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輻山鎮山南村上海外延蔬菜基地助民增收

2020-12-19 中國江蘇網

本報訊(徐報融媒記者 顏子舒 通訊員 馬藝萌 陳凱偉)近年來,邳州車輻山鎮山南村依託資源優勢,積極調整產業結構,以發展蔬菜種植產業為突破口,建設蔬菜大棚產業示範基地,讓蔬菜大棚成為全村人民的「搖錢樹」,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在車輻山鎮山南村的上海外延蔬菜生產基地裡,村民張雪嬌正在大棚裡忙著查看茄子長勢。張雪嬌表示,自己以前是家庭主婦,沒有什麼收入,自從今年承包了一座大棚種茄子,日子是越過越好了。張雪嬌說:「摘一次1000多斤,一星期摘一次,收益還行,這茄子抗病能力強,還有技術人員給我們提供種植指導,客戶上門來拉貨,不愁銷路。」

在山南村,像張雪嬌這樣種植蔬菜大棚的農戶有800多戶。為增加收入,村民鬱西印於2017年開始嘗試黃瓜套種苦瓜的種植模式,大大提升了產量。冬季正是蔬菜價格走高的時候,收益也有所上漲。鬱西印說:「我們的農產品往徐州、南京、上海等地發貨,隔一天摘一回,一回摘五六百斤,黃瓜能收入三萬塊錢,苦瓜收入一萬塊錢,加一起四五萬塊錢一年,收入很可觀。」

車輻山鎮山南村上海外延蔬菜基地佔地面積12000畝,還有230畝的扶貧設施園區。包括扶貧大棚在內,上海外延蔬菜生產基地現在共有大棚1000多個,承包戶大多是山南村當地村民,蔬菜品種以黃瓜、茄子為主。每到冬季大棚生產的高峰期,當地的建檔立卡戶會到扶貧大棚裡務工。車輻山鎮山南村黨總支書記鬱全偉說:「山南村建檔立卡戶共141人,我們爭取資金在山南村建立了扶貧基地,目前建了46個棚,因為這些建檔立卡戶是頭一年種棚,沒有經驗,我們從山東壽光請來技術員進行跟蹤指導。」

村民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蔬菜分揀中心、物流中心等配套設施的建成,為村民們提供了有力的後勤保障,形成前端生產、中端銷售、後端質量溯源系統,多措並舉助民增收,加快鄉村振興進程。「今年我們已經開始在園區試種水果、枸杞,下一步準備在新園區公路南側再擴種500多畝大棚櫻桃,把山南村打造成集旅遊、採摘、觀光為一體的旅遊村。」鬱全偉如是說。

相關焦點

  • 7家徐州—上海外延蔬菜生產基地揭牌
    本報訊(徐報融媒記者 蔡思祥)12月24日,徐州—上海外延蔬菜生產基地揭牌儀式在銅山區棠張鎮舉行,上海市商務委員會副主任諸旖、徐州市副市長畢於瑞等出席。畢於瑞在講話中說,徐州是農業大市,優質蔬菜生產逐步形成了規模化、設施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的良好態勢。近年來,徐州全面開啟上海外延蔬菜基地建設,雙方同向同力,真誠合作,取得了較大突破。今年以來,全市入滬蔬菜近百萬噸,較好地帶動了農民增收。今後外延基地的建設要狠抓質量與效益兩個方面,突出特色,放大優勢,豐富上海市民的「菜籃子」。
  • 徐州「菜園子」直供上海「菜籃子」,已掛牌建成27家蔬菜外延基地
    圖說:2020年徐州現代農業招商暨徐州(上海)蔬菜外延基地合作懇談會昨天在滬舉行 新民晚報記者 張鈺芸 攝(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張鈺芸)徐州農民「菜園子」直供上海市民「菜籃子」,徐州名特優農產品進上海有了直通車。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綠色蔬菜基地產銷旺 鼓了徐州農民的「錢袋...
    黃瓜、茄子、西紅柿、山藥、紅薯、蘆筍、娃娃菜……如今,江蘇徐州(上海)蔬菜外延基地每天都向上海市場供應多種蔬菜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綠色蔬菜基地產銷旺鼓了徐州農民的「錢袋...
    2020-12-08 19:42圖文來源:淮海網 黃瓜、茄子、西紅柿、山藥、紅薯、蘆筍、娃娃菜……如今,江蘇徐州(上海)蔬菜外延基地每天都向上海市場供應多種蔬菜。自2016年底第一家徐州(上海)蔬菜外延基地掛牌成立以來,截至目前,已成功掛牌蔬菜基地27家,累計供應上海蔬果260萬噸、交易額145億元。
  • 「徐州菜」闖入上海大市場!年銷90餘萬噸……
    12月24日,徐州-上海外延蔬菜基地在銅山區棠張鎮舉行基地揭牌儀式,並舉辦了徐滬兩地產銷對接座談會。目前徐州已有何橋明詩果蔬專業合作社基地、鄭集潤嘉等27個蔬菜基地正式掛牌「上海外延蔬菜基地」,實現7個涉農縣(市)區全覆蓋。
  • 特色產業託起小康夢——沅陵縣盤古鄉發展產業助民增收紀實
    另150畝荒田農耕文化改造工程、龍頭寨度假莊園高端度假民宿和康養基地建設正在實施中。在產業園藍莓梅基地,只見近20名當地村民現場採摘藍莓,產業園管理人員介紹,今年2萬多株藍莓已初結果,產值在150萬元以上。
  • 北大荒股份二九一農場模範引領助民增收
    今年,第一管理區黨委緊緊圍繞「錦江之星」黨建品牌,通過黨建工作引領隊伍建設、經營管理和服務民生,不斷夯實「服務助民、法治育民、科技興民、產業富民」工作理念。著重挖掘一線黨員典型,評選出引領示範星、創業創新星、愛崗敬業星、誠信法治星、服務奉獻星五大類模範,通過模範引領助推經濟發展,在轄區範圍內掀起「追星」熱潮。
  • 一季度,上海「菜籃子」裝了30萬噸徐州菜
    按照《上海市外延蔬菜基地生產經營評價指南》要求,對標評價基地規模、種植品種、檢驗檢測、標籤標識、追溯功能、視頻監控等各項指標。外延基地成為了農民思想解放的「窗口」,成為了全市農業科技示範的高地和富民增收的福地,成為了上海消費者信得過的「菜園子」「果園子」,高質量發展「徐州模式」叫響了蘇滬兩地。
  • 安順市青莊壩區:「返租倒包」穩就業助增收
    安順市青莊壩區:「返租倒包」穩就業助增收 發布時間:2020-09-03 17:57:26      來源:安順日報   眼下,正值瓜果蔬菜高產旺季
  • 江蘇洪澤袁集村:手工掛麵製作助民增收致富
    江蘇洪澤袁集村:手工掛麵製作助民增收致富 2020-04-13 15: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徐州農民「菜園子」和上海市民「菜籃子」有快速路,基地已有27家
    江蘇省徐州市以蔬菜外延基地建設和高品質農產品入滬為媒,架起徐州農民「菜園子」直供上海市民「菜籃子」的快速路,開通徐州名特優農產品進上海的直達車。記者從9月25日舉行的2020年徐州現代農業招商暨徐州(上海)蔬菜外延基地合作懇談會獲悉,自2016年底第一家徐州(上海)蔬菜外延基地掛牌成立以來,截至目前,已成功掛牌蔬菜基地27家,累計供應上海蔬果260萬噸、交易額145億元。徐州銅山鄭集鎮的潤嘉食品有限公司,如今一半的生產供應上海市場。
  • 蔬菜專家現場「診脈」 助廣東辣椒安全過冬
    蔬菜專家現場「診脈」 助廣東辣椒安全過冬 2021-01-13 04:15:03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卞立群 責任編輯:卞立群
  • 白沙七坊鎮因地制宜打造竹編製品基地助農增收
    8月4日上午,在白沙黎族自治縣七坊鎮南洋村的竹編基地,工人們嫻熟地編制著竹編產品,海南富竹環衛製品有限公司負責人陸紀成很欣慰。近年來,白沙大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和「四愛」衛生健康大行動,各鄉鎮及村莊都需要耐用的竹製掃把,市場需求不小。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隴西:小香菇助農脫貧增收
    今年以來,他在馬河鎮卜家渠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香菇種植基地承包的兩座大棚已產了三茬香菇,賣了3.4萬多元,香菇已成為他家增收致富的第一產業。
  • 優質農產品「火起來」 佛山外延農業邁向綠色優質
    促扶貧到幫扶地區建外延基地從佛山市高明區鴻麗蔬菜種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麗蔬菜」)出發,沿廣明高速、深岑高速一直行駛,大約40分鐘便可到達鴻麗蔬菜位於雲浮市新興縣的合作種植基地。在這裡,近百畝輪作的玉米已經成熟,正待收割。
  • 祝雲武深入三家館鄉莓茶基地調研
    紅網時刻9月9日訊(永定站記者 謝麗瓊)9月6日,張家界市永定區委書記祝雲武深入三家館鄉莓茶基地,就莓茶產業發展情況進行調研。,不斷充實莓茶基地建設內容,打響特色牌、產業牌、生態牌;要積極探索開發莓茶作為食品原料、藥食同源食品的開發和應用,賦予莓茶產業更多內涵與外延,提高產品附加值,擴大產業鏈條,發揮產業龍頭作用,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 香河:特色農業助農增收(圖)
    10月22日下午5時,香河縣五百戶鎮鮮速達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的社員將當天採摘的蔬菜分裝打包,準備連夜配送到北京一大型連鎖超市的48家門店。近年來,香河縣發展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區等農業項目,培育特色農業品牌,依託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拓寬增收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記者田明攝影報導
  • 公司+基地+貧困戶,「訂單農業」助力扶貧增收
    衡陽晚報12月15日訊(王蘇燕 通訊員席加軍)近年來,衡陽縣大力推廣訂單農業生產模式,以「公司+基地+貧困戶」的形式開展優質稻產業扶貧,帶領貧困戶脫貧增收。隨著訂單農業生產模式的推廣,一些龍頭企業與種糧大戶籤訂糧食購銷合同,激發了種糧大戶的種糧積極性。
  • 金塔:日光溫室助增收
    金塔:日光溫室助增收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通訊員 盧玉冬日的金塔,寒風凜冽,田野裡一片蕭條,但金塔縣古城鄉舊寺墩村村民閆學兵的日光溫室裡卻綠意盎然,一個個油亮亮、圓滾滾的西瓜掛滿了藤蔓古城鄉光照充足,交通便利,很適合種植西瓜,從2009年開始,古城鄉舊寺墩村通過黨支部領辦創辦合作社,因地制宜發展日光溫室產業,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種植的瓜果蔬菜品種好、產量高,深受市場青睞,種植戶溫室畝均效益超過兩萬元,日光溫室真正成了農民心中的「聚寶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