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生界,足部一直都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個心臟」!
腳明明就是肢體最末端,也沒有重要的器官分布,為何對人體有如此重要的意義呢?
從生理功能來說,足部起到的作用就是支撐人體重量,完成基本的行走、活動,用通俗的話來說,足部就是人體浮腫器官。
它和其他部位相同,都是有生命力的有機體。其通過血管、神經系統和其他部位相連接,足部既能夠反映出身體的健康情況,也能影響其他器官的運行!
而且,從中醫角度來看,足部還分布著大量的穴位、靜脈,其與身體各器官相對應。通過足部的某些活動、按摩等方式,就可起到保健養生的效果。
特別是經常做「踮腳」運動,有以下三個益處:
1、預防痔瘡出現,讓你排便越來越順暢
有一項數據調查表明,現代人每天的久坐時間遠超過了8小時,甚至是達到了12小時。長期久坐會造成下肢血液循環放慢、血液回流受阻。當靜脈血無法正常流通時,直腸部位的靜脈叢就容易出現擴張、血壓淤積,最終就導致了痔瘡的出現;
而對於上班族嗎來說,每天做踮腳運動,就能起到預防痔瘡的效果。因為踮腳會促使肌肉的收縮、讓血液更好完成回流工作。當血液流通順暢之後,痔瘡的病發率自然也會有所降低。而且,踮腳既不需要有健身器材輔助,也不會耽誤工作時間,是最佳的鍛鍊方式。
2、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
以往大家對血栓的認知,都停留在了動脈血管病上,比如心梗、腦梗一類,都和血栓形成有直接關係。但實際上,靜脈同樣也容易出現血栓,特別是長期活動量少的久坐一族,下肢靜脈血回流不暢,很容易生成深靜脈血栓。而一旦血栓脫落隨著血液循環進入肺內,就會造成嚴重的肺栓塞出現,甚至是短時間內因此而猝死;
如果經常做踮腳尖的動作,小腿後的肌肉在踮腳時就會處於緊繃狀態,每次收縮基礎的血液量較大,對促進下肢血液循環有一定好處。同時,這一動作還能促進人的心率加快、維持血液循環通暢,讓大腦與心臟都能得到充分的氧氣供給,對預防動脈血栓也有一定幫助。
3、你的關節越來越健康!
如果每天有走路鍛鍊的習慣,本就能起到預防腰肌勞損的效果。如果能在走路鍛鍊的基礎上,增加踮腳走路,二者交替進行的過程中,就可以緩解腰痛、腰肌勞損症狀。除此外,對於長期久坐的人群而言,經常做踮腳鍛鍊,還能起到保護膝關節的作用;
因為下肢血液循環不暢時,關節腔周圍的血液也會處於停滯狀態。持續缺乏新鮮血液滋養的關節軟骨,容易出現老化問題,同時關節磨損情況也會加重。而在坐著時,通過繃直、踮腳等運動,就能促進下肢的血液循環,起到保護膝關節的作用!
看到這裡,你是否已經心動了?心動不如行動!踮腳尖既不需要你購買昂貴的健身器材,也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所以不妨趕緊行動起來。不過,對於老年人、有骨質疏鬆的人群而言,在進行這項鍛鍊時,需根據實際情況量力而行,以免意外出現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