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課程有500名學生91人得了0分,華中農業大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老師李厚剛最近成了名人。今天(7月20日),《楚天都市報》對此事予以報導。李老師告訴記者,這些學生既然抄襲了,掛科就很正常。可笑的是,一些大學生為了騙取成績,竟抄到了小學生的頭上。
李厚剛:打91個零分就做好挨罵準備
身處整個事件的風暴中心,李厚剛老師表示,過去的10餘天,因為91個0分讓他和一批同學關係非常緊張,在打了91個0分後,就做好了挨罵的準備,但他對下重手並不後悔。
他表示,這些學生既然抄襲了,掛科就很正常。抄襲了,還想不掛科,沒有這樣的邏輯。「我是被逼到底線才下的重手。」李厚剛坦言,他至今還是想不通,為何給足了讀書、寫作的時間,還有那麼多同學在讀書報告中抄襲,有的班竟然有將近一半的學生有比較嚴重的抄襲現象。
李厚剛說,對待學生自己並不算很嚴厲。從教12年來,他對自己與學生的關係還是比較滿意的,至今還和一些教過的學生保持良好的師友關係。他說:「3年前,我讓兩名課堂上談戀愛、經常曠課的學生期末考試涉險過關,我至今不後悔,也希望有一天他們能理解我的良苦用心。」
諸多師生對李厚剛的支持、理解與寬容,讓他感到欣慰。李厚剛認為,自己作為一名教育者,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監督責無旁貸。
李厚剛(資料圖)
李厚剛在QQ空間上的留言
華農校方:用嚴規守住師道底線完全支持
華農教務處負責人代表校方,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授課老師李厚剛此舉表示支持,「學校對抄襲行為零容忍,李老師用嚴規守住師道底線,維護了學校嚴謹的治學氛圍,我們完全支持他。」華農馬克思主義學院書記王洪波,也在第一時間對李厚剛表示慰問和支持,「你把關學術道德底線,做法肯定正確!院裡肯定支持!」
除了贏得校方的尊重和支持外,不少華農一線教師和李厚剛站在同一陣營。知名學者、華農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嚴建兵,認為抄襲行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被原諒,「打91個0分就是為難學生嗎?依我看,有多少人抄襲就應該打多少個0分。」
嚴建兵還藉此事告誡那些心存僥倖的抄襲者,「通過這件事,你們應該了解老師們百度、谷歌的能力。」嚴建兵還認為此事曝光也好,「它會提醒華農人要時刻維護華農優良學風的傳統。」
華農學生:應該歡迎這樣的較真
此事在華農的學生中間引發強烈反響,網上華中農業大學貼吧也熱鬧非凡,許多學生力挺李厚剛老師。
該校英語專業大三學生許珂支持李厚剛的做法,「又想抄襲又想及格,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0分正好給抄襲者們上一課。」該校地信專業大三學生鍾永華則認為,當下大學裡抄襲現象並不鮮見,「有人監督的考場無人敢抄,無人監督的作業抄襲成風,這反映部分大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
華農貼吧出現一則主題帖「我覺得李厚剛是個好老師」,該帖出現大量跟帖,有學生留言說,「學生習慣了抄襲想矇混過關,遇到真正的好老師反而罵,怎一個黑白顛倒啊。」「如果因為老師較真導致這麼多人掛掉,應該歡迎這樣的較真。」
李厚剛曾經教過的多名學生也在網上表示聲援,「我上過這位老師的課,他要的不是思修的讀書報告,只是一篇讀書報告,沒有死記硬背,沒有無聊考試,你還覺得老師在故意刁難麼?」「作為李老師教過的學生,我覺得他的每一節課備課都很用心,讓人受啟發。一學期只寫篇讀書筆記作為期末成績,你再去抄,態度是不是最大的問題。」
學生抄襲五花八門老師邊閱卷邊吐槽
李厚剛教這門課已有12年時間,最近5年每年期末考試都是讓學生寫一篇讀書筆記。他發現「網絡文抄公」有增無減,今年尤其嚴重。「今年我教500名學生,就有91人抄襲,這個數字破了我的記錄。」去年他這門課300名學生,只有35人抄襲,今年抄襲人數超出了他的想像。
在閱卷期間,李厚剛每當發現學生交來的讀書筆記抄襲太離譜時,都忍不住在他的QQ空間吐槽一番。
「有的同學的讀書報告竟然抄襲網上高中生的讀後感!」「有的同學的讀書報告竟和浙江省諸暨市慶同實驗小學六(3)班小學生的一致!」「有的同學讀書報告的文字和初中在線的範文驚人地一致!」「又發現一篇和小學教育裡的文章一樣的讀書報告!」
他說,有的學生讓他實在忍無可忍,「有名同學寫了《史記》的讀書報告,我絕對不相信他讀過這本書!我的假設是完全成立的,因為這名同學除了專業、名字、學號和別人不一樣,其他的都一樣。」更離譜的是,「一份讀書報告,沒有專業、班級、姓名、學號,寫了300字,還是抄襲的!」
7月7日,李厚剛在他的空間裡作出聲明:「很沉重、很嚴肅地告訴本學期的相關同學:本學期有91名同學主要因為抄襲(抄襲的概念如果不清楚,請百度)、作業極差而得了0(50)分,需要重修!凡是曠課太多、作業太差、作業抄襲(最不能忍受的是抄襲小學生的作業)、或者把自己的舊作作為課程作業上交的同學請不要因為0(50)分的事情諮詢我,更不需要複查!請相互轉告!」
事後,有學生質疑李厚剛為何給他打零分,李厚剛在網上統一回覆:「如果讀書報告引用別人的文字(20%以上)、觀點和結構與別人的雷同,0分!」
(樂毅、未興文、彭義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