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夏天
就在暑期檔進入尾聲之際,迷你影劇《天才J三部曲》掀起了一波二次元燒腦熱潮,第二集豆瓣評分最高達8.0,其餘兩集口碑表現皆不俗。
在《天才J》的世界裡,人類的壽命可以通過「生命公式」計算,智慧、體格、相貌、財富以及愛構成公式五個關鍵數值,公式所得值低於60或高於100,人就將死亡。「偶然公式」中,操控者可以通過計算得出空間和時間的坐標,引發一些列偶然事件疊加導致目標人類的死亡。分別掌握「生命公式」與「偶然公式」的天才少年阿J與Satan,在劇中相愛相殺,惺惺相惜卻又暗中角力,將故事一次次推向燒腦高潮。
延續2015年網劇《天才J》的設置,迷你影劇《天才J三部曲》圍繞「生命公式」「偶然公式」,以高智商推理為內容核心,再次為觀眾構建了一個極具科幻感與未來感的世界。
《天才J》充滿日劇特點的鏡頭語言是如何打造的?通過這部劇,主創最想向觀眾傳遞哪些內容?這部原創燒腦IP後續還將會如何「升級」?帶著這些疑問,骨朵專訪了導演、編劇曾慶傑。
一部描述天才世界的作品
機器人:顧先生,我檢測到你身體有異常,你身體裡面多巴胺分泌過量。Satan:你不是人,你不懂。機器人:我的心被你傷透了……Satan:少來。
在迷你影劇《天才J三部曲》裡,第二部是曾慶傑最滿意的一部,有很多細節值得推敲品味。例如Satan與機器人的對話,一句「我的心被你傷透了」,為人工智慧賦予了人類的情感。阿J與Satan被困精神病院時,這兩位命中注定的對手,連「誰的腳先跨出門」都要唇槍舌戰一番,天才自負而又傲嬌的本性暴露無遺。正是這些細枝末節的存在,使得劇中人物形象,甚至包括機器人在內,都生動而豐滿。
「如果全人類命運掌握在你手裡,由於不可抗力,8個月後全人類將滅亡,而只要幹掉40億人,剩下的人類可以安然生存。你會怎樣抉擇?」
圍繞這個沒有正確答案的「電車難題」,阿J與Satan展開了對決。同樣是天才,同樣充滿孤獨,由於成長環境不同,阿J與Satan擁有截然對立的價值觀和信仰。
面對「電車難題」,你更贊同阿J還是Satan的立場?曾慶傑沒有直接表明態度,而是分享了《三體》中的一句名言,「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其實曾慶傑不願表達觀點,在他看來,這一切應該交由觀眾去判斷。
相比於「電車難題」的探討,兩位天才少年的角力,曾慶傑表示,《天才J》實際上更是一部描述天才世界的作品。「天才之所以能做到常人不能做到的事,是因為他基因中的(某些)東西被重新喚醒了,它不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而是一個喚醒的過程。」設定科幻感滿滿,他透露,如果《天才J》系列續集後續還有機會走向市場的話,會將這個觀點闡述清楚。
目前《天才J》系列劇本創作已經走到了「很遠的地方」,而下一部的拍攝計劃還沒有提上日程,「越到後面,可能要呈現出來的東西越瘋狂,用到的特效更多,劇作難度更大。用戶說有就有,用戶說沒了就沒了。用戶有它的生死大權。」
迷你影劇,一次類型和模式的嘗試
這一次回歸,《天才J》系列擁有一個新的標籤:迷你影劇。這是優酷在行業內首度提出的新概念,一種介於傳統劇集和電影之間的形式,每一集獨立成片,但集與集之間又彼此呼應,《神探夏洛克》《黑鏡》均屬於此類。
從2015年的網劇《天才J》到2018年的迷你影劇《天才J三部曲》,對於粉絲來說,等待的時間有些漫長。
其實,2016年底曾慶傑在著手《天才J》續集劇本創作時,該系列劇本仍是以網劇形式進行,在決定走迷你影劇模式後,劇本又進行了大幅度調整,耗費了些時間。而在製作層面,拍攝時長2個月,後期製作8個月,期間歷經多個版本修改,迷你影劇《天才J三部曲》才得以走向市場。
上線後,曾慶傑一直關注著彈幕動態及豆瓣評論,「評論和彈幕是我創作的一個動力。」他表示,在豆瓣評價裡,給二星、三星的觀眾提出的意見是他最為看重的,他喜歡這種互動,「可以從中了解到不足的地方,以便在下一部作品中改進。」
延續第一季網劇與觀眾的互動設置,粉絲們依舊以「燃」字在彈幕中為《天才J》搖旗吶喊。此次迷你影劇《天才J三部曲》集齊了原班人馬,有不少粉絲在彈幕中笑稱,「從第一季到現在,除了女主角初夏,其他角色的演員都胖了」,對此,曾慶傑認真的做出了澄清。由於劇情需要,在影片開拍前,演員按照曾慶傑要求,斷斷續續進行了5個月左右的拳擊訓練,「其實他們不是胖了,是壯了。」
經過第一季的鍛鍊,這一次演員的整體演技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雖然部分演員演技還是有些生澀,在曾慶傑看來這不算是硬傷。他一直堅持一個觀點,在演員選拔上,相比於演技,演員與角色的氣質契合與否更重要。「哪怕他的演技稍微弱一點,他詮釋的角色也是會讓人覺得可信的。」
「日劇風」是偶然,也是必然
導演曾慶傑的微信頭像,是包青天版水冰月(《美少女戰士》主人公),朋友圈背景封面,是來自日本動漫《一拳超人》裡的一張劇照。在空閒時間裡,他愛看書勝過於看影視劇。科幻類書籍是他的最愛,《三體》《人類簡史》《未來簡史》是他在訪談中常提及的作品,也是他朋友圈裡的「常客」。
細細推敲,曾慶傑的喜好與他創作出的作品,存在著一種不謀而合的氣質。二次元畫風、輕科幻故事框架,以及向觀眾拋出帶有巨大想像空間的哲學命題,《天才J》系列、《微能力者》等作品,都攜帶著上述基因。
事實上,成功打造出這些品相俱佳的網生內容的新銳導演曾慶傑,並非科班出身。
大學時代,曾慶傑主修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律方向),輔修哲學,與志同道合的朋友組了一個社團。那時網際網路網生內容還沒有初露崢嶸,拍客興起時,他們開始在優酷、土豆網上上傳自己的作品。也就是在那時,簡單人工作室有了雛形。「成員有一些是大學師弟,有一些是同學, 有一些是同寢室朋友。」十多年來,這些主創人員與曾慶傑一起走到了現在。這一切看起來,就像是熱血日漫裡才會出現的青春夢想故事。
這樣非科班出身的經歷,在曾慶傑看來有好有壞,「我們做出來的東西,一開始的時候有些大大咧咧,到現在為止也是大大咧咧,好的地方就是我們的想法不會被基本套路給圈住。」在他看來,影視作品有沒有製作套路不重要,重要的是,觀眾看到作品時,能否接收到主創團隊傳達出的信息,創作的作品能否達到最佳表現。
提及曾慶傑以及簡單人工作室製作的作品,「日劇風」是繞不開的話題。這幾乎已經成為了他們作品最重要的標籤之一。
「其實我不知道什麼是所謂的日劇風。」面對骨朵,曾慶傑坦言,觀眾口中的「日劇風」之所以會出現,或許與自己以及簡單人工作室的同伴們的審美有關。不論是《微能力者》還是《天才J》系列,簡單人工作室負責了項目前期籌備、置景、拍攝、美術、剪輯、後期等所有流程,「我們的審美可能就偏向這套風格,人家一看說,這是日劇風,我們也只能承認了。」
就在第一季開拍時,曾慶傑團隊使用了佳能牌的一臺攝像設備,意外發現拍出來的畫面是日劇低飽和度色調。「我們當時和優酷(平臺方)溝通,要不要換臺機器來拍,或者調回色調。」優酷對此有著不同的見解,「有自己的風格不好嗎?你這樣的風格,多少人想建立都建立不出來」,曾慶傑想了想,「那行吧」。
而劇中被觀眾認為頗具日劇範兒的演員,大多來自《天才J》系列執行導演齊跡負責的話劇團,也並非仿照日劇選角而來。總而言之,主創團隊的審美與各色巧合相互碰撞,獨具特色的國產「日劇風」,就這樣誕生了。
「這是你的一個Logo,這一點對於我們來說,一定是好的,也沒有不好。」在曾慶傑看來,風格只是影像的一部分,「它不影響故事的發展,不影響人物的塑造,只和個人審美有關係。」他表示,「對於我們來說,要改也很難,硬生生去換成別人的風格,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找尋創作與市場的平衡
曾慶傑的作品,除了「日劇風」濃烈以外,還有一個共同點:點擊量不算傲視群雄,但口碑及用戶忠誠度皆可圈可點,整體市場表現,更像是小眾群體的狂歡。
一直以來,曾慶傑也在摸索著與觀眾更為「親密」的影視表達方式,比如劇本採用更簡單的架構,使用更簡單的人物設定,然後把細節呈現得更具體豐滿一點。近期,他正在籌備一部愛情為主題的作品,內容輕鬆幽默,每集20分鐘,集集都有一個小高潮,「是讓觀眾看得很爽的那種劇。」
他正在尋找一種創作與市場的平衡。對於創作者而言,這不是一蹴而就的能力,需要時間摸索,「創作初心不變,但呈現方式會有所改變、改進。」他這樣表示。
看過曾慶傑作品的觀眾都有過類似感受,《天才J》系列裡阿J與Satan相愛相殺,與《死亡筆記》裡L與夜神月的人物設定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阿J與初夏、老管家勺子三人間的關係設置與日劇《legal high》有相似之處。對於這樣的觀感,曾慶傑做出了回應。
首先,《天才J》與上述兩部作品雖然人物設定存在類似之處,但情節與故事內核並無重疊。他坦言,「《死亡筆記》是我非常喜歡的作品」,他也想過能不能做一部國產的《死亡筆記》。「其實我們這一代人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創作,我們做的東西,不是發明,而是創新。」
《微能力者》部分設定與《第八號當鋪》相似,曾慶傑表示此前確實從未涉略過後者,「可能一部影視劇作品(的設定),哪怕你在中國找不到,在國外也能找得到,我一想到這個概念,其實外國人都已經做了。」
從業以來,曾慶傑創作的作品一直都不屬於大眾題材範疇。在他看來,目前的網劇市場、網大市場「實際上在越走越窄」。十多年前,宮鬥、懸疑、青春、玄幻類題材最火,現在仍然如此。這些項目受眾群體龐大,創作風險更低,創作者很難不妥協。
儘管這樣的市場格局一時很難改變,但曾慶傑期待著有更多同行致力於不同類型題材的拓展。他創作的《天才J》系列、《微能力者》,是國產網絡劇裡不可或缺的創新類型。採訪結尾,曾慶傑向骨朵表示,在未來,他將主打輕科幻類題材,推出一系列作品,「但不僅僅局限於輕科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