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如何見到我們的本來面目?且聽六祖慧能大師如是說!

2020-12-19 我心無礙即菩提

朋友們!善信們!各位菩薩大德們!南無阿彌陀佛!大家吉祥如意!今天我們接著學《壇經》。

上一講我們說到,六祖慧能大師和五祖弘忍大師結束了關於「師度」和「自度」的對話,便辭別了五祖弘忍大師,發足南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我的上一篇拙作)

六祖慧能大師徒步兩個多月,這一日來到了江西和廣東的分壤交界的地方——大庾嶺一代。

據《壇經》記載,六祖慧能大師的身後有數百人在追趕甚至是追殺我們偉大的祖師!

《壇經》學到此處,不禁要問,誰?是誰?是誰要追殺我們的六祖慧能大師?大家不要忘記此時的慧能大師雖然已經從五祖弘忍大師那裡繼承了中國禪宗第六代祖師的衣法,但充其量也只是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啊。

熟悉《壇經》的善信們應該了解,想當初,五祖弘忍大師初次和慧能大師相見的時候,就因為左右徒眾太多而終止了談話。並且安排慧能大師住到養馬的「槽廠」,從事雜役,發心作務。期間有一次五祖弘忍大師見到慧能大師時說了下面這麼一段話。

五祖一日忽見慧能,曰:「吾思汝之見可用,恐有惡人害汝,遂不與汝言。汝知之否?」慧能曰:「弟子亦知師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覺。」類似此等唯恐有惡人加害六祖慧能大師的言語還有幾處。

大家可曾還記得,當六祖慧能大師做了那首「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偈子的時候,《壇經》原文記載:五祖見眾人驚怪,恐人損害,遂將鞋擦了偈。讀過我《壇經》系列文章的朋友們應該有印象,我說此處五祖弘忍大師擦掉慧能大師的偈頌是滾滾禪機,目的在於揭示般若無相的妙諦。但五祖弘忍大師其實還有另外意圖,就是唯恐有惡人加害慧能大師,故而出手保護!

不止於此,就在五祖弘忍大師傳法完畢,交付衣缽於六祖慧能大師之後,五祖弘忍大師又特意囑咐了一番言語。五祖曰:「衣為爭端,止汝勿傳!若傳此衣,命如懸絲。汝須速去,恐人害汝。」

哦!原來如此!那些要加害六祖慧能大師的惡人不過是些把「衣缽」當作世間財物的人罷了!

佛法是法財,是三千大千世界無量財寶聚集在一起都無法比擬的法寶。當然這句話是對深信佛法的眾生所講,若對貪圖世間名利之人來說,遠沒有二兩白銀來的實惠些。這個……可以理解。

就在這追殺六祖慧能大師的數百人的隊伍裡有一個法名喚作惠明的僧人,因為俗家時做過四品將軍,性行粗糙,慣於奔馳。所以在眾人前面追到了六祖慧能大師。

六祖慧能大師無奈將衣缽扔擲在一塊石頭上,大聲說:「此衣表信,可力爭耶?」然後將自己藏在了莽草叢裡。

記住!此處已經是禪宗六祖的慧能大師可沒有什麼神通哦!記住!學佛千萬不要搞迷信!

那個惠明「將軍」趕到了以後,用手提掇衣缽,竟然拿不動。於是只能向著六祖慧能大師喊話了。惠明雲:「行者!行者!我為法來,不為衣來。」

看來我們的惠明師父還是有些根性的!懂得開悟明心的法遠比所謂的衣缽財物重要些。

這個時候,我們六祖慧能大師才從深草叢裡爬將出來,並且盤坐石上,為惠明師說法。你看!這就是祖師的威儀!

據《壇經》記載,慧能雲:「汝即為法而來,可屏息諸緣,勿生一念。吾為汝說。」明良久。慧能雲:「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言下大悟。

修學禪宗的同道們,應該沒有不知道這段公案的吧?這個公案很有名的!這裡我們一定要看仔細,千萬不要把禪宗公案當故事聽!

此處六祖慧能大師為我們開示了如何聽聞佛法的竅訣,那就是一定要「屏息諸緣,勿生一念」!千萬不要小看這八個字!

大家如果能在以後的修行當中,尤其是聽聞佛法的過程中,能夠做到這八個字,那您必得利益!我們誦經持咒或是聽聞上師開示乃至於參加一些寺院裡的法會都可以用到這八個字——屏息諸緣,勿生一念。

接下來六祖慧能大師講的話就更重要了!我們「屏息諸緣,不生一念」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抑或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呢?六祖慧能大師教導我們要達到「不思善,不思惡」的境界!

在此請教各位菩薩大德,善惡是什麼?有誰呢告訴我?其實善惡就是我們對待世間一切人情事物的態度。而落實到我們每個人心裡就是我們意識的思量分別!

記住!不要思量分別,剎那間就可以放下萬緣。這就是禪宗所講的禪定!佛法的修行,如果沒有禪定的力量,那其實就是妄想而已。

我們誦經聞法其實都應該是在「屏息諸緣,不生一念」的境界下,才可以真正獲得法益!不然均是徒勞罷了。所以我經常講,學習《壇經》要恭敬!要虔誠!要認真!不要輕易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你看,就這麼幾句話,我們的惠明上座就開悟了!

而此時已是禪宗第六代祖師的慧能大師卻依然尊敬的稱呼他為惠明上座。這樣的風範難道不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嗎?

惠明上座是六祖慧能大師度化的第一個出家僧人。據有關記載,惠明上座本是五祖弘忍大師座下弟子,但因得法於六祖慧能大師,後改法名為「法明」,藉以表達對六祖慧能大師的敬重恭敬之意……

祈願一切眾生,無有疾病,皆得健康。祈願一切眾生,無有貧窮,皆得富足。祈願一切眾生,無有煩惱,皆得菩提。祈願一切眾生,得遇佛法,皆得成就。

南無阿彌陀佛!

本文原創 感恩關注 願與有緣 共成佛道

相關焦點

  • 佛教 兔子長角?烏龜長毛?怎麼回事?!且聽六祖慧能大師如是說
    今天我們接著學《壇經》。上一講我們分享了禪宗六祖慧能大師《無相頌》的第十二小節四句偈,即:欲擬化他人,自須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現。今天我們接著學習這篇偈頌的第十三小節,即: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 慧能大師曰:誦經要「知宗趣」!什麼是知宗趣?且聽六祖如是說
    ——《觀無量壽經》我們的法達禪師放下了傲慢,虔誠恭敬地向我們偉大的禪宗六祖慧能大師請教法義。六祖慧能大師問法達禪師曰:「汝念此經,以何為宗?」法達禪師答曰:「學人根性暗鈍,從來但依文念誦,豈知宗趣?」我們熟悉《法寶壇經》的應該知道,六祖慧能大師口裡講的「此經」其實指的就是法達禪師誦的《法華經》。也就是《妙法蓮華經》。這是一部非常殊勝的佛教經典。所謂「成佛的法華」。如果有機緣的,有條件的善信們,最好都請一部《妙法蓮華經》回去念誦念誦。利益無窮,功德無量。南無妙法蓮華經!
  • 壇經 是六祖慧能大師對所有禪修者發出的十大獅子吼
    壇經,是漢傳佛教唯一的一部經文。壇經,是漢傳佛教對佛法般若智慧的總結。壇經,是漢傳佛教禪修方法的總結。壇經,是六祖慧能大師,對佛法禪修方法的梳理和總結,是對佛法禪修的錯誤方法和錯誤認識,進行糾正批評和改正方法的總結。
  • 且聽慧能大師如是說西方
    今天我們接著學《壇經》。上一講我們共同分享了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對於「功德」妙義的闡述。因為彼時韋琚刺史向六祖慧能大師請問了有關當初達摩祖師和梁武帝之間的對話,即關於造寺度僧以及布施設齋到底「有無功德」的問題,進而向六祖慧能大師提出請益。六祖慧能大師則從「功德在法身中」以及「真實功德不離自性」等諸方面分別宣說,為眾釋疑。
  • 六祖壇經,真如在佛教裡是個非常重要的名詞,六祖慧能,壇經
    真如在佛教裡是個非常重要的名詞,一切法的本來面目就是真如。真為不假,如則不倒,宇宙的真實就是真如,而這個真如又決不能離開我們的認識。如果說宇宙有個真如,我們在真如之外,那就錯了。真如以外是沒有任何東西的,一說真如,宇宙人生全包括在自己身上;一說真如,絕對離不開你能知的那個心,所以你那個心就是真如。你想,沒有我們這個念頭,認識、知覺,誰在說真如呢?
  • 佛教 風動?幡動?還是心動?不動的又是誰呢?且聽六祖如是說
    今天我們接著學《壇經》。上一講我們說到,六祖慧能大師為了躲避「惡人」追殺,隱遁到獵人隊伍裡。這一隱就是十五年!十五年的光陰荏苒,已經將一位十四五歲的聰慧善良的少年脫變成一個三十歲的偉岸大丈夫了。六祖慧能大師自從離開黃梅五祖弘忍大師之後,未嘗有一刻忘懷恩師的教誨,即使混跡於山林獵戶之中,也是終日精進修行。
  • 佛教問答:六祖慧能在獵人眼中是個什麼樣的人?
    #佛教文化#六祖慧能現在已經成為我們公認的大師級人物,他的一生也是充滿離奇與波折,可是我們如果還原當時歷史,六祖慧能在當時獵人隊伍中又該是個什麼樣子呢?每次吃飯時,六祖只吃肉邊菜。大家都對六祖從不吃肉,很是看不過眼。有次竟有人威逼六祖吃肉,六祖當然是堅決不從。又說獵人讓他守網捕獵,他見到生命落入網中,又會偷偷放生。我們用「佛眼」來看的話,這自然是六祖的慈悲之心。可是如果我們用凡夫的眼光來看當時六祖的行為的話,這又該是怎樣一種行為?
  • 六祖慧能說:得道之人只見己惡不見人非 一句話盡顯禪者胸懷
    六祖慧能說:得道之人只見己惡不見人非 一句話盡顯禪者胸懷 | 文 青衫文齋六祖慧能的法脈傳人之一神會大師,是唐代著名禪僧,菏澤宗之祖。最初,神會在荊州玉泉寺神秀大師處學習禪法,後來神秀大師因奉武則天宣召,入宮說法,便勸神會到廣東韶州六祖惠能那裡去繼續學習。當時,神會年僅13歲,對五經、老、莊已經有了很深的研究,加上在神秀大師學得了純熟的禪法,雖然年少,但自視甚高。神會見到六祖慧能,禮拜之後,惠能大師說:「善知識遠道而來,辛苦非常,還能識見事物的本來面目嗎?
  • 佛教 面對自性的考試慧能順利過關了!但六祖到底打了多少分呢?
    今天我們接著學《壇經》。上文書我們講到,半夜三更,五祖弘忍大師為六祖慧能大師單獨講授了《金剛經》的妙義。六祖慧能大師言下大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拙作。)至此,慧能大師終於通過了五祖弘忍大師的堪驗考核,馬上就可以接受衣缽成為中國禪宗第六代祖師了。那麼面對五祖弘忍大師提出的這一場有關「自心般若之性」的考試,我們的六祖慧能大師到底打了多少分啊?神秀大師呢?
  • 慧能大師: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禪宗是漢化後的佛教,自稱「傳佛心印」,以覺悟眾生的心性的本源(即佛性)為主旨。禪宗的始祖菩提達摩,達摩將衣缽傳給二祖慧可,慧可傳三祖僧璨,僧璨傳四祖道信,道信傳五祖弘忍,弘忍傳六祖慧能,慧能之後不再傳衣缽。弘忍大師眾多的徒弟中有一位上座和尚神秀大師,資歷很深,也很有學問,為人持重,大家都以為他能繼承禪宗衣缽。
  • 佛教禪宗:有明子暗子之分,六祖慧能與神秀禪師二者相輔相成
    在佛教之中,六組慧能與神秀禪師二者的觀念可用一首佛家偈語表現出來,傳說,禪宗五祖弘忍法師作偈神秀禪師道:「身似菩提樹,心若明鏡臺,時時勤拂拭,不教惹塵埃」六祖慧能道:「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 我們的心念到底是一?還是二?有沒有可能是三?聽慧能大師怎麼說
    我們前面和大家聊了什麼是佛教所倡導的懺悔。還講了懺悔法對於我們實際修學佛法的重要性。我們還分享了發生在身邊的善信們在懺悔前後所呈現的不同的身心變化。但我所說的這些還不都是我們偉大的禪宗六祖慧能大師所宣講的「懺悔法」。那麼我們六祖慧能大師所開示的「懺悔法」又是一個什麼樣子呢?
  • 中國歷史上最強逆襲哲學家——慧能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位開宗立派的哲學大師演繹了從文盲到頂級哲學家的逆襲人生,他就是佛教最大宗派——禪宗的實際開創者——慧能。禪宗由菩提達摩開創,但在六祖慧能之前都沒有產生廣泛的影響,經過慧能對其進行中國化改革之後,最終發揚光大,成為中國佛教的最大宗派,直到今天仍然流傳甚廣,尤其在知識分子中具有深刻影響。慧能也因此被稱為中國禪宗的實際創始人,中國頂級的佛教哲學家。而慧能從小家境貧寒,沒有讀過書,他從文盲逆襲為禪宗六祖,只用了八個月時間。
  • 佛教經典,六祖壇經中的四句偈語,怎樣理解才能讓我們開悟呢?
    佛教文化在中國近二千年,成為了中國化後的佛教禪宗文化,最具有歷史色彩的便是漕溪宗的六祖慧能大師。慧能大師早年聞《金剛經》而上求佛道,來到黃梅五祖寺拜與弘忍大師座下,砍柴舂米多年,一日弘忍大師召集大眾作揭語以傳達摩衣缽。歷史上,禪宗神秀大師以做揭「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 有人問六祖慧能何為佛的三身四智,六祖這樣回答
    於是,他便去恭請六祖慧能講解。大殿內的佛像六祖慧能解釋說:所謂「三身」,其實是假立的名號,都發自本源自性,每個人的本源自性都具有法身、報身和化身。具備了這種智慧,你就可達到佛教的最高絕對境界。初祖庵智通聽了六祖慧能的這番話後,當下大悟。
  • 拋棄一切外緣,不要想善與惡,你的本來面目是什麼
    慧民禪者,為了求法,懇請六祖慧能接引。慧能說:「既然求法,你應該拋棄一切外緣,斷絕一切思念,我才能為你說法。」慧能接著說:「你不要想到善與惡,此時,你的本來面目是什麼呢?」聽聞此話,慧明當下大悟,便求慧能多開導一下。
  • 六祖慧能大師的一生
    有一天他聽到買柴的客人念誦「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若有所悟,忙問客人這是什麼經文,客人告訴他這是《金剛經》,弘忍大師正在黃梅東山寺給大家講這部經。慧能聽了,安頓好母親,就前往黃梅拜見弘忍。  當弘忍知道他是從偏遠的新州來的時候,就故意考他:「你從蠻荒之地而來,是個南蠻,難道也想成佛?」慧能毫不膽怯地說:「人的出生地雖然有南北的不同,但每個人的佛性都一樣。
  • 六祖圓寂前交代了什麼?
    禪宗文化在六祖慧能大師的傳播下,曹溪宗成為了佛教文化修為境界的印證之處,世界各地求法的人紛紛前來朝拜慧能大師。在不斷傳法過程中,不知過了多少歲月,此時的慧能大師已到往年之齡。為恐門下弟子不知如何傳播佛法便招來大眾弟子,交代了傳法之要,本文亦是論述《六祖壇經》付囑品的典故,六祖圓寂前交代了什麼,我們來了解一下。六祖圓寂前交代了什麼慧能大師說「用自己的本性和別人交談時,要能對外則面對表相而又離開表相,對內則面對空無又離開空無。
  • 六祖,壇經,六祖慧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善知識
    六祖大師於法會面對人眾時,並不是以取相為攝持受法人等,而是在內心的起點上,就是以「無住」這一思想來楷定自己,不於接眾聞法者的差別作為起念生起處並為其所系縛。況惠能大師曾言菩提本自清淨,自內心若清淨,自內心不起妄念,不起執著,不於一法上去攝持,那麼於諸時會大眾又何能生諸差別呢?
  • 禪宗六祖慧能,一語點醒夢中人!
    學佛不僅僅是念佛行善,拜佛持戒,學佛還需要我們去悟才行,禪宗有個很有趣的公案,你的回答,就決定了你,在學佛的過程中,到底悟到了多少?一日,六祖慧能來到廣州法性寺,忽聽見一僧道:風吹幡動,又聽另一僧說:幡動而知風吹。這二人一曰是風在動,一個說是幡在動,爭論不下。如果我們看到了,風吹幡動的場景,會如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