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 中國第一家民企造車企業

2020-12-15 網易財經

文 / 楊順霖

李書福的「草根創業史」

19歲時的李書福還只是個剛成年不久的「小青年」,但在江浙濃鬱的商業氛圍中長大的李書福,這年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創業——從收購來的廢舊顯像管中提鍊金銀,依靠這種當時看來具有相當技術含量的方式賺得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之後,李書福開了自己的第一家「店」,一家當地的照相館。但是,勇於開拓的李書福並不會這樣安分。

一年之後的1984年,年僅21歲的李書福與人合夥開了一家作坊式的小廠,專替一些大冰箱廠加工小配件。當時冰箱市場的供不應求帶動了製冷元件產業的發展。這個小廠從小配件一直做到一些核心部件,李書福看準了這一商機,請上海專家攻克了冰箱蒸發器的技術難關,逐漸成為浙江省首屈一指的製冷元件供應商,連上海、山東幾家冰箱大廠都請他做配件。1986年,李書福逐漸向下遊產業滲透,成立了北極花電冰箱廠,開始製造成品冰箱。當時由於剛經過長期計劃經濟體制的制約,冰箱市場正呈饑渴狀態。北極花冰箱在很多市場紛紛脫銷,品牌逐漸得以建立,李書福也完成了最初的原始資本積累。然而,1989年,國家對電冰箱實行定點生產制度,民營的「北極花」不在國家定點生產之列。第一次撞上「紅燈」的李書福老老實實地剎了車,關掉了冰箱廠,傷心之餘一頭扎進深圳大學的書堆裡。1989年李書福涉足高端裝璜材料市場,研製出中國第一張造鎂鋁曲板和第一張鋁塑板,在業界產生重要影響力。

1994年進入摩託車行業,李書福再次表現了商人敏銳的嗅覺。在一次參觀中,李書福發現製造摩託車「原來如此簡單」,看到摩託行業巨大利潤的同時,李書福也看到了吉利轉型的機遇。中國第一輛豪華型踏板式摩託車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誕生的,很快這款產品便替代了日本和臺灣的同類摩託車,不僅一直佔據國內踏板車銷量龍頭地位,還出口美國、義大利等32個國家和地區。最輝煌時,吉利摩託的產值達到了近30億元。1999年,吉利摩託車產銷43萬輛,實現產值15億元,吉利集團也因此贏得了「踏板摩託車王國」的美譽。李書福敢想敢做、勇於創新的創業路子再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從市場上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對於「草根」李書福來說,吉利摩託的成功並不能說明什麼,任何企業家的成功都不是建立在已有的成就上的,當然是去開拓新的領域和新的行業,這才富有挑戰和意義。李書福就是這樣人,他不滿足於只做摩託車。

所以,李書福有了新想法,他要造汽車。這在外人看來,簡直就是痴人說夢。但是,李書福就這樣開始了自己的又一次「創業」……

NTER>

19歲時的李書福(吉利集團供圖 點擊查看更多吉利老照片)

十足的「汽車瘋子」

似乎在李書福的眼裡,汽車就是個「簡單物件」的組合。

當然,一般人理解這只不過是種調侃的說法罷了。但在李書福眼裡還真是這樣看。據說1989年的時候,李書福花6萬塊錢買了一輛深圳產的中華轎車,「我看了一下,並沒有多少東西嘛!」李書福這樣說。這也許就是李書福最原始的「造車夢」的開始。

任何事情簡單到只需要動動手的時候,剩下的就只需要你的聰明和才智了。顯然,李書福具備了這些。有句話說得好,成功往往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1998年,在今天看來那個不完全開放的市場裡,民營企業別說造汽車就是造一個車輪都不太可能,但是李書福卻造出了汽車。常人不僅不可想像,更是不可理喻。此人不是「瘋子」就是「瘋子」,許多人評論說。

那段關於「汽車」的經典定義,李書福是這樣說的,「汽車就是四個輪子加一個方向盤、一個發動機、一個車殼,裡面再放上兩個沙發……」,這不僅是個大膽的名字解釋,更是一種態度。這樣的想法,今天來看也仍超前。特別是在那種各種相關政策都沒有出臺,甚至是限制且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解除和出臺的年代,要怎樣去把握你的企業和企業的發展,需要的是眼光、智慧和魄力。如果沒有這樣「瘋狂」的李書福,又怎麼會有吉利的今天?

從「請國家給我一個失敗的機會」到獲得第一張民企造車「準生證」

1998年,第一輛兩廂「吉利豪情」車下線。李書福把「吉利豪情」的市場價定在4.79萬元,成為當時中國最便宜的"電噴車"。這是吉利造出的第一輛自有品牌汽車,也是中國第一輛民營企業製造的汽車。

然而尷尬的是,這個「偷偷」生下的孩子並不能拿到它的「身份證」,更不能在市場上銷售。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剛出生的孩子即將被扼殺在搖籃裡。

面對這樣一個事實上的「嘲諷」,懷著「造中國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車」理念的吉利汽車並沒有氣餒。這時候,李書福一次次到北京,奔走呼號;一次次到國家生產主管部門,闡明自己的觀點,他情真意切地說:「請允許民營企業大膽嘗試,允許民營企業做轎車夢,幾十億的投資我們不要國家一分錢,不向銀行貸一分錢,一切代價民營企業自負,不要國家擔風險,請國家給我們一次失敗的機會!」另一方面,李書福和他的團隊也充分發揮了「鑽空子」的智慧:兩軸三廂五座的轎車不讓民企做,我先做兩廂的。於是有了顛覆市場價的「美日」車。雖然定價3.99萬元的吉利美日被人定性為「不敢開」的汽車,甚至還與豐田因商標官司纏身,似乎命運不濟。但以「汽車瘋子」李書福對底層老百姓需求的了解,以及對市場反應的耐心,再加上「價廉質優」的模式,還是很快讓吉利汽車迅速便佔領了市場的主動,進入到了尋常百姓家中,最大限度的實現了吉利的價值和李書福的夢想。

最可貴的是,吉利汽車憑藉其弱小的肩膀,承擔起了衝擊由3大汽車廠商和當時10萬元以上車價構築的中國汽車產業傳統格局的重任。不僅完成了「造中國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車」的使命,更是為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和戰略格局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貢獻。

正是由於這樣多年不懈的努力和積極爭取,終於在2001年國家經貿委公布的汽車目錄上出現了吉利的車型,這意味著吉利汽車獲得了造車的資格,真正的成為了中國民營造車的開始和標誌。此後,中國誕生了多家民營汽車企業。

根據吉利提供的數據,吉利汽車的市場份額入市當年(2001年)就達到了3.5%。2002年作為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第一年,被稱為中國汽車產業的元年。統計數字表明,2002年我國累計生產汽車325.12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38.49%;銷售汽車324.81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36.65%。在這一年吉利汽車的銷量實現了翻番,與2001年同期相比,增長120%,遠遠超過近40%的行業增長速度。截至2002年,吉利全年銷售汽車近5萬輛,市場佔有率近5%。。這是在當時國資品牌與合資品牌一統天下想都不敢想的市場份額。也證明了中國的老百姓需要吉利汽車的這樣一個事實。

其後,吉利汽車經歷多階段的發展、變化,完成了「老三樣」到「新三樣」的轉變,直至2007年6月,吉利集團開始新一輪的戰略轉型,爭取3-5年時間完成從單純的低成本戰略向高技術、高質量、高效率、國際化的戰略轉型。

「讓世界充滿吉利!」

從2008年12月8日推出全球鷹熊貓到2009年8月28日推出帝豪EC718,吉利汽車實現戰略轉型的兩大子品牌旗下兩重點車型在低調的推進當中。

在吉利的規劃中,李書福這樣闡述吉利的未來:2015年實現產銷200萬輛,其中2/3銷往海外。「讓世界充滿吉利!」這是吉利現在最偉大的夢想和企業願景,期望吉利汽車和研發的先進技術能走遍全球,並享譽世界,將「吉利」這樣的美好字眼也作為一個良好的祝願送給所有的人。

2005年第六十一屆德國法蘭克福車展上,吉利轎車第一次亮相,實現了近百年來中國汽車自主品牌參加世界頂級車展歷史性突破。2008年北美國際車展在美國底特律開幕,吉利攜金剛、遠景、自由艦、TX4、中國龍等六款車型和BMBS爆胎監測與安全控制系統技術參展,底特律車展組委會主席卡爾·加裡亞拉授予吉利「發明創造實踐特別貢獻大獎」。吉利戰略轉型取得成效。到目前為止,吉利已經獲得各種專利718項,其中發明專利70多項,國際專利26項;被認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博士後工作站」。這就是高技術、高質量、高效率、國際化的戰略。更是「讓世界充滿吉利!」這一夢想實現的基礎。

永遠延續的「瘋子精神」

李書福最開始做汽車,從人才、資金、技術、品牌到政府支持,沒有一點優勢,沒有一件事情順利,更沒有一點技術亮點,但是他就是鐵了心要造車,而且高調前行,只求一敗。在任何一個行業裡,出現這種「瘋子」般的企業家,都是讓人膽戰心驚的。

在一本寫李書福的書裡,有這樣一段精彩描述:「瘋子」首先是一種精神。商戰如戰場,很多時刻的成敗均在咬牙一瞬間。「瘋子」還是一種戰略。瘋子的特點就是拳無招數,牌無章法,用張五常的話說就是「盲拳可以打死老師傅」。「瘋子」更是一種專注。李書福造車前後,眾多民營企業紛紛提出造車計劃,但數年下來,吉利是碩果僅存的一家。問道這裡面原因,也難怪,因為只有李書福是「破釜沉舟」式的經營他自己的吉利汽車。這種走投無路只能一門心思地向前衝的精神不就是「瘋子精神」嗎?

李書福曾經還有過一段造「奔馳」的經歷。1996年剛準備造車時,李書福買來了包括奔馳在內的幾輛名車,自己把這些車拆了,用心研究揣摩,然後託人從香港買回奔馳的零配件開始組裝,1996年,李書福造的第一部也是惟一的一部「奔馳」下線。那時他開著這輛「奔馳」在台州四處跑,招搖過市,又在電視臺打廣告,製造轟動效應。但這輛樣車送到有關部門時,被潑了一盆冷水,且不說智慧財產權上有麻煩,也不符合國家安全標準。李書福懵了,從心高氣傲回到量力而,李書福決定從實際出發,走低檔路線,「為中國老百姓造買得起的好車」。從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李書福的「瘋狂」不是一般人所能比擬。

然而李書福有的並不只是這種企業家的探索精神,他身上還有作為企業家的理性思考——一個企業沒有人才體系就如同沒有造血功能。所以在吉利汽車初創時,「八字還沒一撇」的李書福就將廠區規劃為教育區、生活區、工廠區三部分,同步建設。到目前為止吉利投資超過十億元,建設了海南大學三亞學院、浙江汽車技師學院、浙江汽車工程學院等,構成了吉利現在人才的基本搖籃。除此,還有創辦於2000年的北京吉利大學,也成為全國十大民營大學之一。現在,吉利的技術人才基本可以由「自己的」大學提供,也可以向其他企業供給,這種戰略模式和眼光恐怕是連很多國企都無法企及的,更別說超越了。

現在的吉利,已經逐漸從學習走向了超越,已經從中國汽車產業的金字塔底走到了上端,在自主品牌的陣營中衝刺在前,代表中國自主品牌,代表中國民族汽車品牌。

更因為李書福,因為李書福的「瘋子精神」,因為吉利人的勇於開拓,敢作敢為……我們想:「讓世界充滿吉利」!應該是不遠的事情。

本文來源:網易財經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百度、吉利合作造車?雙方不予置評,股民先嗨翻了
    而2020年12月份爆出的百度與多家車企進行接洽以及蘋果汽車或最早在2021年亮相的消息,則瞬間點燃了吃瓜群眾的熱情。大家好像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這些科技公司將如何顛覆擁有超過百年歷史的汽車產業。百度能給大家打個樣嗎? 眾人眼中的天仙配 在很多人看來,百度跟吉利聯手造車,簡直就是天仙配,因為他們可以做到優勢互補,各取所需。
  • 百度造車,吉利搭把手,目標豈止法拉利
    11日《中國商報》記者祖爽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牽手吉利,上可進逼法拉利,下可衝擊五環外,何樂而不為,何況也沒得選。 最合適的是在智能汽車上沒太多基礎,產品又偏重於中檔,能夠達成快速普及和後續進擊中高端汽車的企業。 可問題是,來的晚,很多事已經不可為。 在百度造車之前,阿里、華為、騰訊、小米、蘋果等國內外各大網際網路大廠都已經率先布局了。
  • 吉利領跑,民營車企從「三國志」走向「南北朝」
    (文/彭科峰)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中國車市迎來過去三十年來的第二次銷量下滑。從大趨勢看,日系品牌走強, 法系、美系走低,中國的自主品牌也出現了分化。以吉利、長城為代表的一些民營車企依靠自身的強大實力,不斷贏得消費者的認可,銷量表現頗佳;力帆、眾泰這樣的民營車企卻經營慘澹,難以為繼。
  • 我有三大理由證明,吉利是個新勢力造車公司
    開放、不自私,吉利就是新勢力造車公司是的,你一定在想:開放、共享,這不正是網際網路的思維嗎?那麼,具備了如此思維的吉利,還是一個傳統的汽車企業嗎?發布會後安聰慧總裁也說:很多新勢力、很多企業、各種類型的公司加入了造車的行業中來,首先對汽車企業,對吉利來說是很大的挑戰。實際上是現在的科技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吉利要立志於成為一個創新性的科技公司。
  • 百度、吉利雙雙官宣!BAT也開始入局造車了
    今日早間,百度和吉利雙雙發布消息:官宣,我們要聯合造車了。百度宣布,以整車製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正式組建一家智能汽車公司。圖片來源:百度官方公眾號其後,吉利控股發布消息,公司將與百度組建智能電動汽車公司,成為百度電動汽車公司的戰略合作夥伴。
  • 中國500強排名:長城排名第三,吉利屈身第二,第一爭議不小!
    與世界500強相比,我們也有自己的中國500強,這是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按照國際慣例組織評選出來的排行榜。我們的排榜依據依然是按照營收作為依據,單純通過營收來排榜,這使得我們的500強更像是500大。
  • 百度自行造車,「另一半」是紅旗吉利還是廣汽?|一句話點評
    文丨孫莉莉編輯丨小叮噹中國科技公司造車又起波瀾,這一輪是搜尋引擎巨頭百度下場參戰。根據海外媒體披露,百度正考慮自行打造電動汽車,並且同多家整車製造企業協商探討可行性。該知情者表示包括:浙江吉利控股集團、中國一汽集團旗下的紅旗品牌,以及廣汽集團等,百度與這些車企已經展開早期接洽,討論成立合資公司的可能性,但目前尚未作出任何決定。關於上述報導,百度方面尚未置評,此後又補充表示對市場猜測不作評論;廣汽則表示與百度結成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任何進一步深化的合作有待決定;而吉利方面表示對此事並不知情;一汽尚未有回應。
  • 以「造星」賦能「造車」 吉利布局天地一體化出行大棋局
    3月3日,全國首個民企衛星智能AIT(總裝集成測試)中心-台州吉利衛星項目開工,規劃建設衛星研發中心、部組件智造中心、測控中心、雲計算大數據平臺等設施,借鑑汽車行業先進的總裝工藝,打造模塊化、柔性化、智能化製造工廠,可靈活滿足不同型號規格的衛星總裝與測試。
  • 造車吧!百度找吉利、蘋果拉現代;造車的也能成全球首富,馬斯克做到...
    1.吉利汽車:或與百度合資造車,股價創新高 1月7日,有相關消息稱,百度計劃成立智能電動汽車公司,且合作對象可能是吉利汽車。該消息人士稱,新合資公司中,百度將持有多數股權和絕對投票權,吉利持有少數股權。百度將使用吉利新推出的電動汽車為潛在產品,並利用吉利汽車工廠資源。
  • 中國造車史5個「第一」,第一家車廠、第一輛車,這些歷史要知道
    中國造車史5個「第一」,第一家車廠、第一輛車,這些歷史要知道今年是我們自從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70年,在這70年當中,我們經歷了披荊斬棘,這70年我們創造屬於我們國家的波瀾壯闊,我們從一個發展落後的國家,到如今的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 吉利表現依舊亮眼,盤點2019年中國500強中的車企
    近日,財富中文網發布了最新的2019《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此榜考量了全球範圍內最大的中國上市企業在過去一年的業績和成就。在汽車行業,今年共有22家汽車企業(含零部件廠商)進入500強榜單,整車生產企業上榜17家,零配件製造商上榜5家。
  • 量產、投資是鋪墊 百度也要造車?
    12月15日,有報導稱,「百度與包括吉利汽車在內的數家車企進行初步接洽,商談組建電動汽車合資企業事宜」。儘管百度相關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回應對市場傳聞不作評論,但鑑於百度跟多家車企已有合作基礎,還投資過威馬和蔚來,業內人士認為百度下場造車不是沒有可能,大概率會採用技術入股的形式,不會過多介入硬體生產。
  • 艾誠對話李書福訪談實錄:為了造車而辦教育 布局吉利全生態體系
    北京的有關領導,跑到了我剛才講的浙江臨海,他們認為吉利在浙江臨海搞的這個學校還是不錯的,希望我們能夠到北京去搞一所學校。所以(之前的)北京吉利大學,就是這麼來的。浙江經濟管理專修學院,是李書福教育夢想開始的地方。1997年,中國第一批民辦高校成立,當時剛進入汽車行業的吉利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同時基於汽車人才短缺的這一現實,在浙江創辦了自己的第一所學校。
  • 中國「馬斯克」榮膺UCLA最佳校友 威馬創始人沈暉談如何造車
    1994年,洛杉磯大地震改變了沈暉,原本碩博連讀的他因災難而毅然中斷博士學業,帶著「美國人到底為什麼這麼成功,中國怎麼樣趕上美國?」的問題跑去中西部的堪薩斯,從能源行業起步,隨後進入汽車製造業,並從外企到民企,從打工到創業,一路馳騁行業上下遊,一晃26年。
  • 「多生孩子好打架」的吉利汽車,會陷入「通用汽車魔咒」嗎?
    作為中國第一家民營造車企業,吉利創造了中國汽車工業史上的諸多第一:第一個民營造車企業、第一個開創了汽車的兩萬元時代、開發了中國第一款跑車、打贏了第一個涉外智慧財產權官司、開發出中國第一款自動變速箱、開創了中國第一個汽車業民辦教育體系、民營汽車裡第一個收購外國品牌……俗話說,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都是有勇氣的人
  • 百度亟需造車業務
    百度造車,是目前業界關注的熱點之一。相比於之前傳出小米找比亞迪代工雙雙被否認,百度以及和相關的一汽、吉利都沒有對此事件否認。不置可否的回答,應該是相關事件已經推進到一定程度。成立一個能夠讓百度控股的合資公司或者說找到一家代工工廠,應該是百度造車最低的訴求,這樣也可以在解決生產資質的基礎上,讓百度可以掌控自己的品牌,並開始逐步建立自己的體系能力。 百度亟需造車業務 百度造車絕對不是其一拍腦袋而定下來的。
  • 百度:做膩了外掛,我要親自下場造車
    12月15日,據路透社報導,百度正在考慮組建電動汽車合資企業。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百度打算自建公司,或者與第三方成立合資公司,百度持多數股份。目前,百度已與包括吉利汽車、廣汽集團以及中國一汽集團旗下的紅旗品牌等車企接洽,探討成立合資公司的可能性,但最後並未做出任何決定。
  • 百度造車或更近一步,結果將如何?
    百度造車或更近一步。據媒體日前報導,百度正考慮自行打造電動汽車,並已與吉利、廣汽和一汽等多家整車製造企業協商探討可行性。01被傳「造車」,百度股價大漲媒體報導稱,百度提出了兩種不同的造車方案,一個是自己造車,讓企業代工生產,二是百度與整車廠商組建一家持有多數股權的合資企業合作造車。但尚未達成任何協議。消息傳出後,百度對此事拒絕置評。吉利方面表示,對此事不知情。一汽目前未做回應。
  • 百度「造車」只差捅破窗戶紙?量產、投資是鋪墊?
    12月15日,有報導稱,「百度與包括吉利汽車在內的數家車企進行初步接洽,商談組建電動汽車合資企業事宜」。儘管百度相關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回應:對市場傳聞不作評論。但鑑於百度跟多家車企已有合作基礎,還投資過威馬和蔚來,業內人士認為百度下場造車不是沒有可能,大概率會採用技術入股的形式,不會過多介入硬體生產。
  • 造車!對於百度來說,是一道必須拿高分的必答題
    百度沒有選擇第一時間親自下場造車,與汽車行業高風險低回報的行業特徵有一部分關係,而且當時的造車新勢力們也是遠不像今日這般光彩奪目,在巨額虧損的帳面和層出不窮的產品故障中,各個都是哀嚎苦熬,賠本賺吆喝才是資本對行業當時的主流判斷。以蔚來為例,2020年第三季度,其淨虧損就達到了10.47億元,2018年以來,其累計虧損更是超過2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