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在矩形ABCD中,BC=2AB,在BD上取一點F,以BF為斜邊作RT△BEF,其中∠BEF=90°且BE=2EF,點G是DF的中點,連接GC,GE,求證:GE=GC.
審題:此題有一個中點(點G是DF的中點),還有兩個相似的直角三角形(RT⊿BCD和RT⊿BEF),且他們含有一個公共頂點點B,讓我們自然聯想到手拉手模型。但由於對應關係不對,構成的卻不是手拉手模型。那麼我們如何將其轉化成手拉手模型,就成了解決這道題的關鍵!
思路1:將⊿BEF與⊿BCD補成兩個相似的的等腰三角形,且點B為公共的頂角頂點,此時手拉手模型構造成功。
解法1:延長FE到H,使EH=EF,連接BH。延長DC到M,使CM=CD,連接BM。顯然⊿BHF和⊿BDM都是等腰三角形,其頂角是相等的, 且具有公共的頂角頂點B。這樣⊿BDH與⊿BMF就必定全等,而且是繞點B旋轉了∠DBM的度數的全等(其實就是手拉手模型的旋轉全等)!故易證DH=FM。顯然此時EG和CG分別是⊿FDH與⊿FDM的中位線,所以GE=DH/2 , GC=FM/2,而DH=FM,故GE=GC。
思路2:參照⊿BEF,延長DC到M,使CM=CD,再連接BM。顯然⊿BEF與⊿BCM是相似的兩個直角三角形,且點B為其公共的對應角的頂點,這樣就可以構成手拉手模型的旋轉相似。
解法2:延長DC到M,使CM=CD,再連接BM,連接EC,FM。顯然⊿BEF和⊿BCM都是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之比都是2,又具有公共的對應角的頂點B,這樣就構成了手拉手模型。易證⊿BEC與⊿BFM相似(其實就是手拉手模型的旋轉相似)!故可得FM:EC=根號5:2,且FM與EC的夾角等於∠CBM。
顯然此時GC是⊿DFM的中位線,所以GC∥FM且GC= FM/2。所以GC:EC=根號5:4且∠5=∠4。過G作GN⊥EC於N,則⊿GNC是直角三角形且tan∠5=1/2,故易證NC=EC/2。故GE=GC。
思路3:參照⊿BCD,延長FE到H,使EH=EF,再連接BH。顯然⊿BEH與⊿BCD是相似的兩個直角三角形,且點B為其公共的對應角的頂點,這樣就可以構成手拉手模型的旋轉相似。
解法3:延長FE到H,使EH=EF,再連接BH,連接EC,DH。易證⊿BCE與⊿BDH相似(其實就是手拉手模型的旋轉相似)!故可得DH:EC=根號5:2,且DH與EC的夾角度數與∠DBC度數相等。
顯然此時EG是⊿FHD的中位線,所以EG= DH/2且∠5=∠3=∠4。所以EG:EC=根號5:4。過G作GN⊥EC於N,則⊿GNE是直角三角形且tan∠5=1/2,故易證NE=EC/2。故GE=GC。
歸納:以上三種證法都是對⊿BEF與⊿BCD中的一個或全部進行翻折變換,從而構成以點B為旋轉中心的手拉手模型,然後或旋轉全等,或旋轉相似,再結合中位線定理,從而使問題迎刃而解!其中解法2和解法3都是證得一個三角形的一邊與最長邊的的夾角的正切值等於1/2,且長度之比為根號5:4,從而得到這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方法值得回味!
將解法1,2,3的圖形融合在一個圖中,看著他們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不由得讓我們產生妙手天成的感嘆!
本題還有其它的解法嗎?當然有!下一集我們精彩繼續。為防迷路,敬請關注!消化要良,必須收藏!感覺很棒,點讚跟上!覺得還行,轉發別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