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賢易色,何其難也?

2021-03-01 弘化社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李炳南老居士《論語講要》:賢賢,上賢字作貴重講,下賢字作賢德講。易色,易作輕字講,色是美色。此明夫婦之倫。

據此可方便譯為:

子夏說:對妻子要敬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父母能竭盡其力;侍奉君主能獻出自己的生命;與朋友交往言而有信。這樣的人,雖然他自己說沒有學習過,我一定說他已經學習過了。

子夏(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00年),姬姓,卜氏,名商,子夏為其字,南陽溫邑(今河南溫縣)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孔門十哲之一。

子夏為學時,因常有獨到見解而得到孔子的讚許,如其問《詩經》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一句,孔子答以「繪事後素」,他立即得出「禮後乎」(即禮樂產生在仁義之後)的結論,孔子贊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詩》已矣。」

子夏好與賢己者處。求學於孔子,以「文學」著稱,提出「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的思想。

孔子去世後,子夏前往魏國西河郡教學育人,收李悝、吳起為弟子,魏文侯尊為老師。周安王二年(公元前400年),去世,葬於溫縣。從祀於孔廟,追封為魏侯。

子夏在此論說倫常之義,與妻子、父母、君主、朋友之關係及其處理,皆應有所遵循。夫婦為人倫之始,有夫婦然後有父子。印光大師說,有賢母而後有賢子。因此對妻子要重品德輕容貌;父母有生養之恩,侍奉孝順父母,理所當然;君主是國家領袖,在此表國家利益,天下蒼生,為國為民,自應鞠躬盡瘁;交朋友,說話行事,皆應以誠相待。

賢賢易色,何其難也?反之,處處皆是。為之殞命,在所不惜!印光大師《<慾海回狂>普勸受持流通序》中說:

天下有極慘極烈,至大至深之禍,動輒喪身殞命,而人多樂於從事,以身殉之,雖死不悔者,其唯女色乎。彼狂徒縱情慾事,探花折柳,竊玉偷香,滅理亂倫,敗家辱祖,惡名播於鄉裡,毒氣遺於子孫,生不盡其天年,死永墮於惡道者,姑置勿論。即夫婦之倫,倘一沉湎,由茲而死者,何可勝數。本圖快樂,卒致死亡,鰥寡苦況,實多自取,豈全屬命應爾哉。彼暱情床笫者,已屬自取其殃,亦有素不狎暱,但以不知忌諱,冒昧從事,致遭死亡者,亦復甚多。故禮記月令,有振鐸布告,令戒容止之政(容止,即動靜,謂房事也),古聖王愛民之忱,可謂無微不至矣。

吾常謂世間人民,十分之中,由色慾直接而死者,有其四分。間接而死者,亦有四分,以由色慾虧損,受別種感觸而死。此諸死者,無不推之於命,豈知貪色者之死,皆非其命。本乎命者,乃居心清貞,不貪慾事之人。彼貪色者,皆自戕其生,何可謂之為命乎。至若依命而生,命盡而死者,不過一二分耳。由是知天下多半皆枉死之人,此禍之烈,世無有二,可不哀哉,可不畏哉。

福禍無門,惟人自召。重德修善,福近禍遠;重色縱慾,禍近福遠。又有解「賢賢易色」不狹女色,廣指重德行,輕外表、處境等。為人能賢賢易色,自然氣質清和,與人為善,對公對私亦能誠信、擔當。

蕅益大師《論語點睛補註》的註解更進一步:賢賢。不但是好賢。乃步步趨趨之意。蓋自置其身於聖賢之列。此即學之本也。事親事君交友。皆躬行實踐。克到聖賢自期待處。所以名為實學。易色。謂無我相人相也。人之有技若己有之。自他不二。故曰易色。有我相人相。則賢嫉能之心生矣。

《淨宗八祖蓮池大師淨土集》載蓮池大師警眾之語云:我出家後,到處參訪,時遍融師門庭大振,予至京師叩之。膝行再請,師曰:「你可守本分,不要去貪名逐利,不要去攀緣,只要因果分明,一心念佛。」予受教出,同行者大笑,以為這幾句話那個說不出。千裡遠來,只道有甚高妙處,原來不值半文。予曰:「這個正見他好處,我們渴仰企慕遠來到此,他卻不說玄說妙凌駕我們,只老老實實把自家體認過切近精實的工夫叮嚀開示,故此是他好處。」我至今著實遵守,不曾放失。……十方僧眾,賢聖出沒,我見之未嘗不敬。他未跪我先跪,他未拜我先拜。前有方上一僧,人以其醜惡藍縷莫不輕藐之,及見吾,乃劇論《楞嚴》玄旨。你們決不可輕藐人,記取記取!

賢賢易色,如是切合。賢賢,旨在希聖希賢,貴在實行;易色,旨在人我不二,貴在修心。賢賢易色,心行相應。祖師教誡,悲心可鑑。

相關焦點

  • 賢賢易色
    「賢賢易色」這段文字是什麼意思呢?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子夏說:「對待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爹娘,能盡心竭力;服侍君上,能豁出性命;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守信。這種人雖說沒學習過,我一定說他已經學習過了。」再譬如說,下面就是一些代表性的觀點。
  • 1.7 賢賢易色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 【劉尚華】賢賢易色||易友風採
    孔子的一個得意大弟子、孔門十哲之一、魏文侯的老師子夏說:「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通俗一點的解讀可以理解為,子夏說,尊重、重視、推崇賢德等內在的東西,代替或者說而不是喜歡重視容貌等外在的東西。
  • 論語經典成語故事之二十一:賢賢易色
    賢賢易色本指對妻子要重品德,不重容貌。引申含義是指看到比自己賢能的人,心裡充滿了恭敬。第一賢是動詞,表示尊敬、恭敬;第二個賢是名詞,表示有才德的人。易:改變。色:態度,對人對事對社會的態度。出自《論語·學而篇》:「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對這句成語,有不同的解釋。南懷瑾先生在《論語別裁》中,對「賢賢易色」的解釋是:兩個賢字,第一個賢字作動詞用,因為中國文字有時候是假借的。第二個賢字是名詞,指賢人,即學問修養好的人。
  • 作業何其多?讀書何其難?教育何其殤?
    作業何其多?讀書何其難?教育何其殤?
  • 關於「賢賢易色」的N種理解……
    本周一的「論語·英文」中,我們學習了名句「賢賢易色……」的英譯和今譯。
  • 2.6 賢賢易色——課程開放至2021.2.18
    《論語入門》為人 第二篇2.6 賢賢易色2.6 賢賢易色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 「賢賢易色」到底該怎樣解釋——《論語學而篇第一七》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錢穆譯】子夏說:「一個人能好人之賢德勝過其好色之心,奉事父母能盡力,事君上能奉身盡職,交朋友能有信,這樣的人,縱使他自謙說未經學問,我必說他已有學問了。」
  • 陪孩子讀《論語》-「賢賢易色……」
    原文: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我說:「你就不能把『賢賢易色』這四個字裡面的含義說的再明白一點嗎?」  『賢賢易色』,柯潔面對比自己水平高的人能夠足夠的尊重,所以才能學到東西,你想,他八歲孤身一人在北京聶衛平處學習圍棋,如果態度不好,別人怎麼可能教他。『事父母,能竭其力』,他八歲即被父母送往北京聶衛平處學習,你想一個八歲的小孩,孤身一人在北京生活學習,不開小差認真學習並有所成就,不就是『事父母,能竭其力』嗎?
  • 依經解《論語》08 | 賢賢易色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這一章從「行」的角度講「學」;涉及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包括夫婦、父母、君臣至於朋友,由內聖至外王,隱含「仁」的觀念。什麼是「賢賢易色」?第一個「賢」是動詞,第二個「賢」是名詞。「易」就是替換、改變。
  • 我讀《論語》—《論語學而篇》之八:「賢賢易色」到底是啥意思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對於這一章的解釋,從「事父母……吾必謂之學矣。」一段各家差異不大。但「賢賢易色」一句,分歧就大了。咱們先看看有哪些解釋:1、何晏《論語註疏》:「賢賢易色」者,上「賢」,謂好尚之也。下「賢」,謂有德之人。易,改也。色,女人也。……人多好色不好賢者,能改易好色之心以好賢,則善矣,故曰「賢賢易色」。
  • 賢賢易色 未學之學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子夏是孔子的學生,名卜商,少孔子四十四歲。上句說到了「而親仁」,這一句即告訴我們親仁的態度和表徵。態度和表徵是什麼?
  • 《四書直解今譯》「賢賢易色」
    愛的語言學習中心 阮胤華摘要:學做人最要緊的事情論語原文: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直解今譯:子夏是孔子弟子,姓卜名商,字子夏。第一個賢字的意思是親近,第二個賢字指賢人。
  •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賢賢易色」。劉氏正義:今案夫婦為人倫之始,故此文敘於事父事君之前。陽湖劉申受言:是關雎之義也,賢賢易色,指夫婦之切證。論語述何曰:六經之道,造端乎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故首舉之。何晏集解:孔曰「易色,言以好色之心好賢,則善也。」
  • 禪宗六祖: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真學佛的人,需要真修實證,需要「只問耕耘莫問收穫」,禪宗初祖達摩大師有言:無上大道,曠劫精勤,難行能行,非忍而忍;換句話說,學佛修道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今生能有成就,是不知道付出了多少生的努力,才有今生的因緣成熟,能夠悟道證道。學佛最怕走錯道路,有兩點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不然就會南轅北轍,離佛越來越遠了。
  • 《學而篇》賢賢易色:如何提高自我明辨是非的能力?
    原文: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我們再看這個第一篇的這個第七章,學習做人的態度。其實基本上都在講學習做人的態度,子夏,孔子非常優秀的弟子。
  • 何其無知,何其荒謬,何其冷血?
    何其無知,何其荒謬,何其冷血?且不說上述推測是否靠譜,持刀在校園內刺死十歲兒童,無論出於怎樣的動機,都是十惡不赦的重罪,沒有一絲一毫「洗地」餘地。置身現代法治社會,竟然還有人抱持舉刀復仇論調,這不禁讓人反問:「鍵盤俠」高喊的「讓社會來教育」,是認為這是什麼樣的「社會」,又要怎樣「教育」呢?
  •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明日復明日復明日復明日復明日復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你是否是這樣一個人?心情不錯來把遊戲。心情浮躁來把遊戲。心情難過來把遊戲。心情煩惱來吧遊戲。最終的結果就是積少成多,開學前的一天晚上,一支筆,一盞燈,一杯咖啡,一摞書,一部手機,一個奇蹟。
  • 贛縣清朝「狀元」何其睿與田村天南山的故事
    在清朝乾隆年間,贛縣出了一位「狀元」,但他又不是真正的狀元,可民間仍認為何其睿水平居全國第一,堅持叫他為何狀元;他就是何其睿。據《贛縣誌》記載,何其睿(1685—1751),字克思,別號慎庵,韓坊鄉長演村人。
  • 何其有幸遇見你
    說這話的人就是我想說的那個何其有幸遇見的人。 最近因為一些瑣事心裡很難受,也不過是鄰裡之間的一些破事,但是被鄉村婦人傳的很難聽,我是一個被人誤解就覺得很委屈的人,早上發消息給好友說讓她出來吹牛,一身的負能量,需要她開導一下,她說冷得不想出門,(北方人過冬靠暖氣,南方人過冬靠的是一身正氣,我們就是靠著一身正氣過冬的南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