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聯重張老字號「生活書店」 向馬識途、王蒙約稿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三聯重張老字號「生活書店」 向馬識途、王蒙約稿

  7月1日,由三聯書店主辦的恢復設立「生活書店」座談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鄒韜奮之子鄒家華、作家王蒙等150餘人出席。三聯書店總編輯李昕表示,恢復設立後的生活書店會側重於文學藝術、大眾生活等圖書,同時也要看重思想性,目前正在跟馬識途、王蒙等作家約稿。

  旨在保護老字號出版品牌

  當天的座談會上,很多生活書店的老朋友也講述了與這家書店的往事。作家王蒙說:「我從1945年到1949年少年時代如饑似渴地追求真理,追求救國救民的思想、知識、書籍,最重要的是來自生活書店等這批進步出版社,比如艾思奇的《大眾哲學》、胡繩的《新哲學人生觀》等書籍,還有大量的進步文學書籍。」

  王蒙表示,生活書店恢復對他來說是一件激動人心的事。他提到前段時間網上流傳一份死活讀不下去的書單,「其中第一本就是《紅樓夢》,還有《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反正都是一些好書,這也反映了在現在的形勢下,用瀏覽代替閱讀,用傳播來代替服務,用碎片來代替經典的一種趨勢,以至於造成我們的文化,尤其是進步文化、革命文化有斷裂的危險。」他認為,生活書店的恢復對促進文化進步是有很大作用的。

  據三聯書店總經理樊希安介紹,生活書店的恢復設立有利於對老字號出版品牌的保護。問及生活書店與三聯書店的關係,樊希安說:「生活書店是三聯書店下屬的子公司,未來幾年三聯書店希望能成為一個出版集團,當然是中國出版集團下屬的子集團。」

  已向王蒙馬識途約稿出書

  座談會結束後,三聯書店總編輯李昕接受專訪時表示,今後生活書店恢復設立後,不會什麼書都出,首先是尊重三聯書店固有的傳統,他說:「三聯書店的傳統,其實是追尋生活書店的傳統而來的,肯定要看重書籍的思想性」。問及生活書店今後的出版方向,李昕稱主要有四個方面,「分別是人文社科、文學藝術、文化普及和大眾生活知識類圖書,其中文學藝術和大眾生活類圖片是重點」。

  現在以人文社科、文學藝術等為出版重點的出版社很多,而且一些新興民營出版社力量興起,剛恢復不久的生活書店如何在市場中立足並贏得發展?李昕說:「生活書店已經有80多年的歷史,我想它的品牌價值就是號召力,有很多老作家對生活書店都是有感情的,像來到座談會的王蒙、吳敬璉等,還有馬識途老先生都有出書的願望,我也正在積極地約稿。」

  據李昕介紹,生活書店的出版側重點也會與中華書局、人民文學出版社等區別開來,「我們更注重當代文學、當代作家,以及外國文學經典的引進出版等,同時也會推出一大批生活實用類的書籍。」生活書店在創立之初是連鎖經營,一度在全國有50多家分店,問及會不會開設實體書店,李昕說:「目前更多的是從出版內容方面考慮,如果設立實體書店,可能會選擇跟一些大學合作,這樣可以減少租金。」

  □連結

  書店歷史

  「生活書店」的歷史是從《生活》周刊開始的。這本中華職業教育社的機關刊物,1926年10月由鄒韜奮接手主編。此後《生活》周刊的內容與形式有明顯變化,可讀性大為增強,吸引了更多讀者。在抗日戰爭期間,《生活》周刊受到壓制,鄒韜奮、胡愈之、徐伯昕等決定自主經營。

  1932年7月,他們以《生活》書報代辦部為基礎在上海創立了生活書店,鄒韜奮為理事長、徐伯昕為總經理。生活書店創辦的年代頗為動蕩,書店從成立到抗日戰爭前夕的5年中出版了大量期刊和書籍,這些書刊進步性鮮明,傳遞著正能量。之後在重慶、成都、桂林、西安、昆明等50多處設立了分店,還設立香港、新加坡兩處分店。

  1948年10月,生活書店和讀書出版社、新知書店在香港合併成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從創辦到1948年的16年間,生活書店共出版《生活》《新生》《文藝陣地》等30多種期刊,以及胡繩的《新哲學人生觀》、沈志遠的《新經濟學大綱》等哲學社會科學論著,此外,還有大量中外文學名著,如高爾基的《燎原》、梭羅訶夫的《被開墾的處女地》、茅盾的《殘冬》、蕭紅的《生死場》等,在知識界、青年學生和廣大讀者中產生了巨大影響。

相關焦點

  • 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店重張營業
    4月23日,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店重張。4月23日上午10時,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店停業兩個多月後重新對外營業。重張後的書店調整了店內布局,同時推出多種促銷活動。加強店內通風,閱讀區暫時關閉當天下午,記者在書店門口出示「健康寶」、測溫、登記後進入書店,此時店內讀者並不多,有的倚窗閱讀,有的在書架前流連。店內供讀者看書的座椅已經全部撤掉,一層的閱讀區也暫時關閉。通往地下一層的樓梯口攔上了警戒線,並貼有「疫情期間地下一層暫不開放」的通告。
  • 三聯書店80載厚重傳統:堅守人文 追求品質
    說到三聯,更多的讀書人不只是把它當作一家書店,而是將其視為自己的精神家園,這也許緣自三聯以讀書人為友的態度、對人文精神的堅守、對圖書品質的自覺追求,以及始終不懈的開拓精神。自1932年生活書店創辦算起,三聯書店已歷80載春秋。
  • 三聯書店正式不打烊 鄒韜奮親筆店訓重現(圖)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三聯書店在今天將舉行24小時書店的開店儀式,而昨天李克強總理親筆回信鼓勵24小時書店成為城市精神地標,也讓書店員工更加有幹勁兒。  現場 鄒韜奮親筆店訓重現   記者早上9點來到三聯韜奮書店時發現,店門口已經掛上了鄒韜奮親筆書寫的「竭誠為讀者服務」的牌子。
  • 三聯五道口再開24小時書店
    環視四周會發現,設計和布置將900平方米的面積營造出一個現代的文化生活空間——上方的條紋鏤空木結構吊頂與地板和書櫃的木紋相呼應;書店北側的落地窗前,工人正在固定閱讀桌;南側的藝術區書架倚靠在印有三聯經典藝術圖書書影的背景牆上;施工最緊張的是階梯式空間,工人們正在搭臺階,這個臺階是三聯要求設計者特別加入的元素,它將成為連接三聯韜奮書店新老兩店的設計紐帶——就像美術館店通往地下一層的臺階上總是坐滿了讀者一樣
  • 北京三聯韜奮書店美術館總店重張打折,兩年停業改造經歷了什麼
    九點不到,就有讀者趕到位於美術館東街的三聯韜奮書店總店,見證它時隔兩年後的重張。得知停業裝修近兩年的書店今天正式重張的消息,很多老讀者特意一早趕到,帶著急切和興奮的心情等待開門。記者現場注意到,書店的招牌依舊是經典的藍底白色大字,親切而醒目。九點鐘,書店正式開門迎客。第一位走進店裡的是81歲的老讀者王允琪奶奶。她就住在附近,這兩年來每次路過書店就會往裡張望一下,就盼著它早日開業。「今天終於開業了,期盼已久,非常高興!」
  • 三聯韜奮書店榮獲「國際出版業卓越獎」
    當地時間4月10日晚,倫敦書展國際出版卓越獎在倫敦奧林匹亞會展中心舉行盛大的頒獎典禮,三聯韜奮書店榮獲「中國書店精神獎」。受所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有限公司影響,三聯韜奮書店秉承了自20世紀30年代建立以來一貫堅持的「竭誠為讀者服務」宗旨,以傳播先進思想、引領文化品位為己任,致力於向廣大讀者分享海內外優秀作品。2016年三聯韜奮書店曾入圍倫敦書展「年度最佳書店獎」,榮獲全球提名獎;今年,我們終於捧回了來自世界的書店最高榮譽「中國書店精神獎」,這是對我們堅守書業、尋求創新發展的鼓勵。
  • 相約在書店之三聯印象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三聯書店三聯書情 三聯書店三聯書情微信ID:sanlianshutong『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三聯書店是一家出版社,同時它有著「前店後廠」的傳統:三聯的前身「生活書店」「讀書出版社」「新知書店」創辦雜誌、出版圖書
  • 事情是靠人做的:三聯書店與她的掌門人
    這個店徽是三聯的總管理處從香港搬入北京後,曹辛之先生根據合併前的生活書店的店徽修改的。生活書店店徽與現在三聯的店徽區別很小,還是同樣的三個人,只是勞動內容不同,不是在開荒,而是在築路(生活書店的店徽是1936年由美編鄭川谷設計的)。無論是築路還是開荒,都昭示著三聯書店鮮明的出版理想和價值寄託。  三聯書店從1932年成立至今已有80年。在回答記者「三聯最寶貴的財富是什麼?」
  • 三聯書店首家分店落戶寬窄巷子 周末24小時不打烊
    在寬窄巷子30號,緊鄰詩人酒吧「白夜」,三聯韜奮書店(成都)正式開門迎客,這是三聯韜奮書店北京外全國首家分店。生活、閱讀、活動三重空間 書店與文化相互碰撞這座川西四合院分為三進,穿過四合院大門進入書店,首先看到的是一條玻璃走廊。走廊兩側是以文創產品為主的「三聯生活」空間。
  • 香港三聯書店退出廣州 倒閉潮中大書店轉型求生
    隨著兩家書店的集體關門,在廣州紮根17年的香港三聯書店正式退出廣州市場。1988年,從老牌的三聯書店獨立出來後,香港三聯成為香港聯合出版集團成員,陸續在內地布局,高峰時期,曾在廣州開設5家店,上海和北京各一家。如今廣州5店已全部關閉,而其在上海的書店也傳出經營困難的消息。
  • 馬凱餐廳原址重張 老字號餐飲「回歸」容易嗎?
    馬凱餐廳原址重張 老字號餐飲「回歸」容易嗎?來源:聯商網2019-03-20 09:17據了解,重張後的地安門馬凱餐廳營業面積由之前的1500平米擴大到了2700平米,新增了外賣窗口售賣旅遊人群喜愛的各種小食品。近兩年,在消費升級大趨勢的帶動下,持續擴容的餐飲市場吸引不少「老字號」品牌回歸。但面對早已今非昔比的市場環境,回歸的「老字號」是 「如魚得水」還是「水土不服」仍需時間檢驗。
  • 三聯書店:傳遞思想,啟迪新知(組圖)
    三聯的特點就是它還是有一定的先鋒性,有時尚、新銳的東西,和一般出版社不太一樣,用通俗的話說是趕時髦,用嚴肅一點的話說是有銳氣,希望把握一些新的閱讀潮流和趣味。現在年輕讀者的趣味可能更為知識化和趣味化一些,關心科技、宇宙、星球這樣的東西。新版「新知」可能就是一個知識的重新組合,不是純粹的科普意義上的,而是和我們身邊的生活相關,但又很有想像力的書。
  • 三聯生活周刊 讀者投稿說明
    三聯生活周刊 讀者投稿說明 2011-04-07 17:23 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 三聯「山腳下的書店」入駐佘山 漫步「書林」與讀者見面
    東方網6月29日消息:還記得去年上海書展上驚豔四方的三聯「快閃」書店展臺嗎?書架仿佛是一棵棵樹,人們穿行其間如漫步山間林中……昨天,上海三聯書店旗下「山腳下的書店」正式入駐佘山文化綠洲,漫步「書林」又與讀者見面。
  • 上海三聯書店《君子愛財》輸出韓文版權
    2011年9月2日下午15:30-16:30,上海三聯書店《君子愛財:歷史名人的經濟生活》韓文版權輸出籤約儀式在北京國際展覽中心(新館)西二廳作家交流區舉行。籤約儀式由上海三聯書店有限公司編輯中心副主任王笑紅主持。王笑紅介紹說,上海三聯書店是解放日報報業集團下屬的出版社,自成立以來,上海三聯書店始終致力於高品質學術著作的出版,尤其是近年來出版的三套學術叢書「上海三聯人文經典書庫」「上海三聯法學文庫」「思想與社會」,以及《民主的細節》《九人:美國最高法院風雲》等書都獲得了學術界和讀者的高度評價。
  • 在三聯書店,聽聽這個小夥與納西古樂的「愛情」故事
    在三聯書店,聽聽這個小夥與納西古樂的「愛情」故事 2020-12-08 17: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王蒙在《青春萬歲》審片會上為何拍案而起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來吧,讓我編織你們,用青春的金線,和幸福的瓔珞,編織你們……這是王蒙小說《青春萬歲》的序詩。1953年,王蒙開始動筆寫《青春萬歲》。  一天,王蒙在三聯書店和讀者座談。我帶了一張《青春萬歲》的電影海報。王蒙問:「你這是當年從電影院門口揭下來的吧?」圍著的讀者都樂了。對於這部電影,王蒙並不掩飾他的滿意之情。  電影《青春萬歲》的創作始於上個世紀50年代。1956年,小說《青春萬歲》剛剛寫完,上海電影製片廠的編輯劉果生就來組電影劇本稿。王蒙推薦好友張弦改編。1957年,王蒙、張弦和劉果生都被錯劃成右派。
  • 「城市精神地標」三聯書店重新開業 曾是北京首家24小時書店
    12月30日,北京美術館東街22號,閉店兩年多的三聯韜奮書店重新開門迎客。零下12攝氏度的低溫抵擋不住讀者的熱情,上午10時,封面新聞記者在三聯書店看到已有不少讀者在讀書,其中不乏頭髮花白的老年人。12月30日,三聯韜奮書店重新開業。
  • 關於我們 三聯生活周刊
    ·讀書·新知三聯書店有限公司 編輯出版: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社址:北京市朝陽區霞光裡9號B座(郵編:100125) 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5-3603 國內統一刊號
  • 三聯生活周刊十年【精裝】
    三聯生活周刊十年【精裝】 《生活》周刊1925年10月11日在上海創辦,1926年起由鄒韜奮任主編,發行量達到15萬份,是極有影響的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