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佛山市順德區旺林園藝景觀有限公司(下稱「旺林園藝」)副總經理練繼雄專門和各大外延生產基地的負責人視頻連線,溝通如何做好新產品的研發、培育工作,將疫情對花卉銷售帶來的影響降至最低。自2008年以來,旺林園藝相繼在英德、四會、韶關等布局外延農業基地,外延農業基地總面積達3000多畝。
旺林園藝只是佛山農企發展外延農業的一個縮影。如今,在番禺、開平、臺山、清遠、雲浮、涼山、寧夏等地,都可以看到佛山現代農業企業養豬養魚、種花種菜的身影。佛山農企加快發展外延農業、對外擴張產能的同時,在本地大力提升研發、銷售、市場流通等核心環節,推動農業產業向綠色優質方向躍升。後疫情時代,外延農業更幫助佛山農企整合資源、抵抗風險,更好地應對挑戰。
走出去
形成現代化鰻魚產業鏈
在廣東大峰水產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大峰水產」)位於順德的鰻魚培苗基地裡,一尾尾魚苗早已育成。原本每年2、3月份正是鰻魚出苗的時候,全國各地的苗商都會到這裡選購魚苗。順德區水產商會秘書長陳耀根介紹,今年鰻苗的出苗量本來就高,光順德鰻魚行業出苗量就達7萬尾,加上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鰻苗、鰻魚市場出現供大於求的情況。
鰻苗培育只是大峰水產整條產業鏈環節的一個部分。近年來,大峰水產不斷將鰻魚養殖的中間環節轉移到臺山,在順德本土則主攻鰻苗培育、烤鰻深加工等上下遊產業鏈。如今,大峰水產共有一萬多畝養殖基地,90%都在臺山。
大峰水產是順德鰻魚產業發展外延農業的典型之一。隨著順德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速,區內農用地等自然資源日益減少、用地成本不斷上升,許多資本實力雄厚的養殖大戶,紛紛走出去到臺山、中山、番禺等地設立生產基地。「過去順德鰻魚養殖面積可達10萬畝,而現在八九成的養殖基地在外。」陳耀根說。
鰻魚大戶將中間養殖環節轉移出去,以尋求更大發展機遇和空間的十餘年,正是順德鰻魚產業不斷走向規模化、現代化發展的過程。記者從順德區鰻魚協會了解到,如今順德鰻魚出口量和出口額均佔全國的五分之一,而順德鰻魚90%的產量來自外延生產基地。順德本土則形成了集鰻苗培育、飼料生產、烤鰻加工、產品流通出口於一體的產業鏈條,全區擁有8家知名鰻魚飼料生產企業和5家世界級的烤鰻加工企業。
「正因為順德鰻魚行業形成這樣一條完善的現代化產業鏈,在技術研發、冷鏈倉儲等方面擁有競爭優勢,相對於其他水產業,其面對疫情的抗風險能力更強。」陳耀根舉例說,不少順德鰻魚養殖大戶建立了完善的冷鏈倉儲體系,這讓他們可以將一部分鰻魚用鎖鮮技術進行冷藏,過一段時間再投放市場,以應對當前鰻魚銷售供過於求的情況。
此外,不少已經形成現代化產業鏈的鰻魚龍頭企業,也在藉此次機會推動鰻魚養殖從「拼量」向「拼質」轉型。「過去是拼規模、拼畝產,但是現在更要拼質量、拼技術,許多養殖戶在藉機謀求轉型,在危機中尋找機遇。」陳耀根說。
留下來
花卉產業發展總部經濟
最近幾天,在旺林園藝位於英德、四會、韶關的各大外延生產基地內,時常都在舉行雲培訓,為新產品的研發和培育提供助力。練繼雄介紹,雖然公司已恢復八成左右的生產,但受前期疫情影響,花卉終端銷售市場的銷售情況還未恢復到以前的水平。為此,旺林園藝迅速做出調整,在保留傳統產品銷售的基礎上,加快研發多種時下流行的小型盆花、綠植產品。
「傳統產品的市場競爭很激烈,壓價比較嚴重,但是小型盆花、綠植產品的銷售不降反升。因此,我們加快技術研發,並加強對各地生產基地的技術培訓,推動新產品加快上市,搶抓機遇。」練繼雄說。
時間回到2008年,正是旺林園藝發展如火如荼、產能不斷提升之際。這時,公司發現花卉種植土地不夠用了。「花卉種植用地起碼百畝以上,陳村寸土寸金,難以提供大面積的農業用地。」練繼雄說,公司第一次有了建設外延生產基地的打算,並將首個基地落地湛江,以種植高檔盆花如蝴蝶蘭、紅掌、海棠、大紅花等為主。
旺林園藝位於清遠的外延生產基地。/企業供圖
練繼雄介紹,外延農業基地帶來的不僅是生產的擴大,還有品質的提升。通過輸出高端農業技術和種苗,再配合當地山區優良的土壤、水、空氣環境,得以培育出更高品質的花卉。幾年時間,旺林園藝已建立起總面積達3000多畝的外延農業基地。
陳村鎮農業和社會工作局副局長唐添華介紹,近年陳村花卉產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遇到土地供應不足、土地成本高等難題,大量花卉企業走出去建立外延生產基地。與此同時,陳村大力發展「總部農業」,實現生產「走出去」,企業總部、研發和市場「留下來」。「我們每年舉辦花卉旅遊文化節、國際花卉新優品種推介會等一系列舉措,就是為了讓陳村在全國花卉交易、花苗培育、技術研發領域繼續成為風向標。」
如今,「外延農業產+總部基地」的發展模式,讓陳村花卉產業迸發出新活力。在巨揚園藝,佛山總部與各基地形成了良好產業協作,總部主攻研發、育苗、銷售,外延基地實現標準化生態種植;今日景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貴州遵義、貴州仁懷、韶關翁源、江西新餘等地布局建設20多個農業觀光休閒生態樂園,總佔地面積達40000畝;廣東維生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則成為華南地區最大的種苗供應商,以智能化技術育苗,每年為佛山過百家農企及外延生產基地提供高質量的種苗。
提品質
從輸出產能到輸出標準
發展外延農業不僅是產能的對外擴張,更是資金、先進技術、生產標準的輸出。在發展外延農業的過程中,生產基地在外,由佛山總部輸出統一標準的種苗、種植技術、生產標準、品控體系,使佛山農企生產標準化、管理科學化、品控智能化水平進一步提升。在此次疫情中,這更是為佛山農企的產品品質提供了強有力保障。
佛山市皇永順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皇永順」)從2012年起布局外延農業,如今已在開平、清遠和佛山三水、高明等地建有3000多畝的土豬養殖基地,年銷售土豬5萬多頭。
多個養殖基地分布在各地,自疫情發生以後,皇永順如何實現對生豬品質的把控?皇永順總經理助理卓義斌稱,自復工復產以來,公司分布在各地的養殖基地採取最嚴防疫舉措,實現全封閉式生產管理。「以一個小細節為例,我們養殖基地豬欄頂上全部安裝防蚊網,誇張點說,現在連一隻蚊子都飛不進來。」卓義斌說,基地還通過加強日常保健、優化餵養、升級技術等方法提升豬的抵抗力。
為保證品質,皇永順採用統一技術、統一豬種、統一重量、統一時間、統一食料的養殖模式。例如,所有養殖基地的養殖技術由皇永順統一輸出。公司建立專門的技術團隊,在疫苗、用藥、飼養等方面為合作的養殖戶提供技術指導。
此外,養殖基地的豬種也由皇永順統一提供,在飼養過程中不添加激素和化學藥劑,土豬飼養時間統一為12個月。通過輸出技術和標準,皇永順的土豬出欄品質得到保障。
無獨有偶,樂從供銷集團外延高明、高要兩地養豬,在產業鏈的前端,成立生物科技公司解決養殖技術問題,在產業鏈的後端,依託集團旗下的屠宰廠、順客隆超市以及7個農貿市場,保證豬肉的屠宰加工、配送、銷售等。通過這條全產業鏈,企業能有效控制好經營效益,並且全程監控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等環節,為社會供應優質放心的豬肉。
隨著佛山城鎮化水平不斷提升,本土農業用地少、成本增高,外延基地正在成為佛山優質農產品供應的重要補充。例如,禪城區正在與大型養殖集團洽談,希望在佛山以外合作建立現代化生豬養殖基地,以擴大區域內的優質豬肉供應量。而在佛山目前擁有的「菜籃子」基地中,就有一家是外延生產基地。由佛山本土農企英農集團在清遠建立外延養殖基地,生豬年出欄量可達3萬頭,有效補充佛山的豬肉供應。
促扶貧
到幫扶地區建外延基地
從佛山市高明區鴻麗蔬菜種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麗蔬菜」)出發,沿廣明高速、深岑高速一直行駛,大約40分鐘便可到達鴻麗蔬菜位於雲浮市新興縣的合作種植基地。在這裡,近百畝輪作的玉米已經成熟,正待收割。
雲浮市新興縣是佛山對口幫扶地區,也是鴻麗蔬菜投資布局的外延農業產區。2014年,鴻麗蔬菜總經理梁慶權帶著種子和種植技術,來到新興縣天堂鎮內東村,與技術員一起手把手地指導、推廣,建成了「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由鴻麗蔬菜統一提供種子、肥料和植保服務,農戶種植的蔬菜也由公司統一回收、銷售。如今,數百畝蔬菜基地的銷售額約500萬元,既擴大了鴻麗蔬菜的產能,也帶動了當地村民致富。
最滋味佛山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在涼山昭覺投資建設的九如生態草莓種植園。(資料圖片)
不只是鴻麗蔬菜,近年來,越來越多佛山農業企業將外延基地擴充到佛山對口幫扶地區。清遠、雲浮、湛江、新疆、涼山等佛山對口幫扶區域都可以見到佛山農業企業的身影。
在清遠英德,廣東英農集團有限公司設立了草香豬養殖基地;在涼山,佛山繽紛園藝(中國)有限公司以其昆明子公司的名義計劃建設佔地面積約400畝花卉基地;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錦豐肉聯食品有限公司與涼山昭覺縣曉川牧業發展有限公司籤訂合作協議,除每年定點供應佛山200萬頭以上涼山優質畜禽產品外,還計劃在涼山投資建設種豬場、飼料廠等項目;佛山市三水利達隆蔬菜種植有限公司在寧夏租建3000多畝蔬菜基地後,又在涼山設立多個生產基地,提供種子和技術幫助當地發展現代農業。
灣區連線
長三角探索農產品「市場+基地」產銷機制
2019年,上海蔬菜集團公司經過審核和認證,向江蘇南通8家蔬菜生產經營主體授牌,把它們正式納入上海的外延定點蔬菜主供應基地系列。
長三角農副產品的產區和銷區正在探索建立「市場+基地」的對接新機制。長三角天然的農業產銷合作關係,將在這一新對接機制的推動下得到優化和提升。
南通是長三角地區的「魚米之鄉」,全市近五成農副產品供應上海市場,年銷售額突破200億元,是上海主要的市外「菜籃子、米袋子和魚池子」之一。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副主任葉軍平說,以「市場+基地」進行有效對接後,可以讓銷區的需求和標準更直接地在產區的田地裡得到體現。
長三角農業更深層次的對接,正在給區域產業帶來新特徵。由於技術標準和市場信息的「零距離」傳遞,南通市農業生產發生了一些變化:一是品種多,從優質糧油、規模畜禽,擴大到蔬菜園藝、花卉苗木、繭絲綢等20多個優勢農副產品,能夠滿足銷區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需求;二是品質優,推行標準化生產,建立了完善的質量檢驗追溯體系。
此外,南通市農產品的品相、質量得到提升,在內在品質優的基礎上,追求外在形狀和包裝等方面的美觀,提升消費者的美感度和接受度。同時進一步打響品牌,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誌農產品的總量也不斷上升。
原標題:產能「走出去」,優質農產品「火起來」
佛山外延農業邁向綠色優質
來源|佛山日報
文|記者文倩
編輯|何欣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