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本自具足

2020-12-13 咬文嚼字

每個人,本自具足。

身體裡沒有我,身體不是我。

身心合起來,也沒有我。

這就夠了,可是,我們依然搞出了很多方法來。也是無奈的事情,如果方法少了,大家會覺得吃虧了,這個解脫的手藝也很難傳承下去。

但是,我們搞的太多了。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就迷失在修行的文化、儀軌、規矩、方法等等裡面了。

本自具足的事情,迷惑和醒悟就在一念間。

人類的主觀和客觀的認知概念,是一個錯覺。

本來,我們不是活在肚子裡的自我。

就是說,肚子裡面沒有我,肚子外邊也沒有我,肚子,也不是我。

那好,一切就都是我(大我),我就是一切,宇宙就是我。

無論這個一切怎麼變化,都沒所謂的,所以,就把它的所謂的「本體」稱為自性,稱為真心,真如,稱為一真法界,等等,都是一個意思,或者叫本自具足。

當我們不明白的時候,忘記了本自具足的實相,然後很吃虧、很冤枉、苦歪歪地活在一個小小的自我裡。

相關焦點

  • 心想生:你是本自具足的
    這個地方再跟大家說一下關於本體,我們在說到錢的時候很多人就會說:哎呀我本來是具足的,我叫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他就會認為本體是很有錢的。我不說它豐盛啊,因為豐盛和有錢是兩回事。所以當你一說到造物主,你說造物主是本自具足。對吧,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是一心三藏嘛,就是那個真相、那個覺,它本自具足。
  • 本自具足是什麼意思?
    本自具足:佛家理念,願意自己已經具備圓滿的結果。佛教常用語。出自六祖「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通俗一點就是:自己內在什麼都不缺,所以不必過多計較外在世界的得失。生活中的大多計較,都來源於自己認為自己缺這個缺那個,不然我就會怎麼怎麼下常然後產生資源(有形物質,無形情感)的爭奪,小到幾十塊錢,一句冷暖的話語,大到房子車子。佛教的具足,不僅僅是具有的意思,而且還有圓滿具備的意思。一絲不缺,一切圓滿,用於具足這個字。在佛法當中,用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意思。
  • 禪宗六祖: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在當時再也沒有明師指點的情況下,渡過恆河,在菩提樹下發願:「不證菩提,不起此座」,在七日之內,證得四禪八定,六通具足,第七天早晨,睹明星而悟道,這就是當初佛祖出家的初衷:為了求得正道而出家學佛,我們學佛就要學習佛祖的精神,而不是走入迷信的道路,甚至以為學佛後就能夠心想事成。何為真理?何謂道?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
  • 生命本自圓滿具足
    生命如同一粒種子,本自圓滿具足,擁有所有的可能性!種子可以長成幼苗、莖葉、花苞、花朵、果實。顏色、香氣、甜美的滋味,這些元素都蘊含在種子裡,無一或缺,這是種子的空性。種子從不懷疑自己的圓滿,種子的一生就是盡情的成長、綻放。
  • 佛教『南懷瑾』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你說坐不住給你睡好不好,你們諸位可惜了,自己看不見沒有去研究,一個人睡在床上,不會到一個鐘頭都不動的,睡不到半個鐘頭這裡動兩下,蹬兩下,都在動。假使睡到完全不動,定了。2、所以,我在鄉下當年,我的父親當年告訴我,有個出家的和尚,他詩作的好。後來我就偷偷抄了一首詩,我還很小給我父親看。父親說你也會做詩啊,我說會埃你抄那個和尚本子上來的,就一下給他抓住了,揭穿了。
  • 教育是為了喚醒孩子覺察本自具足的內在力
    其實,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喚醒孩子覺察本自具足的內在力。這才是傳道的本質。 每個人都是一個全息的質點,本身自帶一切智慧,這就是本自具足的含義。科學表明,即使最聰明的人如愛因斯坦,也只是使用了大腦的5%的能量,還有95%的潛能沒有使用和開發。孩子在出生後,攜帶著智慧的因子,如果我們教育工作者沒有本自具足的高度去教育孩子,孩子就會逐漸淹沒在所知障礙中,培養出的孩子不能突破智慧瓶頸,走進更高智慧中。
  • 教育的最高境界:喚醒孩子覺察本自具足的內在力
    教育的最高境界:喚醒孩子覺察本自具足的內在力韓愈在《師說》裡講到: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其實,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喚醒孩子覺察本自具足的內在力。這才是傳道的本質。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高級智慧高層維度的質點,本身自帶全部維度的一切智慧,這就是本自具足的含義。科學表明,即使最聰明的人如愛因斯坦,也只是使用了大腦的5%的能量,還有95%的潛能沒有使用和開發。
  • 梅宮主:信自己本自具足
    1、 想成功你就應該活成朋友圈的瘋子神經病,做別人不敢做的事,他們會時不時的過來看看瘋子神經病過的怎麼樣了。換句話說,修行並不輕鬆愉快,有時還蠻不舒服的,因為實際的生活就並非一片坦途,會有很多挑戰、痛苦,因此修行並不是要你自我逃避,把頭埋在一種舒服愉悅狀態中,這並不是修行。修行的重心在於行,在行中驗證道,驗證心。
  • 當你如如不動,這個時候你本自具足、本自清淨(心想生)
    宇宙中的現象都是,你比如說科學家說太陽的壽命是100億年,所以現在太陽已經到了中年了,科學家說太陽有一天會變成一顆暗星星,就是不再發光了,已經燃燒盡了。這個時候太陽就失去太陽的作用了,物極必反,它現在陽光是最充足的時候,可是有一天,它就會不再發光發熱了;你也會,你現在可能是年富力強的時候,覺得身上用不完的勁,可是你一定會衰老的。所以虧盈而益謙,你衰老到一定的程度,就會重新再出生,就是老和少它就有轉化了,就重新又轉世投胎來到地球,你又成了一個少兒。
  • 我所理解的中國:本自具足的大國崛起
    經過半年多的時間,我補充了一些新的思考,結合上篇文章,寫就這篇《我所理解的中國:本自具足的大國崛起》。4本自具足的大國崛起我們的組織和制度擁有巨大的優勢。組織最核心的是看領導者的拼命程度和勤奮程度,這會帶動整個管理層組織能力的提升。今天政府官員的拼命程度是超過企業家的。
  • 「本自具足——王鑑為個展」探索「自我」與「萬物」之間的內在關聯
    展覽海報2019年8月10日,北京艾米李畫廊王鑑為新作展——「本自具足」正式開幕。展覽以藝術家王鑑為最新完成的繪畫作品「本自具足」系列為主,輔以其最新創作的汝瓷雕塑和書法作品。「本自具足」出自六祖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我們每個人的內在都是完滿具足的,「我」即宇宙——「我」帶著時空而來,萬物也因此而生。
  • 一切本自具足,並不是從外得到
    當你真正消除了對立面的時候,既沒有善也沒有惡,那時,「諸佛剎土,盡成虛空」。注意,沒有善、沒有惡不是是非不分,而是高度的純,純之又純,根本不起惡念。是非同樣是這樣,你不會有非心了,不會有不正確的心了。在趙州和尚所說的「無」字世界裡,連「無」也沒有了,消除了一切對立面。所以說「諸佛剎土,盡成虛空」。因為沒有眾生了,所以諸佛這個概念也消失了——真正到了涅槃境界,那還有什麼佛和眾生呢?
  • 黑關靜修,孟紓淇遇見本自具足的自己
    自2018年開始修習禪宗的系列法門,多次入黑關體證生命的究竟與智慧。所謂閉黑關,就是關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幹擾,暫離日常生活與工作的紛繁,出離頭腦思維的幻象,讓心清淨下來,了悟世間萬事萬物的真相。在諸多修心體系中,它被視為最深入、最直接的靜心方式,就像把一瓶濁水放置幾天,在所有雜質沉澱的過程當中,明心見性,讓自我設限、固有執念、認知障礙等得以修正。
  • 慧能大師: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五祖大師知道是神秀禪師所作,便將禪師喚入堂內,說:「你的這首偈子還沒有明心見性,見地還不到。你先回去,過一兩日再來,好好思維,另做一偈。若入得門,見自本性,當付汝衣法。」神秀禪師回去苦苦思索了數日,始終作不出來。慧能居士請江州別駕張日用幫自己寫了一首偈頌,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偈子寫完,大眾無不驚愕。
  • 「幸福」反求諸己感受本自具足
    痛苦和挫折之所以會一直折磨你,那是因為你真的把它看做了「苦」,關注它就是在餵養,它就會越來越強大,所以越來越苦就不奇怪了,而「苦」之所以發生,真正的目的是為了讓你看到自己的不足,去加以修正解決問題來提升自我,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大多不會去關注自己本身而是習慣性的把「壞」的責任推到別人身上,「苦」就這樣來了。
  • 艾米李畫廊舉辦《馬丹:窺見方寸》《王鑑為:本自具足》雙個展
    2019年8月10日下午4時,「窺見方寸——馬丹個展」、「本自具足——王鑑為個展」在艾米李畫廊A、B兩個空間同時開幕,兩個個展呈現了完全不同的藝術風格,又同時對於當下的社會和現實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早期的「一念」、「混沌」系列,到近期的「遊於造物」、「本自具足」系列,王鑑為的創作脈絡逐漸清晰。從其最新的一系列作品——《我帶著時空而來》、《本自具足》、《因果不空》中,可以窺見藝術家描繪的精神世界受中國道家文化影響,更加注重對於「氣」的描繪。這種對於「遊乎天地之一氣」的表達,正是對中國古人通過靜修而達到「萬物畢得,翼然自來」的人生境界的當代化呈現。
  • 六祖所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動靜皆平,都是平等,沒有差別
    我經常說:「華嚴法界觀行幾乎失傳了。」這個觀行是「一念頓證法界法門」,空有雙圓,一切具備。下面要注意這幾個字。「身心」,換句話說就是「性相」,心就是性,身就是相。「身心性相,本唯法體」,這個身心性相的根本,整個是法體的大用。所以你身體生病了,心也病了;身體病好的時候,心也不病了。
  • 我終於看見,本自具足的自己擁有最真實的平靜和喜悅
    沒想到,老和尚會用手機,一個電話給小和尚澆了一盆冷水,「放下紅塵,回到山上,回到老衲身邊,和師傅繼續吃齋念佛,你的事業來自你過去修煉的智慧,你只有放下紅塵,才是修成正果,因為紅塵只是你智慧之花開出的果,相,是空的,執著於相是沒有意義的。」於是小和尚老婆孩子事業都不要了,真的聽師傅的話又屁顛屁顛回到了山上。。
  • 六祖,壇經,六祖慧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善知識
    況惠能大師曾言菩提本自清淨,自內心若清淨,自內心不起妄念,不起執著,不於一法上去攝持,那麼於諸時會大眾又何能生諸差別呢?由此我們也可以知道,「無念是對於內在妄念與貪慾的否定,無相是對於外在虛幻色法的否定,而無住則是不執著於內在妄念、貪慾與外在虛幻色法之義。
  • 你的具足一切的真如自性有哪些特點?這也是你能夠成佛的依憑
    禪宗六祖慧能聽五祖講《金剛經》,言下大悟,說到:「一切萬法,不離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主要是說,本性具足一切法的功德,他從無始劫以來就已經具足一切功德,不是修行以後才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