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翻六坐七滾八爬,周會走」。這是中國從久遠年代開始,一輩一輩流傳下來的老話。基本是與現代醫學知識相吻合的,每個個體不同,前後相差幾個月的話,一般孩子一歲到一歲四個月就會獨走了。
如果你的孩子一歲四個月以後還不會獨走,並且去醫院檢查沒什麼病理因素的話,作為寶爸寶媽就得開始反省自己的撫養方式是不是出了問題,找出問題所在,「對症下藥」就可迎刃而解。
作為過來人的,我總結出了大致兩種原因,大家可以參考下。
第一,輔食添加晚了或飲食營養不均衡導致寶寶缺鐵和脂肪能量,孩子沒有足夠能量支持行走
一般六個月以後,寶寶從母體帶出來的鐵元素基本完全消耗,所以這時需要添加輔食來補充,不然很可能造成寶寶缺鐵性貧血,影響健康。
一歲以後寶寶的營養來源要有足夠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油脂類)。
其實,我們經常忽略了小寶寶,他生長也需要另外一種東西,常常被我們家長苛刻和限制了,那就是脂肪,油脂類。寶寶生長發育和大腦發育都是離不開脂肪,脂肪一點點克數就能提供很多能量
受成人低脂飲食的理念影響,有些家長給寶寶吃得太清淡,一點點油都不放,肉也不給吃,整天就是米粉,蔬菜泥,孩子的營養能量大大不夠,又怎麼有精力去走,去動。
還有一點,很多寶媽都喜歡代購國外奶粉,國外好多奶粉都很清淡,如果寶寶不愛吃飯,又常吃這樣清淡的奶,也是會營養不良。
相反國內很多大牌奶粉,專為中國寶寶設計,營養相對全面。
很多孩子晚走路,你觀察他臉色都是比較差的,精神也不活躍,一般就是飲食不科學了,家長要著重給孩子改善飲食結構,肉奶蛋,清燉的骨頭湯都是要吃夠。
整天不是抱著就是在狹窄嬰兒車坐著,怕髒不給孩子爬;穿得太多太拘束等等束縛了孩子的活動欲望,長此以往,孩子自然不會走。
孩子會走路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你什麼都不鍛鍊自然就會走的,而是要一步步,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發展積累而成。
如果孩子因為鍛鍊不夠不會走,現在就要進行全面鍛鍊了。
在家的時候,可以先鍛鍊寶寶扶著沙發站立,然後逐漸引導扶著沙發走,可以在沙發的另一段放置寶寶愛吃的東西,吸引他。
多帶寶寶去戶外鍛鍊,不要依賴學步車
另外,對寶寶要鼓勵要關懷,不可急躁打罵,孩子晚走不是他的錯,只要家長找對原因,有耐心,有愛心地去執行,相信寶寶很快就能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