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評:限薪和留洋不要生拉硬拽扯關係 中國足球還會有良心嗎?

2020-12-17 東方體育

銳評:限薪和留洋不要生拉硬拽扯關係 中國足球還會有良心嗎?

也有人說這條是專門為了歸化特謝拉準備的。其實都是一個意思。

還有人說之前已經有俱樂部這麼操作,足協如今只是多了一道審核的關。

不管你怎麼說,未來可能會有很多球員籤一個第三方公司的合同。該限制的可以限制住,限制不住的也有解決問題的辦法。

不要把中國足球的事兒想得太簡單,那樣才天真。

足協秘書長劉奕接受外媒採訪時談到了一個觀點:工資帽可以鼓勵本土球員留洋,提升球技。

中國足球過去的確有幾位留洋成功的球員,但他們走出去的原因都不是國內掙錢太少,而是能力得到了國外更高水平俱樂部的認可,哪怕其中也夾雜著些許開拓中國足球市場的念頭。

只有能力被認可才能踢上比賽,只有踢上比賽才能提升球技,否則都是白扯。

留洋的確是件美妙的事兒,但如果為了留洋而留洋,最後就會弄得傷痕累累。

前幾年曾送出過好幾批孩子去葡萄牙、西班牙留洋,然後呢?中國足球真的很健忘。

中國足球發展這麼多年,被批評了這麼多年,到頭來還是個被批評的角色。

當然,批評也無法觸動和改變什麼。球迷再怎麼吶喊,媒體再怎麼呼籲,國安、建業的名字也是不合規的。哪怕他們存在了將近30年,也要推到重來。

球迷的意見重要嗎?該被尊重嗎?誰知道呢。

以往總有人問:中國足球還會好嗎?問了10年、20年、30年,中國足球不但沒有變得更好,各級別國字號球隊的成績反倒是越來越差。

以後是不是還應該再加一個問題:中國足球還會有良心嗎?

相關焦點

  • 留洋靠的是實力,別和限薪混為一談
    12月14日,中國足協在上海召開了重磅會議,幾張公文,輕描淡寫,改變中國足球歷史的政策就此出臺。根據新政,本土球員的頂薪為稅前500萬,足協秘書長劉奕表示,限薪能夠促進球員們留洋,這番言論著實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
  • 中國足球有救?恆大限薪令或助年輕球員留洋!國青6將悲劇可避免
    而在恆大這份「最嚴限薪令」出臺後,立即引發了國內足球圈內的好評。德國轉會市場網站管理員朱藝、《足球報》國內部主任李璇等人,都發文點讚恆大的這一方案。那麼恆大這項「最嚴限薪令」,究竟有哪些值得稱讚或者其他中超隊借鑑的地方呢?一夜暴富現象難再有!
  • 出臺多項「減費限薪」規定,多角度解讀足協的這記「組合拳」
    思考二:關於限薪政策,要做好現有球員的積極性問題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你在你的工作崗位上工作的好好的,沒有犯任何的錯誤,突然財務告訴你,你的薪水減半,你會是怎麼樣的感受呢?即便是你被迫接受了這樣的一個事實,那麼今後你工作的積極性還會想往常一樣嗎?
  • 足協限薪政策推出之後,本土最佳射手韋世豪會留洋嗎?!
    足協限薪政策推出之後,本土最佳射手韋世豪會留洋嗎?! 我們知道中國球員薪水很高,不是一般高,而是非常高,如果水平與能力成正比,大家無話可說,可是成績與薪水成反比,引起很多人反感,大家把娛樂明星和中國球員天價薪水拿來做比較,覺得這兩個群體的收入是天價,但並沒有為國家做出什麼貢獻,反而不斷給國人添堵,所以引起很大反感,如今限薪和限投的推出,本土球員薪水大幅度縮水,那麼韋世豪會留洋嗎?
  • 新時代行業收入新變化:足球限薪,教師漲薪,收穫一片掌聲
    近年來,我國政府在縮小收入差距上採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國民感受最深的就是國企限薪。許多人都認可一個觀點,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對國家的發展貢獻巨大,國家應建立高薪機制,讓更多的優秀人才從事教育和科技工作。衛星上天、「蛟龍」入海、航母揚威,都需要科技和教育的強力支撐。
  • 足協最新頒布限薪令是解藥還是毒藥?
    陳戌源談到了足協新出臺的限薪令等政策:金元足球侵蝕著健康足球的軀體。中超俱樂部平均投入是J聯賽的三倍多,K聯賽的十倍多。這些數字觸目驚心,我們難道良心已死嗎?我看過一些人發出過不同的聲音,認為這是市場行為,足協不該管。
  • 恆大限薪方案封頂500萬,抑制足球泡沫讓養生球消失
    作為中國足球的領導者,廣州恆大將繼續起帶頭作用,針對俱樂部效力的足校球員進行限薪,從而抑制「足球泡沫」和杜絕「養生足球」。限薪500萬封頂,打造青訓產品不整虛的作為中超聯賽的「大明星」,廣州恆大再一次成功吸引了球迷的眼球。
  • 福布斯專訪足協秘書長劉奕:限薪是想刺激本土球員留洋
    虎撲12月14日訊 近日,中國足協秘書長劉奕接受知名商業期刊《福布斯》專訪,他在訪談中暢談了中國足協對於中國足球現狀的看法和未來規劃,他表示中超限薪新政的目的之一在於刺激本土球員邁開留洋步伐談中超影響力能否衝出中國,走向世界就品牌知名度和觀眾參與率而言,中超已經被公認為亞洲第一聯賽。而且中超聯賽一般3月開戰,11月收官,正好有一段時間位於歐洲聯賽的間歇期,這也能夠填補歐洲球迷收視的空白。
  • 足協加強限薪令,網友叫好
    中國男足在近日迎來了重磅消息,中超限薪令繼續加強,本土球員年薪不得超過500萬人民幣,外援年薪不得超過300萬歐元,此外更有明文規定,未經足協允許,球員不得收取價值超過1萬元的禮物或者是現金。如此大陣仗的限薪令也是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那麼為何本次足協會這麼狠心呢?對此,足協主席陳戌源也是發出了最強的聲音,在會議上,陳戌源就首先表達了對於中超的強烈不滿,他稱中超俱樂部中的球員,平均薪酬是日本J聯賽球員的5.8倍,是韓國K聯賽球員的11.7倍,但是呢,在國際賽場上和日本韓國相比,拿到這麼多薪資的中國球員又表現得有多好呢?
  • 中超限薪令的即將到來,會刺激聯賽發展嗎?
    中國足協在11月20日發布《關於各職業俱樂部暫緩籤署球員合同工作的通知》,這項通知要求各級俱樂部在新政策正式公布之前,暫緩與國內球員籤署個人工作合同。同時足協的發言人也指出,中國足協將於12月初公布的新政,將包括限薪等多項政策調整,以促進聯賽的穩定,推動青訓的發展,鼓勵年輕的優秀球員留洋。不可否認,給球員限薪確實是一項好事,是對目前這幾年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球員薪資泡沫的一種糾正,非常的及時。這將極大地減輕各職業俱樂部的財政負擔,使得俱樂部競爭的活力增強。
  • 足協限薪是飲鴆止渴!放開外援登場名額,激活國內球員競爭體系!
    近期,中國足壇炒作最熱的就是限薪的話題,國內球員要限薪,外援也要限薪。背後的原因不外乎就是,很多俱樂部已經在國內球員越來越高的身價面前,顯得力不從心。身處中超的俱樂部,每個賽季燒個大幾億都不敢說肯定能保級,想要爭冠都得是幾十億的燒才有機會。
  • 足球職業聯賽限薪令出臺 中超聯賽經歷陣痛在所難免
    事實上,中國足協對於限薪的堅持並不是從今年開始的,早在2018年中超聯賽後在上海召開的職業聯賽總結會上,對此就有了明確政策。當時對中超俱樂部每年投入的封頂限制是:2019年12億元人民幣、2020年11億元人民幣、2021年9億元人民幣。不過,顯然中國足協認為力度還不夠,於是在今年再次進行了調整,規定中超俱樂部單個財政年度支出不得超過6億元人民幣。
  • 限薪有利國內球員成長!陳戌源:奧斯卡能提高本土球員能力?我懷疑
    12月14日下午,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專項治理工作會在上海召開,吸引全國30多家主流媒體報導。在記者印象裡,這是陳戌源在2019年8月22日當選中國足協主席至今,第一次在上海灘、第一次在這麼多的媒體面前,敞開心扉、亮出態度、表明觀點,暢談限薪限投以及俱樂部中性化名稱這兩大改革舉措。
  • 求問:中超限薪令下達,那麼中國足球歸化球員年薪怎麼算?
    中國足協上賽季下達了限薪令,本賽季再次收緊政策,下賽季球員的"好日子"也就過到頭了。那麼中國足球歸化球員年薪怎麼算?已經完成歸化的艾克森、費南多、洛國富、蔣光太、李可等球員,他們大合同的籤訂時間,是早於中國足協限薪令下達之前的,也就是說,會受到相關法律的保障。中國足協也已明確表示,這部分合同的履行(含國內球員限薪令前所籤訂的未到期合同),超出限薪標準的費用,將不納入年度俱樂部的6億限額開支統計。
  • 韓媒一針見血,中國足球10年未見提升,我們該怎麼辦
    最近隨著中國足協限薪令的出臺,不少外援紛紛離開中超,儘管外援們離開中超還會將疫情因素放在裡面,但是明眼人一看就明白,畢竟限薪令出臺了,外援們在中超賺錢不再是信手拈來了,為此只能出走,畢竟在他們眼裡中超的水平依舊低下,既然錢不好賺了,還不如去其他地方。
  • 滬媒:恆大的亞冠冠軍是中國足球的毒藥,阻礙了中國足球的發展
    在此之前,中超霸主廣州恆大和老牌球隊上海申花在小組賽就早早出局,上海上港也在小組出線後的第一場比賽就被打發回家。可以說,今年的亞冠對於中超球隊來說,無疑是失敗的。雖然開局打得不錯,但結局卻令球迷鬱悶萬分。亞冠的全體出局,也讓上海媒體對此發出了深度聲音,解析亞冠對中國足球發展的阻礙。澎湃新聞就專門發了一篇長文,對中超球隊追求亞冠所帶來的影響進行分析。
  • 降薪是要逼著年輕人留洋:彌補上一個錯誤,期待下一個楊晨
    曾經的中國足球湧現過多名效力於歐洲聯賽的球星,從楊晨、範志毅、孫繼海、李鐵到蒿俊閔、孫祥、鄭智等,都將自己的名字留在了歐洲足壇的歷史名冊之中。近年來,中國國內球員收入越來越高、水平卻裹足不前,甚至有所下降。當留洋的韋世豪、楊立瑜受到U23政策的號召高薪回歸,這是一件讓人遺憾的事情。現在足協及時調整,用降薪、限薪的方式,鼓勵和推動球員留洋。
  • 中國足球運動員,憑什麼不能拿高薪?
    足協新一輪的限薪政策出來,關於限薪的優勢,很多人提到了在薪酬不高的情況下,可以促進球員留洋。長期以來,很多球迷和媒體都把高工資看成是本土球員不願意突破舒適圈的一大阻礙。而他們為之付出的,是從小就開始的職業訓練,一旦他們退役,中國的體育產業鏈完全無法保障這些球員的正常生活。職業球員的退役年齡一般是在35歲,而且要建立在保證競技狀態的情況下。所以,當我們的奧運冠軍要去賣金牌的時候,我們該質問的是當專業隊選拔這些運動員、消耗他們的青春之後,能否給他們足夠的保障?
  • 2020中國足球關鍵詞,良心
    今天故事的主題是 「足協新政」 2020中國足球關鍵詞可以定了,良心。今天下午舉行的足協工作會議上,陳戌源針對金元足球泡沫發出靈魂拷問:「我們難道還不覺醒,我們難道良心已死嗎?」
  • 「節衣縮食」的中超,未來能搞出大名堂嗎?
    而與聯賽一同落幕的,還有曾締造中超無數輝煌成績的「金元足球」時代。足協本月頒布了最嚴限薪令,下賽季職業俱樂部必須「節衣縮食」,中超將徹底回歸小成本時代。足協開源節流的方針無誤,但外界仍對中超未來憂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