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面對自性的考試慧能順利過關了!但六祖到底打了多少分呢?

2021-02-08 我心無礙即菩提

朋友們!善信們!各位菩薩大德們!南無阿彌陀佛!大家吉祥如意!今天我們接著學《壇經》。

上文書我們講到,半夜三更,五祖弘忍大師為六祖慧能大師單獨講授了《金剛經》的妙義。六祖慧能大師言下大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拙作。)

至此,慧能大師終於通過了五祖弘忍大師的堪驗考核,馬上就可以接受衣缽成為中國禪宗第六代祖師了。那麼面對五祖弘忍大師提出的這一場有關「自心般若之性」的考試,我們的六祖慧能大師到底打了多少分啊?神秀大師呢?神秀大師雖然沒有通過考核,但畢竟也參加了堪驗考試,好歹也得有個分數吧?

今天就讓我們大家來給祖師們打打分吧!想當初,五祖弘忍大師面對神秀大師的偈頌的境界是這樣評價的,五祖曰:汝作此偈,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到門內。五祖弘忍大師的意思說白了,就是神秀大師不及格!我們現在所有的修行人比得上神秀大師?但就是如此佛門中龍象般的人物在禪宗裡考試不及格!我們按不及格的最高分給神秀大師打分的話,頂格也就59.99……分吧!反正差那麼一丟丟,差的著實不多,一丟丟而已,但就是不及格!

那麼六祖慧能大師呢?這個太了不起的宿慧深厚,根性大利,聞即開悟的祖師又能打多少分呢?且看五祖弘忍大師怎麼說。

《壇經》記載:五祖知悟本性,謂慧能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那麼這個評價是多少分呢?六十分!是否大家覺得六祖慧能大師應該是一百分呢?不會的,只能給他六十分,不過這六十分是足足的六十分,但一分都不可以多給了!

神秀大師在門外所以只能是五十九分,六祖慧能大師一腳踏進門裡也只能是六十分。

長期以來,很多學佛的人對禪宗有個誤解,認為六祖慧能大師的那首「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偈頌就是禪宗所倡導弘揚的最高圭臬!這樣的認知其實是大錯特錯!不識本心,不見本性自然是門外漢,但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也只是修行的開始而已!所以五祖弘忍大師才會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這裡的「無益」不是毫無意義,也不是毫無利益,而是有利益甚至是大利益,但這種有利益甚至大利益恰恰不是禪宗祖師所講的那種無量無邊的利益。所以名之為「無益」。

因為不論有多少利益,如果你不能見到本心自性的話,終究不能解決生死的大事。所以名之為「無益」。而你見到本心自性才可以學法,才可以獲得無量無邊的法益!

所以六祖慧能大師此時只是進的門來,具備了真正修學佛法的資糧,所以只能打六十分!至若此處五祖提到的「即名丈夫天人師佛」是指名義上的丈夫天人師佛,還不是究竟的丈夫天人師佛!這個提法我們要搞清楚,不要犯糊塗!

接著五祖弘忍大師在人盡不知的情形下,將禪宗頓教及衣缽傳付給了六祖慧能大師,並咐囑說:「汝為第六代祖,善自護念。廣度有情,流布將來,無令斷絕。聽吾偈曰: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

五祖弘忍大師這首偈頌真是了不起!(此處三拜!)

後輩學人很多都在猜測這首偈頌妙義,有的甚至還強行解釋。不要這樣,對於祖師的教誨我們不可能認識的那麼深刻,也沒有個誰對誰錯!能說出一些覺受體會也很不錯了,神秀大師才五十九分,那麼大家得個十幾二十分已經稱得上半個神秀大師了!要讚嘆的!

那麼什麼叫做「有情來下種」呢?此處的有情就是指一切世界所有六道的眾生!因為是有情眾生所以才具備「來下種」的能力和條件!

無始劫來,有情眾生被妄想情識所迷,所以才會不停的「來下種」,不停的循環往復著因果輪迴的生命軌跡!這是我們有情眾生的根本大苦!

那麼什麼又叫做「因地果還生」呢?這就要感恩偉大的佛陀,是他給我們這些飽受因果輪迴之苦的有情眾生指明了一條道路,什麼道路呢?就是我們一切有情眾生得以在因地修行的道路!沒有這條道路我們徹底完蛋!

在這個廣闊無垠的因地裡,不拘你我任何有情眾生都可以種因,而且也不由的你種或不種。哪位眾生說我就不種一切因,亦不得一切果。那這位眾生可真不得了啊!

善良的有情眾生種善因得善果;不善良的有情眾生種不善因得不善果;學佛的有情眾生不種成佛的因得地獄果。因果面前,毫釐不爽!

所以此處五祖弘忍大師講明了一切眾生成一切佛的道理。所以我們一定要注重因地的修行!而且我們都離不開因地,這是現實!

接著這一句「無情亦無種」是何意呢?這是講斬斷因果輪迴根本的修證。這是禪宗密法!也是所有真修實證修行人的必修法!

此處的「無情」不是冷血,也不是不友善,甚至也不是絕情。五祖弘忍大師所講的「無情」在這裡是指修行人不被有情眾生妄想情識所蒙蔽的境界。

我們不被有情眾生的妄想情識所遮蔽,達到「無情」的境界自然就不用辛苦的來娑婆世界下種了,自然也就不會繼續沉淪因果輪迴的苦海了!

那麼「無性亦無生」呢?記住這句話!這才是我們禪宗修行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因為這句話才只能給偉大的六祖慧能大師這次考試打六十分。

因為你見到自己的本心自性只是明了認知了自己,還沒有證悟究竟圓滿的佛性!記住!我們悟到的自性和究竟的佛性還是有差別的!不明白這個,就得死在自性的認知上還沾沾自喜呢!可不悲哀?

真正的佛性是充斥天地,遍及一切處的。真正的佛性是以本無的狀態真實的存在的,所以才是「無生」,所以才會不生不滅!

我們覺悟到的自性猶如海水一滴,而真如佛性好比是無邊大海,只有將我們的自性回歸到無量虛空之中,讓我們的自心般若之性和究竟的無量虛空中的佛性相融才是究竟圓滿的修證!

就如同只有把一滴海水滴進大海,令它和大海相融,那麼它煞那間就是大海本身。如果只是見到了本心自性,而不去融於無量虛空般的佛性,最終也會如同沒有回歸大海的那滴海水一般,漸漸乾涸!

南無阿彌陀佛!朋友們!善信們!各位菩薩大德們!我是一塊磚,真誠的希望希望引來大家的玉。如果有說的不如您心意的地方,歡迎大家拿磚拍我。照腦門拍的那種就行,也別太狠了!

南無阿彌陀佛!

祈願一切眾生,無有疾病,皆得健康。祈願一切眾生,無有貧窮,皆得富足。祈願一切眾生,無有煩惱,皆得菩提。祈願一切眾生,得遇佛法,皆得成就。

本文原創 感恩關注 願與有緣 共成佛道

相關焦點

  • 六祖壇經,真如在佛教裡是個非常重要的名詞,六祖慧能,壇經
    六祖壇經,六祖慧能,禪宗中國人的傳統之一就是喜歡簡易直截,所以,通過不知多少代高僧的摸索,終於把浩如煙海的佛法歸納成為三條綱領六祖壇經,六祖慧能,禪宗六祖壇經,慧能,相信自己就是佛,把自己作為佛來要求來看待,這麼一來就把信仰提升到一個最高的層次
  • 六祖,壇經,六祖慧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善知識
    六祖大師於法會面對人眾時,並不是以取相為攝持受法人等,而是在內心的起點上,就是以「無住」這一思想來楷定自己,不於接眾聞法者的差別作為起念生起處並為其所系縛。況惠能大師曾言菩提本自清淨,自內心若清淨,自內心不起妄念,不起執著,不於一法上去攝持,那麼於諸時會大眾又何能生諸差別呢?
  • 佛教問答:六祖慧能在獵人眼中是個什麼樣的人?
    #六祖慧能現在已經成為我們公認的大師級人物,他的一生也是充滿離奇與波折,可是我們如果還原當時歷史,六祖慧能在當時獵人隊伍中又該是個什麼樣子呢?六祖還常發表一些違背獵人常理的怪論,因此大家看六祖的眼光也是怪怪的。一個人一旦只說好話,卻不敢說反抗或者抵抗的時候就難免讓人感到軟弱。還好六祖還保護了一位女子,堅持不讓這位女子受到傷害。可是面對他人的報復,六祖也只是一味地忍讓。
  • 佛教禪宗:有明子暗子之分,六祖慧能與神秀禪師二者相輔相成
    漢傳佛教分八宗,以禪宗為首,弘揚佛法道義,歷史上南禪宗與北禪宗皆出自唐代禪宗,南宗慧能祖師與北宗神秀禪師更是同出一門,都是師承禪宗五祖弘忍法師。二人雖同出一門,但是所修佛法卻大相逕庭;一為「頓悟」二為「漸修」。
  • 有人問六祖慧能何為佛的三身四智,六祖這樣回答
    於是,他便去恭請六祖慧能講解。大殿內的佛像六祖慧能解釋說:所謂「三身」,其實是假立的名號,都發自本源自性,每個人的本源自性都具有法身、報身和化身。清淨法身就是你的本源自性;圓滿報身就是你的智慧,千百億化身就是你的行為。所謂「四智」,就是通過特定的修行,領悟佛法要旨,使有煩惱的八種認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轉變為擺脫煩惱的八種認識,從而得到四種智慧。
  • 壇經 是六祖慧能大師對所有禪修者發出的十大獅子吼
    壇經,是漢傳佛教唯一的一部經文。壇經,是漢傳佛教對佛法般若智慧的總結。壇經,是漢傳佛教禪修方法的總結。壇經,是六祖慧能大師,對佛法禪修方法的梳理和總結,是對佛法禪修的錯誤方法和錯誤認識,進行糾正批評和改正方法的總結。
  • 禪宗六祖慧能,一語點醒夢中人!
    學佛不僅僅是念佛行善,拜佛持戒,學佛還需要我們去悟才行,禪宗有個很有趣的公案,你的回答,就決定了你,在學佛的過程中,到底悟到了多少?一日,六祖慧能來到廣州法性寺,忽聽見一僧道:風吹幡動,又聽另一僧說:幡動而知風吹。這二人一曰是風在動,一個說是幡在動,爭論不下。如果我們看到了,風吹幡動的場景,會如何回答?
  • 慧能大師: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唐·《六祖壇經》法海本,《大正藏》48·348下-349下之六祖慧能大師語)慧能請別駕(注13)張日用書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祖見眾生驚怪,恐人損害,遂將鞋擦了偈曰:「亦未見性。」眾以為然。
  • 最奇特的祖師:六祖慧能,不識字,為什麼可以成為一代宗師?
    二是六祖慧能,在中國的佛教歷史上,他無疑是影響力最大的祖師之一,很多時候,甚至有人把他提高到佛祖釋伽牟尼一樣的高度,可見的他對於中國佛教的影響有多大,儘管如此,但是在世人的眼中,他最為奇特的並不是其影響,而是他本人,因為他的一生就是傳奇。
  • 六祖慧能開示坐禪法則:禪定中如何修不動心、顯現真如自性
    六祖慧能開示坐禪法則:禪定中如何修不動心、顯現真如自性 | 文 三隻眼讀史六祖惠能大師曾經開示,坐禪本是不執著於心,不執著於事,不執著於情,不執著於物,一切在當下顯現,在當下用,執著、擔憂、困惑、焦慮、自卑、煩惱等……均會困住人心。
  • 佛教 風動?幡動?還是心動?不動的又是誰呢?且聽六祖如是說
    上一講我們說到,六祖慧能大師為了躲避「惡人」追殺,隱遁到獵人隊伍裡。這一隱就是十五年!十五年的光陰荏苒,已經將一位十四五歲的聰慧善良的少年脫變成一個三十歲的偉岸大丈夫了。六祖慧能大師自從離開黃梅五祖弘忍大師之後,未嘗有一刻忘懷恩師的教誨,即使混跡於山林獵戶之中,也是終日精進修行。這一日獨自思維:「時當弘法,不可終遁。」
  • 佛教 兔子長角?烏龜長毛?怎麼回事?!且聽六祖慧能大師如是說
    上一講我們分享了禪宗六祖慧能大師《無相頌》的第十二小節四句偈,即:欲擬化他人,自須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現。今天我們接著學習這篇偈頌的第十三小節,即: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不論什麼時期,也不論什麼地方,有人發願弘化佛教自然是極好的事情。但一定請您在發起您偉大的利生弘法事業之前,請捫心自問您具備「自須有方便」的條件嗎?!這個絕對含糊不得!不然就不是弘法利生了,而是成了招搖撞騙了!用佛法招搖撞騙那無異於自絕於解脫道,必將永墮輪迴極苦之道!
  • 慧能大師曰:誦經要「知宗趣」!什麼是知宗趣?且聽六祖如是說
    我們熟悉《法寶壇經》的應該知道,六祖慧能大師口裡講的「此經」其實指的就是法達禪師誦的《法華經》。也就是《妙法蓮華經》。這是一部非常殊勝的佛教經典。所謂「成佛的法華」。如果有機緣的,有條件的善信們,最好都請一部《妙法蓮華經》回去念誦念誦。利益無窮,功德無量。南無妙法蓮華經!
  • 六祖慧能說:得道之人只見己惡不見人非 一句話盡顯禪者胸懷
    六祖慧能說:得道之人只見己惡不見人非 一句話盡顯禪者胸懷 | 文 青衫文齋六祖慧能的法脈傳人之一神會大師,是唐代著名禪僧,菏澤宗之祖。六祖慧能指出:「這個小師父怎麼說話如此輕率!」神會不滿六祖慧能的說法,便反問道:「和尚坐禪,還見不見?(大師你坐禪,識見佛性了嗎?)」惠能大師用禪杖神會的頭上連續敲了三下,問:「我打你,痛還是不痛?」神會說:「亦痛亦不痛。」
  • 且聽慧能大師如是說西方
    上一講我們共同分享了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對於「功德」妙義的闡述。因為彼時韋琚刺史向六祖慧能大師請問了有關當初達摩祖師和梁武帝之間的對話,即關於造寺度僧以及布施設齋到底「有無功德」的問題,進而向六祖慧能大師提出請益。六祖慧能大師則從「功德在法身中」以及「真實功德不離自性」等諸方面分別宣說,為眾釋疑。
  • 佛教 如何見到我們的本來面目?且聽六祖慧能大師如是說!
    上一講我們說到,六祖慧能大師和五祖弘忍大師結束了關於「師度」和「自度」的對話,便辭別了五祖弘忍大師,發足南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我的上一篇拙作)六祖慧能大師徒步兩個多月,這一日來到了江西和廣東的分壤交界的地方——大庾嶺一代。
  • 「自性」到底是什麼,舉多少例子都是圍繞這四個字個來說的
    說到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就必須提到佛教常講的一個名詞「自性」只要明白了自性生命和宇宙的真相也就徹底明了。那麼「自性」到底是什麼,其實舉多少例子都是圍繞著四個字個來說的,本文就可以大家分享「自性」的妙義。六組慧能大師明心見性後說了幾句話,何其自性;本來清靜,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無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 靈魂神識佛性自性到底說的是什麼
    那麼這個靈魂是不是「真我」呢?懇定不是,如果是,佛陀也用不著十二年苦行去找那個不生不滅的真我。把我先放下,暫且把靈魂叫迷惑的「我」吧!那靈魂到底靈不靈呢?懇定不靈,要靈為什麼不投生到好地方去呢?為什麼還受這輪迴之苦呢?應該叫「迷魂」比較確切,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
  • 六祖慧能《無相頌》盡釋無念法門真諦,讀懂做到便能見自性本心
    六祖慧能《無相頌》盡釋無念法門真諦,讀懂做到便能見自性本心 | 文 三隻眼讀史六祖慧能大師開示,禪修之人需用般若智心觀照世間一切,使本心內外光明澄徹,認識自己的自性本心;如果認識到自己的本心,就會明了本來無礙的自在解脫;如果得解脫自在,即是進入般若正定中,般若三昧就是對一切諸法無念。什麼叫「無念」呢?
  • 佛教 坐禪?還是睡大覺?快醒醒吧!不要傻傻分不清楚(原創)
    但當我們六祖慧能大師第一次見到五祖弘忍大師自陳境界的時候,六祖慧能大師卻說:「慧能啟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由此可見我們的六祖慧能大師並沒有因為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遇而自棄沉淪。他反而在自己的內心裡常生智慧,認為只要不離自性,那麼就擁有無比殊勝的福田。人世間生活的種種苦難在六祖慧能大師心裡卻是福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