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簡單講一講全國2卷的作文試題,由一位語文學得不錯的剛剛走出考場的同學撰文,並提供一篇例文。
教師簡評
2020年全國Ⅱ卷作文試題,與疫情有關,文體是演講稿,主題可以是大愛,可以是人類文明共同體。看到試題的真身,不少人高興起來,覺得今年的高考試題又沒有跑偏。
確實,這樣的主題,這樣的文體,還有可以用的素材,大家都練過。
這就意味著,進了考場,同學們都有話說,不難寫出作文來。
一些語文不太好的同學,更高興,但是如今作文的比拼,越來越不會止於「知道」的層面,也不是單靠「套路」和「素材」就能「搞定」的。
毋庸置疑,除了墨子的話,其餘名言詩句大家都很熟,把握內容看起來真的不難。
但其實也不容易,所謂難題,有時就是許多容易的題疊加起來達到的。
這道試題,就是這樣的——看著不難,寫起來卻很不容易。
名言的同與異,是寬度,更是廣度深度。
今天人生底色看語文不多講,發一篇學生的文章,這位同學倒是寫的全面,從寫作須知,到解讀題幹,再到寫出例文。
有板有眼,頗有老師的樣子。讀起來也是,確實有一種和我們老師看高考的不一樣的感覺。
喜歡這樣有些清新的文字,除了要適應屏幕的閱讀特點,段落多分一點,文字將一字不改。
學生的分析及例文
寫作須知:這道作文題表面要求寬泛,實則精細。在寫作之前一定細審題幹,如本題題幹中「結合材料內容及含義」的要求,即與往年高考「結合材料內容」有所不同。
但細審題幹並不意味著死摳字眼,面對與自己平常練習的不同的題幹也不宜胡思亂想,題幹是答題的一個標準,只要我們對它作出正確的闡釋,並在此基礎上合理髮揮,相信我們一定會在這一道題上取得至少不會為學科拖後腿的成績。
解讀題幹:結合材料內容及含意完成寫作任務——老生常談,在作文中要引用大部分題目給出的材料(否則有套作嫌疑)。
並且,有一點很重要,無論如何考生都要盡力爭取把作文寫完,因為一篇未完成的作文和一篇完整的作文在閱卷者眼中,各自應得的分數有天壤之別,至於具體,相信各位考生都明白,在這裡自不必多說。
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這是出題人善意的提示。文體要求已經給出,由於本題題幹限定,立意一定緊貼材料(可有適當延伸),角度則見仁見智。
需要注意的是,寫作時不要忘記自己「中國青年代表」的身份和所在場合。選擇標題要審慎而行,自認語文素養水平有限的考生一定保守選擇,一個出彩的題目固然吸引人,但若一味追求文採忽視內涵和邏輯,很有可能得不償失。
不少於800字——應試作文字數在850-900之間為最佳,平時訓練可以適當放寬要求,先做到邏輯和內容層面的提升。
作文試水:以下是一篇例文及其分析。
題目:攜手同心,共創未來
親愛的各位青年代表們:
大家好!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這個世界上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變得越來越緊密。正如英國詩人約翰·多恩所說:「沒有人是自成一體、與世隔絕的孤島,每一個人都是廣袤大陸的一部分。」今年年初爆發並迅速蔓延至全球的新冠疫情也正印證了這句話。
在我有幸作為中國青年代表受邀前來參會之前,我蝸居在家,看著屏幕上各國相互援助的溫暖景象,越發感覺到「沒有人是一座孤島」這句話的真實。在種種挫折艱險困難面前,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人都站在同一片大陸上,攜手並進是最好的發展方式。而作為青年人的我,希望與同為青年人的大家一起努力,共同促進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和人類文明的繁榮昌盛。這也是我今天想要表達的主題和來到這裡的原因。
中國古代有一位名叫墨子的先哲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大意就是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要像看待自己一樣看待別人。墨子的思想得以流傳至今天,但實際上在他所處的那個時代,這種思想由於種種客觀條件的限制並未也不可能得到實踐的貫徹。而現在則不同。
我們回望過去,看到沉痾重負,沉默無言。我們放眼當下,看到「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同氣連枝,共盼春來」的深情厚誼,看到「山和山不相遇,人與人要相逢」「黎明時我們將獲勝」的溫暖慰藉,看到各式各樣的飛機匯聚在同一機場,人與人之間最原始而必要的關懷在不同時刻被重塑和傳遞。我們展望未來,未來可期,等待我們去創造。我們有幸共渡難關,有幸相聚在這個生機蓬勃的時代,共謀社會發展大計,攜手共創美好的明天。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特點,但相同的是,無論在哪個時代,社會中的青年都是一股激濁揚清,砥礪前行的積極力量。而我們作為當代青年,也應該發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重視彼此間的合作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攜起手來推動自己國家乃至世界的發展,實現社會進步,為全人類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我相信這也是大家從五湖四海匯聚於此的初衷。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考場思路:1、「世界青年與社會發展論壇」邀請你作為中國青年代表參會,發表以「攜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創未來」為主題的中文演講——也就是說寫作文的時候要同時突出「共同發展」「青年」和「(共創)未來」這三個方面的內容。雖然這三個內容本身聯繫緊密,但要同時突出依然讓人感到頭大。所以我在重要的題目選擇上選擇了突出共同發展創造未來,而在文章首尾著重表現了青年人的重要性。這種寫法相對保守,可以降低寫作難度,避免考生在三點上使用相近篇幅分散論證導致論證深度不足。
2、對材料的分析——材料一為總括,材料二三分別為世界對中國和中國對世界,強調合作,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破題相當合適。但我想要選擇一種縱深的寫法,嘗試把時空連接起來,通過不同時代的對比來表現攜手共進的必要,順便亦可直接通往對未來的期許。唯一需要插入的模塊就是古代,材料一又恰好包含了一句中國古代的名言。這樣把材料拆開來用頗有斷章取義的嫌疑,但若利用得當亦是無妨。
3、關於結構——為了營造文章的縱深感,我曾在大綱上草擬通過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時間節點連接而成的行文脈絡,但最終沒有這樣寫,因為材料本身強調的並非過去未來的合作,反而更集中於家國天下人間大愛精誠合作,都是當今時代的命題。思及此,我最終把想要書寫的時間嵌入一個分段,努力使它成為連接三個重點的一個節點。
最後稍微注意下首尾呼應和照應標題。
以上為一位昨天才走出考場的同學,對2020年高考全國二卷語文作文題目的分析。
更多閱讀:
高考衝刺點撥,高質量的句子,清晰的表達效果,讓作文高分更可能
高考作文,高分模板和規則有用,若能打破它們,必會成就更多精彩
高考語文,如何把作文寫得深刻,拿到發展分?
高考語文,從基本格式到行文邏輯,辯論稿寫作如何實現高分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