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三聯韜奮書店的工作人員正在整理為紀念莎士比亞誕生而設置的專櫃 攝/法制晚報記者 林暉
「竭誠為讀者服務」。今天一早,《法制晚報》記者在三聯書店發現,店門口已經掛上了鄒韜奮先生親筆書寫的店訓。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三聯書店在今天將舉行24小時書店的開店儀式,而昨天李克強總理親筆回信鼓勵24小時書店成為城市精神地標,也讓書店員工更加有幹勁兒。
現場 鄒韜奮親筆店訓重現
記者早上9點來到三聯韜奮書店時發現,店門口已經掛上了鄒韜奮親筆書寫的「竭誠為讀者服務」的牌子。店門口花籃林立,雖然是早晨,書店裡依然可以看到數十位顧客。
三聯韜奮書店的銷售主管王玉對記者表示,「這是鄒韜奮先生寫給三聯韜奮書店的店訓。這個店訓之前一直放在我們的員工工作室,現在我們希望將牌子掛出來,勉勵自己的言行。」下午三點,書店將舉行新牌的揭幕儀式。著名作家王蒙等將出席。
今天晚上,書店還將舉辦一個閱讀季活動,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主持人將前來和讀者一起進行誦讀活動。
由於今天還是莎士比亞誕辰450周年紀念日,書店也早早掛上了莎士比亞大幅宣傳畫,在地下一層也有莎士比亞文集的專櫃。
成績
試營業10天 夜場銷售總額25萬元
據三聯韜奮書店張作珍經理介紹,書店自4月8日起24小時試營業,首晚銷售額為15000元、第二晚25000元、第三晚32000元,整體銷售數據穩定。4月12日晚上,書店專門做過統計,晚上9點以後進店的客流近800人,銷售額逼近5萬元。試營業10天,夜場銷售總額25萬元,白天的銷售額也直線上升。
現在白天的銷售額和人流量也比以往多了約50%。晚上12點以前書店的人流量相當大,根本無法統計,晚上12點以後的人流基本都在50人左右,大部分都是年輕人,晚上12點以後的書店特別安靜,所有人都在閱讀。
三聯韜奮書店的銷售主管王玉介紹,在試營業結束後,書店針對讀者的反饋對書店的服務進行了一些細節上的調整。書店目前正在協調,會在夜班的時候跟上保潔的服務,「原來我們夜班是沒有保潔的,因為保潔是外包的,不是自己的員工,但是夜班有著這樣大的人流,我們正在和保潔公司協調。」
王玉稱,書店現在上書的推車一定會進庫房,整潔度更加為書店所重視。
此外,書店原計劃是晚上把小桌子和椅子擺起來,白天再收起來。現在白天和夜晚的人流量都很大,書店決定一樓的座椅白天也都不撤了,也給白天的顧客一個看書的空間。地下一層現在也增加了桌椅,以應對需求。
在第一天試營業的時候,就有讀者反映書店缺少一個賣水的服務。雖然樓上的雕刻時光也24小時營業,但畢竟和書店是分開的,讀者跑來跑去也不方便。王玉稱,原來三聯書店的營業執照裡沒有售賣食品這一項,但書店正在和自動售水的廠商溝通,自動售水有望儘快到位。
鼓勵
李克強回信:打造精神地標
24小時書店的想法最初是1月17日代表文藝界參加總理座談會時,樊希安對總理提出了開展「全民閱讀」的建議。這個建議很受李克強總理重視,之後「全民閱讀」也被總理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
樊希安稱,在試營業成功之後,他就想向總理匯報一下書店的情況,「在18號的時候,我們的報告提交給了總理。我們的報告很長,在報告裡我們向總理匯報了這些天書店的人流、營業額、讀者的反饋,特別是年輕人能夠在夜裡靜心讀書,這是我們所希望的。」
而昨天下午6點的時候,三聯書店收到了李克強總理的回信,「我們非常受鼓舞,立刻緊急開會,討論書店之後的改進措施。李克強總理對於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們把書店打造成為城市的精神地標。我們需要做更多的工作,現在我們也在籌劃更多的文化活動,比如說我們會每周一次地在晚上9點到11點期間舉辦讀書會等活動。此外,一些新書的發布會也會放在書店舉行,書店還會定期邀請名家和讀者進行座談。」樊希安說。
三聯書店總經理樊希安告訴《法制晚報》記者,李克強總理和三聯書店相當有淵源,「80年代的時候他常常來三聯看書,他還曾經是三聯書店《讀書》雜誌的作者。再後來,李克強還不斷地關心著三聯書店。在12年店慶的時候,李克強還為書店寫過賀信。」
文/ 記者 錢業
相關新聞
兩成青少年不知閱讀何用
昨天上午,千龍網·中國首都網聯合中國統計信息服務中心、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首都網際網路協會以及首都14所大中小學,在京發布了2014首都青少年閱讀狀況調查報告。
調查發現,超過90%的首都青少年受訪者表示自己有閱讀課外書籍的習慣,認為閱讀對個人的成長和發展有積極、重要的影響。但看電影、電視劇還是課外活動的首選。
對於閱讀本身,首都青少年受訪者中有40%不知道怎麼讀好一本書,27%不知道如何選擇合適的讀物,還有20%的青少年不知道閱讀有什麼用。同時,在閱讀的計劃性方面,超過半數受訪者屬於沒有計劃的隨意閱讀,有嚴格閱讀計劃的僅佔13%。(實習生 郭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