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教學(一):比標準答案更好的解法

2020-09-09 教學課堂

今天做了2018連雲港中考卷,評講第26題時,學生提出了比標準答案更多更好的方法,我也作了適時的總結歸納,同學們對函數與圖形問題的解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下面呈現主要評講過程.


師:陸遊曾對兒子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生:要想學寫詩,功夫要放在詩的外面。

師:這是字面意思,想想看,詩外指的是什麼呢?

生:應該是豐富的生活經驗、獨特的思考感悟之類.

師:我想改成「汝欲學解題」,下一句應該是什麼?

生:功夫在題外.

師:題外有什麼?

生:思考策略和思維方法……

師:若改成汝欲學數學,功夫在什麼?

生:……

師:功夫在思維呀!好了,看題.

題目:如圖1,圖形ABCD是由兩個二次函數y1=kx2+m(k<0)與y2=ax2+b(a>0)的部分圖象圍成的封閉圖形.已知A(1,0)、B(0,1)、D(0,﹣3).

(1)直接寫出這兩個二次函數的表達式;

(2)判斷圖形ABCD是否存在內接正方形(正方形的四個頂點在圖形ABCD上),並說明理由;

(3)如圖2,連接BC,CD,AD,在坐標平面內,求使得△BDC與△ADE相似(其中點C與點E是對應頂點)的點E的坐標.

師:第(1)問報個答案略過.第(2)問的思路與方法是什麼?

生:利用函數表達式設點坐標,再用點坐標表示線段長,然後根據正方形的邊長關係建立方程求解,有解則存在,無解則不存在.

師:這個正方形的位置有什麼特徵?為什麼?

生:各邊與坐標軸平行。因為正方形與拋物線都是軸對稱圖形,所以可判斷整體也關於y軸對稱.

師:是啊,在坐標系中我們最喜歡的就是這樣與坐標軸平行的線段,為什麼呀?

生:因為這樣的線段可以直接利用坐標來表示長度,也可以轉化成坐標.

師:如何判斷是否存在內接正方形?

生:設出點坐標,再表示出正方形邊長,由正方形邊長相等建立方程,若方程有符合題意的解,便存在,若無便不存在.

師:第(3)問是什麼樣的問題?已知什麼?求什麼?

生:已知一個確定的三角形,求另一個三角形與它相似,所求三角形已有兩點確定,一個點的對應關係確定.

師:那就是已知三角形兩點,求第三點,所求三角形能確定哪些數量?

生:一組對應邊已知,所以相似比確定,可求另外兩邊長度,三個角大小也確定,但另外兩邊和兩角對應關係不確定.

師:需要分類嗎?如何分類?

生:當然需要,只有一點的對應關係確定,另外兩點分別有兩種對應關係,而且還要考慮到每種對應在已知邊的兩側各有一點.

師:說說具體解法.

生1:先求最簡單的一點,當DE1與DC對應時,由∠ADE1=∠BDC=∠ADO知E1點在y軸上,列比例式求DE1=2.5,可得E1點坐標為(0,-0.5).再把E1點沿AD翻折至另一側得E2,易知∠E1AE2=90°,構造K形全等容易求出E2坐標,如圖,E2(1.5,-1).

師:此法甚妙,在E1點的基礎上求E2點坐標,藉助一個直角構造K形全等達到改斜歸正的效果,直接秒殺了E2點.這個解法比教輔書上提供的標準答案簡單多了,你可以寫一套更好的試題解析了.

師:還有兩個點坐標怎麼求?

生2:換個對應關係,當DE3與BC對應時,由∠DAE3=∠BDC=∠ADO知AE3與y軸平行,AE3=2.5,易得E3(1,-2.5),同樣再把E3點沿AD翻折至另一側得E4,易知∠E3DE4=90°,構造K形全等同理得E4(-0.5,-2).

師:若∠BOC不是45度這種解法還能行麼?該怎麼辦呢?

生3:由對稱關係得AD垂直平分E1E2,可以構造直角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再求E2點坐標,如圖,藍色、黃色三角形都是直角邊為1:3的三角形.

師: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生4:E2和E4點與AC構成平行四邊形,求出E2後根據平行四邊形的頂點坐標關係可求E4的坐標.

師:誰還記得平行四邊形的四個頂點坐標有什麼關係?寫出關係式.

生5:相對頂點坐標之和相等,E2(1.5,-1),設E4為(m,n),則m+1.5=0+1,n-1=0-3,得E4(-0.5,-2).

(我看了看《江蘇13大市中考數學試卷》答案解析,發現書中提供的第(3)問解法是最複雜的……,算了,這種解法不用再說了)

師:我們從整體看四個點的位置和四個三角形的特徵,換個角度看,這是一個什麼問題?

生:……

師:四個三角形的形狀大小什麼關係?

生:全等.

師:由於所求三角形的形狀大小確定,且有兩點確定,那麼第三點的位置有幾種情況?它和我們以前在全等三角形中做過哪種作圖題實質是一樣的?

生:有四種情況,相當於已知一個確定的三角形,以一條邊為公共邊作全等三角形,像下圖,已知△ABC,作△ABC的全等三角形△ABD.只要畫出一個三角形,其它三角形都可以通過翻折、旋轉得到.

師:本題運用的方法策略有哪些?

生:【定變分析】,利用相似關係看所求三角形能確定哪些數量和位置;【改斜歸正析】,向坐標軸作垂線構造直角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分類討論】,按對應關係和位置範圍進行分類;【移花接木】,藉助前面已得結論或方法解決後面問題;【方程解析】,設出點坐標根據圖形中線段關係建立方程求解……


題目雖有種種不同,知識方法可歸為一,諸法歸一,一以貫之,則能化難為易,化昧為明.

相關焦點

  • 河南中考一道數學題被指有歧義,官方回應:有兩種解法和答案
    「孩子們是根據題幹解題的,兩個答案,究竟該如何評分?」對此,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通過河南省教育廳微信公眾號做出回應:該題不存在科學性錯誤,文字表述不夠精準,有兩種解法和答案。(1)求這兩種魔方的單價;(2)結合社員們的需求,社團決定購買A、B兩種魔方共100個(其中A種魔方不超過50個)。某商店有兩種優惠活動。請根據以上信息,說明選擇哪種優惠活動購買魔方更實惠。活動一:「瘋狂打折」:A種魔方八折,B種魔方四折;活動二:「買一送一」:購買一個A種魔方,送一個B種魔方。
  • 高階思維教學的「三重門」——芻議核心素養視域下的數學思維教學
    ,其中思維教學無疑是數學育人最具學科性、特質性的要素之一.教學實踐表明思維的含金量和高低層次決定了數學教學的質量和品質,高中學生思維比較活躍,樂於思考、喜歡挑戰,思維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是培養高階思維的最佳時期.要突破應試教育的「窠臼」,促進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必須從低階思維走向高階思維,讓高階思維成為具有超越課堂和知識之外的持久價值和遷移效應,在數學教學轉型和變革時期數學教學貫穿高階思維的培養符合新課程標準理念和學生認知規律和水平
  • 中考幾何一難題的五種解法(彭彤彬)
    中考幾何一難題的五種解法(彭彤彬)先看題:下面介紹五種解法。解法一:上面解法用到了高中兩角和的正切公式,可以看出,這樣解不難。解法三:上面解法用到了高中向量運算的有關知識,可以看出,這樣解不難。你還有其他解法嗎?歡迎多多提供。
  • 教學(四)——教學評價
    一、教學評價的概念與功能1、概念:教學評價是指以教學目標為依據,通過一定的標準和手段,對教學活動及其結果進行價值上的判斷,即對教學活動及其結果進行測量、分析和評定的過程。(一)相對評價、絕對評價、個體內差異評價(評價基準不同)1、相對性評價(1)含義:又叫常模參照評價,是在評價對象的群體中建立基準,然後把該群體的各個對象逐一與基準進行比較,以判斷該群體中每一成員的相對優劣的評價。
  • 含有絕對值不等式解法的教學設計
    具體教學設計如下:一、導入:教師首先以提問形式複習舊知識,引出新問題 1. 不等式的基本性質有哪些?2. | a |= 教師用課件展示問題,學生回答..二、新課:(一)、|a|的幾何意義數 a 的絕對值|a|,在數軸上等於對應實數a的點到原點的距離.例如,|-3|=3,|3|=3.
  • 思維教學(六):全景視角破解南通壓軸題
    我們解題也是一樣,視點站位高才能看到整體,方法理解透才能靈活應變,我在《中考數學思維方法與解題策略》中提出的全景思維就是為了培養思維的開闊性和靈活性。全景思維是一種立體的、聯繫的、變動的思考角度,既見樹木又見森林,觀其形相求其本質,不拘於一隅,不限於一法,不斷突破定勢,隨時生長創造,從而發現解決問題的最佳路徑。下面以中考題為例探討如何在全景視角下聚焦突破題目的難點。
  • 一道幾何模型隱藏得很深的難題的解法探討(2)
    顯然⊿EF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以GD為一直角邊向形內再作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MGD,從而構成手拉手模型!易證⊿GME≌⊿GDF(SAS)。在⊿AME中,可得ME=DF=6.5,AM=4,∠EAM=60度,易得AE=7.5,故AB=15。思路8:通過中位線構造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後再構造手拉手模型。
  • 廣州市六區2021屆高三9月教學質量檢測(一)答案
    廣州市六區2021屆高三9月教學質量檢測(一)答案,《試卷答案》分享的廣州市六區2021屆高三9月教學質量檢測(一)答案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試卷答案將廣州市六區2021屆高三9月教學質量檢測(一)考試結束後,第一時間提供廣州市六區2021屆高三9月教學質量檢測(一)答案的下載,希望能夠幫助考生在2021年高考中取得好成績。
  • 體智能課來啦|體(運動)+智(思維)=能(能量)
    )+智(思維)=能(能量)兒童運動是不斷挑戰自我和孩子們一起努力讓兒童的身體及思維形成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答案在於利用環境增加運動的可行性孩子們更好的融入其中實施教學計劃時
  • 【教學群英薈】四川大學非標準答案考試優秀案例集(一)
    其中,「探究式-小班化」教學改革、全過程學業評價和非標準答案考試是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創新創業能力、協作精神和社會擔當能力的重要抓手。為打破「滿堂灌」和「死記硬背」,四川大學實施「學業(課程)考核全程化、評價標準多元化、考核方式多樣化、考核結果動態化」的「四位一體」學生學業考評新體系改革,使課堂教學從以知識傳授為主變為以提升獨立思維和創新能力為主,使學業評價從注重對知識點的記憶為主轉變為對獨立思考能力的重點關注,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
  • 幼教科目二 | 幼兒認知的發展(思維)
    這說明小紅的思維具有( )。A.具體形象性 B.抽象邏輯性 C.直觀動作性 D.不可逆性「答案」:A「解析」:依靠具體事物的表象以及對具體形象的聯想而進行的思維是具體形象性思維的典型特點,題幹中小紅依靠事物形象時可以做思維判斷,但涉及到抽象的數時無法進行判斷,體現了思維具體形象性的特點。
  • 2018小升初數學思維訓練專題九:鐘錶上的快慢問題經典例題及解法
    大家都知道,鐘面的一周分為60格,分針每走60格,時針正好走5格,所以時針的速度是分針速度的十二分之一(即:5÷60=1/12),時鐘問題常考的有兩針重合、兩針成直線、兩針成多少度角提出問題。因為時針與分針的速度不同,並且都沿順時針方向轉動,所以經常將時鐘問題轉化為追及問題來解。
  • 山東德州2020中考數學第24題最後一問解法探討(2)
    顯然只要證明⊿HEC是直角三角形(實際上就是手拉手模型旋轉相似的變式),本題就迎刃而解了。這樣⊿EBH與⊿ECG就構成了手拉手模型的旋轉相似(是模型的變式)。只要證明⊿EBH與⊿ECG相似,本題就可以得證。
  • 整體化教學:課堂直指學生思維發展
    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12章「全等三角形」一章的教學為例,我通過研究它的前後關聯及統領性,把這一章教材預設的16課時統整成9個課時:第一課時(整體構建新授課)認識全等三角形及各類判定方法;第二與第三課時(訓練提升課)針對4類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訓練;第四課時(深度探研課)有關特殊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第五課時(深度探研課)有關角平分線的性質;第六課時(活動課)用全等三角形研究箏形;第七課時(統攝複習課
  • 山東德州2020中考數學第24題最後一問解法探討(3)
    由解法5和解法7我們可以看出,⊿EQG與⊿GPC都是與⊿EBC相似的,且具有相同的相似比,故⊿EQG≌⊿GPC。那麼我們能否跳過相似,直接證明他們全等呢?盤點一下條件,由中點Q、P及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於斜邊的一半,顯然有EQ=PG(都等於BF的一半),QG=CP(都等於BD的一半)。因此關鍵就是需要證明∠EQG=∠GPC!易證∠EQG=2∠EBQ,∠GPC=2∠GBC,而∠EBQ=∠GBC(其正切值都是1/2),故∠EQG=∠GPC!這樣就證明了⊿EQG≌⊿GPC(SAS),於是GE=GC。
  • 浙江名師:一類二元二次不等式問題及其解法的本質探析
    專著(代表作):《超越邏輯的數學教學----數學教學中的德育》(2009)、《文衛星數學課賞析》(2012)、《挑戰高考壓軸題高中數學精講解讀篇》(1-10版,2009-2019)、《上海高考好題賞析》(2019)。近年為北京、上海、天津、江蘇、浙江、福建、廣東、貴州、河南、河北、四川、雲南、新疆、寧夏、安徽、山西、重慶等地師生講學。   歡迎朋友們來稿!來稿請註明真實姓名、工作單位和聯繫方式。
  • 教學(一)——教學概述、教學過程、教學原則
    一、教學概述(一)教學的概念與意義1、教學的概念:教育目的規範下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一種活動。2、教學的特點:(1)教學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根本目的;(2)教學由教與學兩方面組成,教學是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3)學生的認識活動是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4)教學具有多種形態,是共性與多樣性的統一。
  • 2020下半年教師資格統考《初中數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試題答案...
    【參考答案】(1)課程標準與教材分析:分析《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本單元教材內容在整個學期的學習內容中的地位與作用.(2)學情分析:分析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狀況以及學習需要和學習行為.(3)三維教學目標分析: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 教學(五)——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
    (一)備課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1、專研教材(備教材)2、了解學生(備學生)3、設計教法(備教法)(二)備課要寫好三個計劃1、學年(學期)教學進度計劃2、課題(單元)計劃3、課時計劃(一)課的結構1、組織教學2、檢查複習3、講授新教材——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部分4、鞏固新教材5、布置課外作業(二)課的類型1、單一課:在一節課內主要完成一種任務,可分為新授課、鞏固課、練習課和檢查課。
  • 中小學考試"神題"頻現 是放飛學生想像力還是違背教學邏輯?
    這無疑為備受熱議的中小學生「神題庫」再添一題。有意思的是,隨著越來越多「神題」出現,人們關注的焦點不再是題目難易和解法,一場關於「葉公好龍」的討論正在進行。  不用標準答案框住孩子想像力  以上述「神題」為例,當地教育機構回應:「教育不是生產標準化零件,除去基礎理論和常識,有一些思考型的問題就該這樣出題,每個不一樣的答案體現出的可能是一個個不一樣的、鮮活的生命和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