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徐報融媒記者 顏子舒 通訊員 馬藝萌 陳凱偉)近年來,邳州車輻山鎮山南村依託資源優勢,積極調整產業結構,以發展蔬菜種植產業為突破口,建設蔬菜大棚產業示範基地,讓蔬菜大棚成為全村人民的「搖錢樹」,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在車輻山鎮山南村的上海外延蔬菜生產基地裡,村民張雪嬌正在大棚裡忙著查看茄子長勢。張雪嬌表示,自己以前是家庭主婦,沒有什麼收入,自從今年承包了一座大棚種茄子,日子是越過越好了。張雪嬌說:「摘一次1000多斤,一星期摘一次,收益還行,這茄子抗病能力強,還有技術人員給我們提供種植指導,客戶上門來拉貨,不愁銷路。」
在山南村,像張雪嬌這樣種植蔬菜大棚的農戶有800多戶。為增加收入,村民鬱西印於2017年開始嘗試黃瓜套種苦瓜的種植模式,大大提升了產量。冬季正是蔬菜價格走高的時候,收益也有所上漲。鬱西印說:「我們的農產品往徐州、南京、上海等地發貨,隔一天摘一回,一回摘五六百斤,黃瓜能收入三萬塊錢,苦瓜收入一萬塊錢,加一起四五萬塊錢一年,收入很可觀。」
車輻山鎮山南村上海外延蔬菜基地佔地面積12000畝,還有230畝的扶貧設施園區。包括扶貧大棚在內,上海外延蔬菜生產基地現在共有大棚1000多個,承包戶大多是山南村當地村民,蔬菜品種以黃瓜、茄子為主。每到冬季大棚生產的高峰期,當地的建檔立卡戶會到扶貧大棚裡務工。車輻山鎮山南村黨總支書記鬱全偉說:「山南村建檔立卡戶共141人,我們爭取資金在山南村建立了扶貧基地,目前建了46個棚,因為這些建檔立卡戶是頭一年種棚,沒有經驗,我們從山東壽光請來技術員進行跟蹤指導。」
村民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蔬菜分揀中心、物流中心等配套設施的建成,為村民們提供了有力的後勤保障,形成前端生產、中端銷售、後端質量溯源系統,多措並舉助民增收,加快鄉村振興進程。「今年我們已經開始在園區試種水果、枸杞,下一步準備在新園區公路南側再擴種500多畝大棚櫻桃,把山南村打造成集旅遊、採摘、觀光為一體的旅遊村。」鬱全偉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