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火流行語是什麼?是不是想說:秋天裡的第一杯奶茶、起來搞點夜點心778、酸了酸了檸檬精......據大數據平臺數據,這些都不是,正確答案是:嗶嗶嘀嘀。
從數據來看看「嗶嗶嘀嘀」的火爆程度:近一個月,在B站、抖音、熱門綜藝、熱播電視劇中的彈幕刷屏近2.4億次,成為全網最高頻詞。在百度隨意搜索「嗶嗶嘀嘀」,就會發現嗶嗶嘀嘀這個詞使用範圍的廣泛性。雖然在直播平臺被廣泛使用後,已成為本年度目前使用頻率最高的網絡熱詞,但「嗶嗶嘀嘀」到底是啥?怎麼流行起來的?成為網友們關注的熱點。
據統計,2018年,中國網際網路用戶突破8億,網絡空間已經成為人們瀏覽信息、表達自我的主要渠道之一。隨著現代生活日益豐富多彩,網友的語言智慧不斷顯現,刷新著漢語的表現力,躍入視野的網絡流行語也漸漸成了年度生活熱點、亮點的標識性符號。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博士後陸凡指出,網絡流行語是語言系統對現實社會迅速直接的反映,是反映社會文化的符號,不僅代表著當下人們的生活狀態與精神面貌,而且一定程度上反映著社會文化環境的變化,影響著社會價值取向,甚至潛移默化改變著中國傳承千年的語言體系。
陸凡表示,「嗶嗶嘀嘀」的流行,符合一定的媒介屬性。「嗶嗶嘀嘀是疊音詞,疊音詞的使用,能夠傳神地描寫出人和物的音、形、情、態,有栩栩如生的表達效果。這與彈幕文化即時性強、即興發布、停留時間短暫的特性最為匹配。這也是階段時間內A世代人群情緒的清晰投影。」
Z世代,指在1990年中葉至2010年之前出生的人,即95後和00後,他們是數位化社會的首批原住民。QQ廣告發布的《z世代消費力白皮書》顯示:目前,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Z人群,數量達到1.49億,並且他們的興趣點有異於其他世代的人群。B站、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平臺都是他們日常活躍陣地。隨著他們的成長,原先的圈子文化逐漸成為年輕群體的主流文化。他們特立獨行,自成體系;他們熱愛生活,追求的是自身的成長與提升;他們願意活在當下,更加想要活出自己。
在對華東地區高校做的一項調查中,85%的大學生表示,「嗶嗶嘀嘀」沒有特定的含義,是Z世代個性的獨立宣言,代表了Z世代與眾不同的態度。
在了解了「嗶嗶嘀嘀」背後的故事後,我們再來感受下「嗶嗶嘀嘀」的正確使用方式:
@不快樂的貓 :工作完成,由衷的輕鬆和解脫,嗶嗶嘀嘀!
@弦上溜溜:對生活的一地雞毛,說句:嗶嗶嘀嘀!
@希拉蕊不8888:晚上擼貓,找朋友小聚喝冰青果酒。嗶嗶嘀嘀!努力讓單身的日子多彩起來!
@愛吃肉夾饃:去過多次拉薩,但只去過一次布達拉宮。嗶嗶嘀嘀,有些地方,人一生只去一次就好。
@碎碎念007 :「我明天能吃一個三明治嗎?」 「不行!」 「那我能吃油條嗎?」 「不行」 「那我…」 「嗶嗶嘀嘀,別想了,想想兩個月後你可能出現的身材」……
@無名之輩: 兩個人比才藝,一人彈琴,琴畢:嗶嗶嘀嘀。一人獻舞,舞畢:嗶嗶嘀嘀。
我們可以看到,作為「群體智慧」的結晶,能生動表現Z世代情緒的網絡流行語「嗶嗶嘀嘀」,能用在各種場合,恰如其分表達態度和感情,這也從一定程度上表明「嗶嗶嘀嘀」的生命力。
未來已來,95後逐漸走人人們的視野,成為社會的主力,Z世代將會變成Z時代。「嗶嗶嘀嘀!這個世界的未來,是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