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者2》,我人生看的第一部大爽片,至今仍未被超越
大導演詹姆斯·卡梅隆是好萊塢的常客,名下巨作《阿凡達》、《鐵達尼號》、《異形2》......這些經典巨作
但是讓我最愛的卻是他——
《終結者2》
s
一
《終結者2》誕生於1991年,那一年,世界發生了很多大事,很大很大的事。海灣戰爭、蘇聯解體……在那個沒有網絡的年代,這些事兒回想起來仿佛發生在「史前」。
拍攝《終結者2》(以下簡稱「T2」)的那年,卡梅隆36歲。
七年前(1984年),他執導了個人的第二部導演作品《終結者》,作為續集,延續了上一部的很多主題,其中一個就是「核戰」。上一部中,超級電腦「天網」阻止人類抵抗領袖約翰·康納誕生的行動失敗,時隔13年後,在「審判日」到來之前,「天網」派出了更加先進的生化機器人T-1000(羅伯特·派屈克 飾)
從公元2029年回到洛杉磯追殺已經長大的約翰,與此同時,約翰也派出了機器人T-800(阿諾· 施瓦辛格 飾)回去保護年幼的自己。 此時,薩拉·康納(琳達·漢密爾頓 飾)因為怪異的言行而住進了精神療養院,約翰則和養父母住在一起,行為叛逆。T-800找到他們,在逃避T-1000追殺過程中,獲得了二人的信任。 為了改變未來的歷史,挽救人類的命運,薩拉、約翰和T-800 Model 101找到了「天網」之父,邁爾斯·戴森(喬·莫頓 飾),說服他銷毀一切有關「天網」的資料,此時,警察和T-1000同時趕來,他們陷入了多方爭鬥中。
「我們該怎麼辦,是技術控制我們還是我們控制技術?」卡梅隆說這是他一直關注的統一主題,「《終結者1》沒有延伸開來,因為莎拉還沒有做出可以阻止核戰
「阿諾不喜歡這個想法,他很緊張。我們一起吃早餐,我說想法是這樣的,你在片中不殺一人,他說詹姆斯,我是終結者啊!我的工作就是拿著機關槍踢開門殺人。我說本片不是這樣的,你不殺一人,這一點很關鍵。」
這些鏡頭,早已超越了普通科幻片的意義,更是一首英雄和人性的讚歌。
如果說1984年《終結者1》的成功,憑藉的是完美的故事和創新般的機器人設計,那麼影片若想再次成功,尤其在前作故事幾乎無法超越的前提下,革命性的視覺效果顯得尤為重要。7年後的1991年,導演的想像力,配上相對成熟的數字特效技術,為《終結者2》的成功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