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小食代」(ID:foodinc),作者:番茄,36氪經授權發布。
在傳言流傳了6年後,達能終於清倉了在養樂多的全部股權投資。
上周,法國食品巨頭達能宣布以近5億歐元出清所持的全部養樂多股份,從而不再擔任這家日本同行的股東,也為這段長達20年的「資本聯姻」劃上了句號。這意味著,養樂多終於完全「獨立」了。
小食代留意到,有日本媒體昨日引述養樂多高層表示,達能和養樂多結束資本聯盟是因為「合作未能產生期望的協同效應」,並指雙方合作的市場銷售與養樂多「單幹」的市場銷售差距很大。
事實上,通過梳理雙方立場,這宗「聯姻」的結束確實對雙方都算是好事。
我們先來看下雙方結束資本合作的最新消息。
兩家公司的投資關係,最早始於2000年達能收購了養樂多5%的股份。當時,達能看好養樂多的酪酸乳桿菌菌株Shirota,希望結盟能為自身業務帶來好處。後來,達能又通過增持成為了養樂多的最大股東,持股近21%。除了資本聯繫,雙方還籤訂了業務合作協議。
不過,雙方業務合作的表現不盡如人意。據日經亞洲報導,養樂多在自主經營的市場收益可觀,其去年在印尼及中國內地的益生菌飲料日均銷量分別達到636萬瓶和812萬瓶。
與此同時,其與達能的印度合資企業的日銷量僅為23.8萬瓶。「看起來,這對合作夥伴在南亞國家的合作幾乎沒有成效。」上述報導稱,對養樂多來說,與達能的20年合作並未取得預期成果。
在日方看來,這背後的原因之一或是雙方的「生意理念」並未達成一致。有消息人士向日經亞洲表示,達能並沒有很好地了解養樂多的傳統商業模式,該模式起源於日本。
「我們無法讓達能充分了解我們的專業知識,包括通過養樂多媽媽(Yakult Ladies)項目進行銷售,這是我們打造的獨特送貨上門銷售網絡。」來自養樂多的消息人士說道。此外,一位養樂多高管稱,該公司與達能的合作「幾乎沒有協同效應」。
事實上,在此次變動前,理念差異也為達能和養樂多的「婚姻」帶來過波折。
早在2013年,養樂多就宣布解除與達能的戰略合作。當時,時任養樂多董事長曾在記者會上強調:「始終無法縮小與達能在企業文化、市場運營等方面的分歧。養樂多將藉此機會進一步穩固經營的獨立自主性。」他表示將依靠自身力量推進發展戰略。不過,兩家公司保留了已有的海外業務合作。隨後的2018年,達能為精簡業務出售了所持有的大部分養樂多股權,但仍保持第一大股東地位。
這一回,雖然達能不再持股養樂多了,但兩家公司和以前一樣選擇保留現有的商業合作,包括位於印度和越南的合資公司。此外,雙方再次確認了對推廣益生菌的長期戰略合作承諾。
日經亞洲昨天引用的分析師意見認為,達能的退出並不會給養樂多帶來太大影響。「養樂多與達能之間的合作起初就幾乎沒有協同效應。因此,即使達能不再是股東,這也只會對養樂多的管理層產生一點影響。」該分析師還補充道,對養樂多而言,拓展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的業務非常重要。
不過,從法方看來,揮別養樂多和「理念」並沒有太多的關係。根據法國費加羅報上周的說法,在持有養樂多公司接近28%的股權後,達能希望能再進一步增持以獲得更多控制權,但是日方這時卻希望保持公司的獨立性。這讓達能在2018年開始拋售其股票。
雖然與達能一起走的海外擴張之路並不順利,但養樂多或許還是會繼續找小夥伴開拓海外市場。
「我們想在中國、歐洲和美國出售和公司同名的養樂多益生菌飲料。」日經亞洲引述日本株式會社養樂多本社社長根岸孝成(Takashige Negishi)稱,並指其暗示養樂多可能還會與達能以外的公司合作,以加強其海外業務。
上述報導指,在截至2020年3月的財年中,養樂多的海外銷售佔比已從截至2001年3月財年的約10%躍升至40%。目前,該公司70%的營業利潤來自海外業務。
雖然根岸孝成並未透露考慮在哪些海外市場尋求什麼樣的合作,未來又將如何拓展海外業務。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養樂多擴張海外版圖時,中國是最重要的板塊之一。
小食代翻查養樂多今年5月發布的2020財年業績發現,按乳製品的日均售賣瓶數計算,中國為去年銷量最高的海外市場,其中內地平均每天賣出760.9萬瓶養樂多,同比增長1.1%。在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響,養樂多中國內地市場的日均銷量下滑至603.8萬瓶。
小食代留意到,在上述業績發布後,養樂多日本高層也在分析師會議上回答了多個關於中國市場的問題。
談及中國市場今年前三個月的銷量,該公司高層稱,1、2月份的銷量分別同比下降了2.3%和12.2%,3月的增長已轉正,銷量同比上升了14.9%。
隨著疫情形勢受控,養樂多中國業務也在逐步復甦。
該公司高層在會上指出:「在養樂多媽媽項目無法運營時,2月份的(中國家庭配送服務,即養樂多媽媽項目)銷量減少了97.5%,但已在3月份恢復銷售。」
不過,這塊業務在養樂多中國銷售中的佔比不算太大。據養樂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官網顯示,中國大陸地區已有約3000名養樂多媽媽,該配送服務覆蓋了上海、北京、天津、廈門、福州以及廣東省部分地區(註:養樂多在廣東及海南名為益力多,該項目在廣東市場被稱為「益力多小姐」)。
「我們認為,中國市場的銷售將在8月和9月的旺季逐漸恢復。」該公司高層樂觀地預計,中國市場今年銷售將超越上一年。
「中國政府對(攝入)乳製品的提倡將使人們更多地關注乳酸菌飲料市場。我們相信,通過全面把控冷藏產品質量和推廣益生菌價值,我們可以增加客戶數量。」養樂多高層講道。
據該公司高層在會上透露,在中國市場,養樂多正努力通過開設新基地和增加養樂多媽媽人數來擴大銷售基礎。
小食代介紹過,產能不足曾令養樂多在華增長受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養樂多今年宣布將在無錫投建第二工廠,計劃於2022-2023年完工投產。據無錫日報當時消息,在新廠建成後,養樂多無錫公司將成為養樂多在全球規模最大的活菌型乳酸菌乳飲品生產基地。
此外,現時憑藉兩款產品在中國乳酸菌市場「打天下」的養樂多還想擴大產品組合。
有分析師在上述會議問道:「您透露過正在考慮向中國引進『高附加值養樂多』,請問什麼時候開始上市以及將引進什麼產品?」對此,養樂多高層表示:「引入時間和產品尚未確定。由於中國有很多富裕的消費者,並且越來越追求健康,因此我們正在考慮儘快引入。」
對達能來說,現在清倉養樂多股權,儘管從股價(如下圖所示)看不算是年內的最高位,但在疫情當前依然不失為好時機。
上周,路透社引述巴克萊的行業分析師表示,出售將有助於達能專注於在歐洲和美國發展植物基業務,例如Alpro和Silk品牌,同時將有助於為資產負債表去槓桿。此外,該分析師也表示,達能應該像雀巢那樣對其瓶裝水業務進行戰略覆核,因新冠疫情對這個本來已經表現欠佳的業務的銷售帶來了影響。對此,達能不予置評。
翻查達能CEO範易謀此前的說法,達能將蛋白質(protein)、植物基(plant-based)和益生菌(probiotics)合稱為「3P」,並視之為增長點,四出排兵布陣。
為此,這家食品巨頭提出了一個頗為激進的目標——到2025年,達能計劃旗下植物基食品的銷售額達到大約5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92億元),為2018年1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33億)銷售額的三倍。
最後,我們談談兩個巨頭都押寶的益生菌。在後疫情時期的健康飲食需求增長,正吸引來更多的食品企業為此入局。
例如,味全就在最近推出了兩款升級版的乳酸菌飲品,伊利旗下的乳酸菌飲品品牌暢意100%與每益添今年也分別籤了當紅小生吳磊和白敬亭為新代言人。
值得留意的是,資本市場也給乳酸菌企業投去了「橄欖枝」。今年8月,有「乳酸菌第一股」之稱的均瑤健康成功上市。不過,與養樂多、味全不同,這家公司的產品以常溫乳酸菌為主,擁有「味動力」、「奇夢星」等品牌。
小食代翻查的均瑤健康的上市預披露文件顯示,中國乳酸菌飲品可被分為低溫乳酸菌和常溫乳酸菌,現時前者仍佔據主要市場地位。
據上述文件引用的歐睿國際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大陸乳酸菌行業市場規模達364.8億元。其中,低溫乳酸菌規模為216億,常溫乳酸菌則為148.8億元。
不過,由於不受冷鏈運輸限制、便於貯藏等因素,常溫乳酸菌過去幾年的增速也高於低溫乳酸菌。根據歐睿國際數據,在2015~2019年間,國內低溫乳酸菌的複合增長率為7.6%,常溫乳酸菌的複合增長率為17.8%。
但上述文件指,未來5年內,隨著宏觀經濟增長趨緩、常溫乳酸菌飲品市場逐步飽和,常溫乳酸菌飲品市場增速將有所放緩。
歐睿國際則預計,未來中國大陸乳酸菌市場將持續穩定發展,有望在2024年達到492.4億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