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

2020-12-19 寶寶知道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和情緒會逐漸豐富和成熟,會懂得愛、憤怒、羞辱、高興、驕傲、興奮、哭泣、恨、害怕等等。在孩子懂得或者正在經歷這些感受時,父母的重視和有效引導,對孩子的人格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

情緒和感受不是可恥的,是正常的,我們可以表達自己的感受。

在傳統的教養方式中,父母常常壓抑孩子的情緒。

比如,當孩子哭的時候,就說不要哭,勇敢的孩子不能哭。

當孩子因害怕而哭的時候,就說別哭,再哭警察叔叔就來抓你了,或者什麼老虎來了之類的。

一方面是父母不能忍受孩子的哭勾起他自己內心的情緒,另一方面是一直沿襲以前的錯誤的管教方式。

我們要教孩子認識有情緒和感受是正常的,沒有對和錯,喜、怒、哀、樂,是人的正常情緒表現,並且我們要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所以當孩子有情緒時,我們需要跟他共情,並且傾聽他訴說,而不是急於告訴他很多道理。

其實有時候孩子把事情說出來,說完了情緒就好了。如果常常壓抑,最終是會爆發的。第一次爆發一般是在11歲-12歲,第二次危險年齡是18歲,第三次危險年齡是25-26歲。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社會上有那麼多孩子有多動、迷戀網路遊戲等等行為問題。

2

我們要教會孩子,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感受和情緒負責,你的感受是你的,別人的感受是別人的。

這樣當你有情緒的時候,你就不會習慣性去指責別人帶給你情緒。傳統教育的方式下包括我們自己常常指責別人讓我們自己不快樂、痛苦、難受。「都是因為你我才這麼不高興」「都是因為這件事,我才這麼難受」等等這些話我們經常都能聽到。其實我們自己才是自己情緒的主人,我們要為自己的情緒負責,調整自己的情緒。

3

如何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感受?

比如當孩子的玩具被搶了以後,我們可以教孩子跟對方說:剛才我的玩具被你搶了,我心理很難受,這是我最心愛的玩具,希望你以後要玩的時候,請先跟我說一下。這樣給人的感覺自然就舒服很多,全部都用到第一人稱,而不是都是"你拿了我的東西,你讓我很難過",焦點在自己的身上,而不是在別人身上。

有一個前提是我們需要告訴孩子當你表達完以後,別的孩子不一定會馬上改正。對方改不改是對方的問題,而我們只要做到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就可以了。

4

如果不會表達的孩子,就教孩子學會把情緒通過文字寫出來,或者是唱歌,或者是轉化為動能。

以前的孩子沒有那麼多壓抑的情緒,就是因為他們經常在外面玩耍,很多情緒都通過肢體釋放出來了。

引導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教會孩子如何理解和感受自己的情緒變化,一個會說自己喜怒哀樂、表達自己愛恨情仇的孩子,會擁有更加精彩的人生體驗。

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對孩子的情緒重視和有效引導,對孩子的人格發展以及社交能力都會有很好的幫助。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袋鼠媽媽有辦法)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寶寶愛打人和情緒有關,「三級預警」教會孩子正確表達
    其實無論怎麼詢問,孩子不知道自己為啥要打人,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這種行為是「打人」。同樣錯誤行為背後,原因卻各不相同。第一:精細動作發展滯後很多人都聽過笨笨小熊的故事,小熊力氣很大,當他表達善意的時候,總是會弄傷別人。如果寶寶的精細動作發展滯後,或許他本來友善的動作,都會變成「打人」。比如本來想要摸小朋友的頭,卻成了「打頭」,本來想擁抱,卻變成了推搡。
  • 教會孩子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是良好溝通的開始
    這個時候,我想起了他上周上過的課堂,老師在課堂裡教了小朋友們各種情緒單詞,比如I’m so sad,sad(悲傷)是怎麼表達;angry是怎麼表達的,什麼樣式是憤怒;happy是高興,高興時我要怎麼樣,我什麼樣的動作是happy呢?找到源頭了,小朋友活學活用的速度很快。所以說,這次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他學會了表達情緒。
  • 可憐的孩子,因為這個不能表達自己的情緒
    01 原因孩子變得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情緒,是因為他們覺得父母不能或不想讀懂自己的情緒。不表達自己的情緒,其實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孩子敢於、樂於表達自己的情緒、想法,是因為他相信積極回應能帶來美好的預期,而這種相信建立於父母長輩良好的溝通方式。
  • 5種方法教會孩子正確的情緒管理,家長注意啦
    很多家長不重視孩子在兒童時期的情緒管理培養,導致他們的一生出現很多難題,如何教會孩子正確的情緒管理,下面5點很重要!這個階段的孩子由於語言表達能力跟不上,往往會通過打人來表達情緒。而家長在這個時候不應該對孩子的打人行為有過激反應,否則孩子會認為他的這種情緒表達方式是奏效的。導致以後還會繼續使用這種表達方式。家長應該趁機對他進行情緒認知教育,幫孩子認識到他現在的情緒是什麼。比如你可以在他高興或者不高興的時候,問他:你現在是不是很高興?或你現在是在不高興嗎?
  • 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家長要這樣去引導,教會孩子正確地表達情緒
    也許很多人認為孩子的世界非常簡單開心,就應該哈哈大笑,不開心也可以哇哇大哭,不會像大人一樣去控制自己的感情,正是因為家長這樣想,所以孩子才會隨意的去宣洩自己的情緒,不知道如何去控制,更不知道如何去表達。
  • 想教孩子正確地「表達情緒」,家長可以從這3方面出發,效果驚喜
    其實孩子是受到了動畫片故事的影響,並且沒有學會正確的情緒表達,一激動就哭了出來。由此可見,教會孩子們正確的情緒表達非常重要,讓孩子們能夠自如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夠變得更優秀。一、教會孩子表達情緒很重要1、 影響孩子社交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溝通最重要,但是情緒表達也不可缺少。孩子們和同齡人在一起受到委屈或者遇到其他問題的時候,如果孩子們不會正確的情緒表達,很容易造成誤會。
  • 想教孩子正確地「表達情緒」,家長可以從這3方面出發,效果驚喜
    孩子看完之後突然大哭起來,問孩子原因:「寶寶,你為什麼哭啊?」孩子只在一旁哭得很傷心,可是自己卻什麼也說不出來。其實孩子是受到了動畫片故事的影響,並且沒有學會正確的情緒表達,一激動就哭了出來。由此可見,教會孩子們正確的情緒表達非常重要,讓孩子們能夠自如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夠變得更優秀。
  • 孩子脾氣大情緒化,父母要做好這三點,正確引導孩子學會情緒表達
    很多父母反應說孩子的脾氣很暴躁,稍微不順心就哭鬧不止,這讓做父母的很頭疼,其實孩子脾氣大情緒化的原因,往往是源自父母以及孩子生活的家庭氛圍,父母做好這3點,了解孩子情緒的原因,教會孩子正確的去表達情緒。
  • 做好情感引導五部曲,教孩子正確表達情緒
    問自己幾個問題吧 當你管教孩子的時候,請自問: 「我有沒有否定、忽視或者輕視孩子的感受?」 「有沒有用打擊孩子的方式去懲罰或者教訓他們?」 「有沒有用消極的方法去驅動他們?」
  • 孩子滿口髒話,家長與其控制,不如教會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敏感期,比如大動作敏感期,手的敏感期等等,這些都是他們成長必須要經歷的階段。從寶寶開始咿咿呀呀的說話開始,就意味著他們進入了語言的敏感期,這個時間會一直延續到寶寶6歲之後。處在語言敏感的孩子會對說話非常感興趣,他們迫切的想要表達自己。
  • 孩子亂發脾氣愛哭鬧?情緒管理「5步走」,教會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當孩子用哭鬧當作表達需求的工具,必須讓他知道這樣做是錯的,再引導他正確表達需求。舉例來說,孩子想拿玩具車,可以告訴他要說拿或者要說車車;孩子尋求協助,可以告訴他要說幫忙或者要說幫幫,等孩子能夠用言語正確表達,再滿足他的需求。孩子一旦發現哭鬧不能解決問題,說出正確的關鍵詞才能解決問題,就會慢慢學習說出自己的需求。剛開始引導通常要花很長的時間,爸爸媽媽要有耐心,只要多練習就會越來越好。
  • 引導孩子正確地表達情緒,是每個家長的必修課,家長試試這3招
    文 | 朗朗媽媽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襁褓中的嬰兒會用啼哭的聲音表達自己的感受,而長大後的孩子,同樣會用情緒說明自己的心理感受。當孩子肆無忌憚的發脾氣時,家長們該注意了,引導孩子正確表達情緒很有必要,這些方面父母不能不知道。
  • 孩子不會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多半是受父母的影響
    一個情緒穩定的父母,會養育出一個積極、樂觀的孩子。相反一個不會表達自己情緒的父母,會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變得敏感、自卑、容易患得患失,這樣孩子,在遇到一些麻煩或困難時,容易走極端,不能正確地處理自己的情緒。前天,三歲半的樂樂,在一個遊樂園同幾個小朋友一起玩時,做出了一個這樣的舉動,讓很多人不解。
  • 孩子有這3種表現,可能是情商比較低,父母要教會孩子情緒表達
    孩子的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自私自利,很大原因是在於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父母的過度寵愛,凡是以孩子為主,在家裡搞特殊待遇,對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順,這就強化了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習慣於把自己的利益凌駕於他人的利益之上,往往只懂得關注自己的感受,從不會去理解他人,更不會懂得主動付出。
  • 教會孩子正視和善待自己的情緒,是孩子自律人生的重要底色
    以上三種處理方式都不會正確解決孩子情緒問題,反而會影響孩子成長,家長可以對自己行為進行反思。家長要明白正確處理孩子情緒問題對孩子成長至關重要,切勿讓錯誤方式影響孩子一生!
  • 正確表達並管理自己的情緒
    人的情緒都是多種多樣的,每個人都有著獨屬於自己的「喜怒哀樂」良好的情緒可以使人活力滿滿,倍感快樂,但不良的情緒卻會危害人們的身心健康,讓人們煩惱加劇那麼,這時候表達自己不良的情緒以及如何表達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 1個方法,教會孩子正確的處理自己的「嫉妒心」
    嫉妒是一種原始情感,孩子有、大人有、甚至連動物都會有。在斯貝曼的繪本中有表達到:嫉妒是一種刺刺的、熱熱的、很討厭的感覺。它是一種情緒上的失落。但是事實上,只有家長,孩子最親近和信賴的人,先接受與理解孩子的這種嫉妒的情緒,才是治癒和轉化孩子嫉妒情緒的開始。在孩子的世界,嫉妒是一種很正常的心理活動,在不被家長強化與批判的過程中,這種情緒不會給孩子帶來太多壞的影響,更不會說明一個孩子的品性與品格。
  • 不能祈求自己隨便地表達情緒,卻要孩子形成正確的情緒表達方式
    家長的情緒控制有比較大的問題,遇事沒有耐心。因為我們知道孩子的情緒調節控制能力是跟成年人有關的,和撫養者的情緒調節控制是採用什麼樣的行為是非常有關係的。同時養育的過程當中,父母或者說老師身邊的人,他如何調節控制自己的情緒,其實是會直接帶動孩子以什麼樣的方式去調節控制他的情緒的。
  • 父母情商課  第8堂:教會孩子表達情緒
    如果孩子的情緒得不到正確的疏導,沒有發洩的途徑,久而久之就會給孩子造成極大的傷害。孩子就會出現一些不理智的行為,不如打架、摔東西等等。父母要及時疏導孩子的情緒,幫助孩子發洩情緒。這樣才有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當孩子回家向父母袒露自己的不愉快的時候,父母不能應付了之,也不能簡單粗暴地認為一定是孩子犯了錯。即便那個時候,你很忙或者很煩。
  • 兒童注意力 | 不能祈求自己隨便地表達情緒,卻要求孩子形成正確的情緒表達方式
    青春期的腦發育是有特點的,這個時候他對於規則有非常自主性的理解,他希望能夠自己摸索出來,或者說按自己的道理、按自己的做法想法去做,但是他自我控制、自我掌控的能力又很差。 06 第六個案例 小孩五歲就開始,四歲半就開始上一年級,為了哄孩子學習寫作業,媽媽一邊餵孩子吃水果,一邊寫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