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HPM的「說理」課堂實踐

2021-02-23 明師之道
「說理」課堂是深度學習的一種方式。HPM(the Relation between History and Pedagogy of Mathematics)即數學史與數學教育的關係,是指數學學習者可以通過回溯幾千年前的歷史、人物和文化,去理解數學知識的來源與關鍵點。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有些學生只忙於解決問題,而不重視理解的過程,他們往往對知識點一知半解。實踐證明,不以理解為基礎的數學學習者,他的數學金字塔隨時可能倒塌。我們該如何更好地引導學生理解數學知識,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的本質內容呢?筆者以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綜合與實踐《密鋪》一課為例,談談自己如何利用數學史引導學生構建說理課堂,深度學習數學知識。

《密鋪》這節課的教材從生活中簡單的鋪磚方法導入,讓學生思考:什麼是密鋪?什麼樣的圖形能密鋪?為什麼能密鋪?然後通過讓學生猜測、設計方案、動手實驗,探索「三角形和四邊形能不能密鋪?」這個主要問題。學生在經歷「認識密鋪——解釋密鋪——設計密鋪」的過程中,合作交流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高。學生往往還會追問「為什麼?」,我真擔心當他們問:「老師為什麼要學密鋪啊?」「它有趣嗎?」「只有在鋪磚時用到嗎?」……我一臉懵。在認真研讀教材的過程中,我發現書上雖然展示一些有趣的、精美的「密鋪」圖形,但沒有介紹它們的故事,更無法通過這些圖形的講解吸引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答疑解惑。

數學史家M.克萊因的一個觀點:歷史是教學的指南。於是,我開始挖掘「密鋪」的發展史,原來「密鋪」有著深厚的歷史背景:1619年,數學家奇柏第一個利用正多邊形「鋪嵌」平面;1891年,蘇聯物理學家弗德洛夫發現了十七種不同的「鋪嵌」平面的對稱圖形;1924年,數學家波利亞和尼格利重新發現了這個事實。最有趣的是荷蘭藝術家埃舍爾,他創造了很多有趣的「密鋪」圖案。通過閱讀數學史,我們了解了「密鋪」這一知識的來龍去脈,看到了知識的傳承與發展,找到了「密鋪」這一知識的根!如果說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那麼有趣就是學生學習的引力。我以埃舍爾的「密鋪」作品開場,用有趣的圖案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我首先出示如下圖案:
這些精美的圖案學生乍一看只會覺得好看,教師只要稍加引導學生就會發現圖案中更多的奧秘,能有效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我通過對「密鋪」這一數學知識歷史的學習和研究,了解到埃舍爾「密鋪」圖案的靈感是來源於馬賽克圖案,於是我就尋找了一些馬賽克圖案引導學生把它們與埃舍爾的「密鋪」圖案作對比,通過對比、觀察學生們發現:這些圖形之間存在空隙。 隨後,課堂圍繞著「空隙」展開了一系列對話。我問學生:「這樣鋪地或砌牆好不好?」很多學生回答:「好!挺好看的。」但有個別的學生在認真觀察後會說:「不好。」、「不平。」、「有縫隙」。繼續問:「那怎麼辦呢?」「再鋪幾塊,填補空隙……」,學生不斷地提出自己的見解。此時,我進一步問:「補什麼形狀?」有的學生說:長方形或正方形。而有的學生卻說:「不行,那會不平。」「重疊了,凸出來了,就不平了。」我假裝恍然大悟:哦!圖形既要鋪滿又不能……(稍作停頓),很多學生都會有感而發:不能重疊。此時,我再次引導學生賞析埃舍爾的作品,討論:這些圖案之間有什麼共同點呢?「沒有空隙,也不重疊……」關於密鋪的本質特徵就這樣在這一次次的交流討論中感悟到了。最後,師生一起總結:像這種圖形之間沒有空隙,也不重疊,就是密鋪。
埃舍爾這位有趣的人物畫出的有趣的圖案,讓學生從一般讚美到認真觀察後發現奧秘的驚訝,極大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而在觀察馬賽克圖案的過程中,學生逐漸發現問題,在比較中解決問題,從而認識到:圖形之間沒有空隙,也不重疊,是密鋪。當我們再把生活中出現的「密鋪」現象展示出來時,學生就能夠深刻地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會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性,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本節課有一個重要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除了動手實踐,充分發揮想像力也是十分重要的。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放慢腳步讓學生「想像」,但總感覺有些孩子不願意想。如何讓學生自主打開腦洞、積極想像呢?我想,埃舍爾這位歷史人物在這裡可以幫助到我。我通過查閱資料,收集了許多關於埃舍爾的小故事,如:埃舍爾小時候成績並不好,但是擅長繪畫,他繪畫的本領更多是來自於他喜歡想像,想像給他帶來了創作的靈感。我想,學生既然喜歡埃舍爾的作品,自然會主動學習他的行為,不善於想像的學生與小時候成績差的埃舍爾也會來一次穿越時空的惺惺相惜,他們也會學習他的優點,做到主動想像。

基於以上的考慮,我在課堂上給學生講了埃舍爾小時候的繪畫故事:其實,埃舍爾並不是一位數學家,不僅如此,他的數學成績還很差,二年級甚至要復讀。但是他平時注重觀察、喜歡想像,因此他的繪畫作品都很有意思。他創造的很多繪畫作品,不僅吸引了許多藝術家,而且吸引了很多數學家,他們都非常驚嘆於他的想像力。看來,想像是非常有意義的呢!隨後,我又展示了埃舍爾的一些繪畫作品及這些作品在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想像所產生的力量。

我們常常會犯這樣的錯誤:只把完美的知識告訴學生,卻把知識的缺陷和不足隱藏起來。有時候學生問「為什麼」,我們常常會通過各種方法緩一緩、放一放,甚至封存起來不理會。在「密鋪」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數學史的研讀認識到人們關於平面「密鋪」的探索至今仍是不完美的。現在知道的是:任意的三角形、四邊形都能「密鋪」,正六邊形能「密鋪」(已經證明:六邊形只有三種「密鋪」),七條邊及以上的多邊形不能「密鋪」。那麼,五邊形呢?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很容易發現正五邊形不能密鋪,那其他五邊形呢?查找「密鋪」的數學史,你會發現:五邊形平面「密鋪」的問題一直是數學界的難題。作為數學教師,我也不能解決這個問題。但班上總有幾個愛動腦筋的學生會問:哪些五邊形能「密鋪」呢?

我們不可以覺得學生小,不能理解,而隨意忽悠他們,可以如實的告訴孩子:這是一個數學界的難題!甚至還可以鼓勵他們:「老師目前也不知道答案,但老師知道有很多數學家都在嘗試尋找到底哪些五邊形能「密鋪」?到2015年,數學家們共找到了15種能密鋪的五邊形。如果你們有興趣,可以從變形的五邊形入手,也嘗試找找有哪些五邊形能「密鋪」。說不定,你們能有所發現。「密鋪」的應用很多,說不定你們的發現能解決很多問題哦!五邊形是唯一的一種沒有被完全理解的形狀,每個人都可以去探索。」我們不能剝奪學生探索的權利,而應該鼓勵他們積極去創造,數學史應該由他們去創造,去延續。總之,構建數學「說理」課堂的目的在於讓學生深度的理解數學知識,數學知識的本質有的就埋藏在縱深的歷史中,學生遇到的問題又常常與歷史上數學家遇到的問題是那麼的相像,所以,解讀數學史能更好的幫助教師解讀學生,利用數學史上優秀人物的精神能更好激勵學生努力學習,暴露數學史遺留的問題能鼓舞學生勇敢去探索和創造。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63.

   [2]蔡宏聖.數學史走進小學數學課堂:案例與剖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

   [3][英]克裡斯·韋林.極簡數學[M].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19.


畢業於漳州師範學院,二級教師,泉州市優秀輔導員,現任教於泉州市育群小學,任少先隊總輔導員。曾在首屆「京師杯」全國中小學教師數位化教學能力展示活動中獲數學課件類福建省二等獎;在福建省少先隊優質課評比中榮獲二等獎;有多篇數學論文獲獎並彙編發表;曾在區微課和試卷命制比賽中獲獎。


相關焦點

  • 【說理課堂】讓課堂成為學生「說理」的地方
    誠如史寧中教授所說,「說理」課堂的追求,亦是如此。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習為中心的「說理」課堂,啟發學生源於內心的需求,主動於究理、尋理、明理的過程中架構起「問題」與「真知」的橋梁,促進其更具深度、廣度地進行思考與學習體驗。
  • 基於問題式教學法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與實踐
    「基於問題式教學法的翻轉課堂」是通過「問題」組織課堂,最大限度地優化教學效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1.從學生角度      傳統教育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學科知識的系統傳授、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等方面確有優勢。
  • 基於雲班課下的「office辦公軟體」的課堂翻轉實踐研究
    摘要:利用線上授課的機會,針對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應用專業的《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office辦公軟體」部分進行課堂翻轉的實踐進行有機探索,利用雲班課為載體平臺,實現課堂信息化的教學模式,動態更新電子教材、實訓素材、微課、答疑答題,提高學生的知識內化能力
  • 基於希沃雲課堂的網絡教學實踐與思考
    基於希沃雲課堂的網絡教學實踐與思考2020年1月30日晚19:00整,宜昌市第十中學首次將希沃雲課堂進行實用化教學,授課教師為801班主任、數學老師黃毅,實際參與學習的學生除801班之外,還有來自其他學校的學生和老師們,最高峰課堂在線人數達267人。
  • 智慧教學模式探究| 基於智慧課堂的美術課程教學實踐
    2019年底,青島西海岸新區與科大訊飛合作,開展「因材施教」人工智慧+教育創新應用行動項目,在教育教學上,基於智慧課堂制定多種課型教學模式在探索信息技術與美術學科的深度融合上,青島西海岸新區黃島小學孫宇老師走在了前列,自2009年創建動漫工作室以來,在孫宇老師的帶領下,黃島小學就將動漫教學與美術課程進行整合,積極探索校本教研,在學生社團活動中開展美術教育的實踐研究,探索出了一條動漫教學之路。如今,藉助智慧教育建設的東風,孫宇老師積極創新智慧課堂應用,率先打造美術學科智慧教學模式,讓美術課堂煥發出了新的活力。
  • 基於人工智慧的課堂教學分析
    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課堂教學分析要突破困境,需經歷從全人工、弱人工智慧、強人工智慧發展到人機協同的進化路徑;需建立由多源數據支持的教學案例庫、文本視頻為主的分析維度集、教學事件與時間取樣相結合的多元分析方法而形成的分析框架;在實踐層面,以計算機視覺為主的課堂行為分析,以自然語言理解和大數據為主的教學事件分析和評語分析等,可成為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課堂教學分析突破口,以期逐步達成人機協同、規模化、高效率開展課堂教學分析的目標
  • 楊瑞松:基於學生核心素養的益智課堂提高學生思考的實踐研究
    基於學生核心素養的益智課堂提高學生思考力的實踐研究 ——哈爾濱市益智課題匯報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組織的「十三五」教育部規劃課題《益智課堂與思考力培養的實踐研究》,自2017年立項開題以來,我市的課題實驗校從17所發展到目前的25所小學參與到課題實踐研究中來
  • 實質出罪承負更重的說理負擔
    《實質刑法觀》是從法哲學層面對刑法基本立場的思考,它是形而上的成果;《實質犯罪論》是從法學理論層面對刑法基本教義犯罪論體系的思考,它是形而中的結晶;《實質出罪論》是從刑法實踐層面對實質解釋論的展開,它是形而下的收穫。確如儲槐植教授所言,劉豔紅教授的三部曲是刑法理論體系領域最有分量的成果,更是我國形式刑法與實質刑法這場爭論中最有代表性的成果。
  • 裁判文書說理:激活案例指導制度之舉
    一、強調了釋法說理的意義。《意見》第一條所強調的裁判文書釋法說理的目的,實際上是向司法本質的回歸:即司法的權威來自於其判決的(合)理性而非等級或形式。  二、強調裁判文書不僅要解釋法律,而且要闡明事實;不僅要注重法理,也要關照情理;不僅要論證說理,而且要精於表述,使說理更為有效。
  • 說理!說理!說理!我們欠孩子一門真正的寫作課 ...
    的確,不是我們「笨」,而是人家從小就在培養「說理」的思維習慣。今天,和大家分享一篇學者徐賁的文章《學生作文中的說理》,詳細介紹美國從小學到大學怎麼一步步教孩子在作文中「說理」。徐老師復旦畢業,後又在美國大學裡教授論證說理課程20多年,對這方面的教育非常熟悉。
  • 苟晶事件說理
    》,人們需要說理,因為說理比不說理更能找到真實和公正的東西,而真實和公正的東西在本質上來說是優於虛假和不公正的。這樣的「說理」便成為先預設立場「佔領話語陣地」、「口誅筆伐」、「論戰」和向對方報以「投槍」和「匕首」,目的是佔對方上風、得口舌便宜。用攻擊性的爭論來看待說理,凡是不同意見者都是敵對一方,自己說的都是真理,敵對一方的則全是謬論。說理不是科學論證,它所討論的是不確定的事情,確定了的事情是不需要討論的。說理不是非要辯論出一個我對你錯的結果。
  • 國內外翻轉課堂教學實踐案例分析
    (二)國內典型案例分析  在翻轉課堂的具體實踐方面,我國還沒有國外做得那麼成熟,但我國的很多課改項目也具備「翻轉課堂」的某些特徵,例如:江蘇洋思中學的「先學後教,當堂訓練」、山西新絳中學的「自學一展示模式」、江蘇木瀆高級中學的「問題導向自主學習模式」等,儘管它們並不是真正意義上基於信息技術支持的「翻轉課堂」研究。
  • 裁判文書說理視角下的「但書」研究——基於157份無罪裁判文書的分析
    本文以公開的 157 份援引「但書」規定出罪的裁判文書為樣本,分析司法實踐中「但書」規定的適用狀況及存在的問題,進而從裁判文書規範說理的視角論述「但書」的規範適用及釋法說理,即前提條件——存在但書的適用空間、邏輯位階——社會危害性讓位於刑事違法性、規範說理——回歸立法本意進行實質違法性判斷。
  • 以研促教,共譜新章 ——鵝山路小學英語《基於52010課堂模式下課堂觀察實踐研究》教研活動
    為進一步提高集團校英語教師團隊的專業素養與教學能力,夯實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基本功,打造活躍的52010高效課堂,10月26日下午,鵝山路小學教育集團英語組開展《基於52010課堂模式下課堂觀察實踐研究》研討課活動。本次教研活動由石紹娟、王亞萍兩位老師進行公開課展示,集團校三大校區全體英語教師參與聽課與評課。
  • 研究︱基於課程建設的英語教研組實踐探索
    分別是:基於國際理解教育課程開發的教師共同體、基於遊戲化情境的IPAD課程開發教師共同體和基於課本劇課程開發的教師共同體,打造出充滿張力、活力和魅力的英語教研組共同體。(一)基於國際理解教育課程開發的教師共同體實踐國際理解教育課程開發的教師團隊,在研究、實施和開發課程的過程中,採用多種方式進行實踐:(1)主題式課程。
  • 基於設計的研究如何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
    試問, 課堂活動的主動權本就在學生手中,如何在動態、靈活的學習過程中控制教學活動的走向? 學生不是沒有思想的物品,又怎麼忍心強行限制學生的真實學習? 在鮮活的課堂上滿是好奇心的學生中,教師如何與學生保持距離和中立?
  • 課堂教學的關鍵是如何有效,談談對有效課堂的認識與實踐
    我們從課堂以及影響課堂的學校教學過程管理著力,開始了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比較系統的研究與探索。下面將我們對有效課堂的認識、實踐和反思匯報如下:一、我們對有效課堂的認識1、有效課堂是實現教學目標達成的課堂我們談教學的有效性,我想首先是我們在價值取向上的正確性,即教學目標的設計要是有效的。
  • 基於核心素養的英語課堂綜合觀察量表編制思路
    開發基於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課堂觀察量表,可以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同時,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對於課堂觀察,建立教學行為評價標準至關重要。LICC 就是師生教學行為評價標準。教學行為評價標準,可以是基於教育理論而建構,如 LICC;也可以是基於已確定的教育目標、課程目標等而建構;還可以是基於研究目標,如學術研究目標、教研活動目標、教師專業發展目標等而建構;還可以是基於教育督查、教學評價等而建構。
  • 基於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教材建構實踐研究活動
    重慶市實驗學校行政工作簡報(第12期) 基於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 教材建構實踐研究活動 2020年10月15日,我校承辦了渝中區初中數學「基於核心素養的初中數學教材建構」實踐研究活動,有幸迎來重慶市渝中區體育運動學校七年級數學教師劉樹華為我們展示課例《整式》認識
  • 基於核心素養的高中政治課堂情境教學
    高中政治課堂強調學生的自主發展和創新實踐,重視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升,尤其是時事政治的教學,更注重為社會培養出一批思想高尚、信念堅定的優秀青年才子。新課程改革對高中政治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希望學校課程教學能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由於在很多高中學校,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束縛,部分教師並未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也正因如此,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手段顯得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