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憑藉3年「水貼」成就私募收益冠軍?——證星專訪希瓦資產梁宏

2020-12-23 證券之星
希瓦資產梁宏

希瓦資產,一家非常「真實」的專業私募——在5178大頂的前2個月第一個產品落地了,頂著指數的巨幅回調,僅憑4年時間就從4360萬做到30億的私募傳奇(其中9億來自於盈利)。17年憑藉精準介入多倍漲幅的內房股勇奪當年的私募收益冠軍。而這一切的契機起源於創始人梁宏的3年「水貼」。

希瓦資產創始人梁宏的經歷是傳奇的。非常有幸,證券之星能夠在私募證券15年行業大咖專訪的環節邀請到梁宏先生,分享他的精彩經歷以及對市場的最新見解。

本文精彩觀點包括但不限於:

1,港股目前存在大機會。

2,片面以PEG的角度30倍市盈率對應30%的增速不合理。有的公司30倍PE只有20%的增速也沒事,有些公司增速有50%也只能給十幾倍的PE。

3,好公司要不要擇時賣出?基於一個原則。

4,如何識別17年某隻內房股從7漲到40的近6倍機會。

5,下一階段的二級市場機會在哪?一個板塊有潛在50%的空間。

正文:

真實不偽裝的梁宏,全憑業績

在詳細溝通交流之後,我們覺得有個關鍵詞很適合梁宏,那就是「真實」,梁宏的「真實」體現在他的不偽裝。

愛好不偽裝:據梁宏解釋,希瓦資產名稱來源於著名電子競技遊戲DOTA。希瓦的守護是遊戲中一件智力英雄的防裝。防裝和智力英雄分別代表著公司嚴風控、控回撤以及靠腦子戰勝市場而非蠻力的策略思路。DOTA是梁宏所喜愛的一款策略競技遊戲,梁宏透露,現在已經成為了只看比賽視頻的「雲」玩家,但他絲毫不介意將遊戲裡面的一些美好的裝備和英雄來命名希瓦資產的產品。把自己的愛好作為「彩蛋」和熱愛的事業放在一起,可見梁宏的真性情。

觀點不偽裝:通常,專業的投資人不願意將自己的最新觀點分享給別人,除了怕日後證偽之外,還擔心被分享了機會。但梁宏顯然不在此列,從2012年開始梁宏便在知名股票社區上分享他自己的投資心得,一分享便是3年,幾乎每天都會和網上投資者們分享一些觀點鮮明的最新深度研究,碰到觀點不同的也會展開辯論,因此也吸引了不少粉絲。這段經歷最終成為了梁宏事業開啟的契機,在2015年的牛市末期,依靠自有資金和20個核心粉絲,梁宏發行了希瓦資產的第一隻產品。

梁宏的觀點不偽裝還體現在不為過往的決策進行修飾,對就是對,錯了就認錯。典型的案例就是樂視網戰役上。梁宏曾經也看好樂視網,並持有賺了好幾倍,但在樂視網出事之前,梁宏判斷其出現風險,財務槓桿過高,於是在下跌之前的高位全部拋出。當時也有不少人質疑,但我們事後來看,這種及時糾錯的決定是明智的。

信用是金融的本質之一,一個真實不偽裝的人才能擁有良好的信用,一個更透明化的私募行業才能吸引更多的資金。梁宏的成功正是擊中了金融的核心問題,但僅憑這點顯然還不夠,還必須要有過硬的實力。而在金融行業,最硬的實力就是收益率。

2年半100萬做到1000多萬,贏得職業投資車票

不少投資者都會在網上輸出自己的見解,但成功者鳳毛麟角,為何梁宏成功了?這是過硬的實力使然,2013年到2015年的2年半時間裡,梁宏憑藉自有資金從100萬做到1000多萬這一規模,並且把自己的觀點都分享出來,早期粉絲有幸見證了這一過程。

回顧梁宏的職業人生,其實比較偏門,2001年從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後,先後從事過財務軟體諮詢、美股交易員等工作。但相比別的從大型公募和券商轉型的明星基金經理少了太多的業內資源。如果沒有這樣漂亮的收益率,也許就趕不上牛市發行產品的班車了。這是梁宏第一次憑藉實力將命運抓到了自己的手中。

精準對衝,大熊市淨值創新高

2015年年初梁宏發了第一隻產品。業內都知道,產品好發的時候不好做,好做的時候不好發。4000點入市,2個月後牛轉熊,梁宏一方面不想平倉自己手中的優質公司股票,另一方面有感受到了系統性風險的威脅,他選擇了對衝,將命運再次掌控在自己的手裡,而同時期成立的私募不少都慘遭清盤。

在和我們聊起這段經歷時,梁宏回憶當時希瓦資產通過兩個原因成功判斷大盤築頂,並利用對衝工具躲過。原因1:「大盤整體估值偏高,大部分股票非常貴,尤其是小票動則100倍的PE」;原因2:「當時場內產外的槓桿都用得非常高,場內的券商融資早上10點左右就融不到了,場外1:10的配資也屢見不鮮,短期技術面也到頂了」。

之後大盤從5000點跌至3300跌了34%,由於產品啟用了對衝工具和日內T+0增強策略,產品僅回撤3%。隨後,指數劇烈下跌結束,梁宏平掉了對衝倉位,產品跟隨大盤反彈一路從1.1做到了1.38。如此躲過了第一波下跌之後,梁宏耐心的等待盤整,梁宏稱此時究竟是回調還是熊市,當時還是要觀察的,但隨著指數的進一步破位,梁宏確認此處風險依舊很大,4000點附近再次採用對衝策略,大盤一路跌至2850時,其產品僅回撤5.7%。隨後指數反彈至年底的3600附近,而梁宏的首隻產品淨值也反彈到了1.6。

這也是梁宏投資時為數不多的幾次宏觀擇時。梁宏基於基本面選股,偏好成長能力高並且上下遊議價能力強的優秀公司。對於能夠不斷長期增長的優秀公司,實際上任何時候賣都可惜。基本面投資流派其實對於「好公司要不要賣」這個問題一直就有分歧。梁宏給出的答案是基本面投資賣出擇時基於這樣一個原則:15年5000點指數整體宏觀估值過高、資金壓力大的時候,我有很大的把握判斷會下跌,才會選擇做對衝擇時,但如果是18年3000點以下整體估值不高,又無法判斷下跌概率的時候,不會選擇做出賣出擇時的決策。

17年重倉押注多倍漲幅內房股

希瓦資產在2017年的時候抓住了一波內房股多倍漲幅的機會,該股是希瓦資產的成名之作。放在今天回頭去看,會很驚訝地發現,市場對地產股的偏見是非常傲慢的,傲慢到無視了「股票的價值由未來現金流決定」這一基本定理。

按照梁宏本人說法是:「17年的時候有些內房股他本身一個月的銷售額,跟它市值都一樣,市銷率在0.18,然後前瞻的PE也就1,這就是說兩三年後一年賺的錢就和當時的市值相當。」

這顯然是不合理的,但當時就是有各種各樣的擔心:比如擔心槓桿率那麼高,會不會資金鍊斷裂?會不會被一些海外的一些機構做空?長遠發展是否開始衰退?

對於這些風險,梁宏的看法是:

「最大邏輯是,按照預測企業後面賺到的利潤很容易將前面付出的成本全部賺回來。企業只要撐過1年即可」。而且其實現在大型房地產公司都活得很好,沒什麼死掉的。你哪怕出了點問題,都可以賣項目。大型房企手中的項目多,土地這類硬資產不缺下家。所以市場高估了地產企業的風險。」

我們現在回過頭看,當時該內房股17年年初的市值是200多億,當年的營收是658億,而17年歸屬於該股的權益合約銷售金額達到了2680.8億元。這兩千多億的銷售金額的確定性是很大的,這顯然不合理。所以我們看到該股從年初的7港元附近一路漲至年末40港元高點,翻了近6倍。

梁宏對於地產行業的理解是深入的,尤其是對安全性問題的理解很超前。比如今年他就分享過一個成功的低風險投資機會。今年新城控股(前)董事長暴個人黑天鵝事件,股價連續跌停,梁宏看上了同樣跟隨暴跌的新城債券,梁宏分析實際上以公司的項目數量,隨便賣幾個就度過難關了,債券違約的概率極低,所以新城債從103跌到78的時候,希瓦資產介入了,現在從78回升到99,還沒算上債券的利息收益,26%已經漲回來了,這是一筆很划算的買賣。

同時梁宏也指出:新城控股的股票比債券就沒那麼划算了,由於本次事件影響,很明顯放緩了拿地的速度,這對未來的業績或多或少都有影響。

梁宏2017年重倉押注內房股,全年以翻倍的業績獲得了17年的私募收益冠軍,這背後是梁宏對於地產股基本面的充分把握。

不以回撤作為目標,但非常重視投資人利益

梁宏心中最成功的投資和我們想像中的不同,大部分人會以為是17年內房股,但其實是2018年熊市中新發不久的一個產品,該產品曾因市場超跌衝擊,回撤到了接近0.8的清盤線附近。梁宏在遵循風控規則減倉後,從僅動用1成倉位開始,把一個瀕臨清盤的產品做回了1.2的淨值,繼續保持了零清盤的記錄。

梁宏回憶,18年的時候基於宏觀基本面整體估值水平判斷大盤下方的空間不大,所以並沒有做對衝,沒想到國際衝突繼續發酵。對於失策,梁宏毫不偽裝,他承認這種下跌把握不住。但是從基本面來看,對於好公司每一次超跌都是建倉的好時機,按照邏輯來看,你如果要吃到後面的大頭利潤,建倉的時候就不能太在意回撤。所以希瓦不以回撤為目標是為了更大的利潤機會。

但希瓦資產同樣是非常重視風險控制和投資人利益的,這不矛盾。從梁宏講述18年瀕臨清盤的產品處置上可見一斑。「去年十月國慶以後,啪,一個跳空低開,大盤一下子2500都破掉了,一個新發的產品淨值跌到0.8263,倉位被限制得很嚴重,多頭倉位只能10%。一般對於這類情況業內有兩種處置方式,一種是不管就讓他清盤,還有一種是倉位一清丟點理財過去,然後淨值就直接走平,永遠上不去了。但我一定要把淨值做回去。」

當年梁宏將90%的的精力全部放在這個產品上,採取了一系列的穩健的低風險投資方式,在低倉位的情況下將淨值做到了1.2。手段包括:日內T+0、低風險債券投資、期權套利等可以保底的策略。慢慢的淨值摸到了0.85。

「摸到0.85後,微加了一點點倉,後來到0.9,我把他加回三成倉,後來到1以上我才半倉,所以淨值回來比別人慢很多。」

不難發現,相比隨時滿倉的個人投資者,私募的風控結構是限制更多的。淨值從0.82到0.9,對於個人投資者只要9%的收益,但是風控倉位限制下就要80-90%的收益。淨值從0.9到1同理也要多花三倍的努力。如果清盤線之前倉位可以放開,顯然現在的收益會非常靚麗。不過為了保護投資人,這是應有的負重。而且當淨值積累得比較高的時候,這類限制就少很多了。

一個優秀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應該足夠重視投資人的利益,在這件事上,梁宏用自己的行動交出了一張足以令人滿意的成績單,一方面保住了客戶的利益,同時也避免了「去年私募冠軍慘遭清盤」的這類標題黨新聞出現。

投資乾貨分享: 選擇高位白馬還是二線藍籌?

證券之星:市場目前對於繼續選擇確定性強的高增速行業龍頭,還是說退而求其次,選擇一些二線藍籌存在分歧,您怎麼看?

梁宏:「我覺得不能籠統一概而論,還是看具體公司,你選擇好的公司長期去做的話,只要是公司的核心基本面、核心競爭力,或者這個行業沒有受本質影響,那就沒問題,中間的一些有增速快、有增速慢的波動無所謂。

你像我現在最近買港股,恆指跌的越多,我越願意去買。什麼東西導致它的下跌?僅僅是短期消息面面和情緒面的東西,一些公司的業務在內地,本身那裡就只是個掛牌地,按照憲法第13條規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依法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你完全不用擔心這些事。

而且市場上經常說高位白馬是機構抱團的產物,我從來不認為這是抱團,就是機構自然的一個選擇。好的公司30倍PE我們可以允許他增速在20%左右,但你一個供應鏈的公司,沒有自己的護城河,毛利率和營收全依賴大客戶臉色,哪怕你有50%的增速,也只能給20倍的PE。因為訂單、毛利率發生改變就是一句話的事情。」

地產和K12教育板塊接下來或許還有機會

證券之星:能否和讀者透露一下,未來一段時間您看好哪些板塊機會呢?

梁宏:「一個是地產,因為便宜,業績增速還在。其實之前看地產的邏輯,放在現在還是適用的。只是當時前瞻PE是1,現在前瞻PE是3。

二是教育,因為像K12的教育,以前市盈率都四十幾倍的市盈率。去年《民促法(修訂草案)》送審稿以後,從四十幾倍市盈率殺到10來倍市盈率,現在大概回到將近20倍市盈率,但它業績增速還是比市盈率要高的,而且這個行業確定性非常強,周期教育、醫療這些行業都是無周期的,現金流非常好,無周期這種行業天然是高估值的。

在分析這些政策之後,我自己認為真正能落實的一個利空政策,就是K12教育、K9教育不能併購,只能自薦,會稍微影響那麼一點發展增速。所以,那些政策只要一落地,沒那麼糟糕,股價能夠馬上暴漲50%,哪怕政策一直遲遲不落地,我現在就靠現在的估值吃業績增長,每年二三十個點一直增長,長期持有也不虧。落地如果沒那麼差,從20市盈率達到30市盈率是沒問題的。」

中國家庭資產的股權配置僅9%,還有大空間

證券之星:現在私募證券已經運行了15個年頭,頭部私募募資容易,新私募要突圍非常依賴短期靚麗的淨值曲線。對於這個問題您怎麼看?強者能否恆強,新兵如何突圍?

梁宏:「你說的這個現象,我是這樣感覺的,這行業總得來說還是看業績,如果你長期業績好不會被埋沒。

像我這種是非機構出身的,本身天然這種渠道方面是有劣勢的。不像公募背景出來的人,自帶光環。非機構背景的如果業績只是還行,你就發展得很慢,你這還行的業績放在一個有光環的人身上,他就能做起來。

但我從15年4月底到現在做了4年半多時間,也有不少淨值到了4和3。根據淨值曲線,如果客戶只持有一年,可能會虧損,但持有2年以上的就沒有虧損了。我們不少客戶都是直銷來的。後面幫他們賺了錢,他們會追加、會介紹朋友,然後其他人看我的歷史業績不錯後,他們也會來買。 通過紮實的業績這麼做起來的。

也許確實會有幾家明星機構和基金經理特別耀眼,但它的規模達到一定程度以後,他業績肯定會或多或少受影響。當規模達到100億之後收益率都或多或少被稀釋。而且私募策略五花八門,他會滿足不同的需求,你們所說的問題也不會那麼絕對。

長遠來看私募行業還是朝陽行業,整個股市,我認為未來的空間還很大。中國家庭財產配置的話,大頭是房產,50%以上的佔比,其次30%左右是儲蓄理財類,只有9%在股權。整個中國的經濟增速從高速往中轉變了,投資機會沒那麼多了,融資需求也沒那麼旺盛了,所以錢就不會那麼貴了,你看國外都低利率甚至負利率都有,所以中國長期資金成本肯定是不斷往下走的,而以往的一些銀行理財的資金池模式已經走不下去了,理財難以將收益維持在高位。那麼,這些財富能去哪裡?我覺得更多的應該往股市去。經濟的發展和國家的稅收本質都是靠企業創造出來的。以前發展快的時候大家實業投資、買買房產都能賺錢,現在增速放緩,錢都聚集到那些勝出的龍頭企業去了。股市更加適合做一個蓄水池的工作,9個百分點肯定過低了。而且不管中國也好,全球也罷,財富金字塔頂端的人,他持有的財富形式,都是優質公司的股票。其次從去散戶化的角度來看,由於外資的持股比例正在放開,未來隨著外資的逐漸進入,機構佔比會越來越多,無論公募還是私募,未來的盤子肯定會增加。所以無論是私募行業還是股權市場,總體來說長期肯定越來越好。

寄語:

我是希瓦資產的梁宏,非常高興能參加證券之星「私募證券15年」的系列活動。15年來中國私募證券行業的發展令人矚目,希瓦也是其中的受益者。未來私募證券行業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希瓦雖然在過去15年經歷不多,但希望在未來能夠為行業的發展發揮自己的一份力量。證券之星本次舉辦「私募證券15年」活動非常有意義。祝願證券之星「私募證券15年」系列活動舉辦成功,並能在未來舉辦更多有意義、有影響力的行業盛會,促進私募證券行業更加繁榮發展。

相關焦點

  • 希瓦資產梁宏:最近兩三年偏向於長期持有優質公司
    2020年,一場疫情給投資市場帶來眾多變數,震蕩與分化已成新常態,機遇與挑戰並存。當市場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大,普通人該如何做出投資決策?雪球匯聚知名經濟學家,明星公私募基金經理和雪球人氣用戶,共同展望市場發展,助力投資者穿越迷霧。
  • 雪球熱心網友梁宏:彪悍的私募基金經理不需要被定義
    而梁宏也是這樣一個「自我」的人,從上海交通大學畢業以後,他做過普通工作,投資過實業,幹過美股交易員。最後一步步成為雪球大V、私募基金經理,每一步都出奇制勝。如果說梁宏有什麼成功的秘訣的話,那就是對股票的熱愛。就是與生俱來的「自我」。很長時間,梁宏在雪球上都是一個獨特的存在。
  • 私募基金經理「拍了拍」你 2020上半年私募 「熱搜體」全面揭曉!
    02排排網全站熱搜榜登上「排排網全站熱搜公司榜」的私募機構有明汯投資、幻方量化、高毅資產、景林資產、林園投資、聚鳴投資、大禾投資、九坤投資、進化論資產、凱豐投資。明汯投資以量化研究分析為基礎,以獲取超額收益為目標,追求風險可控前提下的穩健持續投資回報。
  • 百億私募平均收益超40%,盛泉恆元晉級第11家百億量化私募!
    從交易品種來看,套利品種涉及股票、債券、期貨、現貨、期權等,憑藉著嚴格、合規的風險控制原則,公司套利策略產品歷史最大回撤僅有3%。不過對於量化私募來說,剛剛過去的11月並不「舒坦」,輕則跑輸指數,重則業績虧損。
  • 深圳私募霸榜三連,股票策略十佳基金經理榜單最新揭曉!
    能經歷時間考驗的基金經理才能持續不斷地為投資者創造超額收益。私募排排網按照基金經理不同區間業績收益進行排名,分別評選出今年以來、近三年和近五年最佳基金經理前十,以供投資者參考。需要注意的是,參與此次排名的基金經理名下管理的、且在運行中的股票策略產品數量須在3隻(包含3隻)上,且以上產品當月已更新淨值。
  • 股票策略私募收益亮眼 先鋒榜最高收益近4倍
    八大策略平均收益8.49% 最高收益389.38%   截至2019年3月27日,從私募排排網有業績記錄的3035隻產品來看,今年以來廣東地區私募基金平均收益率錄得8.49%。單只基金收益區間分布在【389.38%,-30.14%】,首尾收益相差419.52%,其中2720隻產品錄得正收益,佔比89.62%。
  • 百億級私募最新業績出爐 結果讓人有些驚訝……
    從高收益私募來看,40家百億級私募前11月平均收益超過20%,在56家正常更新淨值的百億級私募中數量佔比達到71.43%,其中有10家百億級私募平均收益超過50%,最高收益超過80%。具體來看,今年前11月公司平均收益超過50%的10家百億級私募分別是趣時資產、石鋒資產、彤源投資、泰潤海吉、融葵投資、聚鳴投資、希瓦資產、林園投資、正心谷資本、西藏源樂晟資產,收益分別達到80.61%、77.60%、75.54%、64.38%、64.06%、62.56%、57.35%、56.86%、54.88%、50.56%。
  • 2019年私募圈熱搜榜火熱出爐!看大牛們在關注什麼
    來源:私募排排網作者:莫靜2019年市場一改低迷下跌的趨勢,各種題材輪番炒作,科創板落地引爆市場情緒,白馬藍籌與科技成長齊飛,市場賺錢效應顯著。得益於2019年的結構性小牛市,不少私募機構斬獲了翻倍收益。
  • 首尾收益相差539% 股票多頭策略私募前三季度收益冰火兩重天
    表格:今年以來收益率排名前十位的私募產品情況(數據截至9月22日更新)  冠軍產品「溫瑞福8號」成立於2018年11月30日,起初產品的收益表現並不突出,甚至一度處於「溫瑞福8號」以外,瑞福資產旗下的「溫瑞福6號」和「溫瑞福7號」今年以來的收益率也分別高達206.19%和150.65%。   「方信睿熙一號」自2018年10月23日成立以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淨值表現也都很一般,直到今年以來,其淨值分別1月初至3月中旬,以及7月初至8月中旬出現兩輪明顯的上揚,雖然近日又有所回落,但是截至9月11日,產品最新累計淨值依然高達6.2989。
  • 金因子量化投資大賽二季度榜單:量化CTA重振雄風,星池資產摘得雙冠
    在此背景下,參賽私募業績表現差異再度增大。由第一創業主辦,私募排排網協辦的「金因子」量化投資大賽已於2020年1月1日啟動,賽期持續一年。第一創業以本次賽事為依託,積極搭建優質私募管理人投資交流平臺,通過多種形式,幫助管理人加強資金募集能力,進一步提高投資能力,降低經營管理成本,並助力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 百億私募賺錢榜:前11月映雪資本、恆宇天澤投資等收益低於15%
    《證券日報》記者從私募排排網處最新獲悉,有統計數據的59家百億元級私募前11個月收益榜單已經出爐,最高收益率達80.61%。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其中,有41家百億元級私募年內收益率超過20%。近年來私募間的業績分化較為明顯,尤其是在新晉身百億元級規模的私募與老牌百億元級私募之間,分化表現更加突出。
  • 私募十一月報:管理期貨迎來合適布局期 石鋒資產摘取百億私募業績...
    從股票策略來看,順應指數普漲的態勢,策略平均漲幅超過3%。值得一提的是,A股市場在上漲的同時,呈現比較明顯的風格分化行情,代表傳統行業的上證50和滬深300跑贏代表成長風格的中證500,而創業板指逆勢下跌。因此股票策略下不同基金間的業績表現也有較大差異。
  • 私募產品持有越久越能賺錢?前提是恰好買到能活下來的那10%
    2013年至2015年,小盤股迎來瘋狂炒作,創勢翔借著殼資源炒作、併購重組等概念兩度問鼎私募冠軍寶座,旗下產品在2013年以超120%的收益力壓徐翔登上私募冠軍寶座,隨後又以超300%的收益再次奪得2014年私募冠軍。然而好景不長,2016年創勢翔因「踩雷」欣泰電氣巨虧2億元,如今更是被註銷。
  • 5178點私募三年大考,有些私募業績已翻倍
    多年以來,基金淨值留下的痕跡有的成為了優秀投資人的證明,有的成為了埋葬私募的墓志銘,也有的成為了當前不少私募居安思危、警惕市場風險的前車之鑑。在這三年考驗中取得優異成績的是哪一批私募?他們是如何取得這樣的成績?以及未來能否延續戰績、創造輝煌?首先,讓我們來回顧一下在過去三年間,私募產品成立三年以上的業績表現是怎樣的一番景象。
  • 原公募冠軍林鵬成立私募 真的去追求創業夢想了!
    剛剛,又有公募冠軍大佬成立私募,真的去追求創業夢想了!中國基金報記者 吳君在今年5月發表致持有人的信、作別東方紅資管後,原公募冠軍林鵬的最新去向曝光了。近期,基金業協會備案信息顯示,由林鵬創立的上海和諧匯一資產已經完成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這意味著林鵬將開啟創業新徵程。
  • 摩根斯坦利:近90%的收益都取決於資產配置的操作
    從2000年至2010年這失落的十年中,如果將資金投入不同資產中,標普500會損失-9.1%,新興市場會收穫162%。對於不同時期的不同資產,它的風險收益特徵是不同的。投資者需要明確意識到風險和收益是相對應的。如果想要獲得一個相對穩定的收益,則需要配置相對多元化的資產類別。
  • 聚焦結構、強者恆強、盯牢業績 績優私募新年布局緊扣三大關鍵詞
    據私募排排網最新統計,截至2020年11月21日,股票策略私募近5年平均收益率為77.69%,獲得正收益的私募佔比超過九成,其中有91家私募收益率超過100%。多位績優私募人士表示,長跑健將的共性是具備較強的把握賽道、精選個股的能力。
  • 中投在線:兩市深調逾10% 私募低倉觀望
    3、年內800隻私募基金遭清盤 QDII基金迎首例清盤  統計顯示,截至8月7日,今年以來共成立2143隻陽光私募新品,目前已有799隻產品被清算,其中7月份清盤的陽光私募產品為200隻,顯著高於今年的其他月份,有10隻產品存活期未超過一個月。今年二季度成立的私募基金成為清盤重災區。
  • 期貨大佬葛衛東淡出私募圈!轉讓名下控股私募 10年資產增值...
    期貨大佬葛衛東淡出私募圈!轉讓名下控股私募 10年資產增值15000倍】券商中國記者最新獲悉,期貨大佬葛衛東近期大筆轉讓名下控股私募混沌道然股權,該私募控股權也因此易主。這是否意味著葛衛東有意淡出私募圈?大佬的舉動給行業留下了一個大大的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