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棍棒教育正名

2020-08-10 魚瘟i


看到這個話題,也許好多家長會認為又是老生常談,講的又是不要溺愛孩子,還真不是,這次我要講的的是,真的不是每一種教育方式都能套用到孩子身上的。



一 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沒有哪套教育方法適用於每個孩子

好多家長會問專家,老師:「為什麼我全都按照你的方法教育孩子,你的孩子教出來那麼優秀,而我的孩子教出來那麼不聽話呢?」

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孩子都不是一樣的,身處的環境也會不一樣,孩子的性格更不會一樣,所以家長需要因材施教,對症下藥,孩子跟孩子是有差別的。



在這裡我只說最有爭議的一個,那就是棍棒教育,好多育兒專家說,不能打孩子,打孩子教育不出孝子,打孩子的家長是愚蠢的,打孩子的家長是無能,人渣,敗類,打孩子的家長豬狗不如等等,

在這裡我想說的是,你們憑什麼姿態可以這麼指責,詆毀別人?

我看了那些說棍棒教育不好的,大多是說父母經常打,犯錯就打,不聽話就打,舉例的無非就是這些,我想問下,打孩子是不是就是棍棒教育?或者經常打孩子的才是棍棒教育麼?還是兩個都算?

那些專家們,你們先弄明白,有些父母打孩子,棍棒教育孩子是孩子在做了非常錯誤的行為下,不服管教,依然我行我素,這種孩子不打,留著過年嗎?

而有些父母經常打,犯錯就打,不聽話就打的,那就心理畸形,變態,那不是棍棒教育,那是棍棒發洩自己的情緒,欲望,請你們先搞清楚,別動不動就棍棒教育不好。



我再舉例幾個真實的例子。

我朋友的兒子,4歲的時候,非常的牛,跟母親吵架了敢拿菜刀跟母親對峙,這種孩子,不打,不教育過來,你能想像得出後果嗎?

還有一個是火遍網絡的孩子想看孕婦流產事件。



2014年6月8日,江陰市有兩個熊孩子因為無聊從24樓往下拋磚頭,結果砸死了一位準新娘!

2014年8月25日,正在8樓屋內看動畫片的小男孩,因嫌樓外施工電鑽聲太吵,一氣之下用小刀子將施工者下方的安全繩割斷!

還有很多孩子做出匪夷所思的事,為什麼孩子敢這樣?因為他們心裡沒有「怕」字,天不怕地不怕,沒有什麼事是不敢做的。



李玫瑾教授闡述「棍棒教育」,讓孩子懂得敬和畏


李玫瑾在一檔節目中明確地表示:孩子該打就要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不能只給予愛,還要讓孩子懂得敬和畏,當孩子觸碰了底線,父母就要對孩子進行嚴懲,讓他一次長記性,知道了害怕和畏懼,這才是最好的保護孩子的方式。

李玫瑾教授回憶:自己小時候就受到過這種「棍棒教育」,被父母追著滿院子打,但父母的這種教育方式,並沒有影響她的心理健康發展,因為一個家庭中,也除了愛之外,還要有敬畏,先有「怕」,後有「敬」。

李玫瑾教授所表達的,不是支持父母可以隨意地打罵孩子,但也並非不能打,而是要視情況而定,當孩子犯了「大錯」觸及底線時,「棍棒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六歲後孩子應該懂事了,對於原則問題就是底線,讓他知道觸犯的後果是什麼。

你跟他說道理他是聽了,可是他常常侵犯你的底線,證明孩子根本不放在心上,那你要怎麼讓他知道有些底線是不能逾越的呢?

你不在六歲之前把你給孩子定的原則底線給教好,孩子越長大,你越控制不住他。


三 如同該不該吃狗肉一樣,沒有非黑即白


我沒說棍棒教育就一定好,我就是看不慣那些說棍棒教育不好,還否定別人,玷汙別人的專家。

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適應一種教育方式,不是每個育兒高手都能教好任何一個孩子,有的孩子天生乖巧聽話,耐心講道理就能教育好了,而有的孩子天生就是個「熊孩子」,你不給點顏色給他收斂一下,他能給你創造出無法想像的「奇蹟」。



正如我們好多人,小時候被父母打得多的,有感恩父母再教育的,也有懷恨父母經常打自己的一樣的道理。父母打孩子是因為說教已經沒用了,觸犯到底線了,才用「打」來震懾孩子,教育孩子。而孩子錯了就打,不聽話就打的是不可相提並論的。



你覺得棍棒教育不好,那你自己可以不用,但是別人用了你反過來詆毀人家,就如同「到底該不該吃狗肉一樣」,誰對誰錯一目了然。

說了你不信,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有天生的&34;,只是有一部分「熊孩子」被家長給"教育」過來了,而有一部分卻被說成是「棍棒教育」下的產物。

相關焦點

  • 「愛的教育」放下「棍棒」
    「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那麼關於這句話「棍棒底下出孝子,黃荊條下出好人。」家長們是不是只注意到了「棍棒」一詞,認為凡事不合意的,只要一亮出棍棒就能好了呢?請你們回過頭來想想,每次亮出棍棒後,孩子是因為懼怕才改,還是因為已經知錯才改呢?
  • 「棍棒底下出孝子」,卻是「孝子」童年陰影!舊語新解,何為教育
    「棍棒底下出孝子」只適於那個年代在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時期,人們深受儒道法等思想流派的洗禮,在那個時期所有的人都被灌輸「百善孝為先」的思想,所以,即使父母對子女動手,那也是在教育子女,為子女好。在子女犯錯時,通過暴力來讓子女「長記性」,在以前看來確實是一種快速有效的教育「手法」。
  • 是快樂教育、棍棒教育還是賞識教育?我終選擇因材施教
    在教育孩子方面,始終存在三種不同主導方式:一種是「快樂放養式」,倡導「發揮孩子天性」;一種是「虎爸狼媽型」,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另外一種是「賞識型」,建議「多誇多鼓勵」。對於三種方式,支持者各執一詞,認為自己的方式很好,並言之鑿鑿,拿出很多事例論證,仿佛只要用了其中方法,則未來可期,孩子必將成為與眾不同的人物。但是對於個中理論,也自然有很多不同的聲音。
  • 別讓棍棒教育毀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棍棒底下岀孝子",這是過去許多家庭的傳統教育方式。有些父母認為用棍棒來教育孩子,孩子就會很乖乖地聽話,將來也會成為一名孝子。我認為這種父母有這種思想觀念真的很傻,用棍棒打孩子,孩子可以乖乖聽話,可有沒有想過?棍棒下的孩子,身心健康容易受影響。當今社會的父母,還有多少家庭的孩子受到用棍棒挨打的教育方式?還有多少孩子受到父母用挨罵的教育手段?
  • 還是實行棍棒教育?
    目前的教育方式大致分為兩種:說教與棍棒教育。現在,大家都提倡科學育兒,老一輩的「棍棒底下出孝子」這種教育觀念,已經被現在的「說教」教育觀念所趕超,成為眾多家長所推崇的教育方式,但僅僅是說教孩子能聽嗎?對於說教卻屢教不改的孩子,我們該不該實行棍棒教育呢?
  • lily英語:棍棒教育,最無能!
    1很多家長認為溺愛孩子不好,於是反其道行之,卻往往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棍棒教育。前幾天看到一個新聞,非常痛心。宿遷市的一位「虎爸」蔡某就用棍棒教育10歲大的兒子小瑞,致使小瑞二級重傷!經法院判決,這位父親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
  • 「狼爸棍棒教育」怎麼回事?(圖)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正文「狼爸棍棒教育」怎麼回事?   繼「虎媽」熱潮之後,「狼爸」再一次激起了關於「棍棒教育」的爭論。   文中的stick parenting就是指「棍棒教育」,這是自稱中國「wolf dad(狼爸)」的香港商人蕭百佑所推崇的一種教育理念。
  • 三種情況下,可以使用棍棒教育
    今天我就來說說什麼情況下可以適當懲戒孩子。前提孩子滿了3歲以上這點是肯定的,3歲以前去用武力教育孩子這種方式肯定是不對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孩子太小,發育完全不成熟,這時候來暴揍孩子肯定理解不了,而且毫無意義,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變得理解不了大人。
  • 棍棒底下出孝子——有關於今天的教育「1」
    剛接小學一年級近一個月,讓我見識到了許多家長的教子之法,大部分都是很簡單,孩子作業寫的慢——打,孩子沒完成作業——打,孩子上課不注意——打,孩子考試不及格——打……我發現家長們比較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那麼關於這句話「棍棒底下出孝子,黃荊條下出好人。」
  • 經常使用棍棒教育,跟使用快樂教育,孩子長大後的差距很明顯
    在傳統的教育觀念中,「棍棒之下出孝子」這一理念早已被大眾熟知。很多家長在孩子犯錯之後喜歡通過棍棒教育去讓孩子長記性,促使孩子不斷的去改正自己的錯誤行為。然而這種教育方式有著一定的局限性和危害性,在棍棒教育方式下長大的孩子,心理和性格上容易出現諸多問題。
  • 別把「棍棒教育」妖魔化,正確理解其含義,能助小孩正向發展
    一說起棍棒教育,很多人就會下意識地認為棍棒教育是一個負面的詞語。在這樣的一種教育模式下,孩子必定是遭到很多傷害。確實,我們經常是會聽到一些與棍棒教育有關的悲傷事件。比起目前常常說的彈性教育,棍棒教育就如同是應試教育,最終只會將孩子培養成為一個只會考試的人。
  • 「棍棒教育」與「幸福教育」下的孩子,十年後差距有多大?
    ,是因為我愛你」這一類的傳統教育觀念幾乎已經植根在每一個中國家庭中。奉行棍棒教育的他,把小瑞揪到客廳,用橡皮筋捆住雙手,放在板凳上,再用皮帶抽打小瑞全身,還用木棍抽打他,甚至打到斷掉。 事後,經警方認定,小瑞全身皮膚挫傷面積高達30%,構成重傷二級。
  • 如何看待「棍棒底下出孝子?」嚴厲的教育真的有效嗎?
    「棍棒底下出孝子」可謂中國傳承數千年的教育方法,即使是在今天,這種方法仍為很多家庭所使用。即使當今社會,已經很少見到真正的打罵小孩這種不文明不人道的現象。但家長偶爾打打孩子屁股或罵一罵孩子也屬常見。那麼「棍棒」底下真的能出孝子嗎?或者準確的說嚴厲的教育真的有效嗎?
  • 棍棒教育:打出五道傷痕,也打壞了孩子的成長
    「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這都是很常見的教育理念。「棍棒」教育的核心就在於,父母覺得孩子被打了才長記性。最可怕的是,「棍棒」教育的延續性。不論是父母從他們的原生家庭感受到教育方式還是父母從「棍棒」教育中看到的「效果」,都容易讓家長對「棍棒」教育產生認同。
  • 你所遵從的棍棒教育,現在還適合嗎?
    到底是什麼造成了這種教育孩子的方式?中國自古就有這麼一句話「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出自哪裡忘了,也沒多少人去深究,但是在傳統理念下,大部分父母都認可了這一種教育方式,孩子不聽話那就要打。這也就是大家所謂的「棍棒教育」。很多的時候,當孩子犯了錯,父母們不會先追究犯錯原因,首先就是在情緒激動的時候先把孩子打一頓。這是為什麼呢?
  • 棍棒的教育中虎媽、狼爸,我們應該淘汰,宋朝的家庭教育學習一下
    棍棒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心靈更為懦弱,更為固執。法國教育家蒙田這一席話,可見棍棒教育對孩子造成的深刻影響。看似乖巧的孩子,其實內心深處並不崇敬家長,他們內心可能存在著深深的叛逆,尤其是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們來說,這種情況更加嚴重。長期處於棍棒教育下的孩子們,只知道順從來躲避挨打,這是一種求生本能,其實他們內心並沒有自己的思想。
  • 棍棒教育成怪圈,扼殺孩子的內驅力這個鍋誰該背?
    虎媽狼爸用的棍棒教育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其實棍棒教育就是用逼迫的方式,讓孩子產生畏懼感,從而服從父母的管教。我們先要問問自己,為什麼選擇使用棍棒教育?原因無非是因為孩子不聽話,我們希望孩子配合度高一些,主動性強一些。家長都明白最終目的是不用管教孩子,他能夠擁有內驅力,能夠主動學習主動探究。但是事實真的如其所願嗎?恰恰相反,棍棒教育之下的孩子很難培養主動性,棍棒教育正在扼殺孩子的內驅力。
  • 了解兒童行為特點後發現:棍棒教育不可或缺
    對於很多接受新式教育的年輕爹媽來說,&34;是過時的糟粕,認為在教育孩子時打孩子是錯誤的行為,有這種想法的很多爹媽,對於孩子的行為特點可能並不了解。今天要和大家說說的就是棍棒教育和孩子的行為特點。但是我自己有孩子之後,發現真不是那麼回事。我家孩子手指總是喜歡往插座孔裡伸,怎麼說也不聽,你和她講道理時,她就瞪著水汪汪大眼睛看著你,之後還往插座裡伸手。一次忍無可忍,我狠狠打了她的小手,她再也沒往插座裡伸手了,讓我哭笑不得。許多爹媽在照看孩子時,嘴上不斷叮囑自己&34;,但是面對孩子犯的花樣百出的錯誤時,還是忍不住讓情緒支配大腦,無意識的手就抬了起來。
  • 棍棒教育如何運用才有效
    媽媽對嘉嘉說:「你不吃飯,等會我用針扎你,衣架和針,你二選一。」嘉嘉一聽,乖乖地選擇了吃飯。這類型的家長只會把解決眼前問題為目標,不會理睬孩子的情緒和感受,也不會去探究孩子不配合的原因,只要能讓孩子停止哭鬧、撒潑、乖乖聽話,他們認為打罵孩子都是正常的教育行為。
  • 也談談「棍棒底下出孝子」
    「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傳統教育方式全盤否定。棍棒底下出孝子,在現代教育理論和人性理論下分析,是不對的,不可取的,可是既然有這麼一句話,並且是人人皆知的一句話,說明他在以往家庭教育中所佔的分量,任何一句流通量大的話,都是在生活中經久總結出來的,所以說「棍棒底下出孝子」是被人們認可的,一直沿用的教育方式。在以前,人們對教育的認識具有局限性,孝順聽話是基礎,然後才是成就功名,立業揚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