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讖語太可怕,卻都出自孩童之口,讖語童謠為何這麼準?

2021-01-10 老王歷史閒談

古代一直有不少讖語,且大部分出自孩童之口成為童謠,其準度簡直令人詫異。那麼讖語童謠真的那麼準嗎?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歷史上那些讖語童謠的準度,揭秘神奇背後的秘密!

漢獻帝時期,民間流傳著一句話:「千裡草,何青青?十日卜,猶不生」,「千裡草」和「十日卜」,組合起來就是董卓二字,「猶不生」便是「死」。

當時董卓也聽到這句話,他不解其意,問他身邊的謀士李肅。李哪敢照實回答!就敷衍他說:「此乃大漢將亡,太師為帝之兆」。董卓聽了這話很高興,卻並不知道這句話是相反的意思。果然,沒幾日,他就被呂布等人,引入圈套誅殺,正應讖語。【參考資料:《後漢書》範曄】

周宣王在位時,街上就有童謠曰:「月將生,日將沒,糜弧箕胞,幾亡周國」,這句話翻譯完的大致意思就是,周將亡於女人。等到周幽王即位後,寵愛褒姒,而引出烽火戲諸侯的典故,導致周朝滅亡的下場,再一次驗證了讖語的魔力。【選自《東周列國志》馮夢龍】

秦始皇時,曾有童謠流傳說:「亡秦者胡也」,秦始皇還以為「胡」是指匈奴,就下令大舉徵討匈奴,想把匈奴的勢力扼殺在萌芽中。卻沒想到,這個「胡」是指他的兒子胡亥。結果,到了胡亥繼位後,橫徵暴斂,激起民憤,真的亡國了。【參考資料《史記·秦始皇本紀》司馬遷】

凡此種種,就不一一列舉了,可見讖語童謠有時候真的不可忽視。

為什麼童謠說的這麼準呢?小編分析,主要是有以下三點原因:

1.純屬巧合,孩童無意中一句話,竟然一語成真,後人便聯想附會,才會讓人覺得童謠真的如此之準。如史上最有名的《推背圖》和《燒餅歌》,曾經一度被人稱為奇書。其實,歷史只是一種方式,依賴於這種方式,人們將未知的事物之間聯繫起來,把不可理解的事物用可理解的事物代替。奧地利劇作家格裡爾帕策曾說「《推背圖》和《燒餅歌》表達的是對未來世界的一種預測,但能否一語中的,決定權其實在解讀者手中」,小編覺得這話很有道理。

2.是一些別有用心之人教的,這些人出於某種目的,將讖語編成童謠教授孩子。利用小孩子的天真爛漫,口無遮攔來說出來,既達到自己的目的,又可以把自己置身事外,實在是一種很高明的手段。

利用孩童之口,廣泛傳播輿論,煽動不明真相的群眾造勢的例子屢見不鮮。縱觀歷史,許多次農民起義,起初必有童謠流傳。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東漢末年黃巾軍起義、元朝末年紅巾軍起義……,無一不用此法。

3.大數據概率,關於某一件事或者某個人物,當時可能流傳出一百種讖語,說法不一,但其中只有一個命中答案,所以這一個版本,就被大家廣泛流傳,而其餘的那九十九個版本就被人忘記了,或者有的人壓根就不知道其他版本,隨即也就成了有名的讖語。

綜上而論,小編以為,讖語童謠一語中的的事是不存在的。 童謠讖語不失為一面窺視中國歷史大勢的鏡子。古代文化水平落後,很多偶然性、巧合性而又頻發性的事件往往令人無從解釋,所以才會相信讖語和童謠。而我們作為新時代的主人,怎麼會相信那些無稽之談?對於一些讖語,我們只能將其當作故事,一笑置之吧!

【參考資料:《後漢書》《東周列國傳》《史記·秦始皇本紀》】

本文撰寫者:常山趙子蟲

相關焦點

  • 【讖語04】始秦與周合:羈絆秦與周的讖語
    鄭廷玉的《布袋和尚忍字記》,但這種理念,最早出自一句讖語。另外一種解釋是,秦、周都是黃帝之後,這就是「秦始與周合」,到秦的始祖非子之時,才得到封地為秦,這就是「合而離」。這兩種解釋其實都蠻合理的,但由於這句讖語的史料記載只有《史記》,真正的歷史真相我們並不能知曉,所以本期主要聊聊這句讖語的小細節。
  • 這三大星座直覺太準了,簡直準的可怕
    這三大星座直覺太準了,簡直準的可怕天蠍座都說只有女生才有第六感,其實應該是只有女生跟巨蟹座才有第六感;其實,這主要得益於巨蟹細膩的心思,而他們猜測的結果往往都比較高,所以天蠍座直覺最準,是基於他們這種聯想偵探能力。在與人相處方面,天蠍座非常看重第一感覺。天蠍座的人是天生最性感神秘的星座。天蠍座的人有敏銳的感知能力而且喜歡躲在暗中觀察,他絕非外表看起來的那麼冷漠對事實不感興趣毫不關心。對於某件事情他們沒發表意見很可能是在等待時機,時機一到就會伺機而動,然後成功率就會大大增加。他們的直覺來源於黑暗中的觀察推理,這種能力是天生的。
  • 為何童話中的母親,總將孩童拒之千裡,而父親往往軟弱無能?
    獵人在無意識中象徵保護,探究這個聯結時必須考量的,是任何孩童都無法完全避免的動物恐懼症。在孩童的夢和白日夢中,他遭到發怒動物威脅和追逐,而它們是他心中恐懼和罪惡感的化身。因此孩童覺得,只有具備父親形象的獵人能將這些可怕的動物嚇跑,將它們永遠擋在門外。是故,童話裡的獵人不是殺害友善動物的角色,而是支配、控制和馴服兇猛野生動物的角色。在更深的層次上,獵人代表著收服人性中動物性、暴力、自我中心的傾向。
  • 古代算命先生說出來的,往往會命中,他們為何算的這麼準?
    在中國古代,大部分人是非常迷信的,他們寧願相信算命先生說的話,也不願相信即將發生的事實,不過古代人也流傳下來很多讓我們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因為他們預料的都非常準確,幾乎達到了「盡人事,知天命」的境界,所以很多人都會找算命先生,算以後的事情,比如會不會當皇帝,會不會發達,想像出來的事情
  • 他們是民間高人,預言比算卦的都準,他們的身份至今仍是個謎
    但是,在中國,還有一群人比算卦的都準,他們雖與普通人無異,但經常預言一些事情,他們這群人,從何來,去往何處,都無人知曉,他們就是神秘的賒刀人。賒刀人,可考證的,些地方稱為「打帳」、「卜賣」,最早是在宋朝,當時叫做卜賣,也就是有一些商販,賣貨的方式很奇特,古代賒的是剪刀、菜刀,到了現代後,鍋碗瓢盆也有,他們賣時分文不收,只吟一句讖語,但一語成讖之後,再來收錢,比如賒刀人到了一個地方,賣菜刀的時候分文不收,他們會說一個讖語,等讖語實現了再來收錢。
  • 至今無法解釋的經典讖語
    中國古代讖語被記錄在史冊的有數百條之多。一些疑似附會,一些乾脆就是當事人偽造的,還有一些出處不明,怕是史家有意為之。這些讖語當中,卻有兩個非但不見偽造的痕跡,反而被其他史料佐證。更為重要的是這兩個讖語,直接影響了歷史進程。其中一個「一讖興邦」,另外一個「一讖立國」。
  • 古代的時候,為何算命先生算的那麼準?知道原因後恍然大悟
    導讀:在古代的時候,為何算命先生算的那麼準?知道原因後恍然大悟五千年悠悠歲月,留下了延綿不絕的歷史傳承,成就的是一首大氣天成的英雄讚歌,一首頑強抗爭的勞動人民的讚歌,一首慷慨激昂,懲惡揚善的浩然正氣之歌,五千年的滄桑巨變,五千年的興衰成敗,浩瀚的歷史濃縮於一個個盪氣迴腸的故事中,「讀史以明鑑,察古以知今」!
  • 草蛇灰線,伏脈千裡——細說《紅樓夢》裡的讖語運用
    (一)名讖名讖是筆者自己組字冠之,小說中眾多人物或事物的命名,或多或少都透露著折射命運走向的意味。如眾人熟知的「元春、迎春、探春、惜春」首字組合即為「原應嘆息」,香菱原名甄英蓮意即「真應憐」,秦可卿與秦鐘的結局都與「情」字脫不開聯繫。
  • 古代舉人為何這麼吃香?只因他們有一項特權,男人都很嚮往
    古代時由於時代的局限性,導致職業的上升通道十分有限,一般來說要不然就是從文要不然就是從武。想要靠著軍功不斷升遷是一件特別困難且危險的事,說不定什麼時候小命就不保了,而從文就顯得比較穩妥,就這麼靠著科舉一路考上去,看上去似乎沒有什麼性命之憂但是競爭非常激烈,有多少人花了十多年寒窗苦讀到頭來卻還是一場空。那時的讀書人想要出人頭地,能夠考中進士的畢竟還是佔少數,一般人能考上個舉人就大差不差能夠鹹魚翻身了。
  • 中國古代女子的稱謂
    在中國的古代,對於很多事物都有獨特的稱謂,比如色彩,比如髮飾,比如年齡。這些或許就是中國風的靈魂所在,讓原本普通的事物變的美好起來。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中國古代對女子的年齡有哪些稱謂。孩提指2—3歲的孩童時期,和襁褓一樣不分男孩女孩哦。
  • 古今詠風詩大戰,一首出自王勃,一首出自12歲孩童,你喜歡哪首?
    今天和大家分享兩首詩,同是寫風,一首出自王勃,一首出自一位12歲的孩童,誰優誰劣,請你來裁判!王勃為「初唐四傑」之首,六歲能寫文章,十六歲科舉及第。《詠風》是王勃詠物詩的經典之作,詩中,王勃化身為風,抒發自己普濟蒼生的政治情懷。這首詩圍繞風的「有情」展開,「肅肅」涼風吹散了濁熱,山林頓時清爽。風穿過千巖萬壑,尋到澗底的村戶,為他們驅散山野間的霧嵐。
  • 鬼滅之刃:巖柱悲鳴嶼行冥為何討厭小孩,因孩童撒謊差點讓其喪命
    對於動漫鬼滅之刃中的悲鳴嶼行冥,他是鬼殺隊最強者,體型健壯,實力強悍,深不可測,舉手投足之間皆有一股威懾之力,同時他的年齡也是位居鬼殺隊之首,平日溫柔謙遜,時常流淚,是眾所周知的知心大叔。但在鬼殺隊審判炭治郎與妳豆子之時,卻一反常態,不僅未能理解炭治郎與妳豆子的悲慘事件,反而認為兩人在撒謊,從眾的投了處死妳豆子的選擇。
  • 北宋滅亡之前曾出現過「赤馬紅羊」之兆,可是現代的解釋是這樣!
    在歷史上一個很著名的讖語,就是「赤馬劫和紅羊劫」,這兩個劫難是誰提出來的呢?他又代表著什麼意思?這個讖語是否準確?下面就讓小編為您揭秘。小編並不同意有什麼讖語一說,相信讖語,那是封建迷信,還不由相信歸納和總結的學問,為什麼這樣說,小面小編就給您舉一個例子。
  • 劉秀是東漢開國皇帝,為何仍以漢為國號,有四個原因導致
    而劉秀建立的朝代與劉邦建立的朝代其實是一樣的,都是「漢」,現代歷史學家稱為東漢,一是因為他的都城在東邊的洛陽,二是為了區別於劉邦所建立的漢,但是東漢同時代的人以及古代的人並不是叫東漢,而是叫「漢」或者「後漢」,比如記載東漢的史書叫《後漢書》。
  • 古人出門為何「寧可睡墳地,也不住荒廟」,活人為何比死人更可怕
    古人出門為何「寧可睡墳地,也不住荒廟」,活人為什麼比死人可怕因為古代不像現代城市化水平那麼高,絕大部分區域是廣袤的鄉下,所以古人出行不可能象現在一樣到了夜間都能找到賓館酒店落腳的地方。但是古代鄉下有很多廟宇,成為很多人借宿的地方。
  • 三國時神奇的讖語:代漢者當塗高,真的預言曹操會取代漢朝嗎
    壹:曹操的一生曹操為何被封魏公魏王而不是曹公呢?這事兒牽扯到古代分封制度的一個特點,那就是指地而封。曹操被封為魏公,是在建安十八年。他連辦公地點都搬到了袁家的都城鄴城,老家許昌只留下漢獻帝和很少的官員,曹操這是來了就不打算走了,以袁譚的事業為自己的事業。建安十年,袁尚大敗,投奔袁熙,袁譚趁機收攏袁尚的敗兵,曹操怒斥袁譚,世侄啊,你做事不講就啊,我在前面浴血奮戰打你弟弟,你在後方收割戰利品,我必須替你爸爸教教你,什麼叫做人要厚道。
  • 潘建華:夢讖、語讖和結束語(《紅樓夢》中的讖語下)
    俗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秦可卿的遺夢在小說後面的情節中大多得到了印證。賈府這個百年望族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主要表現在「文」字輩、「玉」子輩、「草」字輩三代男人都很無能,他們或偷雞摸狗,好色成性,毫無廉恥之心;或貪圖享樂,無所事事,毫無責任感可言;或死讀經書,抱殘守缺,就是一個典型的「腐儒」。
  • 出自楚辭中的古風名字,太好聽了
    所以,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推薦一些出自楚辭中的古風名字,可以說個個都很好聽!茂行——夫維聖哲以茂行兮「茂行」這個名字是出自《離騷》中,並且這句話的意思是,只有古代那德行高尚的聖王,才能夠享有天下的土地,所以,這句詩也講述了,「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這個道理。
  • 古代算命沒有任何科學根據,為何結果還異常的準?知道後恍然大悟
    古代算命沒有任何科學根據,為何結果還異常的準?知道後恍然大悟文/歷史加工廠大家應該都知道算命這個職業,在古代的時候人們特別相信神,所以也特別相信算命大師說的的話。現在也還有著算命先生的存在,我們對他們說的話也半信半疑,因為有的時候他們說的真的特別準。古代的時候算命的就算沒有科學的依據,為什麼還能夠那麼準,知道原因之後突然就明白了。說起古代的算命先生,就不得不提兩個古代的大師了。大家應該都知道許負這個人,他經常在電視劇裡面出現,他可以說是算命界的高手了。他能夠準確地算出薄姬以後能夠有富貴命,而且他的兒子以後還會是皇上。
  • 鄰村怪異的賒刀人,為何他的預言每次都神奇的準?
    老人講,賒刀人這個職業自古就有,老人自己的祖輩以及他,都親身經歷過與"賒刀人"的交易。 老人還是一個孩子時,他的爺爺就曾從一個賒刀人那裡賒了一把菜刀,他爺爺問,什麼時候再來收錢。賒刀人說,等到"天上下起了魚"時,再來收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