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有很多以「爸爸帶孩子」為主題的親子綜藝節目,也讓大眾了解到爸爸帶娃的正確「姿勢」。爸爸們不僅意識到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還能將「創新」的理念,以出其不意的方式融入到親子陪伴中去!
視頻中的這位爸爸,腦洞大開,不僅在炎炎夏日,吃西瓜的興致絲毫沒有被「要看孩子」所幹擾,甚至還讓孩子掌握了深奧的機械原理:在規定的時刻(風扇轉動到最大位置時),規定的位置(調整嘴的位置),完成規定的動作(吃西瓜)!
這位爸爸的「懶」,表面上看是自己偷懶,但實際上還是費了一番心思:爸爸和孩子要分別坐在電扇轉動時的最遠位置,才能「從容不迫」地完成「供給西瓜,取走西瓜」動作的完美結合。
果不其然,這位孩子的媽媽,看到爸爸如此的創意和用心良苦,不僅沒有批評,還猛誇爸爸帶娃有創意!
1. 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我們經常看到媽媽們,總是指責孩子爸爸們的懶惰,帶娃時對孩子不管不顧。但是,爸爸帶娃時粗枝大葉式的懶惰,也會有意想不到的好處。沒有媽媽們事無巨細的貼心安排,孩子需要自己穿衣服、自己繫鞋帶,甚至自己在冰箱裡找東西吃,這些「強烈的反差」更有利於讓孩子鍛鍊自己的做家務、自己動手、獨立自主的能力。
其實,在教育孩子上,父母適時地「懶」一些,反而更有利於孩子「攬」過來本就屬於自己的責任,也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2. 爸爸帶娃,孩子更聰明,心理更健康
有研究發現,與父親每天有超過2小時的互動的孩子,要比那些一周與父親互動不超過6小時的孩子,智商要高;而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孩子缺乏父愛時的年齡越小,則患有「父愛缺失綜合症」的風險也越大,具體表現為情緒焦躁不安、食慾減退、脾氣易怒等。
3. 爸爸帶娃,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媽媽一般偏感性,爸爸們一般偏理性,思維方式的不一樣,會讓孩子更加信服爸爸們冷靜和清晰的邏輯思維,他們的創造力和對外界環境的探索欲望也更強一些。
4. 爸爸帶娃,增強孩子對性別的認知
對女孩來說, 爸爸是孩子生活中接觸最多的異性。有了爸爸的陪伴,孩子就知道如何跟異性交往,並保持適當的距離;而對於男孩來說,爸爸就是孩子眼裡的榜樣。有研究表明,如果孩子在嬰幼兒時期,父愛缺失,那麼男孩會呈現女性化的行為方式,從而影響對性別的認知。
1. 閉上嘴,尊重爸爸們的帶娃方式
爸爸們的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帶娃的方式和媽媽不同,媽媽更細膩,而爸爸們更粗放,但是一旦決定讓爸爸們帶孩子,就一定要相信他,切忌不可指手畫腳,因為這樣很容易打消他們帶娃的積極性。
2. 相信他,為爸爸帶娃創造空間
爸爸帶娃時,正是媽媽們給自己放假的好機會,約上好友去逛街,或者去看場喜歡的電影,又或者去喝杯咖啡稍微放鬆一下,都不失為很好的選擇。
而這也給予爸爸了充分的信任和空間,爸爸們可以發揮自己的無限創意,就像上面視頻中的那位爸爸,即照顧了孩子,又鍛鍊了孩子工程方面的思維能力。
3. 誇獎他,讚美爸爸順利完成帶娃任務
好爸爸們,也喜歡被表揚,也是被誇出來的。帶娃是個體力和腦力活兒,很多時候,一誇獎,爸爸帶娃的勁頭兒就上來了;一批評,爸爸立馬就洩氣,後面乾脆就當起「甩手掌柜」了,最後累的還是媽媽們!
不知道你家爸爸是否經常帶娃呢?不知道你家爸爸是否經常帶娃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我是米寶的爸,專注於兒童發展心理學,每天分享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