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生了件令北辰媽吃驚的事情,不滿9個月的小北辰會自己走路了!仿佛就在一瞬間,他自己就鬆開手,顫顫巍巍地朝著目標玩具往前走了兩步,再後來是三步,現在最多竟然能自己邁出四步啦!
寶寶什麼時候才會爬啊?寶寶一歲半了怎麼還不敢自己走路?育兒路上,寶寶的爬、站、走、踢、跳、跑這一系列的大動作發育都牽繫著媽媽的心。雖然說,不同的寶寶在大動作發育時間也是不一樣的,今天的文章將要說到寶寶的站立、走路、跑、單腿跳、上下樓梯這5個大動作發育的最遲界限,以及可以幫助寶寶訓練大動作的12個簡單小遊戲。希望各位寶寶們能在遊戲裡開發寶寶的運動潛能,健康茁壯地成長!
1. 學會獨站最遲不超過1歲
這裡的獨站,是指寶寶在離開支撐物的輔助下,自己掌握好平衡地獨自站立。
有不少寶寶自打娘胎裡就備受爺爺奶奶等老一輩的靜心照料,寶寶出生後更是全家的掌上明珠。寶寶趴著怕他累著脖子,寶寶早早坐起來怕以後腰杆子挺不直,寶寶爬來爬去擔心膝蓋磨破皮,就連寶寶想自己站起來也怕他走路過早腿會彎曲,於是有些長輩整天喜歡把寶寶抱在懷裡。這樣的行為可是會使寶寶大動作發育的速度大打折扣。
只要是身體發育正常的孩子遲早會行走的,這是客觀事實,而行走的第一步首先是學會獨站。但寶寶在每個階段都有相應的敏感期與關鍵期,因此家長需要採用適月齡的運動讓寶寶適時地訓練,從而激發其運動潛能,使寶寶身心健康地成長。
建議大動作遊戲:
遊戲1:寶寶蹦蹦跳適合月齡:6~7個月讓寶寶站立在坐著的家長的大腿上或床上,伴隨著音樂或兒歌,家長雙手架在寶寶的腋下,幫助寶寶練習向上蹦的動作。寶寶向上蹦時,家長順勢往上舉;寶寶向下蹲時,家長一要順應寶寶向下蹲的勁兒,二要記住往上擎住寶寶。在保護寶寶雙腿的同時,幫助他找到跳躍的快樂感覺。
當然,有條件的家庭可以給寶寶購置一個安全係數高的固定式彈跳椅,適當的彈跳能夠刺激寶寶下肢肌肉接受刺激,鍛鍊腿部的神經發育,固定式的彈跳椅還是美國兒科學會建議使用的學步工具!
家長不用過於擔心寶寶在彈跳時鎮傷腦袋,人仿佛自帶一套系統的緩衝裝置,一般情況下,都能夠化解自體彈跳產生的衝擊力,下肢的衝擊到達頭部更是已經大大減弱。
遊戲2:寶寶靠牆貼燒餅
適合月齡:10個月家長將寶寶抱到牆壁前,嘴裡說著:「貼燒餅啦!」,然後扶著寶寶,將他的雙手甚至是全身靠在牆壁上,讓他有依靠地站立。這時家長最後蹲著,與寶寶保持相應的高度,跟寶寶說「寶寶站站」之類的話,記得時刻守在寶寶面前,做好寶寶跌倒時的保護準備,給予寶寶滿滿的安全感
溫馨提示:以上兩款遊戲的目的是增強寶寶腿部肌肉的力量,幫助寶寶更有力地支撐起自己的小身體從而站立起來哦!
2. 學會走路最好不晚於15個月
只要寶寶實現了無支撐地邁出兩三步,那已代表寶寶學會了走路。
一些病理性因素都會導致寶寶走路不穩或學步延遲,比如寶寶肌肉關節類疾病:嬰兒肌肉鬆弛症候群、先天性髖關節一側脫位、進行性脊髓肌萎縮症等。
在排出病理性因素外,寶寶走路晚可能是因為缺少身體平衡訓練,或者有害怕的心理因素幹擾。這時建議給寶寶的大動作遊戲是:遊戲1:大腳小腳一起走適合月齡:11個月在沒有障礙物的場地,讓寶寶站在家長的腳上,正對著寶寶,這樣寶寶能夠緊緊貼著大人(夏天最好可以光腳、冬天可以給寶寶備上學步鞋)。隨後,家長握住寶寶的小手,先倒退著走上一圈,一邊帶動著寶寶走,一邊跟對寶寶說:「寶寶現在和媽媽大腳小腳一起走!」接著朝著正方向走一圈。
在和家長一起被動走路的過程中,寶寶能夠體驗到平衡感,也能增添親子間的情感。
遊戲2:寶寶過「橋」
適合月齡:12個月爸爸和媽媽雙方各自蹲下,雙手搭在對方的肩上,形成一個封閉的「橋梁」,這時讓寶寶從其中一邊走向另一邊,寶寶可以扶著爸爸媽媽雙手搭成的「橋「,安全感滿滿地邁出步伐。
在訓練一段時間後,爸爸媽媽之間的距離可以增加,互相蹲在相距兩三步遠的地方,讓寶寶從一方家長懷裡走出,另一方家長呼喚著寶寶的名字,鼓勵寶寶往前走,同時伸開雙手做好迎接蹣跚行走的寶寶,期間寶寶可能會著急地爬過去或者是只抱著媽媽,這時家長需要加倍耐心以及給寶寶做反覆練習。
溫馨提示:以上兩款遊戲的目的是,讓寶寶體驗到走路的安全、樂趣以及讓參與行走的大運動肌肉得到相應的鍛鍊。
3.寶寶學會上樓梯最晚不遲於2歲半
對於寶寶上下樓梯這件事,有勇敢的寶寶獨自上下樓走得飛快,無論是扶著樓梯的扶手,還是自己一跳一跳地上下樓;但也有的寶寶上下樓都要家長抱。無論爸爸媽媽用玩具、好吃的食物做誘餌,寶寶也不為所動,像極了一隻擔心受怕的小狗狗,哪怕趴在樓梯上,嗷嗷叫不停也不敢往上走。原因其實很簡單,正是寶寶生性膽小謹慎在作祟,他們拒絕做陌生不熟悉的動作,尤其在被逼迫的情況下,有時更起到相反的作用。
這時家長可以通過以下大動作遊戲來幫助寶寶訓練。
遊戲1:媽媽上,寶寶上
媽媽牽著寶寶的小手,協助寶寶做上樓梯的練習,並且一邊走一邊喊著富有節奏的鼓勵話語:「1、2、3,媽媽上樓!4、5、6,寶寶上樓……」當寶寶累時,媽媽可以抱寶寶上一兩層樓。等到休息好了,再次讓寶寶練習,繼續喊著口號:「1、2、3,媽媽上樓!4、5、6,寶寶上樓……」每天讓寶寶堅持走幾段樓梯,增強寶寶的體力、耐力及動作的協調性。
曾經有位爸爸為了訓練孩子上下樓梯,就只是一層樓,在爸爸鍥而不捨的鼓勵下,孩子雖然走了15分鐘,但總算是自己扶著欄杆獨立完成了。
再三叮囑,家長們一定要做好寶寶的安全保護工作,消除寶寶對樓梯的恐懼感。
遊戲2:滑滑梯
小孩子對於滑滑梯一般沒有什麼抵抗力吧!在小北辰8個月的時候,抱著他嘗試了一回家裡的小型滑滑梯後,每次走到房間裡,他自己便想沿著梯面網上爬。
對於兩歲的寶寶,家長可以帶他們到小區裡低矮的兒童滑滑梯,趁少人的時候,抱著孩子從滑滑梯一半先試著滑下來。待孩子感受到滑滑梯的樂趣後,他們便會自發地往上爬,哪怕是先從梯面爬;在寶寶爬上去幾次後,家長可以指導孩子從樓梯的那一面走上去,對於低矮的滑滑梯,再加上玩耍的樂趣,相信孩子一定會很快克服對樓梯的恐懼的!期間,家長可以先帶寶寶去觀察別的小朋友自由地上下樓梯,再鼓勵寶寶嘗試,同樣,一切活動請家長們時刻注視著孩子,確保安全。
4. 寶寶學會單腿跳不晚於4歲
跳躍是一個特殊的動作,它需要孩子騰空,離開地面。在時間上,跳躍是要晚於走和跑的,但是它的滯後發展卻並不會像走和跑那樣讓家長明顯地察覺。如果某一天孩子哭哭唧唧地回家,告訴你:「爸爸媽媽,今天幼兒園要我們單腳跳,可我不會!」,這時家長們千萬別著急,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大動作遊戲來幫助孩子訓練:
遊戲1:模仿袋鼠跳
和寶寶一起玩扮演袋鼠的遊戲,口袋是袋鼠最明顯的特徵,所以家長可以在寶寶胸前掛一個口袋,然後在寶寶的口袋裡放入寶寶喜歡的玩偶、玩具來充當小袋鼠。最後,家長扮作搶小袋鼠的敵人,而寶寶要逃跑保護自己口袋裡的「小袋鼠」並制定規則「袋鼠只能雙腿蹦蹦跳地跑」(當然家長也要配合著和孩子一起用雙腿蹦),在寶寶熟練了雙腿蹦之後,家長再鼓勵幼兒單腿跳躍逃跑。
遊戲2:跳房子
跳房子是我們家長那一輩玩的跳躍遊戲了,過去只要有一塊空地,一根樹枝、一小塊磚頭或者粉筆,地面上總會出現「跳房子」的9個格子。
可現在卻受到電子產品的衝擊,有些孩子根本不知道什麼是「跳房子」,可這個傳統的遊戲在鍛鍊孩子跳躍能力上還是值得「重出江湖」的!
家長在地上畫出格子,每格長寬25~30釐米左右,然後給孩子做跳的示範動作,剛開始時,最好每個單腳跳的格子後緊跟著雙腳踏地的格子,這樣能給寶寶一個很好的緩衝與過度。等到寶寶跳的動作能力增強後,再改變格子的設計,還可以鼓勵寶寶親自動手畫格子,將格子增加一格,逐漸增加遊戲難度,最後還可以提出跳格子不踩線等高級要求。
溫馨提示:擔心把家裡地板畫髒不好清洗的可以購買「跳房子」的墊子或塑料圈,或者利用寶寶的泡沫拼墊拼出「跳房子」的格子 。
5. 孩子學會跑最好不遲於5歲
孩子總是在家懶洋洋的,在幼兒園裡但凡有參加賽跑的項目總是第一時間拒絕?必須讓孩子跑步時卻邁不開腿,拖拖拉拉地像被地面黏住了一樣!這時家長要想想,在排除病理性原因外,孩子是否存在過度肥胖的問題!這仿佛是一個惡性循環,體重過重的孩子不愛運動,導致體重越來越重,就更加不願意去鍛鍊。
所以家長們趕緊防微杜漸,利用遊戲讓孩子動起來!
遊戲1:踩影子
選擇會有影子形成的場地.家長與孩子分工扮成影子和踩影子的人。一方追逐著踩對方的影子.另一方靈活地躲閃.儘量不讓自己的影子被踩到.被踩到即輸。一局結束後.兩人互換角色。 如果是在白天的戶外,大人和孩子都要記得做好防曬準備。
遊戲2:追氣球
在家裡空曠的位置,將充滿氣的氣球輕輕向孩子上方彈起.然後氣球會因為空氣的浮力作用,四處飄動.再讓寶寶追逐氣球,制定規則比如「堅持不讓氣球落地」、「比賽用手或頭頂到氣球的次數誰多」。在遊戲結束後,要叮囑孩子不要到馬路上或者人多的地方玩此遊戲,以免因太注意氣球而忽略了身邊的危險因素。
寫在最後,在遊戲裡激發孩子的身體潛能,願每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