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地表達自己

2020-09-17 棕媽



這本書的每個章節,都有一個「啟悟拆字」。第一章拆解的是繁體字「聽」,而這一章是簡體字「忍」。


「忍」字上面是「刃」 ,下面是 「心」。


「刃」為刀口、刀鋒,是刀、劍等最鋒利的部分 。「心」代表內心、心靈。「忍」字是在「心」的上方懸一把刀,刀旁邊的點,就好像是把心割破流出的一滴血。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是提倡「忍」的,儒家的內聖、道家的守柔、佛家的慈悲,都具有「忍」的內涵。


孔子曾說:「小不忍,則亂大謀。」


老子說:「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


但是, 「忍」會給內心和情緒帶來很大的壓力,當負面情緒達到一定的峰值,就會爆發。



在親子關係中,有的父母認為,在孩子面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忍一忍,海闊天空」。


然而,當「忍」下來的情緒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強力反彈,最後往往是傷害了孩子,也傷害了自己。


所以,想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能靠一味地「忍」,而是要尋求一種健康的疏導方式,並能夠理性溫和地表達自己。


先來看幾個場景:


場景一:


媽媽帶女兒去朋友家做客。朋友家有個同歲的小男孩,和她平時經常一起玩兒。朋友提議說帶孩子們一起出去吃飯。那天非常冷,還刮著大風。小男孩沒穿外套就往外跑。朋友看到後朝孩子大吼:「回去把外套穿上!把圍巾戴上!不知道外面冷嗎?也不怕凍死你!」


場景二:


媽媽和女兒在馬路邊等紅綠燈。這時看到另一位媽媽帶著孩子過馬路。這位媽媽看到是紅燈,就停了下來。但孩子沒注意,繼續往前走。這時她一把拉住孩子,很生氣地說:「跑什麼跑,當心撞死你!」


看以上兩個場景,會發現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這兩位媽媽,都是「好話不會好好說」,這種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常見,無論夫妻之間,還是父母子女之間,明明是關心,卻非要說出一堆恐嚇、詛咒、貶低的話。


這就是情緒表達障礙,又叫述情障礙。



為什麼會出現情緒表達障礙呢?這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


我們可能有過這樣的經歷,小時候表達感受是不被父母允許的。比如,父母經常會說這樣的話:「你閉嘴,再說我抽你信不信?」「不難哭,男孩子哭什麼?給我憋回去!」


如果一個人從小就被父母不斷訓練,去忽略自己的感受和情緒,那麼長大以後,他自然就不會表達情緒了,甚至是連識別情緒的能力都沒有了。


當我們把所有負向感受都憋在心裡,就非常容易使得各種情緒混雜在一起,最後融合成一種情緒並表現出來,那就是憤怒。


這在親密的關係中尤為明顯,突出表現就是「好話不會好好說」。


我們可不能小看了情緒表達不一致的負面效應。


場景一和場景二中的兩位媽媽,她們想表達的是關心孩子,孩子接收到的卻是被媽媽斥責和批評。


長此以往,孩子的感受就會變成,「媽媽就知道吼我,媽媽並不怎麼愛我,媽媽沒法溝通」。


而媽媽想的卻是,「我天天為孩子操碎了心,怎麼就是不讓人省心,我付出那麼多,孩子還不領情」。母子之間產生巨大感受差異的原因,就是源於沒有做到「一致性表達」。


「一致性表達」,簡單來說就是:心裡怎麼想的,嘴上就怎麼說,行動就怎麼做,「心口統一」,這也是薩提亞的理論。


做好「一致性表達」,有一個重要前提,那就是識別情緒,我們要對自己當下的真實情緒有著清晰的認知。然後表達要跟情緒保持一致。



場景一的媽媽,看孩子穿得少,想要表達關心。「關心」就是她當下的真實情緒。接下來如果想要做一致性表達,可以說:「寶貝,把外套穿上吧,圍巾也系好。外面很冷,還颳大風,穿太少容易感冒。」


場景二的媽媽,擔心孩子過馬路會發生危險。「擔心」就是她當下的真實情緒。接下來她可以對孩子說:「寶貝,紅燈停、綠燈行,咱們在過馬路的時候要左右都看看。交通事故導致意外死亡的比例特別高,過馬路時如果不小心是會有生命危險的。」


如果兩位媽媽用這樣的語氣和口吻跟孩子對話,那就是正確識別並表達了情緒。


要做到準確識別和表達情緒,有一個關鍵點。那就是在說話之前,給自己按下「暫停鍵」,花一兩秒鐘想想,自己想要表達的到底是什麼情緒。


有一次,作者在家裡工作,女兒一直在旁邊鬧。她感覺到自己要生氣了,但話到嘴邊,還是先按下「暫停鍵」,想了兩秒後跟女兒說:「早早,你這麼鬧來鬧去的,媽媽有生氣的感覺了。」


女兒聽後就明白了媽媽的心情,知道自己不能再鬧了,不然媽媽就要發火了。然後她就一本正經地跟媽媽說:「我改善一下行為,你克制一下情緒。」


看著女兒誠懇的表情,聽她說出「小大人」一樣的話,一下子就被逗笑了,生氣的情緒也就過去了。


但如果當時對情緒不加識別,話想怎麼說就怎麼說,很可能的表達就是:「你怎麼那麼不懂事,沒看我在工作呢嗎,煩死了。」


女兒不會明白媽媽到底要表達什麼,也不會去「改善她的行為」,母女間的衝突很可能瞬間就爆發了。



如果父母已經非常生氣,感覺自己沒辦法通過「暫停」一兩秒來調節情緒,甚至馬上就要爆發了,該怎麼辦呢?可以使用「逃離現場法」,也就是暫時離開「事發地」。使用這個方法需要注意三點原則:


原則一,「事發地」在家裡,或者是一個非常安全的地方,保證自己暫時的離開不會將孩子暴露於危險之中。在公共場所,此法不適用,除非現場還有其他家人陪伴孩子。


原則二,不要扭頭就走,孩子會很困惑,同時會產生一個危險的想法:「我媽(我爸)不要我了。」這是對孩子安全感的破壞。


一個人一旦童年缺乏安全感,一輩子都會去尋求補償,內心艱難而辛苦,別讓無心之舉鑄成大錯。



原則三,儘量保持平穩語調跟孩子打招呼,比如,「我現在馬上要發火了,我想要自己待一會兒。你也想想剛才這個事」,然後就可以走了。


「逃離現場法」,實際上,也是給我們即將爆發的情緒按下「暫停鍵」。等我們冷靜下來,再和孩子做一致性表達。


如果確實還是生氣的情緒,也可以直接告訴孩子,但是要克制表達的內容,不要諷刺、挖苦孩子,不要人身攻擊,跟孩子講明我們生氣的原因就可以了。


一致性表達,聽上去很簡單,要做到卻並不容易,需要做父母的我們首先學著覺察情緒,然後練習跟情緒一致的表達口吻和內容,這對於維持良好的親子關係有著極其關鍵的效用。



克服情緒表達障礙,分兩步:


第一步,識別情緒。按下「暫停鍵」,冷靜下來,識別自己真正的情緒。如果無法冷靜,可以使用「逃離現場法」注意三個原則:「事發地」在安全的地方、不要扭頭就走、跟孩子語氣平穩地打招呼。


第二步,做一致性表達。言語克制、語氣平穩地說出自己真正的情緒。


棕媽:

初中英語老師,10歲男孩媽媽;

讀書達人,每年閱讀書目200+;

電影狂人,每年貢獻票房2000+

(暫時貢獻不了了);

心理學感興趣,小毛頭hold得住;

人類靈魂的小裁縫,擅長自黑的不辣媽

相關焦點

  • 如何正確地表達自己
    在親子關係中,有的父母認為,在孩子面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忍一忍,海闊天空」。然而,當「忍」下來的情緒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強力反彈,最後往往是傷害了孩子,也傷害了自己。所以,想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能靠一味地「忍」,而是要尋求一種健康的疏導方式,並能夠理性溫和地表達自己。
  • 孩子不會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多半是受父母的影響
    相反一個不會表達自己情緒的父母,會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變得敏感、自卑、容易患得患失,這樣孩子,在遇到一些麻煩或困難時,容易走極端,不能正確地處理自己的情緒。前天,三歲半的樂樂,在一個遊樂園同幾個小朋友一起玩時,做出了一個這樣的舉動,讓很多人不解。原來樂樂在和幾個小朋友在一個有熊貓圖案的標誌旁玩耍,一個小朋友在熊貓圖案旁呆了很久。
  • 正確表達並管理自己的情緒
    人的情緒都是多種多樣的,每個人都有著獨屬於自己的「喜怒哀樂」良好的情緒可以使人活力滿滿,倍感快樂,但不良的情緒卻會危害人們的身心健康,讓人們煩惱加劇那麼,這時候表達自己不良的情緒以及如何表達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 如何用日語地道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在日語學習中,很多朋友會發現很多詞義相近的表達情緒的日語詞彙,在使用時卻有著微妙的區別。譬如「嬉しい」與「楽しい」明明都是表達開心之意,在某些場合,二者混用就會被日本人看做「おかしい」。這讓很多日語學習者都感到摸不著頭腦。
  • 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
    直到今天再次讀到《非暴力溝通》中的「想法和感受」一章節內容,我才了解到人生是有選擇的,改變與他人的溝通方式,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感受,也是可以促進自我理解與人際關係和諧。 那麼,怎樣才算是表達自己的感受呢?
  • 如何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我們應當學會坦然表露自己的情感,善於表達自己的情感。該發脾氣才發脾氣,如果在不該發脾氣時亂發,別人會認為你很沒修養或個性暴躁。試想,如果一個感情表達有障礙的人, 因為他們沒有能力把握自己的感情,又怎麼能夠把握別人的感情呢?
  • 如何教寶寶及時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因此,爸爸媽媽要給予正確的引導,從而讓寶寶形成健康的情感。,好像除了哭、笑、發脾氣之外,就再沒有更好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了。爸爸媽媽如何教會寶寶及時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呢?1.首先要接納寶寶的情緒當寶寶試著表達他的情緒時,無論這個情緒是好是壞,都要加以接納。當寶寶表達出負面的情緒時,要尊重寶寶的情緒,他也有生氣或不開心的權利。
  • 教會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
    1情緒和感受不是可恥的,是正常的,我們可以表達自己的感受。在傳統的教養方式中,父母常常壓抑孩子的情緒。比如,當孩子哭的時候,就說不要哭,勇敢的孩子不能哭。一方面是父母不能忍受孩子的哭勾起他自己內心的情緒,另一方面是一直沿襲以前的錯誤的管教方式。我們要教孩子認識有情緒和感受是正常的,沒有對和錯,喜、怒、哀、樂,是人的正常情緒表現,並且我們要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所以當孩子有情緒時,我們需要跟他共情,並且傾聽他訴說,而不是急於告訴他很多道理。
  • 不能祈求自己隨便地表達情緒,卻要孩子形成正確的情緒表達方式
    溜號、丟字、落字這種情況如何改善?案例分析其實在這兒看起來問題不大,但是小學整個一到六年,其實是幫助孩子形成一個自己的學習習慣很重要的、很關鍵的6年。同時養育的過程當中,父母或者說老師身邊的人,他如何調節控制自己的情緒,其實是會直接帶動孩子以什麼樣的方式去調節控制他的情緒的。家長對於孩子的情緒調節控制已經產生了這樣的一個負面影響。
  • 如何正確引導孩子表達自己需求,這種方法最有效
    上一篇我們講到孩子會干擾家長的原因,那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首先,幫助孩子建立是非觀,要讓孩子意識到,做一件事情的對與錯。孩子的吵鬧可能只是無意識的行為,當遇到類似的情況時,脾氣好的家長會適當哄一哄孩子,或者直接對孩子做的事情避而不見,躲到另一個安靜的角落繼續做自己的事情,之後也忘記了當時發生的事,其實這樣的解決方式是迴避,下一次孩子還是會重複同樣的行為模式,所以通過迴避的方式是沒有用的。
  • 父母怎麼鼓勵孩子,如何正確有效地表達,家長對孩子的肯定和表揚
    並不是所有父母都懂得怎麼鼓勵孩子,如何正確有效地表達對孩子的肯定和表揚,時常考驗著很多家長的智慧。不說頭腦聰明等指向不明確的因素,避免孩子認為自己天資聰明,從而驕傲自大,阻礙自我反省和成長。4、提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再接再厲。在分析和肯定成功原因的基礎上,給孩子提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 父母怎麼鼓勵孩子,如何正確有效地表達激勵,家長對孩子的肯定和...
    並不是所有父母都懂得怎麼鼓勵孩子,如何正確有效地表達對孩子的肯定和表揚,時常考驗著很多家長的智慧。 不說頭腦聰明等指向不明確的因素,避免孩子認為自己天資聰明,從而驕傲自大,阻礙自我反省和成長。 4、提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再接再厲。 在分析和肯定成功原因的基礎上,給孩子提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 兒童注意力 | 不能祈求自己隨便地表達情緒,卻要求孩子形成正確的情緒表達方式
    溜號、丟字、落字這種情況如何改善?案例分析其實在這兒看起來問題不大,但是小學整個一到六年,其實是幫助孩子形成一個自己的學習習慣很重要的、很關鍵的6年。同時養育的過程當中,父母或者說老師身邊的人,他如何調節控制自己的情緒,其實是會直接帶動孩子以什麼樣的方式去調節控制他的情緒的。家長對於孩子的情緒調節控制已經產生了這樣的一個負面影響。
  • 讓孩子學會表達的4個步驟,引導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
    在這節課,我將為你提供一個系統的解決方案,適合各種性格的孩子,教你如何引導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提高孩子的溝通能力。這時候,比較有效的方式是,蹲下來,安靜地抱著孩子,輕輕在他耳邊說「媽媽知道你不高興,媽媽陪著你好不好」。當孩子感受到你安靜地陪伴時,會慢慢平復自己的情緒。不要和孩子說「你要好好說話」,因為好好說對孩子來說是抽象的,他覺得自己哭著說也是好好說。在不知道自己能怎麼表達的情況下,孩子就會感到緊張。
  • 【聽生活】蜜桃姐姐:教孩子如何正確表達
    然而,由於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限,經常在表達過程中不能正確地表達自己的真正想法,因此經常會被家長或老師誤解,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因此,如何讓孩子學會正確的表達,如何讓孩子主動與家長分享自己的感受,成為了塑造孩子世界觀的第一步。蜜桃姐姐作為母嬰圈意見領袖,通過10餘年的兒童主播經驗,總結出了一套聽故事學表達的課程體系。
  • 快節奏的時代,如何精準地表達
    鋪天蓋地的自媒體文如同「垃圾」,傾倒式地湧現在我們面前。我們便開始越來越注重時間成本和溝通效率。也就是說,對於當代人來說,精簡地表達顯得格外重要。剽悍一隻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貓叔筆下的短文,短小精悍、言辭犀利且易讀易懂,深受讀者的喜愛。羅伊·彼得·克拉克說:「在數字時代,短文寫作是王牌。」
  • 如何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內衣尺碼?正確的測量示範!
    如何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內衣尺碼?正確的測量示範!很多女生的第一件內衣往往是小背心,或來自內衣導購的推薦購買。經常是穿著不合適,不舒服的內衣,以為穿內衣就是這樣的,含胸駝背而影響胸部的正常發育,正確的挑選合適自己的內衣,發現原來內衣也是可以穿得很舒服的。那麼,如何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內衣尺碼呢?首先,要知道自己的內衣尺碼要測量兩個值,胸部的上胸圍和下胸圍。內衣的尺碼是數字和字母組成的,分別表示內衣的底圍大小和內衣的罩杯大小。
  • 如何正確表達關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如何正確地表達關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種粗暴的帶著嘲諷羞辱的為你好,不僅多半不被接受,反而會加深個體間的矛盾。比如一個女人希望丈夫換家公司,理由是沒有休假,工作繁重,但工資在行業裡卻沒有很高。因為表述的問題,導致許多「噪音」出現,將最想表達的「好」給遮掩。重點一旦被遮蓋,那信息就會在傳達的過程中畸變,在丈夫這裡很可能就成了「你真是沒用、你是白痴、即便這麼辛苦卻沒有得到愛人的理解」的意思。然後,爭吵便發生了。
  • 如何提升自己的溝通表達能力
    那麼,如何提升自己的溝通表達能力呢? 01、提升人脈質量:人脈圈的經營需要得體恰當的表達,不會表達的人要麼被忽略,要麼得罪人而不知,會表達的人才能建立高質量的人脈圈,給你的成功助力。 改善人際關係:會表達,讓夫妻間不易發生爭吵,生活美滿;親朋間不易有誤會,關係密切;工作上不易產生問題,合作容易。
  • 做一個堅定、有效地表達自己的人
    它是指一個人行事自信,總是能清楚、堅定、從容地表達自己的需求,並讓他人充分注意到。這樣說過於抽象,我們不妨看幾個常見的事例。比方說,小A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1. 朋友跑過來要求幫忙,儘管他心裡其實不太樂意,但總會鬼使神差的答應下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