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談「棍棒底下出孝子」

2020-09-06 左眼在看

也談談「棍棒底下出孝子」

文/五月石榴

  • 現在學校和家庭、社會都不允許體罰和變相體罰孩子,認為這是對孩子人性的摧殘,這是對的,應該支持,這就對俗語「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傳統教育方式全盤否定。

棍棒底下出孝子,在現代教育理論和人性理論下分析,是不對的,不可取的,可是既然有這麼一句話,並且是人人皆知的一句話,說明他在以往家庭教育中所佔的分量,任何一句流通量大的話,都是在生活中經久總結出來的,所以說「棍棒底下出孝子」是被人們認可的,一直沿用的教育方式。在以前,人們對教育的認識具有局限性,孝順聽話是基礎,然後才是成就功名,立業揚萬。孝子就是孝順父母長輩的孩子,這是根本,不孝父母何以孝天下,連自己父母都過不去,我與你怎能深交?連父母都不孝,何以託付重任?「孝子」必須,這並不是說要「愚忠」,尊敬並非完全聽話,畢竟父母沒有十全十美的,「孝子」要走「孝道」。

「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對錯取決於你對它的認識,我是這樣認為的,棍棒並不是單純的打,是嚴格要求的意思,打不是本意,誰不愛自己的孩子,虎毒也不食子!恨鐵不成鋼時,有時出手重點,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畢竟孩子流的是眼中淚,而父母流的是心中血啊!另類的變態是個別現象,什麼時候都有個別現象,我們不能一概而論。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底層父母教育孩子的無奈之舉,並非無能之舉。多數父母對教育孩子沒有經過專門的培訓,也不懂那麼多的理論,只知道孩子長大有出息,怎麼樣教育就有出息了,他們也不知道,只知道把孩子管嚴,讓他們聽話,別做出格的事,犯了錯誤,就得受到懲罰,孩子也就跟著形成這樣的思維模式,孩子長大了對自己的孩子也就沿用這樣的思維模式。在這樣的教育下,養老送終,妻賢子孝,感覺一切順理成章。

「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重點不是棍棒而是孝子,我們只抓住「棍棒」不放,卻忽略了「孝子」,「孝子」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在古代,官至一品也不忘守孝三年,歷朝歷代這個假都是會批准的,可現在往往得算算這三年守孝要損失多少了!活時不去相伴,死後豈能相守!教育方式只是手段,目的才是根本,棍棒如果真能出「孝子」,該「棍棒」時不妨「棍棒」一下,最起碼在無奈之下先守住了這道德的紅線。

有一個農村老爺爺說他現在是「孝子賢孫」,怎麼個孝子賢孫呢?孝子,兒子孝順,賢孫,兒孫賢達聰慧嗎?不是,孝子,他在孝順兒子,賢孫,在孫子跟前要賢惠!這也是無奈,是教育的無奈?是生活的無奈?是社會的無奈?他總感覺左右都不對,三代人的思想要達成一致,是很難的,同在屋簷下,各有主見,他老人家只有退場,只因為他思想陳舊,沒見過世面,不能與時俱進罷了!是的,一代比一代進步了,見多識廣了,馳騁社會遊刃有餘,自認為都是社會的厲害角色,可往往沒有守住道德的紅線!

現在的父母是「俯首甘為孺子牛」,做起了墊腳石,只要孩子踩著舒服,踩到老也是心甘情願的。可這腳底下畢竟是軟的,總有一天父母不在,一腳踩空,摔一個人仰馬翻,頭破血流,「媽呀,您可把我害慘了!」

放下棒子,重回三方會談,能坐在桌子旁的,那是少數,這談得有水平,談得好的,皆大歡喜,談不好的,反目成仇的比比皆是,孝子變仇人,這時妥協的往往是父母,恨自己沒有學到三方會談的本事,但受傷的還是孩子!

例子很多,現在的傳媒秒傳,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教育失敗,孩子逆反,割腕的,跳樓的,弒母的,心理扭曲變形的……,這些怎麼來的,是慣出來的!如果當初嘗嘗棒子的味道,也許心理會變得更強大。

孩子的成長需要愛,需要陽光,需要快樂,但是得把握度,過多的愛將成為溺愛,過多的陽光會讓他忘記雨露,過多的快樂會讓他得意忘形。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適當吹吹風,淋淋雨,身體健康,心理也健康。

現在的社會很複雜,心理引導固然重要,但敬畏心還是要有的,沒有懲罰,只會滋生錯誤的蔓延,直到引火燒身。人人知道「吸菸有害健康」,人人在吸,「寫著少兒不宜」或「青少年不宜入內」,偏偏吸引了他們的眼球,因為這裡只在說教,沒有敬畏。「媽媽,道理我都懂,就是在誘惑面前我站不穩腳!」敬畏可以讓他們度過危險期。

「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是常用之法,但在無奈之時,也許最有效!

相關焦點

  • 棍棒底下出孝子簡直是胡說八道
    老話說,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樣的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看似有道理,其實沒什麼大道理,只能說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必須在特殊的情況下才能適當體罰,主要是為了讓子女長記性,但是過度了,危害就大了,不但不起作用,反而讓子女心裡背負極大的陰影而影響其一生。
  • 棍棒底下出孝子?嚴師手下出高徒!
    正人少兒藝術舞蹈系課堂那天有多少人不打小孩我不知道,但是在中國傳統教育裡一直流傳著一句老話「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被很多家長當做真理,很多家長都通過「打罵」來管理教育孩子,所以在大多數人的童年時期都或多或少都被揍過
  • 棍棒底下真的能出孝子嗎?
    朋友說,你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家庭,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對孩子的棍棒程度,也在逐漸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了嗎?換句話說,我們幾乎都是棍棒下長大的,我們太知道被打後的痛,還有對父母深深地畏懼感了。因為很大程度上,我們父母那代人覺得只有打了孩子,才能讓孩子長記性,孩子才會聽話懂事。但其實,現在還是會有不少家長用打孩子代替教育孩子。優長君有個朋友,是個很漂亮很水靈的女孩,因為父親從小的棍棒教育一直都非常的懼怕父親,甚至當時我生日時邀請她一起出來玩都是瞞著爸爸出來的,那時候她已經20歲了。
  • 棍棒底下出孝子,你認同嗎
    棍棒底下出孝子,你認同嗎不認同。實際上你仔細看《孝經》就知道,一個家庭應當是父慈子孝兄弟悌,所以注意父慈子孝是寫在一起的,也就是說,一般而言,父(母)親慈愛,小孩不用什麼「棍棒教育」。另外《論語》中有一句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 棍棒底下出孝子——有關於今天的教育「1」
    剛接小學一年級近一個月,讓我見識到了許多家長的教子之法,大部分都是很簡單,孩子作業寫的慢——打,孩子沒完成作業——打,孩子上課不注意——打,孩子考試不及格——打……我發現家長們比較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那麼關於這句話「棍棒底下出孝子,黃荊條下出好人。」
  • 棍棒底下出孝子?那些棍棒底下長大的孩子如今都怎麼樣了?
    前言: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棍棒底下出孝子!意思是說,教育孩子,如果不打他,他就不可能長得好,也不會對家人孝順,更不可能有出息,可是,真的是這樣嗎?我身邊的一些朋友中就有從小在父母的棍棒底下長大的孩子,反觀她們的行為和性格,我覺得棍棒底下長大的孩子可能會有這幾個方面的缺陷。
  • 「棍棒底下出孝子」,卻是「孝子」童年陰影!舊語新解,何為教育
    文|橘媽育兒「棍棒底下出孝子」來源於法家學說創始人韓非子的「孝子不生慈父之家,忠臣不生聖君之下」之後就在民間開始流傳「棍棒之下出孝子,黃荊條下出好人」,進而衍生出這句話。「棍棒底下出孝子」只適於那個年代在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時期,人們深受儒道法等思想流派的洗禮,在那個時期所有的人都被灌輸「百善孝為先」的思想,所以,即使父母對子女動手,那也是在教育子女,為子女好。在子女犯錯時,通過暴力來讓子女「長記性」,在以前看來確實是一種快速有效的教育「手法」。
  • 棍棒底下出孝子?別讓家教變家暴
    據報導,李某堅信「棍棒底下出孝子」,從兒子6歲起,就逼兒子用頭撞牆練「鐵頭功」,效仿古人讓兒子「頭懸梁」。其妻子報警後向法院申請了人身保護令,法院迅速作出上述決定。這種荒唐的育兒方式令人啼笑皆非,更引人深思。此事固然只是極端個例,但「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育兒理念,至今依然有一定市場。該案例中,李某就一直認為,想讓孩子身體結實、孝順父母,就得把孩子「打服」。
  • 「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是流傳千年的謊言
    這兩天的新聞讓人很心痛,先是12歲的孩子在自己家裡,死在了自己父母的棍棒之下。 然後,今天又有父親把自己打孩子到「吐血」,還在班級群裡說自己揍孩子揍到胳膊酸巴掌疼……21世紀了,怎麼還有人頂著「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論大行其道呢?
  • 「棍棒底下出孝子」,出的是孝子還是「笑子」
    包麻麻想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在我們那個小小的山村,出了一位「天之驕子」,三鄰五村無人不知,可謂家喻戶曉。他的父親始終秉承著「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箴言,手裡拿著棒子陪著、看著兒子讀書、學習,而兒子也非常爭氣,考入了北京知名大學,成為當地的風雲人物,父親也感到風光無限。
  • 「嚴師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真的還適應現在的教育環境?
    在生活中我們會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而像嚴師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這些話就是從老一輩流傳下來的,它們真的對現在的學生或者孩子有益嗎?下面小編列舉幾個例子來進行分析。小晏原本是個學習成績優異,性格開朗的孩子。
  • 如何看待「棍棒底下出孝子?」嚴厲的教育真的有效嗎?
    「棍棒底下出孝子」可謂中國傳承數千年的教育方法,即使是在今天,這種方法仍為很多家庭所使用。即使當今社會,已經很少見到真正的打罵小孩這種不文明不人道的現象。但家長偶爾打打孩子屁股或罵一罵孩子也屬常見。那麼「棍棒」底下真的能出孝子嗎?或者準確的說嚴厲的教育真的有效嗎?
  • 棍棒底下出孝子?網友:擔心孩子形成膽小懦弱的性格
    中國有句名言:棍棒底下出孝子。那麼這句名言真的適合現在的孩子嗎?越打孩子就越孝順?好像事實不是這樣的。行為醫學專家們通過調查發現,經常被打罵的孩子長大後其婚姻和家庭生活不和諧者較多,他們也不能很好地養育自己的子女,甚至完全忽視了自己的下一代。如此惡性循環,將會造成不可忽視的家庭和社會問題。
  • 「棍棒底下出孝子」,經常挨揍的孩子,長大後變成什麼樣子了
    陳先生一直堅持「棍棒底下出孝子」,剛開始挨揍時,東東會安分幾天。雖虛心受教但就是不改,三天兩頭就能看到陳先生耳提面命地訓斥東東。我與陳先生聊過,「打」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好處,但每次都是擺擺手說:」我也是被我爸揍到大的,不是也挺好的嗎?」「棍棒教育」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子?
  • 棍棒底下出孝子這一套行不通了!
    在這種情境下,傳統「棍棒教育」有所抬頭,「狼爸虎媽」的嚴苛教育模式受到追捧。常言的說「棍棒底下出孝子」,在中國古代也的確用這種教育方法教育出了一些所謂的」孝子」。在中國,這是一種無論是在城市還是農村都比較普遍和被認可的教育方式。
  • 棍棒底下出孝子?
    中國有句俗語:孩子不打不成器,意思是父母用武力來教育孩子,秉承著:棍棒底下出孝子。恐怕熒幕前的你們多少都在兒時挨過父母的打。母親嘴裡叨叨幾句,發現我又不跑,又不出聲,沒有意思了,就停止了對我的懲罰,真開心,以歷史性最短的時間結束了對我的懲罰。再後來,母親不再打我了。還是可以總結一下,小時候被雞毛撣子、小木條、藤條、火鉗、衣架等東西打過,可是我身上從沒留下過被打的痕跡。
  • 奈何「棍棒底下出孝子」也沒法比,2種管教立場,育兒不二法門
    這個話題一直爭論不休:「棍棒底下出孝子」?這裡說的不是孝子,而是棒棍能讓孩子不調皮,不搗蛋,乖乖地做作業嗎?棍棒先行基本上每個家庭,都思考過這個問題:孩子應該管嚴一點,還是管松一點,放任孩子自生自滅呢在正常的情況下,家長應該避免與孩子進行暴力溝通,做到這2個立場,對孩子的成長很有幫助:1、 把棍棒收拾起來,把自己當作一名說客使用棍棒的例子不在少數,《紅樓夢》裡的「寶玉挨打」,像其他電視劇中的情節:教師對孩子體罰,家長使用棍棒,導致孩子離家出走。
  • 棍棒底下出孝子
    以前的老師打學生是為了教育,因為跟這個學生講道理已經沒有作用了,只能用一點暴力,用棍棒讓他吸取教訓改正缺點。現在的老師都變圓滑了,不會打學生給自己找麻煩,你以後長大了成不成才和他沒關係。現代教育都是以德服人,不提倡棍棒底下出孝子,說這一套過時了,其實有時候棍棒的威力很巨大,可以挽救一個人的未來!
  • 棍棒底下出孝子?也許是孝子,但不會是才子
    國內,很多父母嚴格奉行「棍棒之下出孝子」,認為孩子「不打不成器」,他們堅信這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認為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以後會堅強,會有出息,其實,事實並非如此。後世則引此典故為「棍棒之下出孝子」,以此來勉勵年輕人。
  • 「棍棒底下出孝子」這種家庭教育理念,你支持嗎
    俗話說「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這些老一輩的家庭教育指南,那麼現在社會還適應這種教育理念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孩子們現在的主要性格,大部分習慣,對事物的固有認知等,很大程度上和父母很像?