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繫群眾 我是蘭草村的女兒
——記蓬溪縣三鳳鎮蘭草村「第一書記」李琳
蓬溪縣氣象臺臺長。2015年7月,為積極響應組織關於選派機關幹部到村任「第一書記」的號召,李琳選擇走出熟悉的機關單位、離開剛牙牙學語的兒子,到距離蓬溪縣城30公裡外的三鳳鎮蘭草村擔任「第一書記」。
帶著組織的囑託、群眾的期盼,看似嬌小柔弱的李琳卻披上了鬥笠、蓑衣,走向了田間地頭、農家院落和無數貧困群眾樸實的內心。通過兩年的辛勤付出,2017年底,蘭草村順利脫貧,68戶貧困61戶摘帽,李琳也順利完成了她「第一書記」的2年任期。但是,她謝絕了回城的機會,選擇繼續留在這裡……
牢記使命
堅定打贏脫貧攻堅戰信心
「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指導村集體經濟發展、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入手……」,憧憬著嶄新的事業,李琳第一次踏進了蘭草村曲折蜿蜒的田間小道。
但她未曾想到,剛到這裡,現實便給了她當頭一棒。
「李琳,為啥子別人家可以是貧困戶,我家就不是呢,你一個縣城的幹部,不要在我們村亂搞哦,你不要給我解釋,我對你那套說教沒得興趣!」村辦公室外的罵聲不絕於耳,圍觀的人群越來越多,文件上白字黑字的評定標準略顯蒼白,放眼四周,村民們的竊竊私語和怪異眼神,似乎僅僅是想看這位剛上任的「第一書記」出醜。在村裡支部書記和主任軟硬皆施的辦法下,這起鬧劇終於不了了之。
委屈的淚水讓李琳迷惘、對家人的思念讓她想到放棄。但是,擦乾眼淚,看到蘭草村破舊的房屋、荒蕪的田地,巨大的落差,讓李琳暗下決心,「我必須紮根這片土地,努力去改變這裡。」
從此,在蘭草村,無論田間地頭、農家院落,常常看到李琳忙碌的身影。她決定用行動來證明自己,讓老百姓心悅誠服。
「一次不行我可以跑兩次,兩次不行我可以跑三次,蘭草村比較偏遠,有的村民多少尚存『小農』思想,比較排外,很正常,其實大家內心都是淳樸的,作為第一書記,幫助大家打開俯瞰世界的眼睛同樣重要。」李琳風輕雲淡地講到。
白天處理村上大大小小的事務,空閒時,李琳總會到村裡行動不便的五保戶家中打掃衛生。在她眼裡,乾淨、舒適的環境,總能讓人對生活充滿信心。夜深了,李琳常常一個人坐在辦公室,思考著村裡發展的路子、村民致富的法子。家中不滿3歲的兒子哭鬧想念母親,她便撥通電話,一遍又一遍地講故事哄他睡去。日復一日,李琳把自己當作蘭草村的「女兒」。而村民,也開始將眼前這位城裡來的姑娘當作自家的「閨女」。
帶頭示範
解決鄉親們後顧之憂
貧薄的紅土,陡峭的坡地。過去,由於自然條件限制,蘭草村到處都是撂荒地,只有幾戶人家零散種植著不到50畝中藥材。
2016年,因患先天性心臟病剛完成手術的李琳不顧家人反對,毅然回到蘭草村,再次投身到工作當中去。通過反覆查閱資料,多次與市、縣農技專家實地調研、分析。她發現,蘭草村貧瘠的紅土恰好適宜大規模種植瓜蔞、黃精等中藥材,加之村上有一定的中藥材種植基礎,那就說幹就幹!於是,李琳挨家挨戶走訪了村裡300多戶人家,但村民更多的,卻是躊躇和猶豫。
為了打消大家的顧慮,李琳決定做給村民看,帶著村民幹。由於家庭經濟並不寬裕,她瞞著丈夫,偷偷貸款16萬承包了村裡近30畝荒地,開墾、栽種,搭板房,發展中藥材產業的重擔壓在了李琳一個人身上。為此,她不得不接來遠在重慶的公公婆婆和她一道培育土地。村民聽說李書記在種地,走親串友時,常常捎著全家老小來看熱鬧。
7社貧困戶胡章躍說,「我去地裡湊熱鬧時,李書記告訴我,現在發展中藥材村裡提供種苗,專業合作社免費技術指導,藥材廠統一購買,我們只需要出勞動力,我家有3畝地,如果我虧3塊,那李書記不是要虧30塊,後來想了想,下定決心跟著李書記幹!」
1年時間,蘭草村中藥材產業在李琳身體力行下迸發出勃勃生機。隨著中藥材市場行情看漲,越來越多的村民加入進來。
正當蘭草村中藥材產業一片欣欣向榮時,年邁的公公婆婆卻在2017年因高強度的勞作累跨了身體。而李琳,嬌小的肩膀磨出了厚繭,溫柔的眼神變得堅毅。想到住進醫院的公公婆婆、想到難以支撐的家庭經濟,李琳選擇了將還有1年便要收成的土地流轉出去……
現在,蘭草村搖身一變產業大村,中藥材種植幾乎涵蓋全村每家每戶。2017年,通過中藥材種植,7戶種植大戶收入均超過20萬元,300餘戶村民收入人均超過7000元,全村總收益超過百萬元。
心繫群眾
踐行為民服務的宗旨
駐村以來,李琳走村入戶都隨身帶個小本兒,不管是貧困戶還是非貧困戶,只要有什麼困難和需求,她都記上一筆,想方設法幫忙解決。
貧困戶劉安全家餵的純糧食豬要賣了,豬肉販子殺價,賣了賺不到多少錢,繼續養著也耗錢,李琳趕緊幫忙聯繫了買家,以高於市場的價格售出;貧困戶周愛民的母親患白內障,幾近失明,李琳趕緊聯繫了縣民政局,要來名額送老人手術,康復後大娘緊緊握著她的手說:「感謝李書記,這下我能看清楚你的樣子了」;種植大戶張國軍地裡的丹參不知得了什麼病,愁無對策,李琳請來了縣農業局的專家現場幫他診斷;村民楊碧玉因為動態調整不再是貧困戶,心裡極不滿意,常常找村幹部鬧情緒,李琳三番五次上門,給她講政策,陪她聊天,疏導情緒......
像這樣的事情李琳不知幹了多少次,得到了無數老百姓的感謝與信任,但是她卻認為微不足道。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她心繫群眾,真正踐行了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如今,李琳比以前更加忙碌。為了讓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進來,李琳挨家挨戶收集貧困群眾需求、通過社會扶貧網發布幫扶需求信息。同時,她奔波於縣域內各大愛心企業和幫扶單位,協調結對幫扶物資。通過李琳搭起的愛心橋梁,蘭草村募集到社會各屆愛心捐贈的種苗30000餘株,山羊60隻,各類衣物、書籍等200餘套。
春風拂過的種苗在茁壯生長,前來參觀考察的學員川流不息,過去貧窮落後的蘭草村如今遠近聞名。對於未來,蘭草村人充滿了信心。李琳,也於2017年、2018年分別被評為「中國社會扶貧網」全國代言人和四川省優秀「第一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