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你是只會下蛋的母雞」,母女間對話曝光,140萬人點讚:最毒的...

2020-12-18 騰訊網

◆ ◆

作者 | 席席老師

「你是一隻只會下蛋的母雞!」

很難想像這是一個女兒對媽媽說的話。

最近,有一條視頻被點讚147萬,女孩俊俏可愛的模樣下,說出的話卻讓人寒心。

「為什么爸爸下班回來還要洗碗呢?」女孩問媽媽。

媽媽說:「誰說下班回來就不用洗碗了?」

沒想到女孩卻反問媽媽:「真不知道娶老婆幹嘛?」

媽媽告訴女兒娶老婆回來是生寶寶的,女孩反懟了一句讓人震碎三觀的話。

「看來以後我還是要好好學習,不然長大我也只會做一隻像你這樣只會下蛋的母雞!」

爸爸聽了這句話,還是默默地在一旁洗碗,媽媽聽後沒有半句責備,爆笑聲隔著屏幕真是讓人一陣心酸。

有的網友說,女孩貶低媽媽是為了做流量的「收割機」,也有的網友對父母的教育觀提出了質疑。

博人眼球也好,收取流量也罷,孩子這種貶低生她養她媽媽的行為,值得引人深思!

一個不懂得體諒媽媽的養育之苦的孩子,更不會尊重他人。

1

有多少孩子缺失了人生第一課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大多數父母都不忍心責罵孩子。

可若孩子打罵父母呢?

忍著。

他們明知道孩子這樣做是忤逆不孝,卻依舊選擇忍氣吞聲,逆來順受,無形中默許了孩子的行為。

記得這樣一則新聞,廣場上,一個男孩正氣急敗壞地衝母親叫喚著要買玩具,母親拒絕後,孩子一把薅住她的頭髮,威脅道:"買不買?」

母親只哀求著:「鬆手,快鬆手。」男孩不依不饒反而加大了力度。

周圍的一個女孩看不慣,前來勸阻,卻被男孩一聲:「你滾」喝退。

只見他猛然鬆開頭髮,反手掐住母親的脖子,問她買不買玩具?

誰知,母親接著央求道:「快放手,好痛。」

她滿臉通紅,喉嚨只有進氣沒有出氣,最後只好向兒子屈服,點頭答應。

屏幕前的我,恨不得真想上去踹孩子一腳,生出這樣的兒子,早晚得被他氣死。

而那個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母親,更令人嘆息。

原本父母是家庭中控制氛圍,教導孩子做人的導師,現在卻被一個毛孩子牽著鼻子走。

可想而知,孩子從小在家裡稱霸,長大後也會為禍四方。

一個目中無人,不懂得尊重父母的人,怎麼能指望他尊重他人?

所有積重難返的惡習,都是從童年期就失去敬畏心,上打老下打小養成的壞毛病。

這樣的人就算學習成績再好,也彌補不了德行上的缺失,註定在成長路上遭到更多挫折。

2

不尊重父母的孩子

早晚被社會打耳光

在北京地鐵上,一位年邁的奶奶坐在座位上,男孩不想讓她坐著。

於是他對奶奶怒吼:「警告你,起來,你給我起來。」

路人勸阻,他還反懟:「滾,別管我,幹你的事去!」

懟完路人,他繼續對奶奶發飆:「再告訴你一遍,給我起來!」

奶奶氣得發抖說,缺家教,你再這樣,我明天不接你放學。

一名網友一針見血指出,沒受過社會的毒打。

確實如此,社會可不是你的親人,當你橫行霸道的時候,會有更厲害的人教你為人處世的規則,教你做人。

想起一個愛惹是生非的小學同學,在家裡他對爸媽總是罵罵咧咧的。

在學校,他就欺負比他弱的孩子,不是打人家就是逼著別人交出零花錢。

前段時間,據說喝醉酒又找人打架,被人打斷了腿,落下了終身殘疾。

父母后悔沒好好教育他,可為時已晚,如今的惡果,都是自己當初種下的。

郭德綱說過一段話:天下父母沒有不疼孩子的,但你當爹的寵著,外面那些人可不全是他親爹。

你把他罵夠了,他出去之後就沒有人再罵他了。你說是你罵他好還是讓外人罵他好?

在家裡,不嚴格管教孩子,等到社會上就會挨打,還是毒打。

《犯罪心理》上說,父母是孩子的磨牙棒。

可見,教育裡一定有痛苦的成分,那些痛苦來自父母需要親手拔掉孩子長出的獠牙。

3

父母與孩子相處的正確「姿勢」

烏克蘭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在教訓孩子、命令孩子的時候才是教育,你們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場的時候,也是在教育。」

父母平時和孩子的相處模式,會直接影響孩子的為人處世,他們會把對父母的態度延伸到他人的身上。

1

父母的權威具有威懾作用

在稚嫩的孩子心中,父母就是他們的上帝,神聖而威嚴。

父母獨有的權威會起到震懾作用,孩子在未形成自己的主觀意識之前都是懼怕父母的。

有時候,父母說的話在他們看來像聖旨一樣重要。

所以父母要「言出必行」,許諾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別輕易破壞掉自己莊重的形象。

在孩子心裡保留一定的威嚴,是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而不是作威作福,故意打壓。

貴為孩子心目中的「上帝」,慈愛又親切,也未嘗不可。

2

相互尊重是相處的第一原則

有人說,良好的教育,是從尊重開始的。

從梁啓超著名的「教育十大名言」,我們可以發現其中有一條就是:與子女做朋友。

做朋友意味著,我們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可以交換彼此的想法,相互理解。

他在給兒女的信中有這樣一段:「我晚上在院子裡徘徊,對著月亮向你們,也在這裡唱起來,親愛的你們聽到沒有?」

只看這句話,仿佛是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訴說著所見所聞,以及思念。

梁先生經常和孩子們一起大談關於學習,交友,戀愛,生活的觀點。

他們即是家人也是彼此相互尊重、交往親密的摯友。

比起父母不願開口表達的愛,孩子們更喜歡輕鬆的交流方式,在侃侃而談中增進感情,交換想法。

3

不能因為他小就毫無底線縱容

生活中,我們常見一些喜歡拿「孩子小」當做藉口,錯過教育機會的父母。

他們把「孩子小,不懂事,你不要跟他一般見識」掛在嘴邊。

看似是在教育孩子,實則是包庇縱容孩子繼續犯錯,逃避懲罰。

正是因為孩子小,才需要「撥亂反正」,告訴他規則,教會他明辨是非。

就像戚薇和女兒搶裙子一樣,不能因為女兒小就有理由搶東西,或者「倚小賣小」,沒人該慣你這個壞毛病。

當我們注意維護孩子尊嚴、尊重孩子並且態度堅定時,孩子很快就會明白,他們的不良行為不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這會激勵他們在保持自尊的情況下改變自己的行為。

我們在給孩子建立規矩和邊界感的時候,應該把他當成「大人」,獨立的個體來告訴他哪些可為哪些堅決不能做。

這才是父母該有的態度,和對孩子負責任的表現。

魯迅先生曾說過的一句話:小的時候,不把他當人,大了以後,也做不了人。

我們想培養出明事理懂禮貌的孩子,就要在生活裡以身作則尊重他人,彬彬有禮。

在孩子心裡映射出文明的樣子,他才能有樣學樣。

就像那句話所得那樣,父母是孩子的底色。

孩子是在不斷重塑認知的過程中成長的,父母就是他們最先參考的樣子。

所謂的教養,重在教,難在養。

孩子的教養,源於父母的言行,和及時幫他改錯、耐心教他做人。

而這些,是父母從生下孩子的那一刻起,就需要和子女一起學習面對的課題。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點擊底部「在看」或者分享朋友圈

才能讓更多人看到哦!

END

我就知道你「在看」

相關焦點

  • 女兒心疼爸爸洗碗,說媽媽是「只會下蛋的母雞」,網友:白養你了
    但是女兒隨後的一番話,便震驚了網友:女兒說媽媽是一隻只會下蛋的母雞。  「這樣多傷媽媽的心啊,白養你了。」  「孩子看著也不是很小,心疼爸爸的話,自己去幫忙啊。」  有人認為,家長不應該教孩子說這樣的話:  「給小孩灌輸這樣的理念,家長的問題很大啊。」  「視頻是媽媽拍的,這個話也是家長教的吧,你覺得自己是母雞,還要洗腦下一代,讓她認為所有的全職媽媽都是母雞,太過分了。」
  • 心疼爸爸下班洗碗,女兒說媽媽是「只會下蛋的母雞」引網友熱議
    心疼爸爸下班洗碗,女兒說媽媽是"只會下蛋的母雞"引網友熱議最近在某段視頻平臺上,有一段視頻引起了很多網友的討論,這個視頻的內容是一個爸爸在洗碗,站在爸爸旁邊的女兒對著媽媽說:"為什么爸爸下班回來要洗碗呢?"
  • 母雞為啥不下蛋!
    母雞為啥不下蛋!   母雞過於肥胖,會導致雞的腦垂體分泌的「催卵激素」大大減少,因為這「催卵激素」是促使卵巢裡面產生卵泡的重要物質,「催卵激素」分泌的少,卵巢裡即便能產生少量的卵泡,也很難發育長大,而我們吃的雞蛋黃,正是由這一粒粒的卵泡逐漸發育形成的,所以這卵泡不能長大發育,雞蛋又怎麼能製造出來呢?看來呀,這母雞太胖不是好事,費糧食不說,還生不出雞蛋!
  • 公雞會下蛋?母雞也打鳴?專家:雞或出現「性反轉」
    再後來,它的叫聲都有點轉母雞樣了,咯咯咯咯咯……」而接下來,這隻公雞不光變成了母雞的樣子,關鍵是還開始下蛋了。「11月9日、13日和14日,我分別下了三個蛋,我高興地用母雞常常有的聲音告訴主人,我下蛋了。我想主人應該很高興吧。人家都說,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 公雞被宰殺後母雞不再下蛋 每日寂寞打鳴終變性
    下蛋公雞如何見母雞倒不知道,但大邑的陳文元卻知道,變性母雞如何與同籠姐妹相處!這隻母雞(該叫公雞還是母雞,記者很為難)先是不下蛋,然後變羽毛,現在學打鳴……但這隻怪雞卻沒因此飛黃騰達,反而差點遭來殺身之禍!這些天,當地村民說這不吉祥,建議主人殺了它!
  • 母雞下蛋
    >母雞下蛋2011-08-19 10:49出處:pcbaby作者:佚名責任編輯:小燁子導讀:這是一個十分有趣的遊戲,寶寶雙腳夾住沙包扮演要下蛋的母雞 遊戲名稱:母雞下蛋
  • 大話降龍:太白餵母雞「健寵丹」不下蛋,降龍:寂寞芳心如何宣洩
    咱們來玩我丟你撿的遊戲吧!」可是在降龍對面的眼神卻沒有很積極的回應降龍的話,只是無精打採的雙手垂下,回了他一句「咕……」,降龍看著他怎麼一副無精打採的樣子的呢?原本精神奕奕的啊啃,現在給人的感覺就好像是沒睡醒加上沒吃飯一樣,整隻龍都好頹的樣子。降龍擔心的指著他,問道:「咦?怎麼一臉無精打採的樣子呀?」
  • 公雞在母雞下蛋觀摩會上的講話
    各位母雞下午好:今天看了幾位母雞的產蛋過程,覺得大家非常辛苦,其中好的方面前面幾位已經說過了,我就不囉嗦了。下面就下蛋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談談我的看法,不當之處敬請諸位批評指正。現在是模式的時代,沒有模式下不了好蛋。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是張母雞,你看看人家在「五步十環節」模式下,不費吹灰之力就下了一個優蛋。
  • 母雞下蛋後「咯咯」大叫的原因是什麼,有什麼民間傳說?
    如果是在農村,大家應該會發現,農家院子裡的母雞下蛋後就會大聲地叫,很有節奏。這樣農民就知道母雞已經下蛋,所以在母雞走後他們就可以去撿蛋了。而且有意思的是母雞下蛋後會大叫。這也是過去農民可能無法解釋的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而且正因為如此,人們對這方面還有了一些民間傳說。
  • 永春這隻「怪雞」公雞頭母雞身還會下蛋 聽聽專家怎麼說
    公雞頭母雞身 還會下蛋真稀奇永春的這隻「怪雞」在網上火了,聽聽專家怎麼說不過,這隻4.8斤重的雞卻會下蛋,1天1個,近日連下3天。「變種雞」「雌雄同體」……徐先生家的這隻怪雞在網上傳開後,引起了不少網友的熱議,有的說這是動物界的一種「性逆轉」現象。真相到底如何?昨日,海都記者趕赴永春縣桂洋鎮金沙村,零距離接觸這隻「怪雞」。
  • 人事經理|你懷才不遇,是你缺少下蛋母雞的智慧
    其實,別人有的你都有,甚至別人沒有的你也有。只是,你缺少下蛋母雞的智慧,你不會「嗄嗄」的叫。 我用多年人力資源部經理告訴基層員工:不懂「母雞下蛋理論「,不可能出人頭地。 餵雞的人都知道,母雞下蛋時會臥下去。
  • 為什麼母雞下蛋後會「咯咯」叫?在野外不是應該儘量減少動靜嗎?
    隨著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升,一隻「活雞」已經很少有人能接觸到,我們只會食用流水線上出來的「雞」相關產品。這些雞一輩子都待在只能容納一個身位的籠子裡,不停地下蛋,還沒來得及回頭看看,這些雞蛋就已經被流水線帶走了。
  • 「媽,你是只會下蛋的母雞」,有種失敗的教育,是孩子不尊重父母
    最近的一則視頻被點讚147萬,一個小女孩俊俏可愛的模樣下,說出的話卻讓人倍感寒心。「看來以後我還是要好好學習,不然長大我也只會做一隻像你這樣只會下蛋的母雞!」聽了之後,真的很難想像這是一個女兒對媽媽說的話。
  • 睢寧一下蛋母雞變成公雞,這是真的嗎!
    但下蛋的母雞變成打鳴的公雞 你聽說過嗎? 那母雞究竟會不會變成公雞呢? 其中又有什麼奧妙呢? 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
  • 為什麼有人生孩子像「母雞下蛋」 ,而有些人卻像造原子彈?
    但是最近發現90後都開始擔憂自己懷不上,甚至有些人年紀輕輕就急著要做IVF,所以還是再出一篇文章給大家科普:雖說現代社會的自然壞境、食品安全、996工作制等一系列問題可能會影響懷孕的機率和質量,但有些人生孩子就像「母雞下蛋」 ,有些人卻像造原子彈,差別為什麼會這麼大呢?
  • 村民餵的母雞下蛋後,會咯咯噠地叫個不停,難道真的是因為疼?
    按照約定的是只要都是能夠下蛋的母雞,村民才會給錢,如果是公雞的話,則是不用給錢的。偶爾也會出現商販不來收錢的事情,但村民養的雞也無一例外全是打鳴的公雞。母雞下蛋之後,總愛咯咯噠的叫個不停,對於母雞這樣的叫聲,在農村說法也是頗多的,其中說得最多的就是這是母雞專門來邀功,用鳴叫吸引主人的注意,告知自己下蛋了,一定要犒勞一下才行,對於這樣的說法靠譜嗎?
  • 養殖小知識:雞是白天下蛋,為何鴨是晚上下蛋?鵝啥時候下蛋?
    養殖小知識:雞是白天下蛋,為何鴨是晚上下蛋?鵝啥時候下蛋?文/農夫也瘋狂雞、鴨和鵝,這是在農村十分常見的動物了,很人家中都會養殖。尤其是養雞的,那家家戶戶都會養上幾隻。很多人都明白公雞是半夜打鳴,而母雞則是在白天下蛋。那為何鴨是晚上下蛋?鵝又是在什麼時候下蛋呢?(1)母雞普遍都是在白天下蛋農民都喜歡養雞,特別是母雞。因為母雞會產蛋啊,這樣家裡人就有雞蛋可吃了。在過去,生活條件艱苦,一年吃肉的次數少得可憐,而家裡小孩、老人的營養補給就全靠雞蛋了。
  • 家裡餵的母雞,在冬天不下蛋了,怎麼回事?看完就明白了
    家裡餵的母雞,冬天不下蛋了,怎麼回事?看完就明白了在農村裡,很多農民經常會遇到這一情況,在秋天的時候的母雞還正常的下蛋,但是進入冬季以後,家裡養的母雞就不下蛋了,進入了「歇窩」的狀態。這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蛋雞養殖戶餵養的蛋雞在冬天仍舊下蛋,而農民們餵養的母雞在冬天就不下蛋了呢?李子來回答。李子認為,影響母雞冬季產蛋的要素有多方面的,比如光照,母雞的糧食缺乏,維生素缺乏,溫度,品種等,這些都是母雞冬季不下蛋的原因。
  • 母雞不用交配,天天在下蛋,那公雞存在有啥用?
    小小的一隻雞為人類的健康和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雞肉和雞蛋是人們生活中最優質、最廉價的蛋白質來源。 在消費量上僅次於豬肉,因此當豬肉漲價的時候,雞蛋也會跟著順勢水漲船高,因為買不起豬肉就只能吃雞蛋或者雞肉來獲取蛋白質了。
  • 小學教室成拆遷「安置房」 走廊裡母雞下蛋(組圖)
    兩隻母雞在教室外走廊裡雞窩中下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