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自具足是什麼意思?

2020-12-13 新與新

本自具足:佛家理念,願意自己已經具備圓滿的結果。佛教常用語。出自六祖「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通俗一點就是:自己內在什麼都不缺,所以不必過多計較外在世界的得失。 生活中的大多計較,都來源於自己認為自己缺這個缺那個,不然我就會怎麼怎麼下常然後產生資源(有形物質,無形情感)的爭奪,小到幾十塊錢,一句冷暖的話語,大到房子車子。

佛教的具足,不僅僅是具有的意思,而且還有圓滿具備的意思。一絲不缺,一切圓滿,用於具足這個字。在佛法當中,用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意思。比如說,佛性本自具足,即是指佛性圓滿具備,無一絲欠缺;用在戒律方面,具足戒則是指完備的戒律。

佛教理念有信仰就有希望。信仰如手,能執取眾寶;信仰如杖,能給人依靠;信仰如根,能長養善法;信仰如船,能得渡彼岸;信仰如力,能突破萬難;信仰如財,能生出智慧。

信仰帶給人無窮的希望,信仰的好處有四點:

第一:能確定目標有的人常常感到自己沒有信心,不能確立心中的目標,這是因為他沒有信仰。

第二:能解脫煩惱人生旅途,總會遇到許多煩惱,有來自社會、家庭、感情、經濟,以及身體的生老病死,心理的愚痴無明等等。

第三:能美化生活信仰能夠影響一個人的生活態度。沒有信仰,生活便沒有立場,遇到問題,總是東問西問,甚至求神問卜,仍然拿不定主意。

第四:能安住身心人生在世,找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很重要。讀書的人,把身心安住在書本的知識上;做事業的人,把身心安頓在事業的發展上。

相關焦點

  • 心想生:你是本自具足的
    即使你學了很長時間的靈性,如果你一張嘴——財富是賺來的,財富是什麼?自己辛辛苦苦的血汗錢,那恭喜您,您還在宇宙主導論裡面。02豐盛和有錢是兩回事好,金錢從哪裡來?首先我們再說一下,家人們,那個本體是覺、是一心三藏。
  • 你我本自具足
    每個人,本自具足。身體裡沒有我,身體不是我。身心合起來,也沒有我。這就夠了,可是,我們依然搞出了很多方法來。本自具足的事情,迷惑和醒悟就在一念間。人類的主觀和客觀的認知概念,是一個錯覺。本來,我們不是活在肚子裡的自我。就是說,肚子裡面沒有我,肚子外邊也沒有我,肚子,也不是我。
  • 生命本自圓滿具足
    生命如同一粒種子,本自圓滿具足,擁有所有的可能性!種子可以長成幼苗、莖葉、花苞、花朵、果實。顏色、香氣、甜美的滋味,這些元素都蘊含在種子裡,無一或缺,這是種子的空性。種子從不懷疑自己的圓滿,種子的一生就是盡情的成長、綻放。
  • 教育是為了喚醒孩子覺察本自具足的內在力
    其實,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喚醒孩子覺察本自具足的內在力。這才是傳道的本質。 每個人都是一個全息的質點,本身自帶一切智慧,這就是本自具足的含義。科學表明,即使最聰明的人如愛因斯坦,也只是使用了大腦的5%的能量,還有95%的潛能沒有使用和開發。孩子在出生後,攜帶著智慧的因子,如果我們教育工作者沒有本自具足的高度去教育孩子,孩子就會逐漸淹沒在所知障礙中,培養出的孩子不能突破智慧瓶頸,走進更高智慧中。
  • 禪宗六祖: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在當時再也沒有明師指點的情況下,渡過恆河,在菩提樹下發願:「不證菩提,不起此座」,在七日之內,證得四禪八定,六通具足,第七天早晨,睹明星而悟道,這就是當初佛祖出家的初衷:為了求得正道而出家學佛,我們學佛就要學習佛祖的精神,而不是走入迷信的道路,甚至以為學佛後就能夠心想事成。何為真理?何謂道?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
  • 教育的最高境界:喚醒孩子覺察本自具足的內在力
    其實,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喚醒孩子覺察本自具足的內在力。這才是傳道的本質。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高級智慧高層維度的質點,本身自帶全部維度的一切智慧,這就是本自具足的含義。科學表明,即使最聰明的人如愛因斯坦,也只是使用了大腦的5%的能量,還有95%的潛能沒有使用和開發。
  • 佛教『南懷瑾』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4、後來他這樣睡了三年起來就會作詩,沒有讀過書的,詩、文什麼都會。所以生命的自性裡頭一切智慧都具備,所以六祖開悟了以後,「何期自性本自具足」。真正開悟了,你自性裡頭具備了一切,充滿一切。譬如大家讀書,好像老師、學校給你的學問,沒有啊!老師、學校不過幫你把你家裡那個腦子裡頭心裡頭那個倉庫打開了,你真的學問是你自己裡頭本有具備的埃所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 梅宮主:信自己本自具足
    5、有人問,到底什麼是未來商業?我說過,真正的商業就是沒有商業。因為,不光科學的盡頭是文化和信仰。商業的盡頭也是文化和信仰。這種真的,潛意識的,骨子裡的,本來的,如來的,高維空間的,就是「未來商業」——師爺說6、信,是信的什麼?信神?信佛?信師?信自己?
  • 黑關靜修,孟紓淇遇見本自具足的自己
    自2018年開始修習禪宗的系列法門,多次入黑關體證生命的究竟與智慧。所謂閉黑關,就是關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幹擾,暫離日常生活與工作的紛繁,出離頭腦思維的幻象,讓心清淨下來,了悟世間萬事萬物的真相。在諸多修心體系中,它被視為最深入、最直接的靜心方式,就像把一瓶濁水放置幾天,在所有雜質沉澱的過程當中,明心見性,讓自我設限、固有執念、認知障礙等得以修正。
  • 一切本自具足,並不是從外得到
    因為沒有眾生了,所以諸佛這個概念也消失了——真正到了涅槃境界,那還有什麼佛和眾生呢?有佛有眾生,這是凡夫的境界;無佛無眾生,那才是佛的境界,那是開悟了的人的境界。所以諸佛剎土,盡同虛空。   「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有一法可得就不是佛法,所以最後講到,要圓滿菩提、歸無所得。因為一切都是本自具足的,並不是從外面得到一個什麼東西。
  • 「本自具足——王鑑為個展」探索「自我」與「萬物」之間的內在關聯
    展覽海報2019年8月10日,北京艾米李畫廊王鑑為新作展——「本自具足」正式開幕。展覽以藝術家王鑑為最新完成的繪畫作品「本自具足」系列為主,輔以其最新創作的汝瓷雕塑和書法作品。「本自具足」出自六祖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我們每個人的內在都是完滿具足的,「我」即宇宙——「我」帶著時空而來,萬物也因此而生。
  • 「幸福」反求諸己感受本自具足
    比如前段時間某音上非常火的關於「原生家庭」的說教很多,你不夠聰明是因為小的時候父母給予的肯定極少,父母說什麼你做什麼而無論多小的事,如果父母不說就從來不去做,這是父母從小的教育習慣導致的,脾氣暴躁甚至找不到伴侶是因為從小父母的強勢壓迫,很多時候他們只會用棍子解決問題所導致。
  • 艾米李畫廊舉辦《馬丹:窺見方寸》《王鑑為:本自具足》雙個展
    2019年8月10日下午4時,「窺見方寸——馬丹個展」、「本自具足——王鑑為個展」在艾米李畫廊A、B兩個空間同時開幕,兩個個展呈現了完全不同的藝術風格,又同時對於當下的社會和現實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早期的「一念」、「混沌」系列,到近期的「遊於造物」、「本自具足」系列,王鑑為的創作脈絡逐漸清晰。從其最新的一系列作品——《我帶著時空而來》、《本自具足》、《因果不空》中,可以窺見藝術家描繪的精神世界受中國道家文化影響,更加注重對於「氣」的描繪。這種對於「遊乎天地之一氣」的表達,正是對中國古人通過靜修而達到「萬物畢得,翼然自來」的人生境界的當代化呈現。
  • 慧能大師: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五祖遂喚秀上座於堂內,問:「汝且去,一兩日來思惟,更作一偈來呈吾,若入得門,見自本性,當付汝衣法。」秀上座去數日,作不得。(唐·《六祖壇經》法海本,《大正藏》48·348下-349下之六祖慧能大師語)慧能請別駕(注13)張日用書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我所理解的中國:本自具足的大國崛起
    經過半年多的時間,我補充了一些新的思考,結合上篇文章,寫就這篇《我所理解的中國:本自具足的大國崛起》。4本自具足的大國崛起我們的組織和制度擁有巨大的優勢。組織最核心的是看領導者的拼命程度和勤奮程度,這會帶動整個管理層組織能力的提升。今天政府官員的拼命程度是超過企業家的。
  • 六祖所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動靜皆平,都是平等,沒有差別
    法界觀行的重要如《華嚴經》即不然,一念頓證法界法門,身心性相,本唯法體。施為運用,動寂皆平,任無作智,即是佛也。最後境界,成佛的境界,要參考《華嚴經》。華嚴所標榜的理不同哦!修行行門也不同。一念之間,頓證法界法門,空有雙方面都具足了。
  • 當你如如不動,這個時候你本自具足、本自清淨(心想生)
    當你如如不動,這個時候你本自具足、本自清淨,就是成佛成聖了。你說我現在情感很美滿,很甜蜜的愛情,我要讓它保持100年,告訴你這是妄想和執著。這就是你不懂,這種熾熱的熱烈狀態一定會消退的,物極必反,虧盈益謙。
  • 六祖,壇經,六祖慧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善知識
    況惠能大師曾言菩提本自清淨,自內心若清淨,自內心不起妄念,不起執著,不於一法上去攝持,那麼於諸時會大眾又何能生諸差別呢?由此我們也可以知道,「無念是對於內在妄念與貪慾的否定,無相是對於外在虛幻色法的否定,而無住則是不執著於內在妄念、貪慾與外在虛幻色法之義。
  • 自性本具足,其中有五眼,只因有妄想,所以不覺悟
    「自性本具足」是《壇經》六祖惠能大師大徹大悟時說的話,這篇文章用「五眼」概念和大家闡釋下古人般若智慧。第一眼,肉眼。這個「空」不是什麼都沒有,是「第一義空」,真正的「空」,相當於老子說的「無」,能見到「空境」,這個人才算是具有慧眼,也就是得了「般若」智慧。普通人在三維觀念下看世界,能得「慧眼」的人可以在多維的觀念下看世界。第四眼,法眼。
  • 無情有佛性,山水悉真如,佛性本具足,一切不外求
    本如(981—1050),北宋天台宗山家派四明知禮禪師的法嗣。曾經手持《法華經》向四明尊者請益。四明尊者突然大聲喊道:「汝名本如!」本如禪師一聽,言思路絕,豁然大悟。佛性本自具足,一切現成,不假外求。本心的證得不能靠理性判斷和邏輯推演,所謂擬議思量,動念即乖。必須注意的是,「何必待思量」,並不等於說不思量,而是非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