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長在頭條提問:孩子不聽話,打還是不打?我想沒有父母忍得住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不打,所以我認為孩子不聽話,可以打。我支持適當的體罰。
我們現在的教育,有些「矯枉過正」,具體表現在「賞識教育」、「快樂教育」等教育形式上。
中國教育在經歷了「棍棒教育」、「灌輸教育」之後覺醒,轟轟烈烈搞起了「賞識教育」、「快樂教育」,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倡導民主、平等,講究寓教於樂。這本無可厚非,確實值得每個教育者去思考,去貫徹。
但我們在執行「賞識教育」「快樂教育」的過程中,有點過了。
於是,出現了家長管不了,老師不敢管的現象。孩子在家庭裡被寵得肆無忌憚,動不動以「自由」為幌子要求家長不要幹涉自己的事。
在學校,只要與老師發生肢體接觸,有學生甚至學會了訛詐老師,代表性的行為就是說老師體罰了,要去醫院拍片。這其中,有家長推波助瀾。
家庭和學校的雙重放縱,最後真正受傷的,是受教育者。近年來,頻繁出現的未成年人自殺輕生現象,或誤入歧途走上犯罪不歸路現象,應該警示:我們的教育出現了問題。
在「賞識教育」「快樂教育」大行其道的教育情勢下,出現這麼多的青少年心理脆弱現象,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
體罰,從來就是跟教育聯繫在一起的。古時,家裡廳堂上有「家法」在側,私塾先生的桌上有「戒尺」擺著。對於古訓,我們應辯證對待,不能一股腦的認為都是糟粕。當今法治社會,或許我們可以出臺相關政策,指導和規範家長和教師的懲戒權。
我們能否在「棍棒教育」和「賞識教育」中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既能約束青少年的不良行為,又能保護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考驗著教育者的智慧。
我是曉雪,熱愛基礎教育,很開心與您交流教育問題,發現教育現象,誠懇感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