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維護遼河流域生態系統功能,展現遼河發展歷程及遼河文明特點,鞍山市臺安縣將自然景觀、人文傳承、農旅特色與生態文明融合,打造了古渡與花海景點,成為臺安最靚的生態景觀帶。
張荒古渡
張荒古渡位於新開河鎮張荒村的東南,是遼河臺安文化旅遊區重點打造的文化元素景點,距張荒地遼河大橋600米。
清代道光年間,古渡初建,百帆競發、百舸爭流,每天在渡口停留的商船多達百餘艘。清代後期,這裡成為臺安縣最繁華的渡口。民國時期,東北軍閥張作霖為保護遼河水上治安在張荒地渡口設立了河防六局。解放後,臺安縣交通局在張荒渡口設立張荒渡口管理所。1991年8月,張荒地遼河大橋竣工,張荒渡口完成了歷史使命。
2014年,為挖掘遼河臺安文化旅遊區的歷史底蘊,推進遼河「三帶」建設,臺安縣在古渡遺址位置修建了青石廣場、木牌坊、碼頭,對河道岸坡進行了防護。2016年,設立石碑並撰刻碑文。
2020年,鋪設混凝土景觀路1.43公裡、中心廣場周邊修建砂石廣場4630平方米、鋪灑卵石970平方米、栽植柳樹並安置樹凳、渡口及進場路安裝太陽能路燈35盞、長條椅26個、垃圾箱22個。
千畝花海
2015年,遼河文化旅遊區在大張橋上下遊實施了規劃面積1500畝的「千畝花海」項目。
花海景觀與遼河治理項目中形成的景觀設施有效融合,努力打造城市的綠肺、休閒「後花園」,現已成為臺安的一張新名片。
景區內有景觀涼亭4座、荷蘭風車1座、觀景臺一座、木棧橋2座,鋪設卵石甬路2.6公裡、木棧道880米、建古渡木牌樓一座、青石廣場680 m2、碼頭一座、停車場4480m2、砂石廣場4630 m2,混凝土景觀路1.43公裡,還安裝了樹凳、太陽能路燈等設施。
為積極完善景觀景點布局布設,遼河文化旅遊區在大橋兩側扇形廣場下緣的坡地及古渡路兩側,按喬灌結合方式栽植海棠、金葉榆、金絲垂柳、皂角、水蠟、金葉榆模紋等4.0萬平方米,栽植德國景天、荷蘭菊等宿根花卉1.4萬平方米,野花組合2萬平方米。在橋東側灘地栽植四季玫瑰、紅王子錦帶、榆葉梅等灌木花海組合30畝,新建荷蘭風車一座,花海中安置稻草工藝品卡通人物19套。每年8-10月,這裡「梯田花海」競相綻放,十分美麗。
(攝影:西娜)
此外,花海、古渡區內還引入了遼寧飛鷹體育航空運動飛行俱樂部投資建設的低空飛行項目,現有動力傘2個、三角翼一個、R44直升機2架、快人1架,是鞍山地區首家體育航空運動基地。
2019年6月,基地成功舉辦了首屆「遼河杯」動力傘邀請賽,成為了遼河文化旅遊區的新亮點,為臺安文化旅遊宣傳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
如今,「去古渡、看花海」已成為一句順口溜,臺安縣在遼河治理取得重大成果基礎上,用新發展理念來治理遼河,不斷融入文化、生態、休閒、養生、健身等多種元素,將古渡、花海打造為臺安對外一張奪目的名片,構築城市的綠肺和休閒的「後花園」。
(中國日報遼寧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