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將培養更多本國伊斯蘭教教職人員以防宗教極端化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柏林11月11日電 (記者 彭大偉)德國聯邦內政部長澤霍費爾10日表示,在該部門支持下開設的用德語培養伊斯蘭教教職人員的課程為預防極端化作出了貢獻,有利於社會團結。他表示,當天開幕的德國伊斯蘭會議的核心議題便是如何擴大德國國內的教職人員培養、克服對外國的從屬性。

澤霍費爾當天在向德國伊斯蘭會議發表視頻致辭時作出上述表示。他表示,在當前的危機時期更應該克服宗教差異,團結一致。「正因如此,我們正在促進根植於我們社會的伊斯蘭教共享德國《基本法》當中的價值、尊重這個國家的生活方式。德國伊斯蘭會議的核心議題便是擴大德國國內教職人員的培養、克服對外國的從屬性。」

德國聯邦內政部表示,為實現上述目標,近年來在其參與下實現了兩項進展。第一是從2020年起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一個示範項目,開始用德語培養伊斯蘭教社區的教職人員。第二是德國成員人數最多的伊斯蘭教團體「土耳其伊斯蘭宗教機構聯盟」(DITIB)從今年1月起開始用德語在德國境內自主培養教職人員,從而替代由土耳其派遣的教職人員。

談及近日發生在法國和奧地利等鄰國的恐襲事件,澤霍費爾表示,這是對「我們共同生活基礎的威脅」,他譴責襲擊者企圖「毀滅我們開放社會的核心」。他同時強調,德國打擊的不是伊斯蘭教,而是恐怖分子和極端主義者。他認為德國目前最大的威脅仍是種族主義者和極右翼分子。(完)

相關焦點

  • 中國伊斯蘭教協會譴責美通過所謂涉疆法案:停止借宗教人權問題幹涉...
    其中,維吾爾、哈薩克、回等10個少數民族的群眾普遍信仰伊斯蘭教,清真寺2.44萬座,伊瑪目、哈提甫等伊斯蘭教教職人員2.9萬名。按照國家有組織有計劃朝覲政策,新疆政府為保障當地有條件的各族穆斯林順利完成朝覲功課,自1996年以來,每年安排包機,並在出入境、醫療、餐飲等方面提供高質量服務,確保朝覲活動安全有序。
  • 研討 |《伊斯蘭教活動場所主要教職聘任辦法》解讀
    伊斯蘭教界實施《聘任辦法》等伊斯蘭教教務制度,既是貫徹宗教政策法規的具體體現,也是踐行伊斯蘭教教義教規的具體體現。現將筆者對《聘任辦法》的認識與理解撰寫成文,供伊斯蘭教界開展相關工作時參考借鑑。場所所在地省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徵求擬聘任伊斯蘭教教職人員所在地省級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意見,予以備案後,方可跨省聘任任職。(七)權益保障。伊斯蘭教活動場所管理組織應當按照雙方籤訂的協議規定,妥善安排受聘擔任場所主要教職的伊斯蘭教教職人員的生活,保障其合法權益。
  • 新疆的宗教信仰自由狀況(全文)
    新疆現有清真寺、教堂、寺院、道觀等宗教活動場所2.48萬座,宗教教職人員2.93萬人。其中,清真寺2.44萬座,教職人員2.9萬名;佛教寺院59座,教職人員280名;道教宮觀1座,教職人員1名;基督教教堂(聚會點)227個,教職人員26名;天主教教堂(聚會點)26個,教職人員27名;東正教教堂(聚會點)3座,教職人員1名。有新疆伊斯蘭教經學院、新疆伊斯蘭教經文學校等宗教院校8所。
  • 宗教教職人員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
    第三條 宗教教職人員應當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我國宗教獨立自主自辦原則,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宗教和睦與社會穩定。
  • 國家宗教事務局發布《宗教教職人員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依法對宗教教職人員進行行政管理,保護宗教教職人員的合法權益,支持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和宗教活動場所培養、管理宗教教職人員,引導宗教教職人員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
  • 發聲亮劍丨去極端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以前被宗教極端思想裹脅的他們,現如今在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愛下,重新站了起來,真正成為一個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我感到高興和激動。宗教極端思想是這些人違法犯罪的根源。宗教極端思想一天不除,社會就一天不得安寧。
  • 新疆的反恐、去極端化鬥爭與人權保障
    9世紀末10世紀初,伊斯蘭教傳入新疆南部,新疆原有宗教格局再次發生變化。喀喇汗王朝在接受伊斯蘭教後,於10世紀中葉向信仰佛教的于闐王國發動了40餘年的宗教戰爭,11世紀初攻滅于闐,將伊斯蘭教強制推行到這一地區,形成了南疆以伊斯蘭教為主、北疆以佛教為主,伊斯蘭教與佛教並立的格局。14世紀中葉,東察合臺汗國統治者以戰爭等強制手段,將伊斯蘭教逐漸推行到塔裡木盆地北緣、吐魯番盆地和哈密一帶。
  • 《新疆的反恐、去極端化鬥爭與人權保障》白皮書
    9世紀末10世紀初,伊斯蘭教傳入新疆南部,新疆原有宗教格局再次發生變化。喀喇汗王朝在接受伊斯蘭教後,於10世紀中葉向信仰佛教的于闐王國發動了40餘年的宗教戰爭,11世紀初攻滅于闐,將伊斯蘭教強制推行到這一地區,形成了南疆以伊斯蘭教為主、北疆以佛教為主,伊斯蘭教與佛教並立的格局。14世紀中葉,東察合臺汗國統治者以戰爭等強制手段,將伊斯蘭教逐漸推行到塔裡木盆地北緣、吐魯番盆地和哈密一帶。
  • 《新疆的反恐、去極端化鬥爭與人權保障》白皮書(全文)
    9世紀末10世紀初,伊斯蘭教傳入新疆南部,新疆原有宗教格局再次發生變化。喀喇汗王朝在接受伊斯蘭教後,於10世紀中葉向信仰佛教的于闐王國發動了40餘年的宗教戰爭,11世紀初攻滅于闐,將伊斯蘭教強制推行到這一地區,形成了南疆以伊斯蘭教為主、北疆以佛教為主,伊斯蘭教與佛教並立的格局。14世紀中葉,東察合臺汗國統治者以戰爭等強制手段,將伊斯蘭教逐漸推行到塔裡木盆地北緣、吐魯番盆地和哈密一帶。
  • 七、伊斯蘭教不是維吾爾族天生信仰且唯一信仰的宗教
    直到今天,仍有一些維吾爾族群眾信奉其他宗教,也有許多人不信仰宗教。  伊斯蘭教傳入新疆地區,與阿拉伯帝國興起和伊斯蘭教由西向東擴張有關。維吾爾族信仰伊斯蘭教,不是當時民眾主動改信和轉型,而是宗教戰爭和統治階級強制推行的結果。雖然這種強迫並不影響今天尊重維吾爾族群眾信仰伊斯蘭教的權利,但它是一個歷史事實。伊斯蘭教既不是維吾爾族天生信仰的宗教,也不是唯一信仰的宗教。
  • 新疆穆斯林的人權我們最有發言權 新疆伊斯蘭教協會就美國國會...
    我們新疆伊斯蘭教協會有責任、有義務告訴你們真實的新疆、真實的新疆穆斯林生活狀況、真實的新疆人權狀況。穆斯林正常宗教活動需求得到滿足。新疆現有清真寺2萬多座,伊斯蘭教教職人員2.9萬人,自治區、地州市、縣市區各級伊斯蘭教協會103個。伊斯蘭教健康傳承發展。
  • 天安門恐襲幕後 宗教極端保守思想危及新疆
    世俗化的遜尼派新疆社科院社會學所副研究員吐爾文江認為,伊斯蘭教在新疆維吾爾本土化後,可以細分為四種社會群體。第一種是新疆最世俗化的「文化穆斯林」。這個群體主要由黨政官員、事業單位職工以及國家機關公務人員構成。這部分人很少參加念經、封齋等宗教活動,一般也不忌菸酒,但依然會遵守一些傳統的風俗習慣。第二種是「世俗穆斯林」。這部分群體主要有農民、普通市民,以及一些年長、受教育程度低的人構成。相比文化穆斯林,他們宗教活動的實踐形態更多,比如封齋、做禮拜,如果周五有時間,一定會去清真寺。
  • 宗教極端思想是危害社會的「毒瘤」
    新疆的宗教極端主義肇始於1933年穆罕默德·伊敏、沙比提大毛拉之流在「泛突厥主義」和「泛伊斯蘭主義」影響下,在和田創立的所謂「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他們持宗教極端主義觀點,手段殘忍,對伊斯蘭教其他學派人員進行殘酷迫害,甚至殺害。最終,在各族人民的強烈抵制下,「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僅僅存在了幾十天就覆滅了。
  • 五大宗教全國性團體負責人:不斷開創新時代宗教中國化新境界
    12月14日下午,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在京召開宗教界主題協商座談會,邀請各宗教團體主要負責人、宗教教職人員代表和專家學者圍繞「弘揚優良傳統,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座談交流。會上,中國佛教協會會長演覺,中國道教協會會長李光富,中國伊斯蘭教協會會長楊發明,中國天主教主教團主席、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副主席馬英林,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主席徐曉鴻,分別介紹了我國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在中國化進程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經驗做法。
  • 新疆去極端化調查
    宗教極端思想對新疆滲透由來已久 「共產黨蓋的安居房是阿熱木(非清真)」、「拿政府工資給漢族打工是阿熱木」、「抽菸飲酒的人死後將下地獄」、「婦女不蒙面不是真正的穆斯林」……這是宗教極端思想在新疆尤其南疆地區的真實存在。
  • 「去極端化」是對宗教活動的保護
    「去極端化」是對宗教活動的保護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6.06.03 星期五     據新華社北京6月2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日發表 《新疆的宗教信仰自由狀況》白皮書並舉行新聞發布會
  • 國新辦發表《中國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實踐》白皮書
    三、宗教活動有序開展 中國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宗教,信教公民近2億,宗教教職人員38萬餘人。佛教和道教信徒眾多,但普通信徒沒有嚴格的入教程序,人數難以精確統計。佛教教職人員約22.2萬人。道教教職人員4萬餘人。10個多數人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總人口2000多萬人,伊斯蘭教教職人員5.7萬餘人。
  • 白皮書:新疆反恐、去極端化是人類正義文明對邪惡野蠻的鬥爭
    (新疆白皮書)白皮書:新疆反恐、去極端化是人類正義文明對邪惡野蠻的鬥爭中新社北京7月21日電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21日發表《新疆的若干歷史問題》白皮書。在全文第七部分,白皮書指出,伊斯蘭教不是維吾爾族天生信仰且唯一信仰的宗教。並強調,新疆的反恐、去極端化鬥爭,是人類正義、文明對邪惡、野蠻的鬥爭,理應得到支持、尊重和理解。白皮書說,維吾爾族先民最初信仰原始宗教和薩滿教,後來相繼信仰過祆教、佛教、摩尼教、景教、伊斯蘭教等。
  • 新疆的宗教信仰自由狀況(雙語全文)
    9世紀末10世紀初,伊斯蘭教傳入新疆南部,新疆原有宗教格局再次發生變化。喀喇汗王朝接受伊斯蘭教後,於10世紀中葉向信仰佛教的于闐王國發動了40餘年的宗教戰爭,11世紀初攻滅于闐,將伊斯蘭教強制推行到這一地區。由此形成了南疆以伊斯蘭教為主、北疆以佛教為主,伊斯蘭教與佛教並立的格局。這一階段早期,祆教、景教、摩尼教等宗教亦比較盛行。但隨著伊斯蘭教的不斷傳播,這些宗教日趨衰落。
  • 人民日報整版評論《新疆的反恐、去極端化鬥爭與人權保障》白皮書
    暴恐活動一度在新疆高發頗發,主要原因是恐怖主義與極端主義同流合汙,培養了一批為「聖戰」而無知無恥無畏的亡命之徒。極端主義打著伊斯蘭教旗號,把極端思想與宗教捆綁在一起、與特定民族捆綁在一起、與信教群眾捆綁在一起、與社會生活捆綁在一起,把許多信徒引向矇昧無知、引向犯罪深淵。恐怖組織利用極端化催發暴恐,不論其自詡如何神聖,受害者的人權遭到了肆意踐踏,施暴者及其家庭最終也將淪為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