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浮躁的社會,各式各樣的文化產品層出不窮,讓人眼花繚亂。我問你喜歡什麼類型的電視節目,你說喜歡綜藝,但是琳琅滿目的節目單上你也只是期待著還未上線的一兩個。問你為什麼獨愛其一二,你也說不上來或者只是草率的說了句:因為真的很好笑啊。
我們真的了解我們自己喜歡什麼嘛?原因是什麼?我們又真的知道自己的興趣和價值觀根植於哪嗎?
在此,我給出的答案是: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對我們的影響可以概括三方面:
1、對認知價值觀的影響
從當代比較火的兩位明星(周杰倫、吳京)談談傳統文化對我們的認知價值觀的影響。如果你對這兩位明星所有了解或者你比較欣賞此二人,不管你承不承認,你是有點喜歡「大男子主義」的。其實我們都潛移默化的會喜歡有點大男子主義的男生,而周杰倫、吳京身上正有一點中國式男人的特點:有血性,重感情,價值觀及其端正,禮儀廉孝兼備。
自古以來,在這個男權社會的大背景下,「大男子主義」思想一直在我們的潛意識裡,當然我們也要正確理解當代「大男子主義」的含義:形象的比喻一下就是,和他相處的感覺是,他的身影很高大,偉岸(仰視的感覺,也兼有點硬漢類的感覺),可信賴可依賴。
而這就是傳統文化根植於認知價值觀的典型,你會不自覺的、由衷的欣賞,不帶任何理由,即使不喜歡,但是給人的感覺卻是舒服的,它悄悄的影響了你的價值取向和認知觀念。
2、對行為處事方面:
傳統文化對為人處事方面的影響尤為突出,甚至至此我們也一直保持著老祖宗留下的為人處世的道理。中國人處事講究內方外圓,於內為方,即德行塑造,品德正直、擁有自我觀點,理想、目標、原則剛正;於外:處事柔順、圓潤,講究與時相應、可進可退。
舉個例子:我們對於說話比較直接的人都是比較反感的,會說他情商低,但對那種充滿哲學意味或「說話七分度,留有三分回」的言語特別熱衷,甚至對於能撩人的情話也是喜歡含有一定「曲折」意味的,稱之為「套路情話」,因為這些話裡能讓你有一定的回味,並且不會讓氣氛尷尬。這就是盡顯傳統文化的魅力以及它對我們的深刻影響了。
另外一個例子:我們現代人對於幽默的理解也盡顯「傳統文化」的烙印。西方喜歡調侃類的「幽默」,這些幽默會帶有一定的時代背景特色,而中國人喜歡具有一定腦迴路的幽默,讓你擁有想像空間,但言語又特別正常,幾乎所有經典好笑的段子都是以出乎意料的結尾收尾,以此挑動你的笑神經。而正所謂看破不說破就是這個道理了。
這些都是「內方外圓」的一種體現。可以觀察所有身邊招人喜歡的人都是那種原則性強,價值觀正、但是又風趣幽默的人。
3、傳統文化對個人的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影響:
現在我們回頭談談文章之初提到的:你為什麼只鍾情那幾個綜藝節目?你的興趣被什麼綁架了?
當今社會信息迅速膨脹,生活節奏加快,大家越來越喜歡一些「現成」的東西,甚至連一些觀點、思想類的東西也是希望有人可以總結並進行傳達,省去自己閱讀和反思的時間,因此有了一批《奇葩說》、《曉松奇談》、《老梁講故事》等一系列的傳遞觀點和文化總結類的節目。
為什麼這些節目受大家喜歡?其實我們必須承認生活在以「儒學」為背書的環境下,我們特別需要受「文化類」東西的洗禮,我們需要讀書充實自己,我們需要讀書慰藉自己,也需要讀書來提升自己的文化境界,總之我們思想中是喜歡這些充滿為人處世道理和觀點的東西的,甚至說是享受,所以在節奏快的生活體系下,快速消費的文化產品應運而生了。與西方國家簡單、粗暴、力量類型的文化相比,中華文化更加講究儒雅,對於興趣喜好和對文化項目的喜愛方向上即可折射一二了。
所以,傳統文化對我們的影響可能連我們自己都沒有注意到,甚至都是自然而然的感覺,它已經根植於我們的血液,你流露的只是「文化」一隅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