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一個女人當媽後,最關心的就是孩子的吃、喝、拉、撒,不論哪個環節都要仔仔細細,生怕自己的小孩哪裡不健康哪裡不舒服,尤其是吃這一方面,是最讓媽媽們煩惱的事,有時花了很長時間做出來的食物,孩子看一眼就走了去或吃個兩口敷衍了事,那是特別讓人挫敗。
玲玲是我的鄰居,今年5歲,長著白白的皮膚,大大的眼睛,性格開朗,見到誰都愛打招呼,不管在幼兒園還是小區裡,都特別受大家的喜愛,她就是傳說中&34;。但是,漂亮聰明的玲玲什麼都好,就是體質不好,她總是不愛吃東西,所以經常生病,身高比同齡人也矮小很多。每當說起吃飯,玲玲媽就一臉愁容,為了讓玲玲好好吃飯,她嘗試了鄰居們介紹的各種方式,總是不見效果。
後來一位兒科專家到我們市裡來交流義診,玲玲媽為了弄清楚玲玲不吃飯的原因,排了很長的隊才詢問到專家,經過專家仔細地檢查,他告訴玲玲媽,孩子的脾胃太虛弱了,遠遠達不到這個年齡段孩子該有的吸收和消化能力,已經影響到了孩子正常的生長發育。老專家又詢問了玲玲媽孩子飲食情況,玲玲媽說自己孩子總是不愛吃東西,就願意喝一些湯湯水水的東西。老專家當場就訓斥玲玲媽:湯能有多少營養?孩子根本就不可以這麼養。
現在越來越多家庭每天有喝湯的習慣,其實適當的喝湯並沒有壞處,尤其是夏天,喝湯出汗對於長期處於空調房或出汗多的人來說,都是非常有益的。那麼是不是所有的湯都對孩子身體健康有幫助呢?我們又該注意哪些湯孩子應該少喝呢?
1、骨頭湯
自己家孩子與別人家孩子相比較為矮小時,家長首先就是想到的就是從飲食上進行改變,就想著煲骨頭湯可以進行補鈣,雖然骨頭裡的確含有鈣的含量,但是含量卻非常少,而且這些鈣很難溶解到湯裡被人吸收。相反煲湯時間一旦久了,就會產生一些高嘌呤物質,還會增加孩子腸胃的負擔。
我記得我的小孩小時候長得比同齡人瘦小,那個時候剛添加輔食時,我婆婆很是擔心,就每天起大早到市場去買筒骨再熬個兩三小時,然後再用高湯給寶寶衝米糊煲粥或煮麵條,結果是我孩子卻經常拉肚子。
2、雞湯
大家都知道,在廣東家家每天都有煲老火靚湯的習慣,一天可以不吃肉,但是一餐不可以無湯。廣東人信奉食物所有的營養都在湯裡,所以孩子需要進補時,最常見的湯就是雞湯。但他們素不知道雞湯含的油脂高,經常給孩子喝這樣的湯,是會增加孩子腸胃的負擔的,首先影響孩子的吸收,從而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而真正雞湯的營養其實遠遠差於雞肉的營養。
3、藥材湯
當代人越來越講究養生,就喜歡在湯裡加些藥材,比如說當歸、黃芪、枸杞、海馬等補藥,認為加在湯裡就可以增加孩子的抵抗力,其實這種做法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而且如果長期喝這種湯反而會影響孩子正常的吸收,破壞孩子的體質,使得孩子越來越反感吃且不長個。
孩子的腸胃大多都是比較嬌弱,太油太補且熬時間長的湯都不該給孩子吃,其實最好應該是給孩子喝些清淡,調料少的簡湯。
1、西紅柿蛋湯
西紅柿具有生津止渴、開胃消食、防癌、降壓降脂、且富含維生素C,最適合孩子吃,不僅營養豐富,而且酸酸甜甜不用放什麼調料味道就很美味。
具體做法:
把西紅柿切丁,鍋裡下少量油先炒一下,炒出汁後再加水,等水開後加適量鹽,然後用生粉勾芡一下,把火關到最小,倒入調開的蛋液,邊倒邊快速劃開,倒完後關火,一碗酸甜嫩滑且營養豐富的西紅柿蛋湯就做好了。
2、冬瓜蝦皮蛋湯
冬瓜利尿,蝦皮補鈣,兩者一起煮湯是完美組合,而且顏色美觀、味道也非常鮮美,最主要是簡單營養,小孩都喜歡喝。
具體做法:
蝦皮提前泡好,冬瓜削皮切成絲,下油先炒一下,變軟後加水煮開,放蝦皮加鹽,水開後一分鐘加入打散的蛋液,水再次開後起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