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修道,不是裝神弄鬼,更不是為了追求神通,而是為了追求形而上的本心自性,找到自己生命的本來面目,也就是禪宗所說的「明心見性」。
佛教不是迷信,是科學中的哲學,是哲學中的科學,需要我們投入自己的身心去驗證,在自己的身心上去體驗,去悟道,去證道,真能夠「明心見性」,就會有智慧的升華,有人格的提升。
真學佛的人,需要真修實證,需要「只問耕耘莫問收穫」,禪宗初祖達摩大師有言:無上大道,曠劫精勤,難行能行,非忍而忍;換句話說,學佛修道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今生能有成就,是不知道付出了多少生的努力,才有今生的因緣成熟,能夠悟道證道。
學佛最怕走錯道路,有兩點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不然就會南轅北轍,離佛越來越遠了。
一、學佛是為了尋求真理,佛教承認有一個至道。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天下的真理只有一個,釋迦牟尼佛發願為了眾生而修道,在修行的最初,學遍所有的內道外道,種種苦行苦修,到最後卻發現:「非道也」,因為不是正道,而統統都拋棄了。
在當時再也沒有明師指點的情況下,渡過恆河,在菩提樹下發願:「不證菩提,不起此座」,在七日之內,證得四禪八定,六通具足,第七天早晨,睹明星而悟道,這就是當初佛祖出家的初衷:為了求得正道而出家學佛,我們學佛就要學習佛祖的精神,而不是走入迷信的道路,甚至以為學佛後就能夠心想事成。
何為真理?何謂道?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釋迦牟尼佛悟道後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可見這個「道」,從未離開過我們半步。
二、我們的自性本心本自具足,不假他求。
禪宗六祖因為聽五祖講解《金剛經》中的一句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大徹大悟,他做了一首偈子: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無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學佛的人要掌握這個原則:我們的本心自性本自具足,是我們生命中本有的東西。我們的自性本來就是清淨的,所有修行的方法都是加法,清淨不是你修出來的,凡是有個境界,有個清淨已經是妄心妄念了。
我們的自性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你修行它不會多一分,你不修行它也不會減一分,本來如此,如如不動。
我們的自性動而不動,能生萬法,禪宗講:即此用離此用,一切都是它的作用,然而所有的現象都不是它的本質,《金剛經》曰:凡所有相,皆屬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見到本來,就是「明心見性」,就是「悟道」。
我是白衣居士念佛,感恩閱讀與分享!
念一句佛號,結一世佛緣!祝願大家六時吉祥,一切如意!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