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六祖慧能聽五祖講《金剛經》,言下大悟,說到:「一切萬法,不離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這主要是說,本性具足一切法的功德,他從無始劫以來就已經具足一切功德,不是修行以後才有的。「本性具足一切功德」的意思是:
一、具備了大智慧光明的真實道理;二真如心遍照十八界法的真實道理;三、真如心如實了知一切法的道理;四、真如心體本性清淨的道理;五、真如心是常、是樂、是我、是淨的道理;六、真如心寂靜不變而又自在的道理;七、以上六種超過恆河沙數非一亦非異的不可思議佛法永遠都不曾暫斷過、永遠都不會斷絕的道理。因此真如心又叫作如來藏,因為他含藏了成就如來果德的功能性;又因為他能出生萬法,所以又叫作法身。
正因為他含藏了讓眾生將來成就究竟佛道的所有功德,所以叫作如來藏;所以自古以來常有祖師說:「如來藏中藏如來。」也就是《如來藏經》裡面佛所說的萎花喻的真正意思。
你未來成佛時的如來體性,就含藏在你的第八識心真如當中;將來怎麼成佛,就看你怎樣去把第八識中的所有無漏有為法上的功能性加以具足發揮出來,這都含藏在真如心體中,所以才稱為如來藏。那就是說,悟後想要成佛的話,你應該要怎樣去淨化自己?是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完全的無私、完全的無我之後,清淨心體中所含藏的一切有漏種子,才會導致心真如本有的佛地無漏有為法上的功德具足現行;因為他有這個含藏一切功德法的功能性,所以才叫作法身。
諸佛以無垢識心體為法身,是因為諸佛的無垢識心體都以五法為身,故諸佛的無垢識心體即名為法身。
馬明菩薩說:「真如心雖然在實際上具有一切的功德法相,然而他卻仍然是無差別相」。這個無差別相,在等覺菩薩乃至凡夫菩薩身中,他離六塵中的見聞覺知;在阿羅漢身中,他也是離見聞覺知;在闢支佛、在一切外道修行者、一切凡夫乃至螞蟻、蟑螂身中,他還是離見聞覺知的;所以,他一向都是離開六塵相,都不於六塵起絲毫的分別,不因為是在菩薩、阿羅漢等諸聖身中,也不因為是在凡夫異生身中而有差別,永遠都是如此的同一種不分別的體性,也都永遠是真實不壞性;因此說他在一切法中運作時,都是如此的同一味,也都是同一真實不壞性。同一味是說他沒有差別相;同一真是說同樣都是恆常不滅、究竟了義的。
馬鳴菩薩又說他「離分別相、無二性」,所以雖然具足一切諸功德相,卻仍然是離一切相的;這也是真正悟得如來藏的人,都能現前如此現觀的。真如心,從來不會在六塵上面起任何的分別,他不會因為看見這盆花插得這麼漂亮,就想多看一會兒;因為他從來都不看花兒,因為他對六塵離見聞覺知。覺知心的你覺得音樂很好聽,可是真如照舊不關心這件事情,因為他根本不聽音樂,他離見聞覺知。所以說他是離分別相的,絕不於六塵當中起任何的分別。這種體性,不因為你成為阿羅漢、成為菩薩就有所不同,他是不改變的,在聖人身中、在凡夫身中乃至在螞蟻細菌身中,他還是一樣的,所以叫作無二性。雖然是同一味一真,但是同樣離分別相、無二性。
馬鳴菩薩又說:「以依業識等生滅相,而立彼一切差別之相。」這就是說,真如心如來藏心體自身雖然是離見聞覺知而離六塵分別,所以離一切貪厭淨染等心相;但是卻依執持業種的第八識真如心體所含藏的種子生滅相,才能建立所生萬法的一切差別相,所以真如心自體雖離一切相,卻又能生一切相,所以雙具離一切相、能生一切相兩者,兩者之間並不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