸緊張之際,兩岸人民的交流、臺灣民眾與大陸的互動反而更為重要。不論是大學教授,還是中小學的老師,甚而退休的軍公教人員,他們可以透過交流互動避免大陸對臺灣情勢的誤解,認清分離主義不是臺灣的共識,因此,他們是緩和兩岸可能兵戎相見的尖兵,也才是真正捍衛臺灣安全的一群。

可以預期,蔡英文當局對兩岸關係的緊縮與敵對是不會鬆手的,但是我們還是要對其殷殷告誡,不要毀掉已搭起的橋梁,那是兩岸溝通必要的連結;不要毀棄溝通的人民,否則就是兩岸徹底的破局。我們也寄望正在為兩岸和平而交流互動的所有人,不要畏懼臺當局的恐嚇、媒體的抹黑,堅持和平的信念,為增進兩岸的友誼、減少兩岸敵意而貢獻心力,這才是功德無量、為所當為!

相關焦點

  • 阻撓兩岸交流 蔡英文比陳水扁手段更狠
    作者 富權  在昨天的國臺辦新聞發布會上,有多家媒體關注蔡當局阻撓兩岸交流的問題。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指出,近期確有一些大陸團組和人員赴臺交流受阻。馬曉光又進一步指出,從去年「五二零」以來,民進黨當局一再以種種手段限制打壓海外臺胞參加兩岸交流合作,這是他們阻撓兩岸交流、改變兩岸現狀的又一鐵證。他們的做法只會進一步失去僑心。馬曉光說,今年是兩岸開啟交流三十周年。三十年的歷程充分說明,要交流、要合作、要融合是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打開的大門是關不上的,任何倒行逆施只會激民憤、失民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 國臺辦:民進黨當局煽動兩岸敵意企圖謀取私利不得人心
    中新網12月11日電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今日表示,民進黨當局通過「修法」等手段不斷進行政治操弄,煽動兩岸敵意,限縮打壓兩岸正常交流交往,實際上已經造成臺灣民眾特別是臺商臺生人心惶惶,草木皆兵。「他們企圖以此來謀取政治私利,不得民心。」
  • 臺媒:蔡當局迴避兩岸現實是陷入困境的主因
    至於最重要的兩岸關係卻絕口不提。如此作法等於昭告全天下,蔡當局的兩岸及「外交」政策已經證明失敗,故沒必要自曝其短。  不過,陸委會主委陳明通日前與媒體的茶敘,卻有如「暗夜裡吹哨子壯膽」,雖有意洗刷蔡當局處理兩岸事務的失敗印象,但最終只成了政治洗腦的刻板工具而已。
  • 蔡英文或將關閉兩岸交流的大門?
    更讓外界詫異的是,蔡當局在處理兩岸問題上,不是從自身查找癥結所在解決問題,而是抱著「破罐子破摔」「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算哪裡」的軟對付思想,自認為,既然兩岸不接觸,那就都不交流好了。從以下表現便可見蔡當局在有意阻止兩岸民間的交流交往。
  • 蔡當局硬阻國民黨參加海峽論壇,出昏招加深兩岸鴻溝
    國民黨對此抗議稱,臺當局此舉無助化解兩岸交流停滯的僵局,反而加深兩岸關係對峙的鴻溝。有島內學者分析稱,民進黨試圖通過斬斷藍營的兩岸優勢,來鞏固綠營的選情。他提到,海峽論壇以文化、經貿為基礎,是兩岸長期以來重要的民間溝通交流平臺,民進黨當局卻駁回曾永權等人的與會申請,「難道民進黨不希望兩岸持續交流?難道蔡政府要讓兩岸僵局持續惡化?」因曾永權曾任「總統府」秘書長,林中森曾任海基會董事長,兩人都有3年管制期,依相關「法規」,登陸必須提出申請,接受臺當局審查。
  • 當前兩岸融合發展面臨四大嚴峻挑戰
    二是蔡當局對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設置了更多政治法律障礙,尤其是建立了一套詳細地遏制與阻撓兩岸融合發展的法律制度。蔡英文上臺後,沒有出臺任何一項推動或促進兩岸經濟交流合作的政策措施,反而是全面強化管制、遏制與阻撓兩岸經貿關係發展。
  • 蔡英文鐵心當美國的「棋子」,強化兩岸敵意,大轉彎已不可能實現
    外界認為,若真如此,兩岸將形成一股風暴。美國自二戰結束成為世界霸主後,如何確保霸主地位,就成為美國的戰略目標。在蘇聯解體後,美國認為,只要中國大陸願意進入西方的價值體系,通過與其交往,一方面可以增加西方的經貿利益,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其「和平演變」,均符合美國的利益。但是隨著大陸快速的崛起,美國開始考慮,在「交往」的同時更需「遏制」了。
  • 蔡英文絕口不提阻撓兩岸航班 卻指責大陸"打壓"
    摘要:在這款臺灣電視節目中,蔡英文一面口口聲聲談著「維持兩岸和平和穩定」,另一頭在談到「M503航道」議題時,竟又聲稱「如果中國大陸持續的打壓我們的話,只會讓臺灣人更團結。」
  • 臺灣民意新變化與兩岸關係走向
    蔡當局把對美關係視為其執政的重要「救命稻草」,不斷強化與美國的實質關係,從「特蔡通話」到對美國的「印太戰略」表達支持與希望參與,全力討好美國。臺灣問題對中美關係的幹擾與影響有所增強,使兩岸關係變得複雜,也增加了兩岸的對立與對抗。蔡英文不但不去反省其中的癥結,反而不斷炒作所謂大陸對臺灣的「打壓」,煽動島內民眾對大陸的敵意。
  • 蔡英文選前煽動兩岸敵意 安峰山:「碰瓷」騙票是慣用套路
    29日上午,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就近期兩岸熱點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海峽之聲廣播電視記者:蔡英文近日聲稱,因為大陸提出「一國兩制」臺灣方案,她才明確表示立場,並沒有挑釁。蔡英文還稱,大陸不斷通過打壓來影響臺灣,2020年「大選」恐怕是臺灣的最後一次選舉,對此請問發言人有何評論?謝謝。
  • 蔡英文「兩岸文化交流」的算計與謬誤
    日前,蔡當局權力觸手粗暴橫插文化界,巧取豪奪從藍營手中強取「中華文化總會(文總)」,使其在50年之際經歷中華文化被抽筋剝魂的過程。不過,民進黨卻稱蔡此舉是對大陸釋放「文化交流善意」。  「洗綠文總」的層層謀算  筆者認為,蔡英文拿下「文總」是希望能接管其作為兩岸民間交流渠道的功能,以「中華文化」尋求兩岸破冰,再以「官方」身份坐收紅利,又將兩岸交流維持在低水平限度上。
  • 國臺辦:兩岸智庫學術論壇是兩岸智庫交流的重要的平臺
    中新網12月16日電 國臺辦16日舉行例行發布會,發言人朱鳳蓮介紹道,12月13日,第七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由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全國臺灣研究會、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臺灣21世紀基金會、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社科院,通過視頻連線方式在北京舉行。
  • 蔡英文又甩鍋了:絕口不提阻撓兩岸航班 卻指責大陸「打壓」
    在這款臺灣電視節目中,蔡英文一面口口聲聲談著「維持兩岸和平和穩定」,另一頭在談到「M503航道」議題時,竟聲稱「如果中國大陸持續的打壓我們的話,只會讓臺灣人更團結」,卻絕口不提臺當局阻撓兩岸春節航班的事兒,前幾日臺商們喊話蔡當局的話仍音猶在耳「我要回家!」
  • 評論:蔡英文「兩岸文化交流」的算計與謬誤
    不過,民進黨卻稱蔡此舉是對大陸釋放「文化交流善意」。此種奇怪論調並非綠營思維混亂,而是蔡「洗綠文總」在顯見的「文化臺獨」意味之外,有環環相扣的謀算。  「洗綠文總」的層層謀算  筆者認為,蔡英文拿下「文總」是希望能接管其作為兩岸民間交流渠道的功能,以「中華文化」尋求兩岸破冰,再以「官方」身份坐收紅利,又將兩岸交流維持在低水平限度上。
  • 兩岸快評:「綠色恐怖」欲來,民眾豈能「不怕」蔡英文
    好一個「他們比較怕我」,而蔡當局接下來的一系列「修法」動作,不光國民黨初選人害怕蔡英文,連民眾都要懼怕蔡英文了。民眾一不小心就會被蔡當局用「所修之法」懲罰,這才是最讓臺灣民眾驚悚的,感覺臺灣又回到了「白色恐怖」時代。蔡當局通過的所謂「國安五法」,修改內容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以法的形式限制人員與大陸的交流。
  • 聚焦「寒流」中的兩岸交流|兩岸民間交流的「雲端」打開式
    導語:今年以來,因爆發疫情以及臺當局惡意幹擾,兩岸民間交流困難重重,而雲端視訊交流,則為兩岸民眾的民間交流,開啟了新模式。小到,民生事務辦理,大到,上海臺北「雙城論壇」,兩岸經濟、科研、體育、學術、宗教交流等等,都可以採用視訊模式,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阻隔。疫情可以阻礙面對面,但不能阻礙兩岸同胞心連心。
  • 兩岸關係艱難前行 學者強調維護和平促交流
    第七屆兩岸智庫學術論壇13日在「雲端」舉行,兩岸逾60位專家學者圍繞「維護和平穩定、深化融合發展」展開研討。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嚴安林指出,2020年兩岸關係主要受到三方面因素衝擊。一是新冠肺炎疫情;二是臺灣政治局勢演變與臺當局採取對抗性兩岸政策;三是美國大選與川普政府大打「臺灣牌」以遏制中國大陸。
  • 陳明通「回鍋」接任陸委會主委,重啟兩岸溝通?
    23日,蔡當局進行人事改組,兩岸、「國防、外交」都有異動。自去年賴清德接替林全就任臺行政部門負責人以來,此次調整不可謂不大,外界紛紛希冀從中窺探蔡英文未來政策走向。其中直接負責兩岸事務的陸委會的調整,尤其引人注目。
  • 民進黨當局抹黑大陸難阻兩岸青年交流
    這些信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都是臺當局憑空捏造的虛假信息,其目的在於製造兩岸之間新的對立,恐嚇臺灣學生赴大陸求學發展,破壞兩岸教育與文化交流。   第一,臺陸委會此次抹黑大陸,是蓄意製造兩岸民意對立的新的險惡手段。今年初以來的疫情,給兩岸交流與合作帶來不利因素,因防疫所需,兩岸之間的交流受到客觀因素的影響也是在所難免。
  • 2019「六問」臺灣:兩岸關係發展好or差
    2019年的兩岸關係,充滿著機遇與希望:     城市交流將上新臺階。其中,高雄市兩岸工作小組由韓國瑜親任組長,預計春節期間正式成立運作。國民黨執政的15縣市與大陸交流合作全面鋪開,甚至是一些綠營執政縣市也準備與藍營縣市合作,加強與大陸的交流,促進、帶動自身經濟發展,如此,兩岸城市間的各項交流合作必將再上新臺階,兩岸關係將呈現一個新局面。    黨際交流將有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