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體驗做火焰冰激凌
青島靠海以及外國人多的優勢,給鐵板燒提供了較好的發展空間。曾經在廣東拜師學藝的張豐昌告訴記者,夏季是餐飲行業的旺季,但是經營鐵板燒的酒店卻很難招到主廚。據一位鐵板燒圈內的廚師長說,十幾年前 ,一個臺灣師傅到大陸工作的月薪是3~4萬元,現在一個廚師長的正常月薪是1~2萬元 。那些穿著整潔的廚師服,拿著上萬元的月薪,為客人提供美食服務的大廚工作是什麼樣的?鐵板燒大廚們的「煉成」之路是怎樣的?記者於5月4日和5月7日兩天在東海中路一家日式料理店學習體驗做鐵板燒。
A 能不能出徒,全憑師傅一句話「一個主廚合不合格,關鍵在於做學徒時基本功練得扎不紮實。」這是店裡的廚師長張豐昌告訴記者的。那麼學徒都要做些什麼工作呢?「炒米、削雞蛋、後廚配菜都得學,有時候為了跟師傅多學點東西,擦地板、打掃清潔衛生都要搶著做,還得讓師傅覺得你比其他人更勤快,才可能教給你更多技術。鐵板燒這一行沒有等級證書,能不能出徒全憑師傅一句話,技術好不好也是內行人評定,因此師傅就是你的靠山和以後發展的方向。」
「我們還是學徒那會兒比現在辛苦多了,師傅早上10點去,學徒8點就得去,擦地板、切蔬菜什麼都做。如果你切的東西不合格,師傅不會告訴你為什麼,直接就扔進垃圾桶裡去了。所以第二天要是發現自己切的東西不見了,就知道是做得不合格,回頭必須自己花時間練習。至於哪裡做得不對,應該怎麼做,沒人會告訴你。現在的條件好多了,師傅基本上都是手把手教你 ,聰明的勤快的半年就能做到主廚。」回憶起自己做學徒的時光,張豐昌覺得雖然艱辛,但是一年多的漫長學習也幫自己打牢了基礎。
B 基本功:炒生米、削蛋殼都得會體驗正式開始,廚師長打開鐵板燒熱,給記者盛來一碗生米,然後示意記者炒。不就是炒米嗎,有什麼難的,記者拿起兩個鐵鏟就開始左右開弓,誰知這些米粒在燒熱的鐵板上到處蹦彈,稍微一碰就跑出老遠。「用力不能太大,一個鏟子控制米粒外圍,一個鏟子往內翻炒,儘量保持呈六邊形。」在「師傅」的指點下,記者重新調整手法和力度,米粒聽話多了。
「為什麼要炒米,菜單上也沒有這道菜啊?」記者有些疑惑。「因為其他材料太貴,一隻澳洲大龍蝦700元~800元一斤,學徒一個月工資才1500元左右,不夠買兩隻大龍蝦的。炒任何東西都是一樣的手法,炒生米可以幫初學者練習控制力。一般每天練習炒米兩個小時,至少得練三個月。」「不是還有削蛋殼麼?」不到半小時,記者的腿也開始發麻,實在熬不住了,想換個項目練練。於是,一把刀和三個雞蛋擺上了桌。「師傅」用大拇指和食指作為固定軸,給記者演示了一下怎麼削 ,師傅一手拿著雞蛋一手拿著刀,很快將生雞蛋外殼的三分之一完整的削了下來。「這蛋清和蛋黃還要留在蛋殼裡蒸。所以在削的過程中一定要小心。」看著好奇,記者也體驗了一把,可惜連續幾次,蛋殼都破了。「這個得多練,另外心情不好的時候也做不了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