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孩子不要兩個極端,做好自己很重要

2020-09-05 子舒教育

一位年輕老師說起她班上一個男孩兒的情況,感嘆不已:

這個男孩的總讓老師不能省心,課上不是玩鉛筆、吃橡皮,就是咬手指頭,作業從來不抓緊時間,要不就與周邊同學說話,打擾老師上課。課間也是打鬧最厲害的一個。

老師多次請家長幫助管理,她媽媽就這樣對老師說:「您說怎麼辦吧,我是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天天訓他說他,可就是不管事,這孩子就不給你爭氣,真他媽不如當初打死他呢!」

老師真是無語了,作為孩子的母親,居然能當著老師的面說出這樣的狠話,可想而知這孩子的家庭教育狀況如何了。

當老師問及孩子媽媽休息時間一般會做些什麼,這位媽媽說:「幹什麼?平常跟著孩子幹,星期天還不休息休息?逛逛商店、買點東西、有時候也打打麻將。」

孩子呢?不管了,要放鬆一天。

跟老師說話的同時,這位媽媽又伸出手來給老師看:「您看,我這戒指怎麼樣?這還是我搶著買來的。這東西又漲價了……」

這——

老師真是無語了,作為被請來談孩子問題的家長,竟然跟老師不談孩子了!

由此可窺見這孩子的家教:簡單、粗暴、無法,家長缺少自律。

如此形象的母親,你能指著她教育出多麼優秀的孩子嗎?

有句諺語說得好:子女是父母的鏡子,父母是子女的樣子。這話真是不假啊!

這讓我不由得想到這樣一段話:

如果孩子在生活裡總被指責,他就學著譴責別人;如果孩子總被討厭,他就學著打架;如果孩子總被嘲笑,他就會變得害羞;如果孩子常被鼓勵,他就會有信心;如果孩子常被表揚,他也會學著讚賞別人;如果孩子在生活中被公平對待,他也學著待人公正;如果大家兒童都採取友好和接近的態度,他就會熱愛我們的世界。

是不是值得我們深思?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有句名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

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正是在提示著我們,以身作則、身教重於言教的重要。

讓孩子做到的,家長首先做到,家長要不斷地進行自我修正教育,才不罔「家長」 之稱,才有可能使家教走向成功。

一個朋友的妻子,裡外能幹,像個女強人一般,把家裡打理的井井有條,家裡條件屬於比較優越的那種。

然而,這位朋友經常嘆氣,原因是他兒子身上總顯出一種畏縮的樣子,很是著急。

當問及孩子在家中是否能夠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時,他搖頭嘆氣:「指著他做什麼呀,就連吃飯,都還是她媽媽喂!就是把他帶到單位裡,同事也都是哄著他,順著他,從來不說他。那天,在他媽媽單位,他把人家的筆、本弄得亂糟糟的,還把人家的煤氣打開,我們都沒說他,怕嚇著他。」

看到沒?不是孩子的問題,全在於家長的所為!可家長卻還不知。

當問到「你和他媽媽像他這麼大時,都能在家做些什麼了?如果做了這些淘氣的事,你們的父母會怎樣?」

「我?我小時候就別說了,像他這麼大時候會自己做飯了,家長餵飯?哪有時間呀……」

「是呀,你們的自理生活的能力很早就具備了,所以你們在社會上闖蕩時也就更自信。可是,你們卻不讓孩子自理生活,也不給孩子講規矩,這樣不鍛鍊他、不要求他,等他長大之後,你們打算時時都跟著他唄!」

這位朋友醒悟了一番似的,點了點頭。

做好孩子的父母,一方面不能簡單粗暴,另一方面,又不能溺愛嬌慣。

打罵訓斥會傷了孩子的上進心,溺愛也一樣出不了人才,特別是包辦代替的家長,是不可能包辦出孩子的未來的。

愛孩子是母親的天性,但愛的過度就會阻礙孩子的發展,溺愛只能讓孩子離懦夫更近一些。

要想讓孩子具備某項能力,就要讓孩子去嘗試體驗,增加鍛鍊的機會。即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家庭教育尤為如此。

孩子參與實踐鍛鍊,也是激發起孩子其它相應智慧與能力發展的機會。愛的太多,剝奪孩子自己實踐參與體驗的機會,則會在無形中限制孩子很多能力的發展,這樣的孩子最終也會成為那種薄情低能少擔當之人。

而社會上但凡有成就的人,多是自理生活能力很強、且有擔當、敢作為的人。

相關焦點

  • 心理疆界問題的兩個極端
    人與人的關係也跟細胞很類似,即健康的心理疆界非常重要。一個極端: 你跟我是一體的,但我是那個主體在心理疆界的問題上有兩個極端,一個是 「You and me are one. I am the one. 」 你跟我是一體的,但我是那個主體,你為我而活。心理疆界不清楚的人會用我的感受來評判對方的感受。
  • 在愛孩子的同時,一定不要忘記教孩子學會「去愛」,「去感恩」
    吃飯時,幫孩子把碗筷拿好,飯盛好;寫作業時,陪孩子一題題做好,檢查錯誤;晚上睡覺前,幫孩子收拾書包,帶齊東西;孩子要幫媽媽忙時,「你不用管家務活,搞好學習就行了。」殊不知,低到塵埃裡的溺愛,不是愛,是一劑毒藥。
  • 金錢重要還是孩子重要?原來不是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
    一個人獨自承受這些很難,可作為一個媽媽實在做不到把那麼想努力活著孩子帶回家看著他消耗殆盡,在自己還有一口氣都會堅持愛著他。「虎毒不食子」,天下媽媽應該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但是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口口聲聲說著愛孩子,卻總做著傷害孩子的事。
  • 青少年被搶手機就跳樓,這些預防措施做好孩子不會有極端
    很多網友說,如果我是孩子的家長,我寧願孩子一輩子玩手機,也不願看到孩子失去生命,可是只會玩手機的人還有用嗎?孩子這麼極端,主要還是父母這些工作沒做好:第一,沒有搞清楚孩子玩手機到底玩的是什麼父母要搞清楚孩子玩手機到底是玩的什麼,才能找到話題和孩子一起溝通,拉近距離,很多孩子發生極端行為時,父母是絲毫察覺不到的,所以這也就證明父母不夠了解孩子。
  • 明天一覺醒來,希望自己不要再活得那麼極端
    明天一覺醒來,希望自己不要再活得那麼極端作者:曼曼寶兒在家鄉本文由百家號作者曼曼寶兒在家鄉原創,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否則追究法律責任!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曾經,白歆惠描述自己就是個別人說一做一的機器模特兒; 在很突然的一個瞬間, 她發現當她感到「自在」的時候, 做起事來是自信的,再複雜繁瑣的事都變得很明順。
  • 「34歲,結婚7年,生了兩個孩子,極端的丈夫,讓我從夢中驚醒」
    保護好孩子的安全,儘快遠離這種人吧,垃圾倒在你和孩子身上的話,簡直不敢想像。這麼恐怖的人還不趕緊帶著孩子離開,我不是支持婚外的感情。而是你和孩子的安全。提前在家裡偷偷安裝監控取證,下次他再恐嚇威脅的時候,錄音,留好證據,然後報警,通過法律途徑解決,最好是把事情鬧大,不然不會有那麼多熱心的人管你的。最重要一步,存夠錢跑。
  • 二胎時代,父母該如何做好兩個孩子的教育?
    媽媽跟兒子解釋,說生妹妹是為了再給他一個親人,為了讓他有個玩伴,以後自己老了或不在了,兄妹倆還可以相互扶持、相互照顧。兒子卻抗議:「為什麼不考慮我的感受?如果我早出生兩年,也可以自己做主了。」無奈的媽媽只好試圖安慰孩子,並從嘗試通過很多事例告訴他,妹妹其實無時無刻都想念他,也很愛哥哥,有個妹妹是很好的。
  • 父母不要吝嗇自己的愛,那是孩子一生力量的源泉
    1相信每個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毋容置疑的。但是孩子可能不是這麼想的。現實是每個父母覺得自己對孩子都是掏心掏肺的,但是覺得孩子根本不珍惜。而孩子覺得父母根本不會理解自己。於是花費大量金錢給孩子上課,奈何成績還是如此,沒有明顯提高。於是對孩子態度很是不友好。一般家庭是嚴父慈母型,她們家是父母兩個都是嚴格的。孩子被教育的一點脾氣也沒有,對什麼都無所謂。以前每當想和父母說說心裡話,都被無情的反駁回去,久而久之,燕燕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就把自己給封閉起來,不願意和父母交流了。而父母對此不以為然,覺得孩子是成績不好才這樣的。
  • 不要把孩子當成孩子,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情緒
    文|問堂在每一個父母的心中,這個世界沒有比讓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更重要的事情。不過,撫養孩子成人的過程中,父母卻總是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有些問題可以解決,但有些問題卻讓他們焦頭爛額,也找不到解決方法。因此有人把養育孩子比喻成帶著一隻蝸牛散步,因為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節奏永遠都不可能保持一致。
  • 胡錫進:不要因為與美國的極端勢力鬥爭把自己逼「左」了
    蓬佩奧那些人想給那些不同點做極端的定性,以此在西方妖魔化中國,我們決不能遂了他們的意。 強調中西共同價值,這不是一個策略,而是實事求是。中國人和西方人在生活中對什麼是好什麼是壞,難道會有很大分歧嗎?上升到社會層面也是一樣的。是政治制度不同和國家利益矛盾導致了意識形態衝突,但這與價值觀對立是兩碼事。
  • 這個家長的極端一鬧,會毀了自己孩子的前途!
    【這個家長的極端一鬧,會毀了自己孩子的前途!】最近網上一則視頻走紅,一個家長送了一面錦旗給老師,什麼寫的是「教啥啥不行,叫家長第一名」,從他在嚷嚷中得知,這個小孩的家庭作業沒有做好,字也寫得很差,所以老師把這個情況告訴家長,可能還要求家長去學校溝通,這個家長覺得受不了,我覺得,這個家長的極端一鬧,爽是爽了,但有可能毀了自己孩子一生!
  • 不要讓愛成為孩子的負擔
    很多次都是如此,當我吃飯吃的快了點,她就會來說,「我做飯做兩個小時,你只吃十分鐘,你對得起我嗎?」我只能苦笑,不發表任何意見。不過我倒是沒事,我只是擔心兒子。在這麼一種愛面前會不會承受不住,又或者產生逆反心理,從而走向另一個極端「叛逆」。有時候,我考慮過這個問題,需要回報的是不是真愛?在男女戀愛方面,我毫不猶豫的會說,如果付出需要回報的話,那絕對不是真愛,是的,就是這麼絕對。
  • 好好愛自己,才會有餘力愛孩子
    與睿智燈塔的導師面對面溝通後,讓我意識到,如果一天開始時我的狀態不好,我們就無法以一種很好的狀態面對孩子。所以,以某種方式振奮精神很重要。於是,我開始早晨6點起床出去散步。這讓我做好迎接一天的準備,可以一天都充滿活力、精神集中。當我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候,精力充沛。
  • 不要辜負時光,不要辜負自己,不要辜負愛
    他不要了遼闊的大海,不要了春暖花開,毅然決然地選擇離開。有人說,畏懼愛,就是畏懼生命。我想海子大概是太愛了吧,所以才會走向極端!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 二胎家庭,父母如何平衡對兩個孩子的愛?
    「吃醋」鬧矛盾,寶媽們要做好一視同仁,讓孩子感覺父母暫時不在自己身邊,並不是不愛了,而是把愛進行了合理分配。寶媽們千萬不要拿一個孩子的長處去比較另一個孩子的短處,這樣很容易讓孩子「受傷。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愛是江河湖海,怎麼給都不夠。
  • 家長們認真看:怎樣才是真正愛自己的孩子
    拋開極端的個例,相信大多數家長都是深切的愛著自己的孩子的。只不過,表達的方式可能有所不一樣。就像我和幾個朋友討論的那樣。然而事實是,這些愛都還很片面,都還很不夠。那麼,究竟如何愛自己的孩子?可能有人哼了一哼:奇了怪了,我連如何愛孩子都不會了?不急,我們往下看。
  • 論文寫作的八個重要細節,審稿人最喜歡兩個極端……
    在這裡,審稿人最喜歡兩個極端:一是通篇充滿了細節上的小錯誤,可以直接reject的那種,再就是所謂的well written,提幾條不痛不癢的意見就可以放過的那種。為什麼呢?因為這兩種最節省審稿人的時間,編輯那也能交待的過去。
  • 劉歡:國內的音樂教育已經走入兩個極端
    某期綜藝節目中,久未露面的著名音樂人劉歡,在談及當前國內音樂教育的發展時,坦言目前很多家長已經走入了兩個極端。一個極端是和升學考試無關的技能,沒有學習的必要;另一個極端則是,既然已經開始學習了,那就務必讓孩子朝著演奏家、音樂家的方向發展。
  • 習近平:意識形態工作極端重要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宣傳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基本職責,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找準工作切入點和著力點,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語錄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
  • 孩子愛唱網絡情歌?家長不要一味阻止,做好引導最重要
    當下,網絡情歌大火,孩子們也非常喜歡,鄒洵認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這些歌曲的旋律比較契合現在孩子的喜好。但是另一方面,網絡熱歌歌詞裡的寓意比較空洞,沒有深層次的內涵,「所以這些網紅歌也就是一陣風,可能這段時間非常火,但是過了一段時間熱度就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