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育兒VS經驗育兒,你需要的是這樣一份避坑指南

2020-08-28 雯昕育兒隨心記

最近,旁邊搬來新鄰居,本來是很喜慶的事情,卻隔三差五聽到吵架聲。夏季炎熱,每家每戶開窗通風,吵架聲經常被無限擴大。


今天碰巧遇到她家女主人,這才得知,原來每次吵架的根源來自於隔代人不同的育兒理念。現在很多的家庭中,育兒觀點已經成為家庭矛盾的首要問題。它不僅影響夫妻間關係的和睦,更是婆媳關係是否融洽的導火索。



專家推崇的科學育兒為什麼能受年輕人歡迎?


1.迎合年輕人心理,提供實用的育兒知識和實踐技能。


很多新手父母在孩子降生之前,都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但養娃的實際過程中,會遇到N多突發問題。這時急需有科學依據、真實數據的育兒經驗來解決問題,對症下藥,一招制服。


2.科學育兒的理論更符合社會要求,更貼近生活。


隨著社會的進步,很多現實條件和老一輩的經歷有很大不同。客觀條件越好,困難更容易解決。年輕人都比較喜歡直來直往,科學的方式更簡單明了。



老人為什麼執著的喜歡經驗育兒?


1.自己經歷過的,自己更信任。


很多老人當初都是自己一手帶娃一手工作,經驗豐富。因此,有了孫子/女以後,老人更希望利用自己的經驗來帶娃。畢竟有養育兒女的成功,可以得到複製。


2.相較於科學育兒,經驗育兒會比較省錢。


老人大多都很勤儉,省錢是日常生活中最常做的事。比如用尿布,不用尿不溼,既符合省錢的標準,還是可以體現自己的經驗價值。


3.體現老人的權威,在周圍人中保持地位。


中國的傳統觀念裡,長輩就是長輩,在家庭裡老人做主也是理所應當。更何況如果街坊鄰裡,親戚朋友,聊天言語中,都是老人帶娃的話,經驗之談就更易於接受。



當科學育兒VS經驗育兒,新手爸媽如何做?


我們要明白,無論是科學育兒還是經驗育兒,都是各有千秋,有值得借鑑的地方。如何選擇關係到和諧的家庭關係,所以,不需要一概而論,就事論事才是尚佳的原則。


1.照顧尊重各自的意見,多溝通,不埋怨。


尊老愛幼,是我們從小就懂得的道理。即使不贊同彼此意見,也要注意說話態度。互相理解,互相體諒,一定要多溝通和交流。年輕人可以舉一些例子給老人看,讓她們慢慢接受,願意去嘗試。不能一味抱怨經驗育兒的缺點,要顧及老人的心理,至少他們放棄退休後的美好時光來幫你帶孩子,就值得尊重。


2.家庭教育需要一致性,針對事情,夫妻先統一觀點,再一致對外。


教育孩子,觀點要具有一致性。媽媽說向東,爸爸說向西,很容易引發孩子的迷茫感。小孩子是非觀念還不成熟,忽東忽西是否對錯,孩子不會判斷,這就容易讓他產生叛逆心理。觀點的一致也更具有說服力,無論取決哪方意見,都能一起努力。並且夫妻一致,也有助於增進感情,當老人發布命令時,寶爸的挺身而出,也會避免婆媳衝突。



3.觀點不同,需要平和對待,相互體諒,適當忍讓。


大多數時候,我們會分別堅持己見,一旦爭執不下,受傷的還是孩子。與其這樣,倒不如各自冷靜平和的訴說觀點,找一個折中的方法解決。年輕人一定不能武斷,畢竟經驗育兒也是經過實踐,對於正確的方式還是要肯定。


4.建立家庭教育的核心人,擺正態度,懂得服從,各司其職,保持邊界感。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隔代育兒也不應該成為僱傭關係。能夠一起合作育兒,就要有教育的主心骨。如果以媽媽為主,那就要遵從媽媽的科學育兒,有不妥之處媽媽要借鑑經驗育兒。相反,職場媽媽沒有時間,要以老人教育為主,就要多多學習科學育兒的技巧。


但是,二者交匯之時,不要妄想對方都會聽自己的。對待事情,有一說一,向著和諧的方向發展。一旦出現嚴重錯誤,主心骨必須做出正面反應。



5.制定規則,告別溺愛,實事求是。


隔輩親這個現象很普遍,孩子一掉眼淚,很多老人就承受不住。我認為,寵愛可以,但是堅決不要溺愛。孩子不是只生活在自己家中,在幼兒園、學校、社會都要靠自己去交際,要學會做有規矩、獨立的孩子。



雯昕說說:

我經常會遇到朋友來求助,比如是否給寶寶喝水,能不能光腳,幾個月添輔食,要不要把尿等等。其實,這些事情,只要多多學習孕嬰知識,都會有一個明確的概念。在實際育兒過程中,我們就善於觀察,根據寶寶自身情況來決定就好。


育兒方式雖不同,出發點都是為了寶寶好。擦亮雙眼,認準真正的科學育兒,再加以經驗育兒的輔助,有商有量才能家庭和睦。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幸福的氛圍會讓孩子更加優秀。



在人際關係的處理上,孩子媽媽要堅守住底線。傷害孩子健康不行,過度寵溺孩子不行,性格叛逆偏曲不行。但對於模稜兩可的事,我們不妨松鬆手,按照經驗來判斷,也是無傷大雅的事情。


總之,育兒就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摸索。教育沒有絕對,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別讓我們的愛變成桎梏,反而讓孩子無所適從。




我是 ,懂財務的佛系媽媽,育兒先育己,持續分享實用經驗,歡迎關注,育兒路上我們同行~

相關焦點

  • 科學育兒,可以這樣避坑
    我是一個忠實的科學育兒實踐者,前期因為沒經驗誤入很多「育兒坑」,好在後來已經一點一點糾正,現在我就用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如何避坑。有的家長害怕孩子冷,給孩子穿過多的衣服導致孩子上火,這時候需要有針對性地給孩子餵點水,也有的家長或者親戚朋友在感冒後還不知道避開,這樣孩子也是很容易被傳染上的。四、如果有條件的話,自費疫苗也應該給孩子打上。還記得帶老大打疫苗時,醫生問我要給孩子打流感疫苗嗎?
  • 育兒避坑指南——前言
    今天晚上瀏覽今日頭條時突然想到自己孕期和產後以及育兒路上碰到的問題,有遺憾和後悔,有做的很棒的地方。懷孕開始就整天瀏覽頭條上育兒和孕期內容,可是頭條上的內容參差不齊,甚至某些大V和醫生的觀點都和三甲醫院醫生說法不同(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和一婦嬰這樣的權威醫院)。
  • 實用的育兒避坑指南,讓你省時省力省錢
    那麼家長該如何做,避開育兒坑,省時省力省錢呢?育兒避坑指南——NO.1 衣是不是家裡小孩衣服太多,自己買的,親友送的,有些還來不及穿,衣服就小了?因為小孩長的太快了,尤其是前六個月內,一個碼的衣服穿不了一個月。家有小公主的,更是控制不住買買買的心。但是留在家裡又很佔空間,畢竟,房價不便宜。那該怎麼辦?
  • 科學育兒從避坑開始 兒童鞋應有功能設
    科學育兒從避坑開始 兒童鞋應有功能設時間:2021-01-05 11:5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學育兒從避坑開始,兒童鞋應有功能設 現在人們越來越愛美,甚至有不少人覺得顏值就是正義!
  • 育兒避坑指南,這份就夠了
    育兒這幾年,大大小小的坑也踩了無數個,很多坑踩了拍拍身上的灰爬起來也就算了,有些坑很有必要整理出來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都能完美避開這些育兒坑。很多媽媽在寶寶還沒有出生之前就飽覽了各種囤貨指南最好的避坑辦法就是不要喝。溼疹:2歲之前的小孩是溼疹易發群體,溼疹也成了坑娃的一個大坑。很多媽媽在寶寶出現溼疹後,都習慣去問一些「過來人」,有溼疹擦什麼好得快。
  • 二胎媽媽總結的育兒避坑那些事,新手爸媽趕緊收藏
    剛做了爸爸媽媽,心裡很開心但是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也會糾結,不知道怎麼樣是好的,有的會按著老人的經驗來帶娃,而不是科學帶娃,下面薇寧媽咪分享兒童避坑指南1寶寶發燒用酒精擦拭身體進行降溫我相信很多朋友都有過這種經歷,就是發燒的時候用酒精擦拭身體進行
  • 育兒避坑指南來嘍,新手媽媽可一定要看看啊!
    作為一個二胎媽媽,現在來帶新手父母避坑喲,希望我走過的彎路,你不再走。如果你認識用母乳餵養過孩子的媽媽,她會告訴你,這種現象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你剛巧認識一個媽媽,她只有一個孩子,而且是用奶粉餵養的,她則會告訴你,這種便便是不正常的,一定要帶孩子去醫院看一看,很有可能消化不良。我當時因為孩子的便便,去過兩次醫院。覺得孩子是消化不良,結果醫生開了瓶蒙脫石散把我打發了。所以別人的經驗,並不一定適用於你的孩子。
  • 科學育兒:你的孩子需要理智的父母,可以踩坑但要及時修正方向
    總的來說,還算順利,孩子也比較乖巧,沒有被一些所謂的「經驗」絆倒。孩子剛出生那一刻,真的是心都揪著的,手足無措。身邊所有的言論,要麼明顯的封建迷信,要麼就是所謂的經驗之談,聽起來都有七分的不靠譜,當時只是大量的瀏覽了他人的育兒經驗,加上孩子剛出生時的慌亂,也沒有顧及再去繼續充電。只做了個決定:但凡遇到任何問題,聽醫生的建議。
  • 養娃不焦慮,送給新手父母的一份育兒避坑指南
    「自從有了你,生命裡都是奇蹟。」這句歌詞仿佛說的就是有了寶寶以後的感覺。當得知自己即將成為父母,很多新手爸媽從最開始的喜悅漸漸地就會變得忐忑。從備孕到育兒,毫無經驗的你總是想給孩子最好的一切,難免掉進坑裡。俗話說「一胎照書養,二胎照豬養。」為了避免新手父母走入育兒誤區,有哪些知識是一定需要了解的呢?
  • 盤點:2018最受歡迎育兒IP 進入科學育兒新時代
    喵姐早教說——搞定熊孩子,繼續做女神有著27年早教專業經驗的北師大學前教育碩士、著名早教專家高壽巖,用專業、有趣的方式為家長們提供心理、教育及家庭關係內容,解決0-6歲新手媽媽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讓每一個媽媽都能做優秀孩子背後的那個女神。
  • 小天才《超級育兒師》 呼籲科學育兒
    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每周五播出的《超級育兒師》廣受年輕父母歡迎,節目中很多簡單有效的小絕招、小道具成為他們紛紛效仿和採購的對象。為了讓「超級育兒師」能夠造福更多家庭,小天才早教機牽頭搖籃網,邀請到了《超級育兒師》主角——蘭海,日前在北京與來自全國的百位媽媽代表面對面交流。
  • 小紅書PK小藍書,媽媽們的科學育兒指南,誰能更勝一籌?
    90後的寶媽似乎和傳統意義上的寶媽有明顯的差異,他們即追尋科學有效,輕鬆自然的育兒方式,比如佛系帶娃、自由生長;又追求更加專業的育兒指導和服務,比如藉助垂直類專業平臺寶寶樹、媽媽網等獲取相關知識。隨著母嬰垂直平臺的需求正不斷的增加,導致母嬰垂直平臺的競爭愈發激烈。
  • 育兒路上你踩過哪些坑?二胎寶媽總結經驗幫你避坑。
    沒事就刷手機,幾大購物網站輪流看,查看育兒指南,和親戚朋友寶媽們聊天,聽她們的經驗之談。唯恐漏掉哪樣東西,寶寶出生後要用上自己沒準備。然後就是買買買,快遞每天有,有空還得逛逛孕嬰店,導購員一推銷覺得什麼都有用,恨不得把所有寶寶用品搬回家。
  • 育兒知識有哪些 新手媽媽要這樣科學育兒
    那麼,育兒知識有哪些?家長如何科學育兒?新手媽媽如何科學育兒?一起來看看吧。育兒知識有哪些如今的父母們提到育兒,就是要讓孩子多讀書,多增長知識。其實,育兒知識有很多,不止是對孩子知識的培養。總共有以下這些方面。一、育兒知識——餵養知識1、母乳餵養。我們知道寶寶六個月以前採用母乳餵養是最好的,母乳不僅是寶寶最好的食物,也是寶寶天然抵抗力的來源。
  • 別讓「比娃」變「坑娃」,5個「比娃」現象,3個避坑指南需要了解
    二、「比娃」可能坑娃,這些避坑指南你需要了解孩子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將孩子成長的點滴分享給他人也是司空見慣的事,然而,這樣的分享卻極易變成炫耀和比較,「滿分孩子」的心態影響著太多家庭,讓人在育兒上壓力倍增,沒有絲毫喘息的機會,掌握下面3個避坑小技巧,或許能夠助你輕鬆避開「比娃」坑。
  • 讓科學育兒知識進入千家萬戶
    今年宣傳月主題是「《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讓科學育兒知識進入千家萬戶」。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出席啟動儀式並講話,強調要堅持以幼兒為本,繼續圍繞《指南》,加大宣傳力度,讓科學育兒理念和知識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努力為所有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人生開端。
  • 「科學育兒」販賣的是科學還是焦慮
    從孕期起,邢女士便在微博上關注了很多醫生和現代循證醫學相關的大V;懷孕後她又關注了更多跟育兒、哺乳、兒科相關的知名博主;還買了諸如《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冀連梅談:中國人應該這樣用藥(母嬰版)》等代表著各類育兒流派的書籍。
  • 養娃路上困難多,如何讓娃睡覺就是頭一個,這份育兒指南可以幫你
    在訪談欄目《我要WhatYouNeed》中,這幾位家長就在為寶寶的睡眠問題而頭疼:23歲的新手媽媽藍冰,女兒1歲,她堅持科學育兒,到點就得讓寶寶睡覺吃飯,但是老人卻認為寶寶累了自然就會睡,能玩就多玩一會兒,不必強求。
  • 美國兒科學會權威推薦,30年經久不衰的育兒指南
    不過,網上的知識常常是真假難辨,因此,我們需要更權威的育兒知識解讀來指導迷茫的新手爸媽們,更好地陪伴寶寶度過他們成長的第一年。01 權威解讀,科學育兒在這種情勢下,一本權威的育兒指南就顯得尤為重要。我手上這本《找對育兒方法的第一本書》就是如此,它能夠給新手爸媽們提供科學育兒知識,做好寶寶降生後的各種準備,讓自己不至於手忙腳亂,驚慌失措。這本書是美國兒科學會(AAP)權威推薦的高品質嬰兒護理指南,自1983年本書第一版出版以來,長達30多年經久不衰,不僅長期雄踞美國亞馬遜育兒類暢銷書排行榜,更是暢銷全世界。
  • 新手爸媽畫出高顏值育兒手帳 專家:科學育兒從0歲開始
    此外,新手父母們往往缺少育兒經驗,認為育兒是件龐雜的事情,看得越多,便越擔心自己做不好。在活動現場最新發布的《育兒周周記》系列圖書,便是根據新手父母的心理與需求而策劃的一種新型的育兒手帳書,希望藉由這種育兒工具,帶給新手父母安心與堅持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